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学习元明清文学的体会

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学习元明清文学的体会

词兴起于隋唐,至宋代达到全盛。其后历元、明、清三代,虽有兴替起落,但始终呈现多姿多态的发展面貌。与唐宋时期不同的是,此一时期的词完全脱离了音乐,成为纯粹的格律诗,在文学史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清词号称中兴,流派纷呈名家迭出,为人瞩目。

元词在艺术上承袭南宋词的余绪,但题材偏于狭窄,反映会现实的作品不多。元朝前期社会比较安定,来自宋、金的词,较多,词的风格也比较多样。著名词人有耶律楚材、张弘范、白朴、王恽、刘因、张垫等。其中由金入元的白朴成就最高。其《天赣集》多长调,内容多是写兴亡之感,故国之思。元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这时的著名词人有张嘉、许有王、倪璜、萨都刺等。萨都刺是回族词人,是元代少数民族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天锡词》以行旅、怀古之作为多,隐约地透露了一点社会动荡的气息。

与明词的调敝相比,清代词坛十分活跃,不仅流派纷呈、风格多样,而且词学著作也繁多,故而足称兴盛。清词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

初期即顺治时期,此时的词仍是明词的继续。主要词人都来自明末,代表人物除云间词人外,尚有吴伟业、王夫之、屈大均、徐灿等。吴伟业

以诗词著称,其词前期多侧艳,后期多悲感。王夫之著述甚多,诗、词、文皆工,其词多写亡国之悲。徐灿是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拙政园诗余》三卷。她的词清丽婉秀,多兴亡之感、故园之念。陈维祕《妇人集》以为“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

清词的中期是指从康熙到嘉庆的漫长历史时期。这是清朝的极盛时代,也是清词的极盛时代。首先于顺治康熙年间登场的是以陈维菘为首的阳羡词派,他们把词的地位抬到和经、史等同,词风主要是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形成于康熙前期,风行于康、雍、乾三朝。此派主张宗尚南宋,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标举清空。但所作多咏物酬赠、流连光景,内容比较贫乏。到后期更是模拟堆砌,空泛无物。为了挽此颓风,词坛兴起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张氏指出词人要注意“感物而发"“缘情造端”的意旨和“低徊要眇”的寄托用心。周济在张惠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之说。这一时期,游离于各词派之外的著名词人还有彭孙通、曹贞吉、王士滇、顾贞观、纳兰性德和女词人贺双卿等。其中王士滇为清康熙间诗坛宗师,倡“神韵说”,最能代表他风格特色的是七言绝句,他的词亦以小令为佳。纳兰性德是清代少数民族词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词真切自然,缠绵婉丽,多写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对世事变化的感伤。王国维在《人闻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

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一时期的女词人,以贺双卿最著名,她是农家女,嫁樵家子为妻,姑恶夫暴,劳苦而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其“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

清词的后期,也就是从道光、咸丰直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期,内忧外患频仍,国势日迫,不少有识之士,伤时忧国,写下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词作。比如龚自珍的《定庵词》,便主要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和怀才不遇的心情。生活于咸丰、同治时其的蒋春霖,有《水云楼词》,其词风沉郁悲凉,大都抒写太平天国据有江南时,土大夫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对清朝没落的悲叹。处在清朝末期的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况周颐、朱祖谋、王国维等人则以他们多姿多彩的词笔,或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或表达对清朝覆亡的叹息,或书写对人生前途的迷茫与思考。

中国的词自宋以降,历经元明清数百年的沉浮,终于又迎来一个华彩的尾声,令人不禁感慨万干。

学习中国元明清文学不是为附庸风雅,而是在继承中寻找到它对当代文学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中国元明清文学中,有许多的人生哲理、做人的道理等等,都是我们要学习的。而古人那种勤劳、自强不息等精神也是我们在当今社会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中国元明清文学作文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它可以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在迷茫时的一盏明灯。

学习中国元明清文学,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中国元明清文学,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从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志向与苦恼,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

中国元明清文学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它,尽量从其中吸取精神上的养料。读元明清文学作品,能帮助我们学习文化,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心灵,提高我们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学习古代文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古代文学的心得体会 篇一:古代文学心得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半年的心得 一、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必须首先过好古文阅读关,即能够读 懂文言文。 如果我们对文言文读不懂,或者理解不确切,那么,我们所做的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就是泛泛而谈。 要读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读多看。多读作品,选择一部分好作品反复熟读。通过多读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丰富词汇和文法规律。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看一些介绍古汉语规律的书籍,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 现在我的不少大学同窗,常常是从爱好唐诗、宋词开始的。唐诗、宋词中的许多优秀篇章,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应该诵读和研究。但是,我认为培养古文阅读能力,必须多读些文言散文;因为,散文的文法结构比诗词更正规,不像诗词那样多倒装、省略等现象,从打基础讲,多读些散文效果更好。阅读散文,可以先读一些比较浅近的作品,像《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再进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观止》、《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书,在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古文观止》、《史记》这两本著作,因

为它们易于诵读和理解。要培养好古文阅读能力,如同学习外语一样,一定要下苦功,要花几年的时间多读多看,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以及掌握基本句法(判断句、倒装句、疑问句、省略句等)的结构。 二、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点和面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大范围的面,它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又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对这个大范围的面,我们可以找一两部中国文学史和历代作品选读翻阅,对各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应当具有的古典文学常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举例说,初唐、盛唐、晚唐等等是局部缩小的面。至于王勃、李白、李牧等,那就是一个个点了。要深入理解点,理解某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必须放在他所处时代的文学环境中去考察,还要放在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去考察;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一个个的点,必须把点和面结合起来。 二是左右前后的关系。所谓左右关系,就是指一个作家同时代的与之比较密切的人物,他们在创作上常常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应当把他们联系起来研究。例如苏轼、辛弃疾等,具有某些共同的创作倾向,就应当联系起来研究创作上关系密切的作家,经常形成一个豪放派,我们要把研究单个作家和他所属的那个流派放在一起来考察。所谓前后关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专题 散曲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是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 散曲的体制:1、短小精炼的小令;2、富赡雍容的套数;3、介于令、套之间的带过曲、重头、换头、集曲。 散曲在形式上的特色:句式上增加衬字,极尽长短句之能事,使句法活泼、生动。 前期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风格豪放 后期四大家:张可久乔吉徐再思贯云石风格清丽 散曲前后期创作风貌比较:与前期散曲创作相比,后期散曲创作风貌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首先,散曲的题材内容被不断开拓,举凡写景、言情、赠别、怀古、谈禅、咏物、赠答、抒怀等等,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能,其表现领域得到极大扩张,从而使诗坛呈现并确立了诗、词、曲鼎足而立的诗体格局。其次,在思想情调方面,前期散曲创作中大量的那种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激情喷发的作品大为减少,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渐渐成为散曲的创作主流。第三,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无论是韵律平仄的严谨、语言的典丽,还是对仗的工稳、典故的运用等形式美诸因素,都较前期有所强化。就总体而言,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为以清丽为主。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的体裁多样,主要分为小令和套曲。小令指独立的曲子;套曲是把同一宫调若干曲子按照一定的次序连缀起来。(套曲的体

制是用同一宫调中曲子若干支联缀成一套来叙事、抒情的,是没有说的纯粹歌曲。如果加上说白就成了杂剧的形式了,套曲通常又称为套数。)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后期张养浩其中般涉调宫调名;哨遍曲牌名;高祖还乡标题名。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开头便为全篇定下恢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作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 这首套曲通过一个乡民所见,对汉高祖刘邦(实际上是以刘邦为代表的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表达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愤怒。 写作特点:强烈的讽刺性 1、表现在村民口语的运用上。 2、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讽刺的写法,写出讽刺闹剧。 元杂剧 对于戏剧的起源的六种学说: 1、巫觋说(王国维); 2、歌舞说(刘师培闻一多); 3、傩文化说(董每戡); 4、俳优说(王国维); 5、傀儡戏说(孙楷第); 6、梵剧说(许地山郑振铎) 诸家说法各有道理,不过,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其起源也必定是多样的。 元杂剧的繁盛用其原因

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学习元明清文学的体会

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学习元明清文学的体会 词兴起于隋唐,至宋代达到全盛。其后历元、明、清三代,虽有兴替起落,但始终呈现多姿多态的发展面貌。与唐宋时期不同的是,此一时期的词完全脱离了音乐,成为纯粹的格律诗,在文学史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清词号称中兴,流派纷呈名家迭出,为人瞩目。 元词在艺术上承袭南宋词的余绪,但题材偏于狭窄,反映会现实的作品不多。元朝前期社会比较安定,来自宋、金的词,较多,词的风格也比较多样。著名词人有耶律楚材、张弘范、白朴、王恽、刘因、张垫等。其中由金入元的白朴成就最高。其《天赣集》多长调,内容多是写兴亡之感,故国之思。元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这时的著名词人有张嘉、许有王、倪璜、萨都刺等。萨都刺是回族词人,是元代少数民族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天锡词》以行旅、怀古之作为多,隐约地透露了一点社会动荡的气息。 与明词的调敝相比,清代词坛十分活跃,不仅流派纷呈、风格多样,而且词学著作也繁多,故而足称兴盛。清词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 初期即顺治时期,此时的词仍是明词的继续。主要词人都来自明末,代表人物除云间词人外,尚有吴伟业、王夫之、屈大均、徐灿等。吴伟业

以诗词著称,其词前期多侧艳,后期多悲感。王夫之著述甚多,诗、词、文皆工,其词多写亡国之悲。徐灿是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拙政园诗余》三卷。她的词清丽婉秀,多兴亡之感、故园之念。陈维祕《妇人集》以为“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 清词的中期是指从康熙到嘉庆的漫长历史时期。这是清朝的极盛时代,也是清词的极盛时代。首先于顺治康熙年间登场的是以陈维菘为首的阳羡词派,他们把词的地位抬到和经、史等同,词风主要是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形成于康熙前期,风行于康、雍、乾三朝。此派主张宗尚南宋,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标举清空。但所作多咏物酬赠、流连光景,内容比较贫乏。到后期更是模拟堆砌,空泛无物。为了挽此颓风,词坛兴起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张氏指出词人要注意“感物而发"“缘情造端”的意旨和“低徊要眇”的寄托用心。周济在张惠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之说。这一时期,游离于各词派之外的著名词人还有彭孙通、曹贞吉、王士滇、顾贞观、纳兰性德和女词人贺双卿等。其中王士滇为清康熙间诗坛宗师,倡“神韵说”,最能代表他风格特色的是七言绝句,他的词亦以小令为佳。纳兰性德是清代少数民族词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词真切自然,缠绵婉丽,多写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对世事变化的感伤。王国维在《人闻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

唐宋元明清五代诗歌的风格与文学传统

唐宋元明清五代诗歌的风格与文学传统 引言 中国的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时代。唐宋元明清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 负盛名的五个文学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 诗歌风格和文学传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唐宋元明 清五代诗歌的风格和文学传统,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 唐代诗歌的风格与文学传统 蓬勃兴盛:壮丽而多元的景象 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歌风格多样且极具创造力。上自千古流 传的《长恨歌》,下至富有描写感情的《白日依山尽》等,唐代诗人们以其超 凡的艺术天赋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壮丽而多元的景象。 唐诗的格律与韵律分明 唐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严谨的格律与韵律。唐诗通行五言绝句和七言绝 句两种形式,每句五个或七个字,每韵四声。这种格律与韵律的严密结构为诗 歌的写作和朗诵提供了极大的灵感和约束力,并成为后世诗歌发展的重要基础。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人情世故 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非常着重,他们以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为主题,结 合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细腻描写,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独特表达方式,使得唐代诗歌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深邃的思考。

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情的写照 唐代诗歌还经常描写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 活态度。例如,《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唐诗,通过描写古代壮丽的建筑,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宋代诗歌的风格与文学传统 变革与创新:新文人兴起 宋代诗歌是由唐代诗歌发展而来的,但在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宋代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新兴的文人阶层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受到儒 学的影响,对诗歌的创作有了新的诉求和理念。 罗绮华美的词牌与婉约意境 宋代诗歌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罗绮华美的词牌和婉约意境。词牌是一种 音乐节奏,体现了古代音乐和诗歌的结合。而婉约意境则强调对感情和心理状 态的细腻描写,多以女性视角和情感表达为主。 爱情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宋代诗歌也注重表达对爱情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诸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和辛弃疾的《摸鱼儿·雁丘词》等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成为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经典之作。

学习元明清文学后的感想

学习元明清文学后的感想 学习元明清文学后,我感受颇深。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期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精神境界。而且还能从中体会到他们面对生活现实的无奈与痛苦。其次,我认为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正确地评价它,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从元明清小说创作风格及内容来看,这三部分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元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注重于世俗现实描写;明代长篇小说则着力塑造具有理想性格的典型形象;清初历史演义更加突出反映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民情世态等内容。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是抒情诗,每一首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因此又被称为“千古绝唱”;她也是哲理诗,常用警句格言来点缀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也被称为“格律诗”.词牌名称往往寄托了词人的某种情感或某种志向,例如《水调歌头》就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苏轼曾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喻,《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借怀古讽今之意.我喜欢李煜,因为他的诗很美,而且让人陶醉!王维是位画家,王昌龄是位将军……总之,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被誉为“诗佛”。但是你知道吗?关于他的身份竟然众说纷纭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同样,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硝烟,却依旧应该肩负起振兴祖国未来的使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满勇气和智慧,坚定地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努力做好自己。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遭受再大的失败,我们仍需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记住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任何打击都不足惧怕,即使撞得鼻青脸肿,也不妨碍我们去看看沿途的风景。前进路上,纵然荆棘遍布,唯有亮剑斩除,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相信自己吧,没有跨越不过的坎坷,没有挺不过去的苦难,相信你会成为勇士!。

元明清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元明清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在这个140多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新的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新的体会 1. 对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新的心得体会作文怎么写 文无定法亦有法。 我们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死板教条的 ... 写作文必然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世间万物都是一个:“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过程,作文也不列外。 大量实践证明,优秀作文总是有那么几个共同点,或是立意独特,或是选材精当,或是文采斐然。掌握这些要点,对帮助我们的作文取得好成绩,无疑是有大裨益的。 无论是大到构思谋篇,还是细化到语言文字,都给粗了一定规则与法度,有了这些指导,同学们就会少走弯路.读是吸纳,写是输出。如同书法要先临贴,学绘画需要写生一样,学习作文也应从“模仿入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唱。 高品质的精品文章始终是一本作文书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将这些精品有效吸收,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作文高。作文高人一等不再是梦!没有争论,没有讨论,就不会有进步。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了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量,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而切勿孤芳自赏。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吸引人!说实话,如果你的作文吸引人了,那么你的作文就非常成功了。 也就是说,要达到“吸引力”的效果,那可是写作文的最大问题,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无论你多么会写作,哪怕你已经成了一个大作家,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问题。 这里,我想说一点,那就是要想吸引别人,首先得吸引自己,感动自己,让自己觉得特别有趣。如果你说的话,你写的人,叙述的事,你自己都不感觉新鲜,我想你的作文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祝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纸好作文。 2. 对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新的心得体会作文怎么写 要是速成的话,就从背作文开始吧。

唐宋元明清五代文学变革与发展

唐宋元明清五代文学变革与发展 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唐宋元明清五代,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朝代中,文学经历了许多变革与发展,从诗词到戏曲、小说,各个方面的文学作品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唐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 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唐诗以李白、杜甫等名家的作品为主,他们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同时,唐代还有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如白居易、韩愈等,他们以散文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作品深受后世人们的喜爱。 其次,宋代文学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宋代文人开始注重现实与人性的描绘, 出现了许多具有思想性的作品。诗词方面,苏轼、黄庭坚等人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代表。而在散文方面,欧阳修、苏洵等人以其真挚的感情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之作。此外,宋代还发展了戏曲文学,如元创造的“四大名剧”更是让戏曲艺术达到了巅峰。 接着,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独特时期。由于元朝是蒙元政权,元代文学具 备了一定的异族文化特色。元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包容性,汉族和蒙古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使得元代文学呈现了多样性。戏曲方面,元曲出现,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曲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多变的内容,展现了元代戏曲艺术的繁荣。 明代文学则是文人文化的重要阶段。明代文人注重个体的感受和表达,强调对 人性的关注和描绘。明代散文、诗歌等形式都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而明代小说则是中国古代小说文学的黄金时期,杨慎、冯梦龙等人以其真实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了许多卓越的小说之作。明代小说在叙事手法、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元明清文学文化常识

元明清文学文化常识 元明清文学文化常识 元明清文学文化常识就在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吧! 关汉卿元代杂剧(戏曲)作家。 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 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关心劳动人民的命运,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讲述了出身贫寒的女子窦娥先是被卖作童养媳,后来含冤被斩,最后感天动地、沉冤得雪的故事。 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马致远约1250—约1323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晚年离开官场,归隐山林。 杂剧《汉宫秋》为其代表作,取材于王昭君故事。 其散曲艺术成就也很高,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王实甫 1260—1336年,一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戏剧家。 早年做官,后退职闲居。 代表作《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由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写而来。 作品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 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施耐庵元末明初,生卒年不详。 江苏兴化人。 传说曾参加元末张士诚起义,因目睹朝政社会不平,遂作《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于谦明朝重臣、忠臣、民族英雄。 字延益,谥忠肃,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 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代表作有《石灰吟》。 著有《于忠肃集》。 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上,追求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代表文人是当时的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 他们的诗文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宋濂明代,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溢“文宪”,浦江(今属浙江)人。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谈谈对元明清文学的看法小作文

谈谈对元明清文学的看法小作文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创作源于生活”,那么中国的文学创作必然也是以现实为基础。所以了解中国古文学之前,必要先熟悉中国历史。而我们常说元曲明清小说,这其实只展现了元明清三朝文体的一部分,比如明清也有散文与诗词,只是没有小说传播广泛。 “行读中西人文课”系列中的《元明清与西方文明兴起》,就对元明清三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做了交代。进一步的专制统治与民族压迫从元代开始,明清沿袭了元的统治风格且再进一步,直至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了皇权统治达到顶峰。 专制的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权威,伴随而来的便是对民众的思想与文化的钳制,文字狱便是其一。当集体的思想遭到禁锢,而文化又因异族的统治而去被抹杀,停滞与衰败是必然的结果,明清时期难再有唐宋那般的文化繁荣,正是如此。 门被关上不代表窗户没开。阶层的限制、向下流动与思想言论等禁锢催生暗喻与讽刺风,致使民间俗文学出现了生机。可知道,原来《西厢记》这一类的爱情题材,反映的是“思想越禁锢,封建礼教越严密,对人们的欲望,特别是情欲的遏制,就越发明显。”此外,叙事作品、短篇小说和传统诗文,在元明清都有局部的光芒绽放的景象,与之相应的代表人物至今为人熟悉,冯梦龙、柳如是、纳兰性德、桐城派……直至晚清列强入侵中国,五四前反传统声音剧增,这些被称作为古典文学的精粹,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元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联系生活对元明清文学的体会

联系生活对元明清文学的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容很多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与人民思想感情的流露。郭沫若说:“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谈文学翻译工作》)学者蒋爱花指出,中国古代生活史是与“古代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史学,包括古代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婚姻风俗、流行病及其防治、丧葬风俗、宗教信仰等”(《中国古代生活史》)。这些生活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在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联系生活元明清文化给我的体会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 描绘民间风俗 元明清时期,文学形式多样,诗词、散曲、散文、骈文等承继前代又能推陈出新,不乏优秀文学家和出色作品。唐宋以来兴起的变文故事、话本、院本、诸宫调等文学形式,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文学家的艺术加工,在元代文坛大放异彩,诞生了《窦娥冤》《西厢记》等经典作品。《全元曲》收录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从中我们可以撷取出许多当时人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扮、建筑交通、疫病中药、婚姻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生活资料,为元代生活史研究提供依据。如元代杨景贤著的24出杂剧《西游记》,其中很多描写都可作为元代生活史研究的佐证。如,第一出中观世音说:“佛号自称观自在,寻声普救世间人。老僧南海普陀洛伽山七珍八宝寺紫竹旃檀林居住。”这句话体现出,在当时人观念中,观音菩萨尚为男性。

第四出对玄奘江边祭父的描写,反映出古代民间祭奠祖宗亡灵仪式。第五出、第六出写灞桥上官民送别玄奘,则涉及了官员服饰,及唱院本、踩高跷、装傀儡的“社火”等生活史内容。元杂剧中的此类描写,可与同时期其他文献记载相互参证,为研究当时的生活史提供资料。 反映经济状况 进入明朝后,文学家在前朝话本、杂剧艺术基础上,描摹生活,演绎故事,塑造人物,先后创作出戏曲剧本《牡丹亭》、白话小说集“三言二拍”及长篇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金瓶梅》《隋史遗文》等优秀作品。其中,吴承恩在元杂剧《西游记》基础上,经过大胆创新、演绎与提升,创作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描写的生活内容较此前的文学作品更为丰富。例如,第一回写美猴王下山前,众猴设宴送行,石桌上摆满鲜果珍馐,有“金丸珠弹腊樱桃”“红绽黄肥熟梅子”,还有鲜龙眼、火荔枝、枇杷、兔头梨子、鸡心枣等32种果实;美猴王以枯松编筏、竹竿作篙,从水路来到南赡部洲,弃筏上岸后,见到海边的人在“捕鱼、打雁、挖蛤、淘盐”;后来,美猴王在西牛贺洲山中听见一个樵夫唱山歌:“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等等。这些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吴承恩生活时代的经济、水陆交通、渔民与山民的劳作、市场交易等生活状貌。 记录治病珍方 此外,明代其他文学作品中还有对道士装扮、抛绣球择婿、秦叔宝与尉迟恭成为门神的经过等内容的描写,这些都可视为唐宋元明以

元明清戏曲文学中的女性觉醒历程

元明清戏曲文学中的女性觉醒历程 元明清戏曲文学是中国戏曲文学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女性觉醒历程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女性觉醒逐渐成为戏曲文学中的重要主题,女性形象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积极化的特点。本文将从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戏曲文学中探讨女性觉醒的历程,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女性觉醒的历史脉络。 元代戏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以娇柔妩媚、娇憨可爱的形象为主,如元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牡丹亭》中的李师师等。这些角色多是囿于男性权力的束缚,受命运的摆布,表现出被动、无力的状态。也有一些作品中出现了不甘于命运安排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挑战权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比如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崔莺,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敢于展露出智慧、机敏和自信,成为了元代戏曲中的一个女性觉醒的标志性形象。 明代戏曲文学中,女性觉醒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尤其在明中后期,女性觉醒的主题在戏曲文学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达。如明代传奇剧《牡丹亭》中的李师师,她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坚强和执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觉醒和婚姻自由。《牡丹亭》中的牡丹亭者也是一个不甘心命运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最终用自己的死亡与世俗婚姻做出了抗争。《长生殿》中的文君、《珍珠塔》中的韦素真等,都是明代戏曲文学中具有女性觉醒意义的形象。这些角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在戏曲文学中逐渐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一面。 清代戏曲文学中,女性觉醒的形象更为丰富和多样,同时也更为深入、细致地展现了女性的心理和情感世界。清代传奇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觉醒形象。《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层次的女性觉醒和意识觉醒,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归属。《牡丹亭》中的杨宗保、《桑园会》中的王翠翠、《西厢记》中的文娘等,都是清代戏曲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出现将女性觉醒的主题深入地表现了出来,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女性觉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元明清戏曲文学中的女性觉醒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历史发展中的觉醒和解放的轨迹。从元代的窦娥、到明代的李师师,再到清代的林黛玉,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样化,也逐渐呈现出了积极、自主的特点。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觉醒和解放,为中国古代女性的觉醒历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 2001年元明清文学的研究承续着近几年的强劲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约达1200篇左右,这种繁荣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元明清文学研究正在酝酿一个新的高潮。 2001年元明清文学的研究呈现出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特点之一是“世纪回眸”之类的学术总结和反思之作较多。这类作品既有总论,又有个论。内容上既包括诗文研究,也有小说、戏曲的研究。它们大多数不是纯粹的“回顾”,而是融入了论者较为深入的“思考”,有较强的理论特色。比如邓绍基、史绍良合撰的《二十世纪明代文学研究之走向》⑴,指出“二十世纪的明代文学研究,是逐步现代化的演进过程。由世纪初的从传统研究到现代研究的开始转型,到二三十年代为研究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尔后的十多年因战争原因而暂时停滞;到五六十年代的曲折发展,接着十年动乱,无学术研究可言;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明代文学研究突飞猛进。”又如赵义山《二十世纪元散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⑵,在梳理了上世纪元散曲研究状况后,认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尤其是“散曲研究从笼统的元曲研究中分化出来,成为与剧曲研究平行的独立学科,并得到长期发展,更是本世纪曲学研究的重要成绩。”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他还展望了未来,指出今后的元散曲研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作家个案研究应进一步加强;第二,作家生平考订应努力进行;第三,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应不断更新;第四,研究领域应尽量拓宽;第五,研究信息和成果应及时交流;第六,一些重要的散曲研究资料亟待整理出版。这些观点,无疑是深中肯綮的。此类文章,还有张进德《20世纪金元词研究述评》(3)、陈文新《近二十年来明代诗学研究综述》(4)、沈伯俊《新时期〈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评》(5)、王平《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⑹、人弋《世纪回眸:冯梦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⑺、朱伟明《20世纪的〈桃花扇〉研究》(8)、汪龙麟《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⑼等,这类文章的大量涌现,一方面反映了广大学

论元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论元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和地位。下面列举几方面: 1. 文学体裁丰富多样:明清时期,文学体裁愈加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明代诗歌侧重于表现个人感情,清代则注重抒发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明代散文注重思辨,清代则强调文辞优美,追求浪漫与情调。明清戏曲经历了较大变革,如元杂剧衍化为明代杂剧,后来形成了清代优秀剧种四大独幕剧种等,对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文学思潮的发展:明代文学思潮丰富多元,既有复古派的唐宋传统继承,又有创新派的大胆变革。如王世贞提出"诗以时为贵",强调诗歌要与时代相结合;杨慎、杨贤亲近民间,推崇自由奔放的民间文学;严复重视古文体,主张用古文体写作以表达真情实感等。明代文学思潮的多样性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3. 文人士大夫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与文人士大夫密不可分。文人士大夫作为社会精英,对明清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多才多艺,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发扬。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4. 文化交流与对外影响: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学与外界产生了广泛的交流与互动。明代时,随着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一些海外文化和思想观念开始渗入中国

文学。清代时期,中国开始与西方的文化接触,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文化交流使得明清文学具有独特的跨文化特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史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丰富的文学体裁、多元的文学思潮、文人士大夫的重要作用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支撑。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信仰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信仰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中的文化与信仰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五颗明珠。这五个 朝代在文化与信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文化与信仰。 唐朝的文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在唐朝, 文化方面表现出了许多精彩的特点。首先,唐朝时期诗歌盛行,出现了唐诗的巅峰。唐诗以其豪放、雄浑、自由、婉约、华美、精湛、含蓄、典雅等特点,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次,唐朝也是一个较为宽容的时代,各种宗教和思想,在唐朝都得到了宽容的态度。佛教在唐朝传入中国并繁荣,尤以著名的大雁塔为代表;道教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众多思想家也在唐朝诞生和发展,如韩愈、柳宗元等。无论是文学、宗教、哲学等领域,唐朝都是一个较为开放、包容、多元的时代。 宋朝的文化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宋朝 文化表现出了许多与唐朝不同的特点。首先,宋朝时期诗歌仍然很重要,同时,宋朝的诗歌更多地受到精神上的追求的影响,成为了文化的精华。其次,宋朝出现了许多奇异的文学体裁,如蒙学、小说、演义小说等。此外,宋代绘画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几百年前的名画家如贾仲明、李唐、李公麟、梁楷、傅抱石等,他们的作品依旧被人们所喜爱。宋朝时期,文化的发展与宗教信仰的推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佛教影响下,宋朝文化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纯化,同时,宋朝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盛的时期。 元朝的文化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但多元的时期。在元朝,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与传 统汉文化结合,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元朝时期,文人、学士甚至皇家都对蒙古文化保持开放态度,并在融合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风格。同时,在融合中,汉文化的诗歌、戏曲、书画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元朝,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各种宗教教派也得到了宽容的态度,使得蒙古人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呈现出一个多元的面貌。 明朝的文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与前朝截然不同的时期,是一个独立而自信的时代。明 朝时期,文化方面表现出特有的纯化与扬升。明朝时期从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繁荣也是与宗教信仰的推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宗教方面,基督教在明朝推广,但并没有影响到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在文艺方面,明朝同宋朝一样,诗词创作依旧是文化的中流砥柱,明代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明代的戏剧也启示了以后的京剧、昆曲等戏曲类型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特色。就算在艺术领域来讲,明朝都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精神面貌。通过对文化与信仰的纯化扬升,明朝文化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清朝的文化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文化方面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与崛起。在清朝期间,诗歌开始退居二线,在小说、戏剧等领域却显得更加活跃与丰富。同时,清朝时期基督教在中国推广,并对中国的文化、学术、科学都有了很大的影响。此外,清朝的艺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如以泼墨为特色的水墨画与由黄宾虹等人归根到底的西方绘画等。综上所述,清朝时期的文化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气息,以其精进的修为和崛起的勇气,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充满活力的一股力量。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各有众多的文化和信仰发展特点,也各自对后来的中国文 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文化与信仰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

元明清文学常识

1、“汤沈之争”是戏曲史上的一桩学术公案。有的学者认为是汤显祖在《答吕姜山》等信中彻底否定了沈氏的声律论,揭开了论战的序幕,沈氏便在《词隐先生论曲》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有人则认为所谓的“汤沈之争”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他们“素无谋面,无直接的书柬往还,没有理论上的互相辩难”,而且吴江派与临川派本身也不存在。 1.唐传奇的概念:不是一个题材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小说文体学的概念,指的是唐代开始盛行的有别于以往志怪、志人的新体小说。志怪、志人的基本文体特征:残丛小语特点: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2.唐传奇的文体特征:虚构的艺术化与叙事角度的个性化。具有完整的构思与独立的现实主题自觉的以人物的形象为中心曲折的情节与细节描写文备众体 3.小说分为六类:一日志怪《搜神》一日传奇,一日杂录。一日聚淡,一日辩汀。一日箴规。 4.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分期:萌芽期{从远古至秦汉}皱行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唐代}转折期{宋元至明初} 5.志怪小说:(1)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只怪者也。(2)第一次变化:动词组变成书名。(3)第二次变化;由书名变成至怪小说。《例异传》魏晋南北朝以来第一部优秀的志怪小说。 6《幽明录》作者:刘异庆,杂记种种怪异神奇之事,主要是晋宋事,是关于现实生活中士民僧俗的奇闻异事。7宋元话本与古代小说的通俗化,关于话本的两种解释:1话本是说话一人讲说时所用的底本。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发生,而乃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2说话是说话艺人的口头创作的记录本及模拟这种记录的其他故事文本。拟话本的定义;指明代文人创作拟话本,工案头阅读的文学作品。说话时诉诸听觉的口头艺术,拟话本则是诉诸视觉模拟说话语气而写作的短篇小说。 8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1题目:快嘴李翠莲记等。2话:入话具有肃穆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3正话:也叫正传,即故事的主体部分。4篇尾:用四句或八句诗句为全篇总结。 9讲史话本的特点:1篇幅长,分卷分回,2有开场诗,3断代编年的叙事法。讲史话本和小说本地区别;一个取材于历史,一个取材于现实;一个篇幅长,一个篇幅短;一个以说白为主,一个唱白兼施。例:明。洪耿《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风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抱翁老人:《古今奇观》 10四大奇书:白话长篇小说四大类别:《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的范行;以史籍的编年体为结撰金书的基本框架,辅之以记事本来体与列传体。七实三虚的取材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主要的人物取之于史册,具体的过程,小的插曲和次要的人物则不妨虚构,有鲜明的倾向性,无论是叙事的态度,立场,还是穿插于金书的评论,都毫不掩饰自己爱惜,甚至直接出面进行评判。《水浒传》——英雄传奇类范型。有一个历史背景,但不十分在意背景的真实程度,集中刻画几个人物,其中或为历史实有的,或为虚构,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超凡的,其经历带有一种历险性质,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重巧合,节奏快。《西游记》-神魔小说的范型;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不十分认真,神魔当中都有人的品性,情感基本循人的行为方式做事,神魔世界以人类社会为样板进行虚构,有较鲜明的是非褒贬。《金瓶梅》—的范型意义1作家把目光投射到现实的社会人生,以家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男女恋情与婚姻生活为叙述的焦点,以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人物的感情世界成为表现的焦点。2四大传奇《荆刘拜杀》:元末明初流行的四部南戏的合称,分别为《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合《杀狗记》合称“四大传奇”或古戏四家,是南戏在原末明初的代表作品。3《赵氏孤儿》和《窦娥冤》被称为放在世界大悲剧中也不逊色7、书会才人: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组织,在书会里面专门给艺人些话本剧本的作家。 8、历史演绎和英雄传奇的异同:①创作主旨上看,历史演义是据史演义,意在演述历史事件,反应历史发展概貌。记述朝代兴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英雄传奇则着重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②从作品题材看,历史演义的主要事件人物,多有所本事多虚少,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历史真实制约,英雄传奇则多截取民间的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创作,不受历史的拘束。③从艺术上看,历史演义多采取编年体写法,或记述一代史事,或通演古今事,人物多为帝王将相,具有历史感,英雄传奇则采取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科幻,基本结构是以某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体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④从创作主旨上看,历史演义是根据史演义,意在演述历史事件,反应历史发展概貌,论述朝代兴亡,总结历史教训:英雄传奇侧重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渲染他们的武力和力量,反应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 三国题材的杂剧有60种左右,其中剧本尚存者有二21种,主要有:《虎牢关三战吕布》《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隔江斗智》《连环计》 三、“拥刘反曹”——基本的情感取向 全书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阶段:第33回以前,主要描述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争权夺利的斗争。 第33~104回,全书的主体部分,主要反映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叙事的中心是诸葛亮。 第105回以后,主要写三分归一。“拥刘反曹”主要体现作者“善善恶恶”的伦理道德观念,带有明显的民间色彩与儒家明君仁政的社会理想。 四、“忠义”观念《三国演义》崇尚的是“忠”和“义”的完美结合,第一回“桃园结义”时刘、关、张结义的誓词是:“同心协力,救困扶贫,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上报国家”——“忠”“同心协力”——“义“义绝”关羽与“义”的复杂性统治者标榜的“义”,和“忠”连在一起,常被称为“春秋大义”——千里走单骑民间推崇的知恩必报、哥们义气,也被称为“小义”——“关 云长义释曹操”“史官”:“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 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美化关羽的原因历代统治者的 推崇起了导向作用。“帝王师”——诸葛亮形象的重塑改 变历史事实,夸大诸葛亮的能力及功绩贬抑刘备的能力与 作用着力渲染、夸张诸葛亮对刘备的指导作用《三国演 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有几个突出的特点:1、书生出身而 具有将略;2、与君主关系甚洽;3、事实上指挥、控制着 一切。《三国演义》虚构的方法张冠李戴,合理移植“鞭 打督邮““草船借箭”“斩华雄”“单刀赴会”添枝 加叶“三顾茅庐”合理想象“空城计”“性格强化”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对于性格比较复杂、性格内涵比较 丰富的人物,集中地突出他们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集中 地突出某一方面的才能,并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或传奇 性的故事和情节将这一性格特点或才能强化到常人难以 企及的程度对于性格内涵比较单一的人物,则集中笔墨突 出他们这一方面的性格和才能 “正衬”与“反衬”文有正衬反衬。 类型化典型的主要特征:单一、扁平,概括多而描写少; 强调人物概貌而不求其逼真,追求的是神似的类同而达不 到形神兼备的个性差异;注重人物外在表现而未能挖掘其 人物内心世界。传奇化手法有关军事心理学的描写决策 中的风险判断决策中的反推作用精密入微的伐交心战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紧紧围绕决定战争胜负的契机,展示 双方力量的对比,兵力的部署,战略战术的运用,战争形 势的转化和战争结果通过战争过程的描写,着意于完成 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各个角度审视战争过程,相犯而不犯,同中见异笔法 波谲云诡,记叙详略适宜 《儒林外史》的语言特点1.准确、洗练而富于形象性,经 常三言两语就能使人物“穷形尽相”; 2.朴实、明快、幽默,有很强的表现力,长于白描; 3.是 在南方民间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也融合了不少 文言成分和不同职业的行语。 周进、范进:着重表现的是他们精神的变态、思想的畸形 和心智的麻木。堕落的典型:遽公孙、匡超人 写作特色:通过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命运悲剧性情节因素和 喜剧性因素交织3所有的讽刺和针砭都不动声色 在“功名富贵-文行出处”之间挣扎的儒林众生图 第一类:“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代表人物是周进 和范进科举的狂热追求者,同时又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第 二类:“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他们是一些通过科举 之路爬上仕途或有望进入仕途的人,其灵魂已经为功名富 贵所渗透第三类:“假托无意功名富贵”的“名士”、“山人”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假装无意于功名,以名士风流自居第 四类:“辞却功名富贵”的真儒名贤这是作者正面肯定、 热忱歌颂的人物,在这类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生 和社会理想。杜少卿等是其代表。 虞育德是最受推崇的一个所谓“真儒”,以传统的道德而言 可谓是个完人。他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虽然不忘进取, 但落榜之后能淡然处之,不求侥幸。五十岁时考中进士, 同榜比他年长的人都将年龄报的很小,惟有他老老实实在 履历上填上实际年龄,这样一来,皇帝见他年老,吩咐给 他安排一个闲职,于是当了南京国子监博士,他也不以为 念。 杜少卿作者热情歌颂的理想人物,作者自况他出身于“一 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宗族,但淡薄功名,讲究“文 行出处”。朝廷征辟,他却认为“走出去做不出什么事业”, “宁可不出去好”,于是装病拒绝应征出仕,主动抛弃了科 举仕进的进身之路。豪放狂傲,傲视权贵,却扶困济贫, 乐于助人。讲究传统的美德,重孝道,但又敢于向封建权 威和传统礼教进行挑战, 四个市井“奇人”季遐年:以写字为生,又以写字自娱;王 太:既是围棋高手,又是安于卖火纸筒子的小贩; 盖宽:以开茶馆为生,但画一手好画,又不攀附权贵;荆 元:以裁缝为业,但弹一手好琴,并以此自遣。 《儒林外史》叙事结构的外在形式是列传连环式。作品按 照一个个中心人物组织故事,每个故事自成起讫,但又前 伏后应、环环相扣,组成一个连环套式的结构。周进— 范进—严贡生其次,人物列传各自独立,但又有内在理路 贯穿在一起,形成了有相当内聚力的整体。全书由楔子、 主体、幽榜三个环节构成。全书主体又可分为三部分:第 一部分,从第2~30回,写了周进、范进、王德、王仁、 严贡生、严监生等,讽世为主。第二部分,从第31~46回, 主要写了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三山门送别三个中心 事件,塑造了杜少卿、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 分,从第47~55回,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 更加恶劣。第三,在小说内部还始终贯穿着一条时间线索 《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秉持公心,指摘时弊”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 的讽刺态度。对同一个人物,能根据其前后表现的不同 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如周进、范进二、褒贬适宜“讽刺的 生命是真实” 三、寓悲于喜,悲喜交融四、寓讽刺于典型的情节、场面 中,“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 主要讽刺方法有三:1.把前后两种行为对照,暴露其丑恶 嘴脸。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梅玖对周进中 2.把一个人的言和行对照,让人物当场出丑,自己打自己 嘴巴 3.让人物一本正经的说假话、说大话,然后揭示其浅 薄、无知或荒谬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异同 1.从创作主旨上看,历史演义是据史演义,意在演述历史 事件,反映历史发展概貌,记述朝代兴亡,总结历史经验 教训;英雄传奇则着重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渲染他 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 情思。 2.从作品题材看,历史演义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多有所本, 实多虚少,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历史真实制约;英雄传奇则 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影迹, 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创作,不受历史的 拘束。 3.从艺术上看,历史演义多采用编年体写法,或记述一代 史事,或通演古今事,人物多为帝王将相,具有历史感; 英雄传奇则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 幻,基本结构模式是以某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体为线索, 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南宋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并成为艺人讲唱的重要内 容。主要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 者”等。 三个特点:1.已有较完整的水浒故事框架:杀惜—发配— 被劫上山—坐第二把交椅—晁盖在三打祝家庄时阵亡;2. 多写家庭变故 3.李逵、燕青、鲁智深成了重要人物。 三、反叛者的颂歌明清:“诲盗”说、“忠义”说清末民 初:“社会主义”、“平权、自由”、“倡民主、民权” 宋江形象矛盾的评价李贽:忠义之士、英雄楷模金圣叹: 阴险狡诈,十恶不赦的强盗头子 现代人的看法农民起义雄才大略的领袖地主阶级野心家, 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封建皇权的卫道士,赵宋王朝的忠 实走狗、刽子手 宋江形象自身的矛盾对王法的态度:守法——家中佛堂下 的地窖——私放晁盖 对落草的态度自己迟疑——逼他人上梁山忠——反抗朝 廷(“敢笑黄巢不丈夫”)“于家大孝”——“忤逆” 对晁盖兄弟情深——行为可疑(架空)豪杰领袖——跪地 求饶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临阵惊慌 宋江形象的塑造历史上的宋江“勇悍狂侠”“以三十六人横 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民间文化的浸润“及时雨”济危扶困,仗义疏财好结识好 汉,挥金似土武松:他便是真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和柴进的比较文人的改造“孝义黑三郎”“忠义宋公明”忠 ——孝“自幼曾攻经史”人生目标: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身 份:押司,郓城小吏梁山三位寨主王伦:不义晁盖:讲义 气,真诚、温厚不够果决;幼稚;粗心;胸无大志宋江: 心黑手辣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六、英雄传奇的典范一)塑造人物的艺术以传奇手法为 主,但又有所超越黑旋风李逵武松完美的义侠慷慨重义, 神武好胜,快意恩仇,重人伦,轻女色(二)叙事的基本 特点1.情节大幅度、快节奏的起伏2.张弛相间的处理技巧 3.超现实场面和现实场面互相错杂调节节奏,增强人情 味,如林冲遇李小二。 4.对重点、高潮的特殊场面有特殊的处理方法。 (三)情节的戏剧化1.悬念预示武松初到孟州,杀威 棒打还是不打蓄势 2.巧合 3.突转(四)列传连环的 结构技巧 三、隋唐题材小说的新变《隋唐演义》对隋唐题材的总 结 《说唐前传》—《说唐后传》《混唐后传》《说唐三传》《粉 妆楼全传》 “神怪小说”多是从整个中国小说史着眼,侧重此类神异 题材在整个小说发展的连续性。其研究视野所及,从先秦 而至晚清,短篇、长篇、文言、白话,诸种体裁无所不至。 “神魔小说”往往专指在明代中叶繁荣起来、以“神怪”为题 材的白话长篇,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特定文体。 一、“西游”故事的演变第一阶段:“西游”故事形成期玄奘 口述、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二阶段:小说主体丰富期(宋代至明初)第三阶段: 文人写定及传播变异期 二、多重的阐释空间全书由五部分组成1~7回孙 悟空出身传8~12回取经缘由,唐僧出身 13~23回四众会齐24~99回西行伏魔100回 功德圆满 当代对《西游记》主旨的研究第一个层面:从社会政治 内容来看1、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制度。2、写农民战争。 3、写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秩序的反抗。第二个层面,从哲 理的角度看1、人生在事业上的奋斗和成功;2、修养心性 的体会,面对种种诱惑,最后达到自我人格的完成。第三 个层面,从道德的角度看1、刻画英雄形象,表现道德的 完善;2、除暴安良,表现一种义侠精神;3、鼓吹圣贤精 神,表现从自我的形成到大我的形成,表现普度众生的圣 贤精神。 唐僧三种不同的成分历史上的圣僧金禅长老转世六根不 净、受考验的凡人软弱、犹豫、迂阔、无见识普泛的同情 心孙悟空玩世不恭—表现认真受难者—命运主宰者无视 一切清规戒律—严格的道德自律超凡入圣的圣人—有血 性的凡人猪八戒最富人性、也最具共名意义人欲的象征 食、色 什么是传奇?相对于杂剧,传奇无疑是一种长篇戏曲剧 本,通例一部传奇剧本由二十出至五十出组成;而杂剧则 是一种短篇戏曲剧本,通例只有一出至七出。相对于戏文, 传奇具有剧本体制规范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特征,而戏 文在剧本体制和音乐体制上却有着明显的纷杂性和随意 性。因此,就内涵或本质而言,传奇是一种剧本体制规范 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长篇戏曲剧本。 “四大声腔”从明初到嘉靖时期,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 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流播广远,被称为 “四大声腔”。 “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 落草的故事梁辰鱼的《浣纱记》一出极为崇高而苦涩的 爱情悲剧;又是一出沉重的政治悲剧。(范蠡、西施)《鸣 凤记》相传是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以严嵩为批判对象, 几乎与时事同步,时事剧的先锋,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 的道路。 (二)“临川派”剧作家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 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派。” 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 为“临川派”,或者以汤显祖室名为题的“玉茗堂派”。临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