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君子”之道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中的“君子”之道解读

君子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高频概念,也是孔子推崇备至的道德标杆。在儒学的概念中,士处于初级阶段,是读书人道德追求的本位底线,却蕴含着人格形成的关键要素;君子处于中级阶段,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向往的道德高地,也是深化人格理想的必然途径;圣人是高级阶段,是极少数学识与道德都臻于完美的人杰才能到达的境界,更是綻放人格魅力的巅峰层级。三者在道德修养上呈内隐上升的螺旋态势,是读书人向往且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惟有脚踏实地,沿着三者搭建的人格桥梁,才能夯实道德修养的底座。虽然外王内圣是儒家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但这种道德标准却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有人终其一生只是触及皮毛,离内核相差甚远,因此绝大多数读书人只能心向往之,却不敢苛求达到圣人之境。三者之中,君子处于一个关键点上,虽然君子的道德修养也高不可攀,但还是有门径可觅,而这道门径就是求学之道、自省之道、尚德之道。绝大多数读书人能够通过这道门径到达君子之境。荀子作为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自然继承了君子之道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在他的名篇《劝学》中,寥寥数笔,便完美地阐释了君子之道的要义所在。

“从劝学对象来看,荀子重视君子的培养,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全篇16次提到君子,从各方面论述了‘要如何做才能

成为一个君子,而节选中仅出现了3次。”虽然只出现了3次,但一叶可知秋,一斑可窥豹,从中仍旧可以悟出君子之道的要义所在。我们先把统编版《劝学》中有关“君子”的部分摘录出来,仔细研读与揣摩。第一处单独成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以君子之口提出鲜明的观点,仅此一点便足见荀子对君子人格的重视与推崇。第二处在第二段的结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君子在求学与反思方面的具体要求,而这种具体要求正是君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使君子之道更进一步。第三处在第三段的的结尾:“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君子人格并非先天生成,而是借助后天学习修炼而成,点出君子之道的要害所在。如果按照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品味这三句话,然后再结合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内涵的阐释,那么,文本中所要强调的“君子之道”的三个层阶便跃然纸上。

一、求学之道——君子之道的立身之本

君子是衔接士人与圣人的关键节点,承上启下的功用不言而喻。仅从字面上看,士人与君子只有一步之遥,君子与圣人也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遥,可能是沧海桑田,也可能是咫尺天涯,而打通这一步之遥的最佳方式便是求学之道。因此,求学之道是士人转化为君子的关键要素,也是君子立身的第一要义。

明确了求学之道的重要性,便具备了求学的深层动力。而拥有深厚的学养,便为士打下了坚实的立身之本,使道德修养成为

内驱力,君子之道便会云蒸霞蔚,光耀其身。因此,“全篇以君子为理想进行了‘学的论述。”荀子对求学的重视程度恰恰证明了君子在知识学养上的强烈追求,因为知识学养奠定了道德修养的文化基因,让士人能够华丽蜕变,拥有完美的君子人格。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自然要先立足于求学之道。如果不重视求学之道,知识的获得便成为一句空话,学养就不可能内化为人格的基因,道德修养就无从谈起,士人距离君子就遥不可及。因此,荀子对求学之道的阐释遵循了学理的规律,蕴涵了认知的必然性。节选的文本首先论述了求学的必要性,所谓“学不可以已”就是必要性的强化。强调了必要性便解决了认识误区,端正了求学态度,让读书人明白,只有向着君子的目标学不停歇,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走最近的距离然后从容不迫地站到君子的位置上。这一点可以先从阐释标题的角度来把握,按照理解的规律,先从内涵角度来阐释,劝是鼓励之意,学自然是求学之意,合起来便是鼓励求学。再从外延的角度来升化,究竟鼓励谁向谁求学?不言而喻,当然是鼓励士人向君子求学,通过求学具备了君子的学识,才能具备君子的品性,进而向君子靠拢、过渡、转化,最终习得君子之道,成为名符其实的君子,这也符合认知的逻辑性和规律性。

其次强调了求学的重要性。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指出求学是不能够停止的。此句言外之意有三:一是求学要有一个长期过程,正因其过程长才足显其重要,故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坚持不懈,才能循序渐进,玉汝于成;二是求学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

正因其视野开阔才足显其重要,故不能故步自封,必须博采众长,才能融会贯通,大功告成;三是求学要有一个至高的境界,正因其境界的至高才足显其重要,故不能偏离轨道,必须德才兼备,才能相辅相成,臻于完美。

最后强调了求学的方法论。重视坚持,注重积累,立足专一,这是求学方法中的关键之处。“坚持”强调的是求学方法中的态度,求学最忌一曝十寒,坚持才是硬道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是传统意义上的骏马,驽马是传统意义上的劣马,两者在奔跑的速度上不可同日而语,可骏马跑得再快,也不能一跃十步,只要劣马坚持不懈、奔跑不停,同样能够到达目的地,甚至在结果上有超越骏马的可能。这个比喻形象鲜明地论证了求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言外之意,即便是才智超群的士人,没有坚持的恒心,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不会在求学之道上有什么成就。相反,才智一般的士人,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不辍,终究会在求学之道上取得大成。所以作者对坚持的结果予以强化,“锲而舍之,朽木不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与放弃,结果大相径庭。虽然说坚持在求学中更倾向于态度层面,但它何尝不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呢?惟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打通求学的通途而一路前行。“积累”强调的是求学方法中的策略,学习中量变与质变转化的道理耳熟能详,求学要攀登到一定的高度,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厚积薄发,行稳致远。荀子先以自然界的山水为喻,来论证求学过

程中积累的重要性。巍峨的大山是一抔抔土累积而成,学问的大山也是一点点知识累积而成,但小的知识累积最终内化成了大的学问,就可以在学问的海洋里呼风唤雨,得心应手。同样的道理,深渊是由一滴滴水累积而成,千万不要小瞧水滴之小,可一旦成了深渊,便具备蛟龙生长的条件,言外之意,学问到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便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紧接着荀子又从哲理的层面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千里之外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却是由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浩瀚阔大的江海,也是由一支支细流汇聚而成。用常识化的道理却形象化地阐释了求学之道,化难为易,形象生动,浅显却又深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趣。“专一”强调的是求学方法的途径,用蚓与蟹的事例来论证专一与浮躁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蚓先天不足,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自己的天地中如鱼得水,纵横捭阖;与蚓相比,蟹的先天条件要勝出一筹,它有八条腿,还有两个大蟹钳,但它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优点,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只能寄身于“蛇鳝之穴”,岂不悲哉?由此延伸到求学之道上,荀子试图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即便先天条件不足,但只要专一,一样可以到达君子之境,反之,即便先天条件超人一筹,但如果浮躁,也只能与君子之道背道而驰。

二、自省之道——君子之道的安命之术

儒家强调一日三省吾身,反省自我,是道德修养逐步完善的途径。荀子强调,士要在广博学习的基础之上,每天都要对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