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城市发展的初步意见和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条 件好
源自文库
发展空间大
•合肥城市发展依托皖江城市带、合 肥经济圈、芜马巢等区域的发展政 策,在中部崛起战略下地位日益凸 显; •随着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趋势 逐渐显现,合肥面临较好的发展机 遇。
政策支持
家电、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基础较好。 合肥现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汽 车及零部件产业,海尔、长虹、美 的、荣事达等白色家电产业,合力 叉车、熔盛重工等装备制造产业, 赛维、阳光电源等新能源产业。
人口较少
目前新合肥总人口708万人,常住人口495万人,人口较少;主城区人口330万人, 主要集中在庐江、蜀山区、肥东县。高新区、经开区等产值较大的区域人口聚集度 较低,当前的优势产业创造就业量偏小。
部分区域和项目启动较慢
目前合肥市建设进度较快的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住宅项目与政府相关行政项目。而 部分产业项目,比如滨湖新区的合肥国际金融服务后台基地启动较慢,不利于滨湖新区的 整体建设。
合肥市“十二五”战略定位
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产 业基地。
合肥市定位三个层面的概念: 第一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第二层,“十二五”要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建 设,包括它的影响力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等建设; 第三层,向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6
合肥未来城市发展呈现出向周边扩张的态势
“十二五”规划形成“1419”市域城镇新体系,即1 个中心城区、4个新城区和19个新市镇。未来合肥将 以滨湖新区建设为重点,推动老城更新提升;以承 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为重点,推动四大组团建设 ,完善功能,拓展空间。
我们预计合肥未来城市面貌最具现代感的区域是滨 湖新区,同时,目前已有4个方向的工业聚集区将作 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向周边扩张。
合肥当前产业布局集中在4大组团
合肥产业布局在东南西北 四个方位形成各具特色的 产业发展集聚区
目前合肥的优势产业—— 家电、汽车及零配件产业 与知名企业主要集中在经 开区与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家电、汽车、电子信息及软 件、新能源、节能环保、生 物、公共安全等产业
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 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 材料、节能环保、纺织服装、 包装印刷、机械加工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1. 人口总量较少; 2. 产业项目进展较慢, 尤其是国际金融后台服务中心;3. 项目较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低。 4. 现有产业结构较单一,无法支撑滨湖新区的战略地位,需引进中 小型企业相互促进发展。
外生型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近年拉动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居于高 位,其中滨湖新区基础设施的兴建作用最为明显;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需要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增长点 ,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优势产业。
新合肥市 11408km² 720万人
新马鞍山市
原巢湖市
新芜湖市
2011 年 8 月 巢 湖 拆 分 后 , 合 肥 所 管 辖 的 面 积 从 7050km²扩大到11408km²,人口从500万增加到708万 。两项指标均超过南京。
合肥新增加的地块,位于原合肥市的东南面,将巢 湖的绝大部分湖岸线囊括进来,景观资源佳,与长 江的距离更近。
•巢湖分拆部分区域并入合肥后,合 肥与长江、芜湖,上海等城市更近, 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
现有产业基 础较好
区位优势
合肥城市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型
合肥正处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方式之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不够。未来合肥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依靠内生性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综合承 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发展目标。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6
三、对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的建议
12
滨湖新区需要加快产业项目启动速度
滨湖新区定位为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 核心板块,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现代化核心城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发展原则:坚持基础设施优先,高端产业跟进,引导先进生产要素集 聚融合,逐步形成区域金融商务、行政办公、会展旅游、文化体育、 研发创意和商业居住中心。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新型化工、钢铁深加工、机 械制造、农产品加工
经济技术开发区
家电、汽车、装备制造、新 型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
安徽省及合肥市战略定位
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目标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通过“六条新路”,实现“三个强 省”的目标。
“三个强省”:打造经济、文化、生态强省;
“六条新路”: 一、更加突出改革开放,走出中部地区科学承接、跨越崛起 的新路子; 二、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走出资源性产业大省结构优化、转 型升级的新路子; 三、更加突出统筹发展,走出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 的新路子; 四、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 的新路子; 五、更加突出人才优先,走出人口大省素质提升、科教兴皖 的新路子; 六、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 展的新路子。
关于合肥城市发展 的初步意见和建议
2011-11-24
1
目录 一、合肥城市发展状况 二、合肥城市发展的总体评价 三、对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的建议 四、光谷联合在合肥发展的愿景
2
一、合肥城市发展状况
3
“十一五”时期合肥经济发展迅速
合肥GDP近6年的增速均在16%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排名全国省会城 市第一;
从目前的建设进度而言,滨湖新区的居住条件已初具规模,但该区域 的商业、金融商务、研发创意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
滨湖新区的优势在于: 1.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2. 景观资源较好( 临湖); 3. 政策倾斜大(未来省政府所在地); 4. 区位优势(与 芜湖的空间距离更近)。5. 起点高,发展空间大。
二、合肥城市发展的总体评价
8
合肥城市发展的优势
•“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 入较大,建设速度加快; •滨湖新区、高新区西面的南岗科技 园、国家科技示范区、桃花工业园、 新站工业区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 中,未来发展的硬件条件较好。
•2011年8月巢湖部分区域并入合肥 后,合肥辖区面积扩大至11408平 方公里,产业发展空间扩大,有利 于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