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派哲学即是这样一种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论哲学的发展
怀疑派哲学即是这样一种哲学,它不能说是体系,却又愿意是体系。怀疑论完成了一切认识皆属主观的看法,将认识中的存在都普遍地用显现这个名词代替了。
怀疑论是一切确定的东西的辩证法,在一切对于真理的观念中,我们可以指出有限性来,因为它们之中包含着一种否定,因而也就包含着一种矛盾。怀疑论反对理智思维,因为理智思维把确定的区别当作最后的存在着的区别看待。区别只在于怀疑论者停留在作为一个否定方面的结果上。说:这个和这个本身之中包含着一个矛盾,所以就消解了,就不存在了。这个结果是否定的,但是否定本身又是一个与肯定相对立的片面的规定性。哲学的理念本身是辩证的,并且不是偶然如此的,然而怀疑论却相反,它只是偶然地运用辩证法,当材料与内容出现在它面前时,它才指出内容本身是否定的。所以怀疑论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随历史条件的变化所怀疑的具体对象各有不同。
皮浪(公元前360年—前270年)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为皮浪主义。皮浪以具体的方式,即实质,完备的方式更加明确走到了怀疑。它具有确定的意识,并且用了确定的话语,他既反对感性事物的直接真理性,也反对伦理生活的直接真理性,但不反对作为思想内容的直接真理性。他不否认现象的存在,他承认感觉,并且把它看作是感官现象的必然结果,他反对的只是现象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呈现出来的现象是不真实的。便可以这样理解,感性事物是不
真实的。事物之间没有固定的差异,所有事物都是不稳定的,各事物都依赖于人的风俗习惯从而产生的感觉,因为事物缺少真实性,即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所以我们的感觉与表象就无法判断是真是假,所以真理只有一个,在感觉范围内,除了心灵的平静而外,一切都无差别,一切都无实在性。所以皮浪的口号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由于事物的不确定性,皮浪选择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的不动心态度。
休谟(公元1711年—)是近代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怀疑主义是休谟哲学的典型特征。在哲学上,怀疑主义表现为一种理论,一种批判态度,它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主张对人的认识能力。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类学说的理论依据和证明都进行怀疑,并为此找到有利辩护。作为一种理论,休谟的怀疑主义非常系统而全面,他的怀疑主义是建立在对人类经验的深入研究和严格推理的基础上的。当他从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原则出发,通过对经验本性的彻底考察,发现了经验知识的限度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从而将经验主义推进到它的逻辑结局,揭示了它所蕴含的怀疑主义本质。休谟又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虽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经验知识本身是靠不住的,但人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信念。比方说,我们仍然相信外部客观事物的存在,相信事物的因果关系和活动规律等,并在这些信念下继续生活,具有这些信念,并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得知他们是真实可靠的,而是他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于心中,他们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信念。休谟将其称为“自然的顾问”,“自然的本能”等。因
而休谟认为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因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为了得出经验而来的知识必定导致怀疑主义,他必须证明这些信念同样不具有客观有效性,但这个证明也是一种怀疑主义。
休谟将他的全部哲学都建立在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的基本原则之上,因而他的怀疑主义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对人类信念的心理描述,否定这些信念的客观根据。在其全部论述中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对人类能力的怀疑和对自然信念的依赖是人们无法摆脱的两种状态,在休谟的论述中,对认识能力的怀疑和对自然信念的心里说明是不可分割的。后者既与前者相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两者共同构成了休谟的完整的怀疑主义理论。
他认为,如果我们彻底贯彻经验主义的原则,就不能不承认,除了经验之外,我们一无所知,对于以往哲学家提出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的概念,休谟都一概反对,认为它们无非是毫无经验根据的虚构。
最后,休谟主张将理论上的怀疑主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务实态度区分开来,用人的自然信念和生活常识来抵制绝对的怀疑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自然信念,正因为有这些信念,我们忠爱于热情的生活,并没有因思辨带来的疑虑二毁灭我们的生活。
他指出,在哲学研究中,怀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可以把怀疑当作从事研究之前的必要准备,以使我们摆脱各种偏见,保持判断的公正。
除此,休谟还将怀疑论应用到了宗教观中,得出了上帝的存在和本质不可知的宗教怀疑论结论,他认为不可超越感性知觉的范围去认
识上帝的存在及属性。对于“上帝观念”,休谟认为是通过反省我们自己的心理官得来的。上帝起源于反省印象。按照宗教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否定对于上帝存在及属性的证明。如果我们怀疑外在的世界,我们就更茫然地找不出证据来,以证明那个神明的存在或他的任何属性的存在。仅管休谟批判了宗教,他并不完全否定宗教,他神明,他要反对的是具有“迷信”和“狂热”的两大特征的通俗宗教,而主张真正的宗教,并认为真正的宗教是和怀疑论一致的。
相对于皮浪式的极端怀疑主义看来,休谟的怀疑主义是温和的或暖和的一面。休谟的怀疑主义有明显的现象论特征。现象论是一种以现象为理论核心的哲学理论,休谟并不否认事物因果关系的存在,也不否认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相信物体的存在,才能谈得上探讨外部世界物质以及我们与它的关系。皮浪的极端是他认为在感觉范围内,除了心灵的平静以外,一切都无差别,一切都无实在性,所有事物都缺少真实性。而休谟则承认了在人心之外有客观的物质实体存在,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使人产生出各种感觉观念。同时,皮浪的怀疑论怀疑一切,而休谟的则更为合理,他主张将理论上的怀疑主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务实态度区分开来。然而他们二者的相同点则都认为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事物的表象,并不能看到其事物的本质。
笛卡尔,17世纪欧洲科学界和哲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笛卡尔哲学有一个鲜明的出发点,他认
为那些人们视之为基础的理念很可能只是一种成见,并非真理,对于这些可能是成见的东西当然必须加以怀疑,而由于到处充满了这些成见,因此我们必须对一切都加以怀疑。
他在《哲学原理》中开宗明义地说:因为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是儿童,早在能够充分应用理性之前,已经对感性事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判断,所以有许多成见摆在那里作梗,在一生中有那么一次把我们稍微感到可疑的东西都来怀疑一次,从这些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我们判断中有极多是成见,因而必须对这一切都加之以怀疑:二是我们不必怀疑一切,而不要怀疑那些“稍微感到可疑的东西”在他看来,人的感官不但不能作为认识的工具,而且对它过分信赖就要上当,他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最可靠的,并且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他的怀疑是普遍的,彻底的,无所不包的。他把怀疑作为一种手段,以找到可靠的科学基础知识,笛卡尔通过怀疑为真理知识开辟道路,从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他认为,只有那些十分明白清晰地呈现在心智之前,使我无法怀疑的东西才是真的。
笛卡尔的方法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个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首先他对一切被信以为真的东西都加以怀疑,对一切可疑的东西都予以排斥,接着当他怀疑一切的时候,有一件事却是不可怀疑的,就是我在怀疑,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思想着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这就意味着肯定我存在,他由此判定: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