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0世纪80年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二、初期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继 《微雨》之后,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也开始写作象征主义诗歌,形成 了初期象征派诗歌潮流。作为一个诗歌流派,他们并没有共同发表自己的理论主张, 但从他们各自独立发表的艺术见解来看,则共同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初期白话诗的美学 原则。首先,他们强调艺术必须表现自我。李金发认为:“艺术是不顾道德的,也与社会 不是共同的世界。艺术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美;艺术家唯一的工作,就是忠实表 现自己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造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上。”① 他以个 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主张诗是 “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是个人陶醉后引吭的 高歌”。
其次,他们强调诗歌的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 重主观世界与客观对应物的契合,注重诗的意象暗示功能和神秘性。这也是李金发和 其他象征派诗人的美学追求。李金发认为,美蕴藏在想象中、象征中,穆木天进一步 认为:“诗要有强大的暗示功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 诗是要暗示的,是最忌说明的。……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他 主张诗歌应该 “用有限的律动的字句启示出无限的世界”。
最后,他们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他们针对 “五四”初期新诗过分散 文化而缺少艺术锤炼的毛病,提出了诗歌语言 “音”与 “色”结合的美学主张。他们 追求 “音”与 “色”的交错,认为这是 “最高的艺术”。 早期象征诗派的出现,是对缺少余香与回味的初期白话诗的一种反拨,丰富了新 诗的表现手法,为发展中的新诗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在经过短暂的艺术历程 后,象征派诗很快地衰落下来。它的衰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原因。象征 派诗人都反对诗歌的 “时代意识”,认为诗是 “个人灵感的记录表”。他们的诗一味地 表现幻灭、颓废、徘徊,情感上毕竟太狭窄了,与时代潮流和文化潮流的发展背道而 驰。二是民族传统的原因。尽管象征派倡导西方艺术与民族传统的沟通,但在实践上 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民族传统的疏离,而且他们在借鉴西方艺术时缺乏自己的消化和创 造。许多作品由于过分骛新而显得怪诞,由于大量外文词语的运用而破坏了阅读的完 整性,结果渐渐为读者所厌弃。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二、“文革”文学思潮1.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
3.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文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九章
第九章文学的源流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模仿说B.游戏说C.巫术说D.劳动说【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艺起源的模仿说。
模仿说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对此都有论述,但较为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是亚里士多德。
2.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泰勒B.亚里士多德C.普列汉诺夫D.斯宾塞【解析】B3.巫术说的提倡者是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和()。
A.弗雷泽B.斯宾塞C.罗素D.康德【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巫术说的代表人物。
巫术说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由于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巫术说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
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研究的基础上,提倡者有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秦勒和弗雷译。
4.“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沃拉斯切克B.拜尔顿C.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普列汉诺夫是“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
5.“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段话出自()。
A.《论语》B.《老子》C.《庄子》D.《淮南子》【解析】D6.原始艺术产生的关键环节是原始人的()。
A.劳动B.游戏C.巫术D.“自意识”【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原始艺术产生的关键环节。
原始艺术的起源与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这一精神活动相联系。
原始人“自意识”的出现和萌芽中的审美意识,是艺术产生的关键环节。
7.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课件:第四单元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1965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 动。曾与友人创办民间诗歌刊物《_倾__向_》(1988 -1991),参与过民间诗歌刊物《现代汉诗》的 编辑工作。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 界影响广泛。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 大意如此》、《西川的诗》,诗文集《深浅》 ,散文集《水渍》,《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 人的印度之行》,随笔集《让蒙面人讲话》等 ,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米沃什词典 》(与北塔合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出了来得快而去得慢 的“愁”为什么会“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原 因。颔联是写最容易产生“愁”的环境。颈联写“ 愁”之多,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长 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的歌词大家都很熟 悉,李叔同恐怕就是按照出句来加工的。而这 种夸张,使“愁”这种心境更加显豁、更加感人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作背景 1.《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那是在80年代,西川和同学想去看青海湖,发 现青海湖离一个叫哈尔盖的地方挺近的。下了 火车,大家都傻眼了,那地方什么也没有,除 了车站,就是远处几个带刀的藏民。当地人让 西川去找驻军。西川和同学找到部队的连长, 说他们是从北京来的大学生,想要去看一看青 海湖。连长说明天派卡车拉你们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天,卡车在荒原上开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上了一个高坡之后,青海湖突然展现在眼前, 大鸟在头顶盘旋,太美了。从青海湖回来,西 川住在火车站旁的小旅馆里。夜里出来,满天 的星斗!世界除了大地就是星空,还有火车站 旁的这个小旅馆,于是写出了这首《在哈尔盖 仰望星空》。
语文:2.7《相信未来》课件(1)(沪教第五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青春俊逸的诗人住进精神病院
食指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 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 ,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 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 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生存和写作着。
痛斥现实 表明信念 相信未来
决心战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意象解读
第1节:蜘炉蛛台网----产黑生暗希势望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 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 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 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 失望的眼泪 鲜花-- 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 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 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相信未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关于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生,60年代开始诗 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 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 ,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2001年4月28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年的海 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关于《相信未来》
食指曾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 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面上,它的前途是 死亡,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 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江青读过《相信未来》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 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Word含答案2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主要作品:《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春野与窗》《问路集》。
[知背景]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他写的《说“木叶”》一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知常识]1.赋、比、兴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20年代诗歌
20年代诗歌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等几个阶段。
】1、【新诗诞生之前已经有“诗界革命”的探索。
】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文学殿堂里,诗为崇高地位,被视为文学正宗,甚至被当作“经”。
)从周朝初期开始形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曾出现过大批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曾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辉煌的诗歌时代,但是,发展到明朝和清朝时期,却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也激发起许多有识之士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
清同治七年(1868年),黄遵宪(1848—1905,南社诗人)率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并致力于"新派诗"的创立,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诗歌纲领,主张打破一切禁制,但这些理论却没能在实际创作中得以实现。
黄遵宪的新派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旧诗格律写新事物、新思想;一类在保持传统诗歌应有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尝试着打破旧诗格律。
由于他的新派诗主要还是利用旧形式,诗歌语言也主要来自于古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晚清宋诗运动的影响,因而在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自序》从诗、人、事的关系方面,主张打破一切禁制,强调“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并且尝试“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是一次古典诗歌体制内自由化、散文化的尝试。
梁启超指出,黄遵宪诗中“欧洲意境语句,多物质上琐碎粗疏者,于精神思想上未之有也”。
】清光绪22年(1896年)至23年(1897年)间,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根据资产阶级改良派融合佛、孔、耶三教创立"维新运动"新学(即西方社会科学)的思想,开始试作"新学之诗"(又称"新诗")。
18.《我的白鸽》(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白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我的白鸽》,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2.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白鸽的形象和生活场景。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陈忠实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鸽吗?你们对白鸽有什么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陈忠实的《我的白鸽》,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白鸽是怎样的,他又通过白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陈忠实(1942 年 8 月-2016 年 4 月 29 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作品以关注现实生活、展现民族精神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白鹿原》、《康家小院》、《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等。
其中,《白鹿原》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我的白鸽》是陈忠实的一篇散文,写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
陈忠实通过描写自己与白鸽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
惬(qiè)意喙(huì)蜕(tuì)变邋遢(lā tā)骊(lì)山惬意:满意,称心排解:宽慰,消解。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课件:第一单元一个观念 我的记忆
一个观念 我的记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 个 观 念 我 的 记 忆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Hale Waihona Puke 佳作欣赏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海探珠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 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 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 稚子故须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维《人间词话》认为,杜诗可以是“有我之境 ”,而后山此两句“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则似“无我之境”,有“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的意趣。故方回说:“如‘度鸟’、 ‘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自主学案
●字音
(1)单音字 隽.永(juàn) 颓垣.(yuán)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堂互动探究
细节揣摩 1.《一个观念》在诗歌的结尾处,诗人是如何 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提示】 诗人的直抒胸臆。祖国这个观念,对 他最确切的就是“五千多年的记忆”,几千年来 的历史文化,而这历史文化像“横暴的威灵”神 力无比,不容分说,就把“我”的整个身心紧紧 地吸引住,使“我”来不及思索就“降伏”在了 她的脚下;这历史文化又像“绚缦的长虹”光彩 夺目,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使“我”身 不由己地心悦诚服,感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与 她媲美的东西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降伏”了诗人,于是,诗人希望她“不要动”, 希望“抱得紧”她,诗人要尽情地欣赏、拥抱具 有无限魅力的无比优越的祖国文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名句名篇 你隽永的美丽,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 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 缈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 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2024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2024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答案:A2. 下列哪位作家是新月派诗人?A. 徐志摩B. 郭沫若C. 胡适D. 闻一多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是茅盾的长篇小说?A. 《子夜》B. 《家》C. 《骆驼祥子》D. 《边城》答案:A4. 下列哪位作家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A. 郭沫若B. 丁玲C. 巴金D. 老舍答案:C5. 下列哪部作品是曹禺的戏剧作品?A. 《雷雨》B. 《日出》C. 《茶馆》D. 《北京人》答案:A6.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代派诗人?A. 戴望舒B. 胡适C. 林徽因D. 郭沫若答案:A7. 下列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小说?A. 《金锁记》B. 《封锁》C. 《红玫瑰与白玫瑰》D. 《色,戒》答案:D8. 下列哪位作家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A. 赵树理B. 丁玲C. 茅盾D. 巴金答案:A9. 下列哪部作品是沈从文的小说?A. 《边城》B. 《受戒》C. 《围城》D. 《茶馆》答案:A10. 下列哪位作家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A. 北岛B. 艾青C. 郭沫若D. 戴望舒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12. 《女神》是郭沫若的诗歌作品,它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时代。
13. 《家》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它被誉为“现代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
14.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15. 《茶馆》是曹禺的戏剧作品,它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16. 《雷雨》是曹禺的戏剧作品,它讲述了家族纷争的故事。
17. 《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
18. 《封锁》是张爱玲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都市女性的生活困境。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简论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简论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简论吴景明20世纪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生存境遇,也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割裂、疏远和冲突,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和物质困境。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长期以来对环保问题的忽视,我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不得不直面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河流断流、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枯竭、珍稀动植物灭绝,酸雨、酸雾及“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大自然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
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尝试对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力图推动生态诗歌创作及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一、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的发展阶段及特征中国当代诗坛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一直是“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的格局。
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当代诗坛风云变幻,流派更生,“多元共存、兼容自由、关注人性和生态环境,已日渐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1)。
生态诗歌的潜流在“众声喧哗”的诗歌生态背景下暗流涌动,形成发生、发展和探索的态势。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生态诗歌的发生期,也可称为“自发期”。
其主要特征是:西方生态学思潮刚刚输入中国,还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更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诗坛上生态诗的写作完全处于自发状态,还没有人自觉地提出生态诗歌的观念。
少数具有生态意识的诗歌作品,大多也是感觉走到了理性的前面,主体生态意识不强。
海子《梭罗这人有脑子》、苇岸《早晨》、杨亚杰《共鸣》等少数诗人诗作可为代表。
这些诗人是受生态文学思想渊源之一,梭罗的哲理生态散文《瓦尔登湖》的影响,产生生态意识,进而从事诗歌创作的。
第九、十章 20世纪的西方文化
现代主义文化兴起的科学、哲学、心理学基础
科学领域的变革表现在新发明层出不穷,而且这些发明 跟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如电灯、电话、冰箱、阿司 匹林、飞机和汽车。科学领域的发明改变的是人类社会 的生活。生产方式变化了,个人经营的小作坊被现代方 式的大量生产大量分配所取代;消费方式大众化了,小 商小贩被全国性的联号商店所取代,分期付款的消费方 式流行起来,大众消费经济诞生了;教育向普通民众开 放,向实用主义转型; 西方的经济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显示其强大 的征服性,凡此种种,表明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在西 方形成了。
未来主义作品《被拴住的狗的动态》
“不只是有四条腿,而是有20条腿。” 一段木头或者一块铁产生的热使我们激动,胜于女人的微笑 和眼泪。 要歌颂的是敢作敢为的运动,狂热的失眠、急速的脚步、翻 筋斗、打耳光、饱以老拳。
波菊尼《在空间连续的独特形式》
达达主义
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与其说达达艺术是一种绘画风格,不如说它只 是一种创作态度。 他们反对严肃的艺术,摧毁现有的艺术,嘲笑 几个世纪以来受到尊敬的艺术形象;他们推出 日常生活用品,说它们是艺术形体,展示它们。
本部分推荐书目2
【英】罗素,《西方的智慧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年。 汤志耘,《中国广告中的西方广告影响因素——从文化角 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法】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 与技术——美学· 设计· 艺术教育丛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 【英】迈克· 费瑟斯通,《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消解文化: 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0世纪的《泉》
第9章:20世纪80年代诗歌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艺术特征
坚硬的力度和冷峻的风格 充满悖论的意象群:天空、鲜花、红玫瑰
、土地、野百合等;网、生锈的铁栅栏、 颓败的墙等。
舒婷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 鸟》等。其中的名诗有《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二)归来诗人的诗歌所呈现的共同特征
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艾青《鱼化石》
、曾卓《悬崖边的树》
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公刘《沉
思》、艾青《失去的岁月》
(三)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
基本的主题: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 光明。长诗《在浪尖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 》。
打破了现实主义审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即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 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打破了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
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游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辐射状态,主 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单向状态。
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
式,营造童话王国。
三. 新生代诗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朦胧诗退潮后,一批 以反叛、超越朦胧诗为目的的诗人群崛起于诗 坛,庞大而复杂。
• (一)知识分子立场:海子、骆一禾、王家新、西川、欧 阳江河等
• 这一部分诗人抗拒世俗,超越现实,追求知识分子理想精 神境界,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发展了朦胧诗的探索路向,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后朦胧诗人”。
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 性,更多的是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 。
诗篇第9章11节到20节背景介绍
诗篇第9章11节到20节背景介绍
摘要:
1.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背景介绍
2.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主题
3.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文学价值
正文:
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背景介绍:
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出自《圣经》旧约的诗篇,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一部分的诗篇以对神的赞美和对恶人的审判为主题,反映了古代以色列民族的信仰与生活。
根据传统观点,这些诗篇的作者多为大卫王和他的跟随者。
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主题:
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主题是对神的赞美和正义的审判。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神的伟大和公义的描述,表达了对神的崇敬之情。
同时,诗篇也表达了对恶人的审判和惩罚,体现了神的公义。
作者通过这一主题,旨在教导人们敬畏神,行公义,好怜悯,因为神是公义的审判者,祂必按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的文学价值:
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在形式上采用了希伯来诗歌的独特表现手法,如平行体、押韵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诗篇在语言上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作者通过对神的形象和恶人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最后,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在思想内容上具
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它教导人们信仰神、敬畏神、行公义、好怜悯,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诗篇第9 章11 节到20 节是《圣经》诗篇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对神的赞美和对恶人的审判为主题,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9.归来者的诗
3.总体风格
追忆挫折的苦难也为活着归来而欣喜。由
于长时间沉落在社会底层,或处于弃民的地位
,加深了对于历史、人生体验的深度。表现出
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历史反思的思辨倾
向,对于社会人生理想的坚持和感情的直接抒
写。
2018/10/22
4.归来诗人的诗歌所呈现的共同特征: ①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 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 (艾青《虎斑贝》) 曾卓笔下的那棵树被“奇异的风”刮 到生存的绝境的“悬崖边的树”,留下了 风的形状。(曾卓《悬崖边的树》)
艾青
中国新诗史上有两次创作高潮的诗人:30-40 年代;70-80年代。
当代诗歌创作分为二个阶段: 1957年以前,颂歌; 1978年后,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以自我主题精 神为核心,在对历史社会、人类命运全面而深 刻的反思中,显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感。
2018/10/22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公刘的诗
⑴、“没有灵魂的诗是诗的赝品”。 ⑵、对现代迷信的造神运动、民主与法制、 诗与政治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⑶、痛苦的冷峻。 ⑷、“大哭大笑”的表达方式。
邵燕祥的诗
⑴、“复出”后的作品,大多面对现实问题 ,情绪基调上呈现出愤激而炽热的特点。 ⑵、对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现代化追求的抒写 。 ⑶、80年代后期开始,着力于杂文、随笔的 写作。 《愤怒的蟋蟀》 《中国的汽车呼唤高速公路》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L4.3高特雪特、温克尔曼——书目摘要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4.3 高特雪特、温克尔曼书目摘要:1.:鲍桑葵?美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第一章我们的研究方法以及这一方法同美的定义的联系第二章一个富于诗意的世界的创立,以及它和思想界的第一次接触5.“模仿〞一词在古代哲学中的广泛应用6.希腊艺术为什么可以称为“模仿性〞艺术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的根本轮廓第四章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向前进步的迹象第五章从亚历山大里亚和希腊—罗马文化到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代第六章审美意识在中世纪连续的一些痕迹第七章但丁和莎士比亚在某些形式特点方面的异同第八章近代美学哲学的问题3.这个问题的准备:从笛卡儿到鲍姆嘉通第九章近代美学哲学的资料第十章康德——把问题纳入一个焦点第十一章具体综合的头几步——席勒和歌德第十二章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第十三章德国的“精密〞美学——从叔本华到施图姆普夫第十四章客观唯心主义在方法上的完成第十五章内容和表现在理论上重新结合的开端附录一黑格尔美学体系撮要附录二对于音乐表现的一些分析参考书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比拟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开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美学史观。
重点论述了自然美同艺术美的关系,从论述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入手,在对这些关系作了明确阐述的根底上,按美学史开展的线索对各个时代的美学理论予以考察和论证,并表达了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根底和现实条件。
2.:斯太尔夫人?德国的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目录:前言第1章古英语时期文学第1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吟游诗歌第2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僧侣文学第3节英国散文的起源第2章中西英语时期文学第1节盎格鲁-诺曼文学第2节杰弗里?乔叟第3节乔叟同时代诗人第4节十五世纪散文第5节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民谣第6节艰苦剧的萌芽第3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1节初期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第2节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第3节多恩与玄学派诗歌第4节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散文第5节莎士比亚以前的戏剧第6节威廉·莎士比亚第7节莎士比亚同期及后期的戏剧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第1节约翰·弥尔顿第2节骑士派诗人及其他抒情诗人第3节革命时期的散文作品第4节王政复辟时期的戏剧第5节王政复壁时期的散文第6节约翰·德莱顿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第6章十九世纪诗歌第7章十九世纪小说第8章二十世纪小说〔上〕第9章二十世纪戏剧第10章二十世纪诗歌第11章二十世纪小说〔下〕第12章后记附录内容提要:这部中等规模的英国文学通史以历史进程为顺序,以文学体裁的演化为框架,以流派运动的转换为线索,是古往今来英国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研讨的集大成者。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讲读2 西风颂
chuǎn 喘 息
(5)tuān
湍
急
zhuì zhuì 惴惴 不安
sī 撕扯 (3)sī 厮 打 sī 嘶 鸣
焦zào 躁
(6)干zào
燥
聒zào 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充满 充斥
同:两个词都有“充满”的意思。
异:前者为中性词语,后者多为贬义词。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请简要分析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提示:整首诗从头至尾围绕着秋天的西风来写,无论是写景 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 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然而读了这首短诗以后,我们却深深感 受到,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 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流云、 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 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 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 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 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 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 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 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雪莱是跟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最优秀的作 品有评论人间事物的长诗《麦布女王》(1813),描写反封建起义 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诗《伊斯兰的反叛》(1818),控诉曼彻斯特大 屠杀的政治诗《暴政的行列》(1819),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 的政治诗《自由颂》(1820),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 颂》(1819),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 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1819) 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珍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名词:五四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蒋百里、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性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创立,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参考教材 P27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 P28 )第二章鲁迅的文学创作阿 Q 形象分析;以《孔乙己》、《故乡》为例,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两种结构模式。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严家炎)对此,你有何评价?// 有人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来概括鲁迅小说的相关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要点均为《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第三章 20 年代诗歌名词:新月诗派(或新格律诗派)、《女神》(包括作者、出版年代、情况概述、文学史意义等要点)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可参考教材 P89 或课堂笔记 4 点);以《死水》为例,阐述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 可参考教材 P84] ;《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第四章老舍与《骆驼祥子》;分析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第五章茅盾与《子夜》;《子夜》的艺术成就第六章巴金与《家》分析:什么是“觉新性格”,如何认识高觉新形象?以《家》和《寒夜》为例,比较巴金前后期文学创作的变化。
(参见教材 P275 — 276 三点)第七章沈从文与《边城》名词:《边城》(包括作者、出版年代、情况概述、文学史意义等要点)简答: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征。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9章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生,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一蹶不振!成功者正是源于他们的不怕犯错误,他们的从头再来的勇气,才造就了他们精彩的人生。
一次,—个成年人这样问—个孩子:“如果你驾驶着—架飞机,在大西洋的上空飞行,可忽然你发现自己忘记了加油,所有的引擎都已经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呢?”孩子想了一下说道:“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笑得东倒西歪,成年人发现孩子的脸上竟然有着委屈的表情,于是他接着问道:“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的脸上有了晶莹的泪水,他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是的,就是这一句——我还要回来!久久地回荡在人们的耳边,他留给人们记忆深刻的不是缺乏基本的知识,而是有勇于从头再来的勇气。
这种勇气足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成功者正是源于他们的不怕犯错误,他们的从头再来的勇气,才造就了他们精彩的人生。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可是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
面对总经理的疑惑不解,年轻人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
结果年轻人表现得非常糟糕。
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所以才会如此糟糕。
总经理并未在意他的解释,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托词,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后来,这个年轻人先后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你是否也有过面试失败的经历,你是否也曾像这个年轻人一样不害怕自己的失误,敢于从头再来呢。
有一位身家两亿的老板,有着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每个人都会为他的这种人生经历所感动。
他只上过两年初中,因为家里没钱继续供他上学。
于是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
在他还不到2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除了三亩田地以外,他的所有家当就是身体不好的母亲和一位瘫痪在床的奶奶。
20世纪80年代,农田承包到户。
他把一丘水田挖成池塘,想养鱼。
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准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归来的诗人与归来的诗
(一)指称与成员
指由于政治及其相关的原因,50年代中期以来被迫终止创作到70年 代末期又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 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被划为右派的诗人。艾青、公木、公刘、白 桦、邵燕祥、流沙河、昌耀、梁南等。 1955年因“胡风集团”事件遭难的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 、冀汸、鲁藜、彭燕郊等。 五、六十年代因与政治有关的种种原因,从诗坛消失的诗人。蔡其 矫、“九叶诗人”辛笛、陈敬容等。
(二)归来诗人的诗歌所呈现的共同特征
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艾青《鱼化石》
、曾卓《悬崖边的树》
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公刘《沉
思》、艾青《失去的岁月》
(三)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
基本的主题: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 光明。长诗《在浪尖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 》。
式,营造童话王国。
三. 新生代诗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朦胧诗退潮后,一批 以反叛、超越朦胧诗为目的的诗人群崛起于诗 坛,庞大而复杂。
• (一)知识分子立场:海子、骆一禾、王家新、西川、欧 阳江河等
• 这一部分诗人抗拒世俗,超越现实,追求知识分子理想精 神境界,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发展了朦胧诗的探索路向,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后朦胧诗人”。
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 性,更多的是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 。
(三)朦胧诗代表诗人诗作:
北岛:著有诗集《北岛诗选》《
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 等。名诗有《回答》《一切》《 宣告》《走吧》等。
诗歌内容:“正义的守望者”
➢ (1)一个清醒而孤独的觉醒者的自我 描绘和内心表达《回答》
➢ (2) 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定 承受,对自我理想人格的悲壮颂歌《 宣告》
➢ (3)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刻反思《一切 》
➢ (4)爱情诗,表现出一种人本主义信 念《红帆船》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顾城
童话人
1、童话世界 试图以未经污染的纯情的童
稚目光发现诗意和美 ,对大自 然有着特别的偏爱,想象独特 。
2、寻找的往往是梦幻、童话般的纯美的生命境界。
《生命幻想曲》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3、敏锐捕捉细微的感觉,从个人的感触中表达对生命的 体验。
《感觉》采用了对比手法,主要是色彩对比。
艺术特征 1、顾城的诗纯净、自然、清新、不加雕琢。 2、往往采用幻觉、通感、超现实的梦想等方
取材和抒写方式:善于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把握一种超越现 实的体验,由具象的描写推出象征性的意义。《盆景》《鱼 化石》。
艺术表现特征: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具体鲜明的意象来 表达思想和观念。《镜子》《蛇》《互相被发现》《鱼化石 》等。
•
二.朦胧诗
朦胧诗,是指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
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 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 潮。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艺术特征
坚硬的力度和冷峻的风格 充满悖论的意象群:天空、鲜花、红玫瑰
、土地、野百合等;网、生锈的铁栅栏、 颓败的墙等。
舒婷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 鸟》等。其中的名诗有《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主要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 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 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选择矛盾的对立的意象,借助转折、 假设、让步式的语序来构筑多元立体情绪结构。
诗歌欣赏
1、走下祭坛
《神女峰》基于生命本真的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 ;《惠安女子》体现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滴水观音》 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女性视点与情怀。
艺术特征
➢ 1、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 舒婷善于采用清新的意象和富有个性的语言,传达女性内心
世界曲折而隐秘的情感,表现了女性诗人特有的委婉、细腻 和柔美的风格。 ➢ 2、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抒情特色。
舒婷的诗明显地标志着当代中国诗歌由浪漫主义时代向现代 主义时代的过渡。 ➢ 3、忧伤而美丽的情感特征。
打破了现实主义审美模式。
即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 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打破了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
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游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辐射状态,主 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单向状态。
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朦胧诗“三崛起”: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 崛起》。
(一)朦胧诗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 思想内容:
• 1.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观 • 2.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
对主体情感的宣泄。 • 3.英雄意识和忧患意识。 • 艺术特征:意象化、象征化、哲理性。
2、爱情的单弦琴
《雨别》、《赠》、《无题》这些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诗作 ,以细腻感性的笔触描画出一个“你在爱着”的女性暗恋者形 象,铺展开一段“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的爱情轨迹。
3、爱情的双桅船
诗人的《双桅船》、《致橡 树》、《礁石与灯标》等诗作 引领我们进入一种两心相知、 两情相悦的爱情新境界。
• 海子生前寂寞而孤独,他像梦幻中的王子以诗歌营造了一 座座幻美的宫殿。《麦地》中的“麦地”和“月亮”构成 一个澄明之境,布满圣洁的光辉。同样《面朝大海,春暖 花开》先是表达了对“喂马、劈柴、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这种简单世俗的幸福生活的渴望,然而诗人所追求的永远 是海上花开这种美丽而虚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