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
概述
脑梗塞的定义: 脑梗塞是脑梗死的旧称,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
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 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 的80%。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常见的临床类型
脑血栓形成:即通常所说的脑梗塞(脑梗),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 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 中断,发生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软化坏死。
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 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 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 的栓子。
诊断要点
• 中老年病人 •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发病前有TIA史 • 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 发病时意识清醒,偏瘫、失语等NS局灶症状体征逐渐加重 • 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要点
⑴超早期(发病后1-6h)溶栓治疗:常用药有尿激酶、链激酶。 ⑵调整血压:维持在病前稍高水平。 ⑶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q6h-q8h。 ⑷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 ⑸脑保护治疗法:可应用亚低温疗法、自由基清除剂(VE、c)、钙通道 阻滞剂(地平类、西比灵)。
治疗要点
⑹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发病后24h内阿司匹林。 ⑺高压氧治疗:病情平稳,呼吸道分泌物少者。 ⑻其他治疗: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治疗,预防血栓形成;脑代谢活化 剂:胞二磷胆碱;中药制剂如丹参、川穹嗪、银杏制剂等活血化瘀。 ⑼手术治疗:脑梗发生在小脑或大面积脑梗所致颅高压危象者,可行脑 室引流、去除坏死组织及去颅骨减压。 ⑽康复治疗:2W-6M生命体征正常后尽早康复治疗。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 等作为常规检查 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 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检查: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 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 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 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护理评估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注意是否长期摄入高钠盐、高动物脂肪, 有无烟酒等特殊嗜好,有无家族史。
临床表现
• 好发于45~70岁中老年人 • 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 • 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
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 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脑局部动脉
临床表现
2.根据症状和体征的演进过程可分为三种: ⑴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h 以上,一般72h恢复,最长不超过3周。 ⑵进展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 加重,严重者最后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⑶完全性脑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于6h内达 到高峰,患者可出现完全性偏瘫、昏迷。
常见的症状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 (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 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 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 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 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 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 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 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好发部位
脑底动脉环,即Willis环: 由前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颈内动 脉末段+双侧后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始段+椎基底动脉顶端连
接而成。
脑基底的动脉
临床表现
1. 根据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 ⑴ 颈内动脉:最多见,临床表现较复杂,常表现为: ①病变对侧肢体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损害可有运动
护理评估
⑴病史:了解患者有无可干预的相关因素,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⑵身心状况: ①症状、体征:是否有复视、肢体麻木、记忆力障碍、感觉障碍等;是 否有失语及构音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评估言语功能、生命体征及意识 状态。 ②心里社会状况:患者是否因疾病或经济原因出现焦虑、悲观失望的心 理反应,及家属的态度及反应。
1.脑血栓形成 2.腔隙性脑梗塞 3.脑栓塞
相关定义
腔梗:是指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缺 血性微梗死。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是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 总称。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 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性失语; ②眼动脉受累可出现同侧单眼一过性失明,同侧霍纳征; ③病变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脑局部动脉
临床表现
⑵ 大脑中动脉:较多见,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即三偏),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
脑局部动脉
临床表现
⑶ 椎基底动脉:常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意识障碍、 球麻痹,常迅速死亡。
概述
脑梗塞的定义: 脑梗塞是脑梗死的旧称,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
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 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 的80%。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常见的临床类型
脑血栓形成:即通常所说的脑梗塞(脑梗),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 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 中断,发生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软化坏死。
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 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 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 的栓子。
诊断要点
• 中老年病人 •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发病前有TIA史 • 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 发病时意识清醒,偏瘫、失语等NS局灶症状体征逐渐加重 • 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要点
⑴超早期(发病后1-6h)溶栓治疗:常用药有尿激酶、链激酶。 ⑵调整血压:维持在病前稍高水平。 ⑶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q6h-q8h。 ⑷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 ⑸脑保护治疗法:可应用亚低温疗法、自由基清除剂(VE、c)、钙通道 阻滞剂(地平类、西比灵)。
治疗要点
⑹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发病后24h内阿司匹林。 ⑺高压氧治疗:病情平稳,呼吸道分泌物少者。 ⑻其他治疗: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治疗,预防血栓形成;脑代谢活化 剂:胞二磷胆碱;中药制剂如丹参、川穹嗪、银杏制剂等活血化瘀。 ⑼手术治疗:脑梗发生在小脑或大面积脑梗所致颅高压危象者,可行脑 室引流、去除坏死组织及去颅骨减压。 ⑽康复治疗:2W-6M生命体征正常后尽早康复治疗。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 等作为常规检查 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 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检查: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 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 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 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护理评估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注意是否长期摄入高钠盐、高动物脂肪, 有无烟酒等特殊嗜好,有无家族史。
临床表现
• 好发于45~70岁中老年人 • 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 • 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
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 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脑局部动脉
临床表现
2.根据症状和体征的演进过程可分为三种: ⑴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h 以上,一般72h恢复,最长不超过3周。 ⑵进展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 加重,严重者最后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⑶完全性脑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于6h内达 到高峰,患者可出现完全性偏瘫、昏迷。
常见的症状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 (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 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 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 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 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 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 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 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好发部位
脑底动脉环,即Willis环: 由前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颈内动 脉末段+双侧后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始段+椎基底动脉顶端连
接而成。
脑基底的动脉
临床表现
1. 根据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 ⑴ 颈内动脉:最多见,临床表现较复杂,常表现为: ①病变对侧肢体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损害可有运动
护理评估
⑴病史:了解患者有无可干预的相关因素,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⑵身心状况: ①症状、体征:是否有复视、肢体麻木、记忆力障碍、感觉障碍等;是 否有失语及构音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评估言语功能、生命体征及意识 状态。 ②心里社会状况:患者是否因疾病或经济原因出现焦虑、悲观失望的心 理反应,及家属的态度及反应。
1.脑血栓形成 2.腔隙性脑梗塞 3.脑栓塞
相关定义
腔梗:是指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缺 血性微梗死。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是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 总称。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 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性失语; ②眼动脉受累可出现同侧单眼一过性失明,同侧霍纳征; ③病变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脑局部动脉
临床表现
⑵ 大脑中动脉:较多见,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即三偏),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
脑局部动脉
临床表现
⑶ 椎基底动脉:常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意识障碍、 球麻痹,常迅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