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_邓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式中:P 是因变量,表示在自变量取值 x 的情况下,某事件 y 发生的概率 p ;x1,x2,…,
xn为自变量;β0,β1,…,βn为待求回归系数,其值代表了每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 P 的贡
献。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或 Newton-Raphson 法即可求解各个回归系数。
对式 (1) 进行变化,可以得到一个线性表达式:
表 1 模型的指标架构
Tab. 1 Indicators of the model
变量名称
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 与就业集聚区距离变化 与地铁站距离的变化
领域林业用地百分比
与 CBD 的距离 与工业集聚区距离 与高速路的距离
领域农用地百分比
与城市 CBD 距离的变化 与工业集聚区距离变化 与高速路距离的变化
Tab. 2 Level of land use changes by county from 2000
区县
东城 西城 崇文 宣武 海淀 朝阳 石景山 丰台 通州 大兴 顺义 昌平 房山 门头沟 总计
第一级
数量 比例(%)a
0
0
0
0
0
0
0
0
4
57
1
14
1
14
0
1
25
0
7
4
第二级
数量 比例(%)
0
0
0
运用土地利用变化规模分级法,考察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如表 2 所示。 土地开发规模最多的视为第一级,共有 7 个乡镇街道单元,其中通州占有 4 个单元,大 兴、顺义、房山分别有 1 个单元。第二级中,海淀与朝阳有少量分布,大部单元均分布
12 期
邓 羽: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2251
3 结果分析
3.1 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 图 2 展现了 2000 年以来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城市空间扩展发生在
因变量 转换概率
解释变量 (1) 可达性变量
与城市中心的距离 与就业集聚区的距离 与地铁站的距离 (2) 领域变量 领域建设用地百分比 (3) 自然变量 高程 (4) 规划变量 城市规划 (5) 社会经济变量 总人口 第二产业企业数量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模型来刻画城市扩张的影响因素,并且识别出关键影响因子。常见的
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变型线性回归以及逻辑回归,这些模型都被广泛应用到探求城
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的研究中[13]。与线性回归及变型线性回归相比,逻辑回归在社
会经济领域的应用更具优越性。在复杂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往往不
1 引言
自 20 世纪以来,城市化逐步成为全球尺度的主要潮流[1]。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迈入 成熟期相比较,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且持续的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已经成为学术界、 规划界及政府密切关注的热点领域[2]。快速城市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会,把更多的人从 贫困的农村吸引到城市之中,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耕地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3,4]。 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空间重构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长。由 此,对城市空间扩展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需求也就越发地强烈[5],而深度理解城市空间扩展 的基本特征和揭示其驱动机制将为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依据。随着城市与区 域研究相关理论的不断兴起,以系统动力学、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等计算机空间模拟
Baidu Nhomakorabea
0
2
7
1
2
0
3
38
1
14
6
86
3
43
4
36
3
75
0
23
15
第三级
数量 比例(%)
0
0
0
0
3
10
8
20
0
2
25
2
29
0
3
43
3
27
0
2
67
23
15
第四级
数量 比例(%)
0
0
0
0
7
24
12
29
4
44
1
13
0
0
0
2
18
0
1
33
27
17
第五级
数量 比例(%)
10
100
7
100
7
100
8
100
17
59
20
49
摘要:2000 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 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 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分析诊 断北京城区扩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从而为指导与管治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有序扩 展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表明:① 综合交通静态可达性(单一年份)与城市扩展呈显著负相关;综 合交通动态可达性(年份之间的可达性变化)则在引导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并无显著影 响。② 邻域建设用地百分比与城市扩展呈正相关,而农用地、林业用地及水域用地的比例将减 少土地开发的概率。③ 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城市空间扩展的纲领性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其对 城区扩展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④ 常住人口的分布现状、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第三产业企业数 量分布现状对土地开发无显著影响。⑤ 认为北京市静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呈负相关,即 可达性条件较差的地区,土地开发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北京市“摊大饼式”空间蔓延和居住郊区 化的发展现实相符;北京市动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亦呈负相关,表明可达性提高程度越大 的区域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的土地开发几率,这从侧面传递了沿着既有建成区进行土地扩展的 概率远远大于由于诸如轨道交通建设而带来可达性极大改善区域的概率。因此,重视与发挥 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指标对城市扩展的引导作用,将是有效破解城市蔓延式扩张、优化城市扩 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空间扩展;土地利用;城市蔓延;影响因素;逻辑斯蒂回归;北京 DOI: 10.11821/dlyj201512004
5
56
2
25
0
0
0
2
18
0
0
78
49
总计
10 7 7 8 29 41 9 8 7 7 7 11 4 3 158
注:a 是指该级别乡镇街道数量占本区县总数的比例。
在大兴、通州等城市发展新区。第三级中,海淀、朝阳等城市功能拓展区成为主要的单 元分布区域。第四级单元的空间分布也存在相似的空间特征。第五级,由东城、西城、
领域水域百分比
人口增长率 第二产业企业数量变化率
企业数量 第三产业企业数量
企业数量变化率 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变化率
2250
地理研究
34 卷
图 1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影响因素
Fig. 1 Impact indicators of Beijing urban expansion
首都核心功能区以外,且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环状延伸特点。四环与五环之间的空间是城 市扩展的重要组成区域,而五环与六环之间则是北京市土地开发最为活跃的空间,尤以 南五环外与东北五环外为甚。
北京的城市道路体系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其中城市快速路、 主干道承担着整个城市交通负荷的绝大比例。为了准确刻画城市全局的可达性,将全面 考虑城市地铁对城市通勤的影响,由于地铁的特殊性将对其采用与其他道路数据不同的 处理方式 (矢量网络数据),最后综合普通道路和城市地铁的可达性评估结果,得到北京 市可达性的空间格局[16]。本文选取的空间数据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 的道路交通图为基础,配准到谷歌地球 (成像时间为 2009 年 12 月) 上,然后通过数字化 得来。将从与城市中心的可达性,CBD 的可达性,就业集聚区的可达性,工业集聚区的 可达性,地铁站点的可达性以及高速可达性 6 个方面考察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的情况 (图 1)。选取天安门作为城市中心;北京 CBD 与金融街作为 CBD 区域;朝阳 CBD、亦 庄、通州、酒仙桥等作为就业集聚区;亦庄、石景山、上地、中关村、酒仙桥等作为工 业集聚区以及各年度的地铁站点与城市快速路分布[17]。
收稿日期:2015-06-02; 修订日期:2015-10-27 基 金 项 目 : 中 国 科 学 院 科 技 战 略 咨 询 研 究 院 重 大 咨 询 项 目 (Y02015005);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71433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27117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48162) 作者简介:邓羽 (1985- ),湖北恩施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城市与社会地理研究。E-mail: rain00788@163.com 通讯作者:司月芳 (1982- ),河北沧州人,博士,讲师,从事跨国公司、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
y
=
ln
(1
p -
p
)
=
β0
+
β
1x1
+
β
2x2
+

+
β
nx
n
(2)
则p为
p
=
1
ey + ey
(3)
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中,因变量可以是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概率 p 值将与 y 共同变
化,同时进一步表征自变量的显著性。
2.1.1 因变量 因变量表征了某一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般用二值法表达:“1”代
2000 年以来北京市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 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引起了新一轮的城市空间扩展[9]。 居住郊区化、工业用地高速扩展、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规划布局、自然因 素、城市规划及相关政策被认为是影响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因素[10-12]。然而,针对驱 动北京城市空间扩展关键因素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定性或单要素的定量分析。因 此,构建一个综合指标体系的复合政策导向与空间要素的定量模型来识别北京城市空间 扩展的空间格局与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鉴于此,本文构建顾及 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城市空间扩展模 型,在明晰北京城区扩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诊断并揭示城区扩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 素及问题,从而为指导与管治北京城市空间的有序扩展提供科学支撑。
1 西城区; 2 东城区; 3 宣武区;4 崇文区;5 海淀区; 6 朝阳区; 7 石景山区; 8 丰台区
图 2 2000 年以来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
Fig. 2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Beijing from 2000
表 2 2000 年以来区县土地利用变化级别分布表
第 34 卷 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地理研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Vol.34, No.12 December, 2015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邓 羽 1,司月芳 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Email: yfsi@re.ecnu.edu.cn 2247-2256 页
2248
地理研究
34 卷
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城市扩展的理论与实践中。这些新的情景模拟研 究框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这种方法 适用于探求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但很难揭示区域发展空的间特征与情景演 化[6,7]。第二类模型是以元胞自动机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该类方法擅长于时空变化 的模拟,却不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机制探讨。因此,寻求一套既能体现出区域 发展的政策导向,又能充分吸纳空间因素对城市扩展影响效应的分析框架与模型,对准 确实施空间情景模拟是十分必要的[8]。
表这一时期土地由农用地转变为了建设用地;“0”代表土地利用类型保持不变。
12 期
邓 羽: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2249
2.1.2 自变量 解释变量包括可达性变量、邻域变量、自然变量、规划变量以及社会经济 变量 5 类。其中可达性变量包括与城市中心的可达性、CBD 的可达性、就业集聚区的可 达性、工业集聚区的可达性、地铁站点的可达性以及高速可达性。邻域变量包括建设用 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及水域百分比。自然变量主要考虑高程对城市扩展的影响,随 着高程的增加将增大城市建设的成本与难度。规划变量在此采用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对建设限制性分区的基本成果,将研究区域划定为城市建设区与非建设区。 社会经济变量包括人口数量及变化,以及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及变化 (表 1、图 1)。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具备常规假设前提,这些因素由连续型变量与分类变量共同组成,逻辑回归则能够表达
这些变量并组建回归模型[14,15]。逻辑回归模型的基本表达如下:
β0 + β 1x1 + β 2x2 + … + β nxn
P( y = 1|x) = p = 1 +e e β0 + β1x1 + β 2x2 + … + β nx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