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药敏试验是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的主要内容:1. 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不敏感或耐受。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不受某种抗菌药物抑制或生长速度与对照菌株相比无明显减慢,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耐药。
2. 中介中介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作用处于不敏感与耐药之间。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但生长速度仍高于对照菌株,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中介。
3. 敏感敏感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甚至无法生长,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敏感。
4. 耐药谱耐药谱是指某一菌种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测定某一菌种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帮助医生了解该菌种对哪些抗菌药物有效,哪些无效。
5.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药敏试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而不能完全替代临床疗效。
在实际治疗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生理状况、药物耐受性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6. 交叉耐药交叉耐药是指某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这种现象在药敏试验中需要注意,避免误导临床用药。
7. 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提高药效。
8. 药物配伍禁忌在联合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某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这在药敏试验中需要加以注意,以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之,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需要注意交叉耐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药物配伍禁忌等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药效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科普
药敏试验怎么做
E试验
E试条是一条5mm*50mm无孔试剂载体, 一面固定有预先制备, 浓度呈连续指数增 加稀释抗生素, 另一面有读数和判别刻度。 将E试条放在细菌接种过琼脂平板上, 经孵 育过夜, 围绕试条显著可见椭圆形抑菌圈, 圈边缘与试条交点刻度浓度即为抗生素抑 制细菌最低浓度。
点击添加标题
药敏试验方法对比
• 青霉素(R) 苯唑西林(R) 万古霉素(S):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其他β- 内酰胺
类抗生素均耐药 ,此外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交叉耐药 ,严重感染唯一有效抗生 素是万古霉素 。因此 ,对于轻症感染可选择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复方磺胺、磷霉素等联 合用药; 重症感染可选择糖肽类 ,如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联合利福平; 尿路感染可以选择 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环丙沙星。
药敏试验科普
目录
一 、什么是药敏试验 二 、药敏试验怎么做 三 、药敏试验结果代表什么 四 、常见致病菌药敏结果
一 、什么是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概念
经过模拟体内环境条件, 测试分离自病 人体内感染部位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敏 感性, 即抗生素对目标细菌抑制能力, 从而估计抗生素诊疗效果一个体外试验 方法。
优点 : 操作简单, 反复性好 ; 成本低, 无需特殊设 备 ; 灵活选择抗菌药 品 ; 结果轻易了解
缺点 : 不适合生长缓慢或者 生长速率不一样菌株 以及一些苛养菌
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
优点 : 标准化方法, 结果可 靠 ; 检测菌范围更广 ; 定量检测 ; 愈加好反 应菌株耐药情况
缺点 : 操作费事费力
√ 抗生素的选择: • 青霉素(S) :表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敏感 。因此 ,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 ,可选择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合理设置对照组
在药敏试验中,应设置对照组以排除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药敏试验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试验条件限制
对于一些低浓度药物或间歇性发作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检测灵敏度不高
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敏感,无法预测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应用范围
操作步骤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需要对细菌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等操作,然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定义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序列的变化,判断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范围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耐药菌感染等。
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微生物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如基因突变、质粒传递、细胞重组等。
要点三
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抗生素的抗菌谱是指其能够抗菌的微生物种类范围,而抗菌活性则是指抗生素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抗生素泵出机制、药物靶点改变机制、药物修饰机制等。
药敏试验的实验方法
药敏试验的种类及方法
03
常规药敏试验
定义
常规药敏试验是一种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经典方法,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上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物稀释、细菌培养和结果观察等步骤。
应用范围
常规药敏试验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抗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药敏试验名词解释
药敏试验名词解释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不同细菌株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其目的是确定细菌是否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并帮助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对药敏试验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药敏试验通过测试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是指在药敏试验中,能够完全抑制特定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IC越低,说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越高。
3.抗生素敏感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当细菌的MIC 值低于临床常用浓度,细菌被认为是敏感的。
抗生素敏感性通常按照不同级别分类,如“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等。
4.抗生素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能力。
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的MIC高于临床常用浓度,细菌被认为是耐药的。
抗生素耐药性可能是天然的(细菌天生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获得性的(细菌通过突变或基因水平的转移获得抗性)等。
5.药敏试验盘(Drug Sensitivity Test Plate):是一种专门用于药敏试验的实验盘。
盘上含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通过在试验皿中施加抗生素盘来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6.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method):是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之一。
在试验皿上,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情况。
通过测量细菌生长的抑制直径,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7.自动化药敏试验系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的药敏试验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细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药敏试验的效率和精确度。
8.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多重耐药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非常低,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也容易引发传染病的控制问题。
医学检验药敏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敏试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本次实验所选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2.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指在体外条件下,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判断细菌对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四、实验材料1. 细菌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
3. 琼脂平板、无菌棉签、移液器、酒精灯、培养箱等。
五、实验方法1. 将细菌菌种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至适宜生长。
2. 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抗生素纸片,用无菌镊子轻轻压紧。
3.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
4. 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
六、实验步骤1. 菌种培养:将细菌菌种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
2. 药敏纸片制备:将抗生素纸片用无菌镊子取出,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3. 观察与记录: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直径。
七、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
八、讨论与分析1.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耐药,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选用其他抗生素。
4.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药敏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方法。
3. 分析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试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即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CLSI标准,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三种。
三、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培养基:MH肉汤、MH琼脂、MH培养基。
4. 仪器: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待测菌株接种于MH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备用。
2. 制备药敏纸片: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药敏纸片。
3. 点种细菌: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棉签涂布于MH琼脂平板上,待菌落生长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
4. 观察结果: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菌圈直径。
5. MIC测定: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
2. 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中介。
六、讨论1. 药敏试验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通过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2.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提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敏感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在药敏试验结果 中,敏感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表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通常以M表示。如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中介 度为M,说明该细菌对药物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可能较差。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抵抗力越强,治疗效果越差。在药敏试验结果中 ,中介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不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表示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通常以R表示。如果药敏试 验结果显示耐药度为R,说明该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使用该 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基因的变异和传播机制,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耐药菌株的监测
02
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遏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耐药机制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03
通过研究耐药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个体化用药的探索
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临床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药敏试验的目的
01
02
03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帮助医 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 免盲目用药和耐药性的产 生。
监测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监测细 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抗生 素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依据。
控制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控制 感染,减少传播和交叉感 染的风险。
药敏试验的分类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纸片贴 在细菌培养皿上,通过测量纸片 周围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对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目录
• 药敏试验简介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用药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未来展望
体外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外药敏试验,测定某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选取某病原菌为实验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抗菌药物:选择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
3. 实验仪器:微量稀释器、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比浊仪等。
4. 实验试剂:M-H肉汤培养基、药敏纸片、药敏试剂盒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液制备:将实验菌株接种于M-H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制成菌悬液,用比浊仪测定其浓度,调整至1×10^6 CFU/mL。
2. 药敏纸片法:- 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M-H琼脂平板上。
- 将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确保纸片与琼脂平板紧密接触。
- 将平板倒置,37℃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3. 微量稀释法:- 将M-H肉汤培养基加入微量稀释器中,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液。
- 将菌悬液加入微量稀释器中,与抗菌药物溶液混合均匀。
- 将混合液接种于M-H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或菌落生长情况,计算最低抑菌浓度(MIC)。
四、实验结果1. 药敏纸片法:- 青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5mm,判定为敏感。
- 头孢菌素:抑菌圈直径为18mm,判定为敏感。
- 喹诺酮类:抑菌圈直径为20mm,判定为敏感。
2. 微量稀释法:- 青霉素:MIC为0.125mg/L,判定为敏感。
- 头孢菌素:MIC为0.25mg/L,判定为敏感。
- 喹诺酮类:MIC为0.5mg/L,判定为敏感。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药敏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某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均表现为敏感。
2. 体外药敏试验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定期校准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药敏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药敏实验实训,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药敏实验的操作流程,学会正确解读药敏实验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将抗生素与细菌共同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是否对某一种抗生素敏感、中介或耐药。
药敏试验结果对于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1. 细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红霉素等。
3. 药敏纸片:含不同抗生素的纸片。
4. 普通肉汤培养基。
5. 紫外线灯。
6. 移液器、培养皿、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细菌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2. 药敏纸片法:将培养好的细菌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将药敏纸片贴在平板表面,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3. 观察结果:观察药敏纸片周围是否出现抑菌圈,判断细菌对相应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出现明显的抑菌圈;对头孢菌素中介,抑菌圈较小;对阿莫西林耐药,无抑菌圈;对红霉素敏感,出现明显的抑菌圈。
2. 大肠杆菌对青霉素耐药,无抑菌圈;对头孢菌素敏感,出现明显的抑菌圈;对阿莫西林中介,抑菌圈较小;对红霉素耐药,无抑菌圈。
3.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耐药,无抑菌圈;对头孢菌素敏感,出现明显的抑菌圈;对阿莫西林中介,抑菌圈较小;对红霉素耐药,无抑菌圈。
六、实验分析1. 通过药敏实验,可以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2. 药敏实验结果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性。
3. 在药敏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本次药敏实验实训,让我了解了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药敏实验的操作流程。
药敏性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药敏试验,检测特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细菌耐药性和敏感性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抗生素滥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菌株:某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2)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庆大霉素;(3)培养基: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4)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接种环、无菌操作台、微量移液器等。
2. 实验方法(1)将肺炎克雷伯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2)用无菌移液器吸取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滴加于已培养好的肺炎克雷伯菌平板上;(3)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4)观察并记录不同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大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霉素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的抑菌圈大小为5mm,说明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敏感。
2. 头孢噻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抑菌圈大小为8mm,说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敏感。
3. 头孢曲松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抑菌圈大小为7mm,说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敏感。
4. 万古霉素肺炎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的抑菌圈大小为9mm,说明肺炎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5. 庆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抑菌圈大小为6mm,说明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敏感。
四、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均表现出敏感。
因此,在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以上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本实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抗生素滥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也为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仅针对肺炎克雷伯菌一种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对于其他菌株的药敏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同时,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病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微生物对抗生素或药物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对微生物无效的药物,从而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或药物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微生物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培养待测微生物,使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生长状态。
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加入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双倍稀释法或梯度法来确定不同浓度的药物。
接着将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与微生物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浓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结果通常会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表示,MIC是指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MIC的结果,可以将药物分为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和仅具有抑菌作用两种类型。
对于临床治疗来说,通常会选择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MIC外,药敏试验还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曲线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活性。
杀菌曲线可以反映出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速度和效果,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了解药敏试验的原理和结果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床上药物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药敏试验也为药物研发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药敏试验简介40018
X 青霉素类
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七页。
我们(wǒ men)应该如何测试和报告?
淋球菌、肺链置CO2环境 • 培养时间:18小时
第九页,共九十七页。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xī lín) 万古霉素
− 肠球菌
万古霉素
第十页,共九十七页。
• 反射光
– 测量(cèliáng)其他细菌 与药物时
第十一页,共九十七页。
• 变形杆菌 • 忽略环内的迁徙
生长 (qiānxǐ)
第三页,共九十七页。
药敏试验 方法学 (shìyàn)
• 纸片扩散(kuòsàn)法 • 稀释法〔MIC法〕 • 肉汤稀释法 • 常量稀释法 • 微量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 • E-test法
第四页,共九十七页。
药敏试验(shìyàn)方法学指南
• 美国(měi ɡuó)CLSI • M2-A10 Disk Diffusion (2022)* • M7-A8 MIC (2022)* • M11-A7 Anaerobes (2007) • M24-A Mycobacteria, Nocardiae, and
• 当低到一定程度〔MIC以下〕时药物无法抑 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形成界限清楚的抑菌环
• 通过抑菌环大小与MIC值上下之间的统计学 分布关系,经过回归处理可以求出细菌对某 种抗生素的MIC折点范围对应的抑菌环大小
第七页,共九十七页。
试验方法 与条件 (fāngfǎ)
• CLSI推荐培养基: • 普通营养要求细菌使用水解酪蛋白琼脂〔MHA〕平
行比对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七页。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M100
药敏试验PPT资料PPT课件
采集部位
选择病原体含量较高的部 位进行采集,如痰液宜选 自肺部。
样本处理
样本保存
样本量
采集后的样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 检测,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妥善保存。
保证足够的样本量,以满足后续实验 需求。
样本处理方法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 心、过滤等,以去除杂质和无关细胞。
结果判断
根据病原体的生长情况,判断其对不同药物的敏 感程度。
报告发布
将实验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为治疗提供参 考依据。
04
药敏试验的应用
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选择
药敏试验能够确定病原体对各种 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帮助医生选 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 高治愈率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检测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检测病原体对 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耐药机制 和传播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科学依据。
在琼脂平板上接种细菌,然后滴 加抗生素溶液,观察抑菌圈的大 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稀释法
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与细菌混合培 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确定药 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一定量抗生素的纸片贴在琼 脂平板上,观察纸片周围抑菌圈的 大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02
药敏试验的种类
详细描述
E试验法是一种新型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在药敏试纸上施加连续变化的压力,使药物浓度与细菌生 长曲线呈线性关系,从而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03
药敏试验的步骤
样本采集
采集方法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 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咽拭子、痰液、尿液等。
药敏片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片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药敏试验在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中的重要性。
3. 学习如何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原理基于细菌与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抗生素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细菌能够生长;当抗生素浓度高于MIC时,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药敏片;M-H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移液器;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将M-H琼脂培养基融化,待冷却至50℃时,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倒入培养皿,待凝固。
2. 制备药敏片:将药敏片置于无菌纸上,用无菌剪刀剪成小块,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3. 接种:用无菌棉签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接种于M-H琼脂培养基上。
4. 展开药敏片:将药敏片贴于接种好的培养基上,确保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接触。
5. 孵育: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孵育24小时。
6. 观察结果:观察细菌在药敏片周围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并与药敏片上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2. 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诺氟沙星、链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
3.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根据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敏感,而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
医院药敏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本实验采用多种药敏试验方法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药敏试验技术操作。
3. 分析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细菌样本:临床分离的细菌样本。
2. 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3. 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等。
4.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接种环、药敏纸片、药敏稀释液等。
四、实验方法1. 纸片扩散法:(1)将肉汤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均匀的琼脂层。
(2)用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培养物,均匀涂布于琼脂层上。
(3)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药敏纸片贴于琼脂层上。
(4)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大小。
2. 微量稀释法:(1)将抗生素溶解于无菌水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2)取适量稀释液加入含细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混匀。
(3)将混合液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1)将抗生素溶解于无菌水中,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稀释液。
(2)取适量稀释液加入含细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混匀。
(3)将混合液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以不出现菌落的最低抗生素浓度为MIC。
五、实验结果1. 纸片扩散法:(1)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
(2)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低。
(3)部分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2. 微量稀释法:(1)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在0.0625~0.125μg/ml之间。
(2)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MIC在0.25~0.5μg/ml之间。
(3)部分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MIC在1μg/ml以上。
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1)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在0.0625~0.125μg/ml之间。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在规定时间内观察细菌在药敏纸片周围的生长情 况。
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药敏纸片对应的抑菌圈直径或是否生长 。
结果解释
根据记录的结果,参照药敏试验标准解释敏感、 耐药等结果。
04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耐药性解读
耐药性
01
是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药物不敏感,即药物不能有效杀死
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耐药性的分类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使用特定的E型试纸和细胞培养液。
03
药敏试验操作流程
试验前的准备
确定试验菌种
根据感染类型、临床诊断等选 择合适的试验菌种。
准备培养基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支持细 菌生长。
准备药敏纸片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药敏纸片 。
菌液制备
收集菌株
从感染部位或血液等样本中收 集菌株。
纯化培养
将菌株在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 ,确保无杂菌污染。
01 02
定义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在琼脂平板上放置含有 抗菌药物的纸片,让细菌与药物接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药 物的抗菌效果。
优点
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标准化。
03
缺点
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可能需要调整纸片的放置位置和
时间。
稀释法
定义
稀释法是通过将细菌与不 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接触,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 判断药物的抗菌效果。
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较为敏感,但对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生素等不敏感。
案例三:万古霉素敏感性的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常用 于治疗MRSA感染和耐甲氧西林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等严重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介绍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v
S
耐药 D1
中介 d2
敏感 抑菌圈直径(mm)
抑菌圈直径与MIC的关系
MIC (ug/ml)
>256 256 128 64 32 16 8 4 2 1 0.5 0.25 6 8 10 12 14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利福平,四环
预报用药(一)
测试药 性 • 四环素 菌名 推测其它药物的敏感
所有β-内酰胺类
•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
所有(除葡
萄球菌和不 动杆菌〕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红霉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球菌
罗红,克拉,阿奇 林可霉素
• 克林霉素 所有
预报用药(二)
测试药
性 • 氨苄西林 • 青霉素G • 头孢噻吩 罗 • 奈啶酸s 肠杆菌科 所有FQs 肠球菌 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 青霉素 氨苄,美洛,替卡 拉定,头孢氨苄,克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2)
葡萄球菌 苯唑,青霉素 红霉素类 克林,万古 氯霉素 肠球菌 青霉素,氨苄 万古霉素
庆大
一级 二级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3)
一级 素 二级 三级 平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青霉素 TMP/SMZ 头孢肤肟,噻肟 他啶,氯霉素 阿奇,头孢克罗
环丙,亚胺培南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红霉 TMP/SMZ 氧氟,四环素 万古霉素 氯霉素,利福
25 20 15 10 5 0 0 6 0 8 0 0 1 8 2 0 0 0 0 0 14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Ö ¾ Ò ú » ·± Ö ¾ ¶ (mm)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药敏试验是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方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临床分离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菌株来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菌株均来自临床送检的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脓液等。
2、培养基采用 MuellerHinton 琼脂培养基,按照标准配方进行配制,并在 121℃下高压灭菌 15 分钟。
3、抗菌药物纸片选用多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纸片,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均购自正规生物试剂公司。
4、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无菌接种环、游标卡尺等。
三、实验方法1、菌株的复苏与培养将临床保存的菌株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上,在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以获得纯培养物。
2、菌液的制备挑取培养后的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 05 麦氏浊度的菌悬液。
3、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悬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3 次,每次旋转60 度,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4、贴纸片用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均匀贴在培养基表面,纸片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4 毫米,纸片中心距离平板边缘不小于 15 毫米。
5、培养将接种好的平板倒置放入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6 18 小时。
6、结果观察与测量培养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四、结果判定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标准,判断菌株对该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常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情况。
敏感:表示该菌株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时,其疗效满意。
中介:提示该菌株对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反应性较低,需提高药物剂量或在药物浓度部位有一定的疗效。
耐药:表明该菌株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检测了____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____种细菌。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1、菌株 1抗菌药物 A:抑菌圈直径为____毫米,判定为敏感。
抗菌药物 B:抑菌圈直径为____毫米,判定为中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判读药敏试验结果
1、什么是药敏试验?
答:对所分离的致病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称药敏试验。英文简称AST。
2、药敏试验的意义?
答:药敏试验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预测,查出耐药性,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节省费用。
3、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
Ⅳ代 对肠杆菌作用强,细菌耐药性低。
4、氨基甙类:广谱,对绿脓杆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5、喹诺酮类: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6、泰能:抗菌谱广,作用强。
根据为药代动力和感染部分选药
1、化脑:青霉素、罗氏芬、西力欣易穿透血脑屏障。
2、肺、泌尿系感染:选用药物浓度高,膜通透性强,组织水平高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
治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选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匹罗、头孢匹肟等,该类药在脑脊液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如PRSP对头孢菌素类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因有中枢不良反应不推荐在颅内感染中使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有效强活性,且易渗入各种组织并超过对主要病原菌的MIC,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脑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克林霉素对多数PRSP的作用较强,可作为非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替代药物。
抗生素的选用
1、大环内酯类:轻中度革兰氏阳性菌、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
2、青霉素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
3、头孢菌素:Ⅰ代 对革兰氏阳性有效,革兰氏阳性菌中度抑菌。
Ⅱ代 增加抗革兰氏阴性菌能力。
Ⅲ代 增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肠道菌属及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酶的菌株有强杀菌作用,部分对绿脓有效。
预防和控制流行措施:(1)医护人员在接触下一个病人前应认真洗手,这是非常有效而难以落实的预防措施;(2)及时有效地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感染;(3)患者病愈后及早出院。
4.MRSA、MRSE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前对MRSA、MRSE和肠球菌属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稳可信)是治疗的首要选择。稳可信是FDA唯一批准应用于治疗MRSA、MRSE感染的抗生素。
某些肠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能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该类酶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氨曲南、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并波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产ESBLs菌株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体外测定细菌是否产ESBLs对于病原学诊断及临床治疗非常重要。对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霉素类(头孢美唑),重症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也可根据药敏报告可选择氟喹诺酮类或联合氨基糖苷类,但儿童应用该类药物受到限制。
3、危重病合并金葡菌、绿脓杆菌:万古霉素、复达欣、泰能、罗氏芬+丁胺卡那联合用药对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
各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方法
按药物对细菌生长周期影响将抗菌素分为四大类:
1、繁殖期内杀菌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2、静止期内杀菌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
3、快速抑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4、抑制菌体细胞膜的功能:二性霉素B,吡咯类药物,制霉素素。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正常意义】 敏感(S);中度敏感(MS);中介度(I);耐药(R);最低抑菌浓度(MIC)。
【临床意义】 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体外试验。敏感表示检测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能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杀灭。中度敏感表示检测菌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如尿液中)或大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能够达到的浓度所抑制。中介度是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区,可减少因各种实验条件失控而引起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解释上的偏差,其临床意义是不确定的。对药敏结果表现为中介度的药物,临床因特殊原因考虑要选用时,应作定量药敏试验以确证其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是用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抑制检测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用于μg/ml表示。判定结果时每种药物均有“耐药”和“敏感”两个数值作为参照,称为分界点数值,亦用μg/ml表示。测得的MIC值大于或等于耐药分界点时判定为耐药,而测得的MIC值小于或等于敏感分界点时则判定为敏感。
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可以产生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广谱β-内酰胺类耐药的另一重要机制。AmpC酶通常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摩根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其他广谱β-内酰胺类的应用可促使AmpC酶细菌的控制基因突变,导致对头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耐药。AmpC酶不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所抑制。此种耐药菌株可在医院中造成流行,已成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其临床用药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或氨基糖苷类。以碳青霉烯类杀菌效果最好。
2.怎样识别MRSA/MRSE?
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1999年标准化文件规定,药敏实验中葡萄球菌如果对苯唑西林耐药即为MRSA/MRSE。这些菌株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3.MRSA/MRSE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和控制流行?
关于MRSA/MRSE传播机制有几个说法: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环境污染。然而在大多数爆发流行中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人的手从一个病人传播到另一个病人。医护人员的手是重要传播途径。MRSA/MRSE携带者同样也在MRSA/MRSE的传播中扮演着一个角色,例如,气管切开、烧伤和大面积伤口感染MRSA/MRSE的病人携带者有大量的细菌,同时有较大的可能性造成细菌扩散。
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和头孢菌素酶菌株的临床控制措施,包括注意隔离,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以及严格限制第三代头孢素的使用。
5、耐唑类抗真菌药念珠菌 真菌对人类生命危害很大。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加剧了真菌病的蔓延。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可引起鹅口疮、肺炎、肠炎、血液感染等,在深部感染常成为癌症病人、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病人的死亡因素之一。耐药机制主要有:细胞膜上存在药物外排泵;靶酶(P45014DM)超表达;靶酶与唑类药物亲和力降低;降低药物的通透性等。从临床上分离到耐药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对大多数唑类药物显示交叉耐药,对氟康唑耐药性较严重,且对两性霉素B亦呈部分耐药。对于耐唑类念珠菌的深部感染可用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治疗。
4、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 耐药G-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占医院临床检出的耐药病原菌60%-81%,常见的致病菌有肠杆菌属、绿脓杆菌、阴沟肝菌、沙雷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肺炎杆菌、不动杆菌、流感杆菌等。耐药机制主要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主动外排系统;PBPs改变;产生β-内酰胺酶、钝化酶等灭活酶。其中以细菌产生灭活酶(尤以β-内酰胺酶)最为重要。
确认为病原菌而做药敏试验结果不能预测才需要做药敏试验,结果可预测的病原菌、常在菌、污染菌不应做药敏试验。
4、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①敏感(S):表示由该菌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规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治疗,禁忌症除外。
②中度敏感(MS):表示该菌对特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接近通常血液或组织液可达到的浓度,细菌对这类抗菌药敏的反应率通常低于敏感菌。但该药物在生理浓集部位或高于常规剂量也可有临床疗效。
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1、抑制或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
2、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3、干扰细菌DNA或RNA的合成:喹诺酮类作用于DNA回旋酶,利福霉素作用于DNA依赖RNA多聚酶,三甲氧苄胺嘧啶/阻断合成核酸所需的四氢叶酸。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VRE感染药物,普遍采用联合用药,如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根据VRE临床药敏试验,如对西林类耐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如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可用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抗菌新药如喹奴普汀/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ion),此药对VRE有良好活性。利奈唑胺(Linezolid)属全新的化学结构恶唑烷酮类抗感染药,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和良好活性。目前处于3期阶段的其他药物还有晚霉素(Evernimycin)、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和达托霉素(Daptomycin)等。
③中介度(I):为缓冲区域,如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药物需做重复试验和其它方法的药敏试验。
④耐药(R):该细菌不能被常规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所抑制,不能用于治疗。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MRSA全身性感染可选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依药敏加用利福平、磷霉素等。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抗MRSA最有效的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已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半合成链阳菌素类新药Synercid(由喹奴普汀quinupristin和达福普汀dafopristin两药以30:70比例混合而成)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MRSA(包括耐万古霉素的MRSA)有较好疗效。Ⅲ期临床试验表明对MRSA感染有效率达91%。新研究的碳青霉烯类BO-3482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唑烷酮类新药Linezolid对MRSA同样有效。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内的正常菌群,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腹腔和尿道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有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与青霉素亲合力降低而导致耐药,此种耐药性以屎肠球菌多见。近年来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严重,特别是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万古霉素及其不合理用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肠球菌对糖肽类耐药主要是由于靶位改变,通过质粒和转座子将耐药基因从一种肠球菌染色体转移到另一种肠球菌染色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