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烟花城里文骨铮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烟花城里文骨铮铮
在历史上,扬州这座位于江苏中部的花园城市曾经富甲一方。每年的四五月份,扬州都会向人们呈现出一派烟雨蒙蒙、琼花盛开的美景,在这样的景致之中,扬州城能拥有扬州八怪等著名的艺术家,也就不奇怪了。
不趋世俗的扬州八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人们对扬州这座城市的传统印象。在这座城市里,除了梦幻般的江南美景外,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就是其中之一。“扬州八怪”指的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但是,“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说“八怪”就是指八个画家,有人说不止八个;即使认为“八怪”就是指扬州的八个画家,到底是哪八个,各方的说法也是不一致的。甚至有历史记载认为:“扬州八怪”其实有十五人之多。不管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清朝的时候,活跃在扬州的一批画家,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全新潮流,至于他们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在风景如画的扬州,为什么会出现以“怪”字著称的画家呢?有人认为这个“怪”字指的是他们为人很怪,
从实际情况看,并不是这样。这些画家本身,经历坎坷,却有着不平之气,他们对贫民阶层怀有深深的同情,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少见,但是,这样相似的一批人一起聚集在扬州这座城市里,就是难得一见的盛大情景了,人们以“怪”来称呼这群人似乎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其实,这些画家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社会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些装痴作怪、哭笑无常的放纵行为。他们也和官员名士交流,也参加世俗的诗文酒会,看起来和寻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所谓的“怪”都是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的。
其实,“扬州八怪”这些画家中的怪,在他们的作品中
表现得最明显。因为他们的画作个性鲜明,所以又被称作是扬州画派。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运笔,都是当时画坛独一无二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末清初中国绘画的风格一直受到保守思想的束缚,以临摹抄袭为主流,这样的绘画严重缺乏创新,使得整个画坛都沉浸在一种委靡不振的风气中。于是,一些富于创新精神的画家便作出了一些尝试,首先是在扬州出现了力主创新的画家石涛。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震动了整
个画坛。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不久,在扬州
就出现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这些具有开创精神的画家出现在扬州,不是偶然。扬州自隋唐以来,就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然扬州历史上遭遇了不少战火,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过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能恢复繁荣景象。进入清代,扬州虽然经历了十日屠城的破坏,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发展,又重现了繁荣的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重要的贸易中心。富商大贾都在这里云集,尤其以盐业兴盛,成为了富甲东南的城市。
经济上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全国各地的文人名士,都慕名汇集到了扬州。扬州当地的政府官员也顺应风气,经常举办诗文酒会,因此,扬州当时诗文创作数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有些大富豪也喜欢附庸风雅,对来到扬州的各方名士热情地加以款待。扬州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士,其中有不少是诗人、作家、艺术家。当时的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那些生活富足的扬州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也就大量地需求,他们追求精美的工艺品、玉器珠宝、锦衣玉食,对书画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当时扬州的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也追求将一些上档次的书画挂在家中,以示风雅,所以扬州有句名谚:“家
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对字画的大量需求,促使扬州产生了大量的画家。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的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州的画家,在画坛有名气的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就是其中声名最显著的一群人。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扬州八怪”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关于“八怪”到底是哪几个人,最常用的说法出自李玉?薄蛾辈?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李玉?比衔?“扬州八怪”是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因为他们在创作时不走寻常路,号称要创作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因为这些原因,他们的作品打破了当时绘画的传统风格,人们在觉得新奇的同时,也就觉得是一种“怪”了。
今天,扬州人修建了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扬州八怪纪念馆,这座占地4452平方米的专业纪念馆主展厅是一座建于明代的楠木大殿,完美地展示了18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供游客欣赏。还有金农寄居室复原场景,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馆内保存有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洁净清幽,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参观游览景点。
“扬州八怪”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人追捧,而且还对后世画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作品的影响。
徐悲鸿曾在郑板桥的一幅《兰竹》画上题字:“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从康熙末年有“扬州八怪”之名,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扬州八怪”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的《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国内外二百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八怪”作品就有八千余幅。“扬州八怪”已经和扬州的风景、扬州的美食一起,成为了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名片。
铮铮文骨的完美诠释
提起朱自清的名字,很多人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背影》、《荷塘月色》两篇文章,不过,在扬州人的口中,他们最念念不忘的是朱自清的《扬州的夏日》。这位中国文坛的文学大师,虽然在扬州生活的时间只有十几年,但是他一直称自己是地道的扬州人,冰心也曾赞誉朱自清是“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