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输出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输出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输出

者在 语 言应 用 能 力 方 面 实质 性 的 突破 。本 文从 图 式理 论 的 角度 分 析 了这 一 现 状 , 并提 出 了相 关 建议 帮助 学 生建 立 新 图式 和 激 活 已有 图 式 , 期提 高 学 生 的语 言输 出能 力 。 以
关键 词 : 学英 语 ; 学 模 式 : 查 大 教 调 中 图分 类 号 : 6 24 G 4.
引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8 8 (00 0 — 19 0 17 — 0 92 1 )2 0 3 — 2


认知资源有 限时 , 借助图式所进行的加工过程是非常有效 的, 当 如
我们在认 知上很忙或很分散时 ,图式可 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分配认
语言输 出能力 , 指学 习者在掌握 了一定 目标语 的语 言知识 是
图式是一个理论性 的心理结构 , 用以表征储存在记忆 中的一 般概念。作为一种框架 、 案或脚本 , 方 它是在人们与外界 的人 、 事
和 物 接触 的过 程 中形 成 的 。 图式 理 论 的重 要 内容 包 括 : 类 的所 人
有知识都是组合成单元 的,这些单元组合而成的结构就是 图式 , 图式中的成分除 了知识本身 以外 ,还有如何使用知识 的信息 ; 图
输 出对语言习得具有积极意义。在语言习得过程 中 , 习者对 目 学 标语不断提出假设 , 并需要在使用语言 中不断地对这些假设进行
说我们的图式使得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超越 了已有信 息。 , 如 一旦我 们知道 了一台计算 机正 在使 用 Widw 20 n o s0 3作为操作系统 , 尽管 我们不完全 了解正在运行的程序 的工作原理 ,但我们可 以预测这 部计算机将如何对一系列 的键盘命令和鼠标点击做出反应。 图式 理论将 图式分 为三种 : 语言 图式 ( nusc sh m t) 1 gi i c e a 、 i t a 内容 图式(o t tshma ) cne ce t 和形式图式(h t clsh m t) 语 n a reo a ce a 。 i r a 言 图式指 的是学习者对单词 、语法和 习惯 用语等语言知识 的存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简介语言输出输入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输入和输出语言来掌握语言,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

本文旨在探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基础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中,输入和输出被看作是互相依存的两个过程。

输入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听力等传统的输入渠道,对语言形式和语用规则进行学习。

输出是指学习者通过口语、写作等方式,输出所学语言知识并加深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不断输出语言并及时得到反馈,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输出,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巩固提高。

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课堂上,可以采用口语演练、小组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直接使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输出机会。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语音、语法等问题。

作业练习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撰写论文、写作文、演讲等,要求他们使用所学语言进行输出,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批改。

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英语输出能力。

结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英语输出,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因此,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输出理论及英语口语教学

输出理论及英语口语教学

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摘要:在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学生无法顺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文章对输出理论的三大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口语教学必须重视语言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输出理论口语教学英语教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两大重要问题。

有了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学习者才可能习得语言;而通过语言输出,人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以及语言水平如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通过大量可理解性输入。

许多学者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当学习者听到语言输入时,通常无需调动句法知识就可以理解语言的意义。

一、输出假设理论及其功能1985年,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

Swain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一些课程全部由法语教授。

然而,他们尽管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却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劣势。

这表明,仅有语言输入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

Swain提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三大功能。

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在使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语言问题,从而使他们注意到他们所不知道的或者只知道一部分的目标语知识。

1994年,Swain和Lapkin做了一项实验,检验学习者注意到语言问题之后的认知过程。

被试者是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八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3岁,他们使用有声思维方法。

他们要为一份报纸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他们要使用这种有声思维方法,说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这些有声思维材料中摘选和语言有关的情节,其中40%和语言有关的情节中学习者都注意到了语言形式。

“输入、输出”理论与外语教学

“输入、输出”理论与外语教学

“输入、输出”理论与外语教学关键词:外语教学;“输入输出”理论;实践一、输入、输出的概念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中值得倡导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听与说、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而我们很少考虑哪一个更为重要。

其实,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输出能力。

为此目的,学习者首先应该对所学语言有一个足够的输入,大量地接触目标语言,广泛地阅读语言材料,充分地听到真实的交际语言,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语言材料,通过听读理解语言信息。

耳濡目染,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地将所听到和看到的大量语言信息贮入大脑。

在新的输出环境中,贮入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大脑的处理加工,重新组织,就可以输出,用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那么语言的输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交际活动就无从谈起。

如果语言输入不充足,语言输出也会不充足,使言语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此外,如果输入的方法不当,或者只是采用一种输入方式,那同样会给输出带来不利,最终影响输出能力的培养。

总之,对于缺乏自然环境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来说,必须把语言输入当做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来抓。

因为足够的语言输入和掌握正确的输入方法乃是培养学习者熟练进行语言输出的必要条件。

根据Krashen输入语假设理论,学生学习外语应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即输入语,然后通过具体的交际情况和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会自然实现。

他认为,这是第二语言与外语习得的唯一途径。

这与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进行交际的方法大相径庭。

输入语假设认为外语习得只有通过理解信息才能完成。

输入语假设中的理解性输入是指稍为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大量反复出现的输入语。

即通过理解含有略高于现阶段语言能力的语言,就可习得新的语言结构。

当交际成功时,即输入可理解时,新的语言结构自动进入现阶段的语言能力范围。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的成功离不开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的指导,必须让学习者做出有意义的实践,才能有效地获得外语知识和能力。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既是输入又是输出的工具。

语言输入和输出
理论概述了英语课堂教学应有如何去实施的原则。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
论提出,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不仅要接受信息,也要完成相应的活动,通过实践参与到语言学习中去,与此同时优化语言技能。

一、学习者为主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求
课堂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反馈,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习者在语言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充分发挥及成就感。

二、实践活动重要
根据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接收信息的层次转变为主动完成任务。

实践能够锻炼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际使用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
表达能力。

三、个性化设置
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设置的方式,根据不同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个
体的需求,而不是一种统一的模式。

总之,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强调了
学习者为主,重视实践活动,并鼓励个性化设置。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利用输入输出理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输入输出理
论指导下的外语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收
获本学期学习的收益。

对外汉语教学ppt课件

对外汉语教学ppt课件

05 对外汉语教学的未来展望
技术的运用与创新
智能化辅助教学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对外 汉语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线教育发展
借助在线教育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学习者能够接受优质对 外汉语教学资源。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 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 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 技能,使他们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交 流和学术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01
促进文化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增 进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
03
02
培养国际人才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在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口语教学
总结词
实践、交流、互动
详细描述
口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口语教学 的主要目的是让留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提高其口语交流能力。因此,口语教学注重实 践性和互动性,教师需要创造真实的语境和交流机会 ,让留学生通过实际交流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听力能力,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口语。
语法教学
总结词
难点、结构、变化
详细描述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汉语语法与很多 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语序、时态、语气等方面的 差异,这使得留学生常常会遇到语法方面的困难。因此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授 基础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时态、语气等,教师可以 帮助留学生掌握汉语语法规则,并逐步提高其语法应用 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讲解语法变化规则,以帮 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

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PPT课件

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PPT课件
• The application could be foucus on the fact that students should use the language, such as, to talk.
• Any activities that have students talk, particularly when students reflect about their speaking or writing, are good activities.
• 2. On some tests of French liste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obtained scores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by francophone students of the same age.
• 2. Ethnographic and case study approaches.
• 3. Verbalizing/languaging: collaborative dialogue and private speech.
Swain’s suggestions for the Chinese EFL situation.
• More importantly, the teachers did not "push" the students to talk in French in a manner that was grammatically accurate or sociolinguistically appropriate.
• now: a verb, an action, a process.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输出策略:理论与实践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输出策略:理论与实践
第 4期
21 0 0年 7月
吉 林 师 范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学 版 ) 人
Ju n l fJl r l ies y Hu nt s& S ca ce c dt n) o ra in Noma v ri ( ma ie o i Un t i o ilS in eE io i
从 传 统 的 角 度 看 , 出 是 学 习 的 产 品 , 学 生 展 输 是
示 所 学 知 识 的 手 段 。 老 师 用 输 出确 定 学 生 对 一 个 主
低 , 这 种 差 别 如 果 没 有 介 入 的 话 就 要 持 续 相 当 一 段 时 间 。 发 育 早 期 被 剥 夺 了 大 量 良好 语 言 输 入 的 孩 子
然 而 用 第 二 语 言 搜 索 就 需 要 有 意 识 地 注 意 , 自动 性
发 生 较 晚 。 加 工 策 略 是 把 从 词 库 里 搜 索 的一 系 列 i N
按 适 当 的 顺 序 放 在 一 起 构 成 一 句 话 表 达 愿 望 。 例 如
搜 索 到 “ o ” “ ak d 孩 子 便 使 用 加 工 策 略 组 成 一 dg 和 b re ”
“ o ” 个 词 。如 果 用 母 语 搜 索 是 自 动 的 、 无 困 难 , dg 这 毫
到 的 英 语 水 平 类 似 于母 语 学 生 所 获 得 的 输 入 .那 么
他 们 所 得 到 的 输 入 被 评 价 为 高 于 慢 班 母 语 学 生 的 语
言 输 入 。二 语 习 得 模 式 都 具 体 表 现 在 输 入 。 “ 言 输 语
NO4 .
JI O 0 u. l 2
d il . 6 /i n10 - 6 42 1 . .3 o:O3 9 .s . 7 5 7 . 00 0 3 9 j略 : 理论 与实践

语言输出理论PPT课件

语言输出理论PPT课件
学习者的二语精炼能力。要想提高中介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也需 要“可理解性输出”。
BACK
第4页/共17页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 o u t p u t ”. • In the 1980s, the word “output” was used to indicate the outcome, or product, of the
第10页/共17页
The third, the metalinguistic (reflective) function of output
The claim here is that using language to reflect on language produced by others or the self, mediate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idea originates with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 Sociocultural
语言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
• 针对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中的不足,二语习得研究者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她反对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所起的决定性作用。Swain 认为,尽管理解输 入语对二语学习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语法准确性方面达到近似本族语者的水平。学习者只有通过 使用所学语言才能达到这一点。
their attention to relevant input). This awareness triggers cognitive

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梳理

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梳理

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梳理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领域,它试图解释人类如何获取和发展语言能力。

在语言学中,有多种语言习得理论,每一种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语言习得视为一种习惯形成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对环境中的语言刺激做出反应,并因正确的反应得到强化,从而逐渐习得语言。

例如,当孩子说出一个正确的单词或句子时,家长给予表扬或奖励,这会增加孩子再次做出相同语言表达的可能性。

行为主义强调模仿和重复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无法很好地解释儿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现象,即他们能够说出从未听过的句子。

二、先天论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诺姆·乔姆斯基。

他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一种语言习得装置(LAD),这是一种内在的、天生的机制,使得儿童能够在接触到有限的语言输入后,迅速掌握复杂的语言规则。

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的概念,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结构和原则。

儿童在习得语言时,不是通过单纯的模仿和强化,而是利用先天的语言习得装置来发现和理解这些普遍语法规则。

这一理论能够解释儿童为何能够快速而轻松地习得语言,并且在缺乏充分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创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三、认知相互作用论认知相互作用论强调语言习得是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物体的分类和关系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同时,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的。

该理论强调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在社会交往中,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如父母、老师、同伴)进行合作和互动,逐渐掌握语言。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高中英语读说写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高中英语读说写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高中英语读说写教学Krashen ;Swain;输入;输出;阅读教学一、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阶段英语注重口语练习, 高中阶段侧重阅读,淡化口语表达水平,多数学生已开始退化成“quiet English o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每单元都结合topic在Using language的Speaking and writing 工程有口语和写作的要求.能否在课堂上贯彻编者的意图, 取决于教师的把握和处理.口语活动与写作练习如何跟本单元阅读输入相联系,以改变“ quiet reading 〞的局面,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提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等方式来开展各项综合语言技能, 形成综合语言运用水平. 从语言技能来说,综合语言运用水平分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学习包括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其中“输入〞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接受到的并能作为学习对象的语言.输入的语言有时由于速度或难度的原因, 导致学习者无法充分理解,因而不能转化为“吸收〞(intake).所以,我们应当尽量保证学习者对输入的语料进行足够的理解和吸收, 使之成为有效的输入.“输出〞是指学习者在经过输入吸收后, 通过说或写而产生的语言和信息.输入与输出问题一直是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课题.二、输入输出理论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认为,语言习得需以下三个条件方可发生:(1)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这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 (2)包含着的语言成分i.(3)略高于语言水平的成分i+1.在语言输入过程中,为鼓励习得者积极接近最近开展区, 语言难度应为习得者所理解并较之略高一个层次.(Krashen S. 1985 )Swain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 )认为,输出过程中, 学习者会注意到他们表达的与能够表达的之间存在差距, 即“注意差距〞.(Swain, 1995) Allright 指出:“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缺乏以产生外语习得, 语言输入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和交流时机相结合促进输出,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得到保证.〞 (Allright , D. & K. Bailey.1991 )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读、说、写教学1 .设计背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读、说、写的教学逐渐得到了广阔一线教师的重视.然而其中说、写的教学始终没有摆脱窘境一一其一,在现有的国内环境中,高中生除了课堂以外较少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无须为生活琐事来费力心思使用英语, 对于说缺乏直接的需求动机;其二,同样在目前国内的语言环境中,输入几率十分有限,学生即便有想说、想写的欲望,但也很快在“词穷〞这样一个事实面前败下阵来;再次,说写活动的教学后,学生走出课堂,无处使用到所学技能,因此带给学生的成就感是微乎其微的.为改变这一窘境,笔者试着从语言输入输出角度出发, 设计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的序列式教学活动, 以此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需要,促使学生在使用中主动发现“想表达〞与“会表达〞之间的差距.而后积极利用教师创设的输入活动(在本案例中,通过读的活动来进行大量有实效的输入) 填补这一信息鸿沟.最后利用写作教学活动将这一实践活动进行升华与稳固, 体验到走出说的课堂夕卜的成功感, 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through achievements,持续地赋予学生更好地学习说、写技能的动机.2 .教学实践Krashen认为,通过大量的输入,学习者就会不断地接受输入的知识并加以稳固.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最大容量的输入,然而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央、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保证足够的输入,又要防止忽略学生吸收内化输入的过程“一言堂〞教学模式,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将输入经过自主的内化后再进行输出,方能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这一理念.下面以SEFC Book 3 Unit 5 Canada为例,阐述笔者在输入与输出的假设理论启示下如何利用进行读、说、写一条龙式的训练.(1)以读促说教学设计Period 1步骤一:值日生报告〔2mins〕步骤二:小组活动〔3mins〕—〔输入1〕小组内交流:Share information about Canada. 外表上看起来,这一步骤跳过了语言的输入而直接进行了输出;事实上, 这一环节中的输入活动已于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行完成了.〔预习作业让学生Find out information about Canada, 且要求每人至少找出关于Canada的两项信息内容.〕此环节的4人小组活动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流彼此的两项信息后至少找出8项关于Canada相关的信息,如the population, the area, the leader, the natural resource, the language, the famous people, the weather, the location 等.止匕步骤既可看作是预习任务的输出,更应该看作是下一输出一一小组汇报活动环节之前的输入.步骤三:小组汇报〔3mins〕—〔输出1〕步骤四:快速带过warming up 与pre-reading 的内容〔4mins〕—〔输入2〕步骤五:Pre- reading 〔3mins〕 ------------ 〔输入3〕设两个问题:① What' s the passage about? ②What is“The True North 〞?步骤六:While-reading 〔19 mins〕①Why do we say that Canada is “empty〞?②What is the correct order ofthe main place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In time order )1) Rocky Mountains2 ) Vancouver3) Calgary4 ) Toronto5) Thunder BayA. 2-3-5-4-1B. 3-1-2-4-5C. 2-1-3-5-4D. 2-3-1-4-5③Draw their routine on the map showing on the screen. (1 min )—(输出2)④Fill in blanks and then check: Key points about three famous cities in Canada (3 mins) — (输入5)⑤ Go through the text and f ind out the answers to Ex. 1 & 2 on page 35. (8 mins)—(输入6)⑥Check answers. ( 5mins)一(输出3)步骤七:After-reading :小结(5 mins )—(输入7)以小组的形式,组内汇报活动:Introduce Canada to your classmates. 要求内容包括:the area , the animals , the languages , the population , the weather , the natural resource , famous cities and what they are famous for.步骤八:班级汇报(5 mins)—(输出4)步骤九:布置作业在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跳出了传统阅读课型的设计思维定势,删繁就简.具体操作过程中选用了教材中reading 一文,但仅选择与“介绍加拿大〞这一输出活动相关的的key points of famous cities 与natural resources 等名田节为学生创造大容量的输入.可以看出,输入1、输入2为可理解性的输入,即i+1中的“i〞,输入的形式是以往的语言形式;输入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中, 而是让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挖掘与补充.输入3—输入5均为本日课堂中新学习的语言知识, 即“略高于语言水平的成分〞,充当了i+1中“1〞的角色.在输入6Doing exercises in the book 一环节,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Comprehending中Ex.1的1、2、3题及Ex.2 ,舍弃与本节课话题关联不甚紧密的4、5、6等几道题.输入6实质上是对输入3—5的滚动性复现,如此操作的原因在于:输入3—输入5为略高于语言水平的内容,通过输入〔6〕的大容量反复操练,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得所有的输入都到达comprehensive〔可理解〕.在输入过程中,对教材的使用始终坚持“为本节课效劳〞的原那么,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取舍〔如前所述, 参见输入3—6环节〕,并适当地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和增加〔如输入1、2环节〕,为Krashen的输入理论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操作.然而,如Swain所述,仅有可理解性输入是无法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必须在不断的输出过程中才能注意到学生想表达的与会表达之间的差距,才能对目标语不断做出假设并对此假设不断修改一一根据这一理论,分别增添了教材中并不具有的输出1环节;选用教材中出现的输出2环节;舍弃教材中Ex.3 Discussion 的两个问题,自行设计了符合输入语言内容及形式的输出4环节--- Introduce about Canada学生经过足够的输入后在输出环节中不断地自我假设与检查,通过小组活动填补了“注意差距〞,并积极调动元语言知识来自我调整, 完成了具有功能性的语舌输出O〔2〕以说促写教学设计输出过程中活动可以变化多样,目的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复接触使用所学知识,挑战自我,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从语言的流利到语言的准确性的转变, 我们就可以通过写来实现〔欧海燕,2021〕.Period 2步骤一:复习〔3 mins〕—〔输入1〕Brainstorm 前节课中学习的有关Canada的相关信息内容, 包括the population, the area, the leader, the natural resource, the language, the famous people, the weather, the location 等,要求学生复述出具体数据,如:the population: slightly over 30 million;the natural resource: fresh water and woods.步骤二:小组活动(9-10 mins )—(输入2)小组讨论:Try to make up sentences orally with the information above. 组内交流后并选出其中最正确句型.步骤三:小组汇报〔7-8mins〕一〔输出1〕讨论后学生列出了以下句型:The population of Canada is …Canada has an area of …Canada lies on the north of America, with AtlanticOcean in the east and Pacific Ocean in the west.The official languages of Canada are English and French.Canada has more fresh water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fact, it has one- third of the world ' s total fresh water, and much of it is in the Great Lakes.Vancouver is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Canada,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the Pacific Ocean. It ' s the warmest part of the country.Calgary is famous for the Calgary Stampede.要求学生在听他人汇报的同时快速做记录.步骤四:小组活动〔1min〕四人小组共同决定选取哪几项内容作为自己的作文Canada 主要内容.步骤五:小组练习〔7 mins 〕—〔输出2〕小组内分工写作,一人习作一个paragraph ,并可在需要的地方互相交流,以解决困难.步骤六:小组内交流〔8 mins〕—〔输入4〕尝试把四个段落连成篇.步骤七:班级汇报〔5 mins〕—〔输出3〕请学生朗读习作.步骤八:布置作业进一步对作文进行修改润色,用上尽可能多的学过的句型.写作是比说话更为复杂的语言输出形式, 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词、句的选择、观点的拓展和信息的布局等〔黄颖, 2007〕 o 听说课后要求学生写篇作文,无疑是对输入的再次升华.一个好的写作任务,须让学习者感到“有话可说〞, 继而才能做到“有话可写〞.在以上教学环节中,由于有了第一课时中大量的、有效的输入,学生先到达了“说〞的有效输出一一“有话可说〞. 在第二课时的输入练习中,主要以“说〞为载体来复现所学语言知识,然后遵循i+1的原那么来把握各层次难度的递增;在以输出为目的的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发现从说到写的困难, 积极调动元语言知识来自我调整,并通过组内交流活动解决这些困难一一即Swain理论下不断地自我假设与检查、填补“注意差距〞,到达了具有功能性的语言输出.四、结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水平,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后,是否让学生学有所成,不仅可从学生的输出窥见一斑, 还能从学生的访谈中找到对于今后教学的有益的思路.因此,在以上教学实践活动过后, 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些许交流.从学生处获得以下几点反应:1.由于对于“读〞的内容进行了说的输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对教材文本中的印象之深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在说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由于之前阅读过程中的良好输入铺垫而顺利跨越“注意差距〞这一gap, 最终能较为顺利地实施说的实践活动, 由此体验了一把成功的喜悦;3.通过写作教学活动,进一步将说的活动中获得的信息进行重组与升华,使自己的语言标准程度与精准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并摆脱了以往写作内容取舍不定与词句匮乏等现象, 有实实在在的进步感.最后,多数学生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多多实施类似的教学活动,以便帮助他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及更多地体验对语言进行使用的交际成就感.当然,由于生源层次和教学课时所限等因素, 本案中的教学设计仍然有缺乏之处,例如多数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习任务,较为缺乏学生的自主性设计与自我探究的过程. 笔者亦期待在未来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

输出理论与英语演讲教学

输出理论与英语演讲教学

输出理论与英语演讲教学一、语言输出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有两个重大问题,即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一般情况下,学习者通过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习得语言。

通过语言输出,人们能够知道和掌握语言学习者是怎么样习得语言,语言的水平是什么情况。

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

“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只能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习得语言。

然而,很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只有语言输入这一种方式对语言习得是不完善的,也不够充分。

到1985年,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 在对加拿大国内部分学校法语沉浸式教学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语言输出对学习者二语习得有重大意义。

一当面,语言输出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注意到自身语言的缺陷。

另一方面,语言输出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在改正语言问题的时候也提高了自身语言水平,最终达到本族语和目标语之间流利输出的程度。

二、英语演讲教学近些年来,演讲课(public speaking)在是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的语文系和外国语专业所必修的课程之一。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

因此,为了解决我国多数学生存在“哑巴英语”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这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是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

一般而言,英语演讲课开设有三个目标。

第一是通过英语演讲课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即学生能够把分句连成段落和完整表达意思的能力,这是在学生口语课基础上的不断提高和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巩固。

第二,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也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的能力。

当前,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没有多语言逻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演讲是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这就必须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交际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交际技能。

语言_输入_输出_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_孟建国

语言_输入_输出_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_孟建国

2002年第4期(总第72期) 语言与翻译(汉文)La ng uag e and T ra nslatio n(Chinese) N o.4,2002Gener al No.72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孟建国1,朱建2(1.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摘要:本文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斯蒂芬·克拉申教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语言“输入——输出”假说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基础。

对我国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输入——输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简介]孟建国(1961—),男,汉族,新疆艺术学院讲师,西安外国语学院2000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朱建(1967-),男,汉族,新疆职业大学讲师,西安外国语学院2000级在职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输入——输出理论;语言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823(2002)04-0052-04 目前人们对第二语言使用者的研究是以“习得”和“学习”的区别为中心的。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 en ·Krashen)1985年把“习得”定义为,以潜意识能获得语言知识能力的步骤或过程。

而“学习”只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

“习得”一种语言要比“学习”一种语言更为成功。

“输入——输出”语言理论揭示了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关键决定作用的成份和结构。

一、斯蒂芬·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论斯蒂芬·克拉申建议学习第二语言应像小孩习得母语一样。

儿童怎样才能成为语言最为有效的使用者呢?他们所听到的语言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他们从未被有意识地“教授”过,从未很正规地学习过语言。

相反,儿童在与父母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听到并感受到的是经过选择的简化语言码。

简化语言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无意识的简化。

成人为了与儿童达到双向交流,必须简化词语或语言结构,这种简化没有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意识,它不是教授语言。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出的探讨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出的探讨
养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表达 自己的知 识 , 达到 真正用英
的三大功能 : ) ( 注意或触发功能 , 1 即习者在开始使用 目标语表
达意义时 , 会注意到 自己目标语存在 的问题 , 从而激活认知过
语进行 口头交际 的目的, 确保学生 的语 言输出 。
( ) 计 多样 化 的语 言 输 出 活动 形式 二 设
湖北函授 大 学学报 (0 1 第 2 2 1 ) 4卷第 8期
大 学 英 语 多媒 体 教 学 中加 强 语 言 输 出 的探 讨
陈 环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 系 , 广西桂林
[ 摘
510 ) 4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多媒体教 学模 式是 我国大学英语教 学模式 改革 的必然趋 势。 以“ 语言输 出” 论 为基础 。 文探 讨 理 本
《 大学英语课程 教学 要求》明确指 出 了以先进 的多 媒体 技术 改革代 替以教师讲授为主 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 的 目标 是 : 把原来 以阅读 为主 , 兼顾听 、 改为听、 说 说为 主, 全面培养学生 的英语 综合应 用能 力 , 别是 听说能力 , 特 使 学生 在今后 的工作和社会交往 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 口头 和
技术 。
出形式之 间有着 一致 的规律性 的连接 时 , 这种 过程 即成 为 自
动 化” 。一般认为 , 听和读 属于语言 的输入 , 说和写 属于语 而 言 的输 出 , 加强学生语言输 出包括 口语输 出和书面输 出。
二 多媒体教学 中加强 口语输 出 长期 以来 , 国的大学英 语教学 始终 是 以老师讲授为 主 我 的“ 填鸭式” 的模式 , 课堂 上多是 以老 师讲 授为 主 , 唯一 的师 生互 动就是学生跟读单词 、 课文 , 或者是 回答老师 的一些展示

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对口语发展的启示

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对口语发展的启示

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对口语发展的启示
1什么是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InPut Output Theory,简称I/O Theory)是一种语言学理论,旨在探讨语言使用中语言输入输出匹配过程和现象,进而了解多种语言系统与实际语用之间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概念。

I/O Theory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语言的结构受到输入(例如语音)影响,也受到输出(诸如语法等)影响有利于建模语言的细节结构。

I/O Theory还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的发展,即典型的输入和输出可影响语言的发展方向,从而影响语言学和语言适应的理论。

2口语发展的启示
口语发展是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社会发展,个人文化背景,时代特点以及语言使用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多样性而发展出来的一种语言文化新风格。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语发展。

首先,根据语言输入输出理论,输入是指影响语言发展的外部源,包括语音、词汇、文法等,还包括传统习俗和社会风俗等。

因此,输入在口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语言的基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口语形式,从而引发口语发展。

其次,输出是指语言产生的结果,输出可以是语法、语义、字面意义,也可以是对非语言特点的反映。

根据I/O Theory,输出反过来
又有可能影响输入,这意味着,口语发展过程中这些新的输出也可能引发语言发展的新方向。

最后,口语发展的启示是,要把握产生口语发展的输入和输出环境,以求得一致语言发展趋势。

而且,要充分利用输入和输出对克服口语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不协调性。

借助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可以更容易地建立复杂的口语系统,使口语更具表现力和表达力。

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综述

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综述

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刘璐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9期摘要:Swain以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项目中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输出假设”。

这一假设在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及语言心理学领域受到极大的重视和研讨。

关键词:输出假设;综述;二语习得1. 引言输出假说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梳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成果之前,简要介绍与之相对的输入假设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在过去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可理解的输入一直被认为是外语习得最重要的因素。

2. 输出假设理论基本思想Swain(1995)考察了部分法语学习已达7年之久的加拿大学生。

她对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的法语水平并不理想,虽然他们在听力和阅读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却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

从她的研究中得出,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它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

输出同样有它的重要性,在理解输入信息时,学习者通常只需要知道词的意思而无需进行语法分析。

3. 输出假设理论四大功能Swain(1995)认为输出假设对语言习得有四大功能,即:(1)注意功能(noticing);(2)检测假设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3)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4)增强流利性(fluency function)。

3.1 注意功能(noticing)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

输出要发挥作用,重要的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完成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注意。

注意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将语言学习中的输入转化成吸收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时,既要注意语言的意义,还要注意语言的形式,而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关注就不可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

四六级机考形式下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探析

四六级机考形式下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探析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4 4 H3 9 1 G 4 . 7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3 9 2 1 ) 1 1 2 3 1 7 —5 7 (0 00 —0 4 —0
卷 的 7 , 逐 渐 得 到 重 视 和 强 化 。 四 六 级 机 考 作 0 也
在 听 力 选 材 方 面 , 前 的 四 六 级 考 试 听 力 材 料 此
亟待改 变教学方 式 和重 点 , 生 也 急需 认 清这 一 形 学 势, 找准 学习要 点 , 找对 学 习方 法 , 找好学 习坏境 , 以
积极 乐观 的心态 应对这 一挑 战 。 就 考 试 形 式 而 言 , 六 级 机 考 , 名 思 义 , 是 四 顾 即
凭借 网络 和计 算机 来 进行 的测 试 , 考试 从 开始 至结
束 都是 面对着 电脑屏 幕 , 听音频 、 看视频 、 读文 章 、 敲
键 盘 , 于 不 熟 悉 电脑 和 键 盘 操 作 的 同 学 , 谓 挑 战 对 可
此举不仅迎合 了当前莘莘学子 出国浪潮 的需要 , 而且 也是对英语实 际应 用这 一宗 旨的靠拢 。唯有 身 临其 境式 的原汁原味 的英文 材料的输人 , 可令 学生在应 方


四 六 级 机考 的新 形 式 及 教 改 策略
为大 学师生 们学 习方 向的“ 指挥 棒 ” 必定 会 在 “ ” , 教
与“ ” 学 的过 程 中掀 起 加 大 听 力 力 度 的 热 潮 。 反 观 以
我 国高校 的四六级 机考改 革势 在必行 。据重 庆 大学 新 闻网报道 :2 0 “ 0 8年 1 2月 2 1日, 育部 首先 教 在全 国 5 4个 学校 试 点 英 语 四 级 机 考 , 庆 大 学 的 重 1 0名学 生 获 此 机 会 , 先 体 验 英 语 机 考 的新 动 0 率 向。 这 则新 闻昭示着 不仅高 校非英 语专业 的教 师 ”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 研究
目录
01 一、语言输入假说
02 二、语言输出假说
03
三、对语言学习和语 言教育的启示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和思考的主要工具,因此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语言习得 和语言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输入假说和语言输出假说,是语言习得理 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这两个假说的研究现状及其对语言学习 和语言教育的启示。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使用两种不同的监控功能:一种是 “编辑”,即学习者对语言输入进行编辑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另一种是 “监控”,即学习者在输出语言时对语言的正确性进行监控。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假说(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的核心内容,该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个假 说的主要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接触和理解略高于他们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即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促进他们的二语习得。
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2、可理解的语法和语义:除了难度适中之外,语言输入还必须具有清晰的语 法结构和语义信息。这样,学习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并记忆这些语言材料。
三、输出与反馈
三、输出与反馈
尽管输入假说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但克拉申也意识到输出和反馈在二语习 得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需要机会将他们新学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输出语 言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表达。当他们的输出被他人正确地理解和回应时,他们会 得到反馈,这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语言技能。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将概述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并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技术,包括听力、口语和写作教学。

结论部分将分析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提升,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语言输出输入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技术, 听力教学, 口语教学, 写作教学, 实际效果, 研究方向,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运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强调语言学习者通过不断地输入和输出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输出和输入语言的不断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

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推广这一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的研究显示,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听力、口语和写作方面,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输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探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在于探讨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环境,从而设计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研究语言输出输入理论还有助于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研究语言输出输入理论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研究语言输出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精品文档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精品文档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也层出不穷。

其中颇具影响力的理论有Swain (1985)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

中国作为英语教学大国,迫切的需要这一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和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旨在结合初中英语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理论的应用给予分析。

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理论Swain长期在加拿大从事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研究,在沉浸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但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估中发现,尽管学生在考察语言理解的听力和阅读项目上与法语本族语学生水平相当,但在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输出项目上与本族语学生有显著差异,大量丰富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并没有导致相应的准确的语言输出。

因此,Swain对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是促成二语习得的唯一真正原因”的这一论点提出质疑。

Swain(2005)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真正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使用第二语言的压力,没有足够的机会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对语言进行理解的层面上。

因此,Swain针对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中的不足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语言的输出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语用使用得体性,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

1995年,Swain提出了输出具有以下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注意功能指语言输出能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身语言的不足,以及对新信息的注意,即语言学习者认识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和能够表达的之间存在差距。

通过这种差距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从而关注所需要学习的目标语。

学习者在这一认知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并使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得到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he opinion of Stephen Krashen and assessment
• References
语言输出理论
Immersion programs in Canada
加拿大沉浸计划
The initiation of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s in Canada in the late1960s infused parents and teachers with renewed energy and excitement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French as a second language (FSL). In these programs, English speaking children were taught some or all of their curriculum in French beginning with the start of school (early immersion), around grade 4 or 5 (mid immersion), or around grade 6 or 7 (late immersion). Evaluation after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of these programs
语言输出理论
BACK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output”.
• In the 1980s, the word “output” was used to indicate the outcome, or product, of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Output was synonymous with “what the learner has learned”.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meaning from the 80 s to now from output being understood as a noun, a thing, a product to output being understood as a verb, an action, a process.
• Contribution: (1) She developed the output hypothesis; (2) She is also known for her work with Michael Canale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BACK
语言输出理论
• Swain(1995)在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时发现, 课 堂上教师讲多听少,学生听多讲少,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做笔记。
语言输出理论
BACK
Three functions
• Swain( 1995) 在其语言输出假设中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 1. 注意/ 触发功能( the noticing/ triggering function) ; 2. 假设验证功能 ( the hypothesis function) ; 3. 元语言功能( 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 。
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理论
content
• Background
• Immersion programs in Canada
Conclusion
• Output
• Merrill Swain
• The Output Hypothesis
• Three functions
•The Output Hypothesis)
• 针对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中的不足,二语习得研究者 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 她反对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所起的决定性作用。Swain 认为,尽管理解输入语对二语学习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 语法准确性方面达到近似本族语者的水平。学习者只有通过使用 所学语言才能达到这一点。
语言输出理论
BACK
Merrill Swain
• Introduction: Merrill Swain is a Professor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partment at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IS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BACK
语言输出理论
Conclusion
• Swain(1995)在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时发现, 课 堂上教师讲多听少,学生听多讲少,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做笔记。
• Swain 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习者缺少语言 输出机 会,从事语言实践活动太少。
• 基于这些观察,Swain 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可理解性输入”对语 言习得来说很重要,但不足以充分开发学习者的二语精炼能力。 要想提高中介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 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
语言输出理论
First, output has a noticing / triggering function.
• The claim here is that while attempting to produce the target language (vocally or silently (sub-vocally)), learners may notice that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say (or write) precisely the meaning they wish to convey. In other words,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activity of producing the target language may promp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o notice or recognize consciously some of their linguistic problems: it may bring their attention to something they need to discover about their second language (possibly directing their attention to relevant input). This awareness triggers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nes in which learners generate linguistic knowledge which is new for them, or which consolidate their current existing knowledge (Swain & Lapkin 1995).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carefully designed, experimental studies which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output on noticing and acquisition of particular target forms, including Swain’s research and his students research (e.g., Izumi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