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逐步削弱,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意识泥沙俱下,在不同社会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不足。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这种挑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市委办编印的《信息参阅》第17期摘登了中央党校第54期地厅级干部班“新形势下党的工作”课题材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现予以转载,供参阅。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是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组织动员、利益整合、政治认同、文化引领、社会协调、对敌斗争等功能。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阶段,加上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国际背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空前复杂,这给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

一、当前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复杂环境与挑战

1、党的历史使命转变带来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变化。党的历史使命从过去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意识形态的功能也从强调政治到突出经济,由强调批判到重视建设,由强调斗争到倡导和谐,由强调整齐划一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等转变,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功能上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教育功能弱化。新旧思想观念并存,先进思想观念与落后思想观念并存,容易引发思想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受教育者面临选择上的两难。二

是整合功能弱化。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人们思想意识的独立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三是组织功能弱化。人们由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现在的“社会人”,对思想舆论由过去的“被动适应”变为现在的“积极参与”,过去那种“一呼百应”现象不复存在。

2、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一是单一传播主体变为多元传播主体。现在的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传统媒体,而是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传播主体。二是单向传播方式变为双向互动方式。过去传播方式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传播。现在,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往往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发布者,其自主选择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三是“传播有边界”变为“传播无国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超越了国界,带来多元思想文化的复杂影响。

这种关系格局的变化,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四大挑战:一是传统媒体影响弱化。党报党刊在一定范围内订阅量收缩,阅读率下降,大众影响力减弱。二是新兴媒体强势化。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近4亿网民,各类网站368万个,但网民对于主流媒体举办的网站参与度不高。非政府类网站、市场化运作的都市类媒体、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集散地。三是舆论监督情绪化。矛头往往指向各级党委政府、公职人员,跟风炒作、率性发挥现象严重。四是媒介事件常态化。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由于媒体介入而引起民众高度关注的事件,网上对相关事件的点击率达百万人次。

3、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降低主流意识形态“统整”能力。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的快速分化,不仅改变了我国的社会

结构,也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整”功能受到影响。一是改变了宣传教育与原有社会结构的同构性。在传统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可通过稳定的社会结构,层层加以传递、发挥“统整”作用,并形成“固定制式”。而目前由于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社会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使得宣传教育传统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模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改变了宣传教育与现实利益取向的一致性。市场经济在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宣传教育的导向与人们的实际利益取向相背离。三是强化了思想意识对人们影响的多元性。民营科研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使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体观、消费观、社会心理心态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征,多种思想意识在不同社会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一是利益分配和社会不公现象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同。基尼系数越出国际警戒线,“畸形消费”成为暴富阶层的身份象征,普通工人、农民认为未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嫉富、仇富正在演变为一种社会心理,司法、教育等领域存在的某些不公现象也引发了部分群众的不满。二是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影响人们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同。腐败行为、与民争利、行业不正之风等,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现象影响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认同。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分化,信教阶层、人员大幅增加,看手相、看风水、烧香拜佛等封建迷信思想在普通群众、少数党员干部中盛行。

5、“大众意识形态”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一是多元思想文化催生“大众意识形态”。在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大众思想意识在一个特定的层面形成“大众意识形态”。“大众意识形态”具有多元性、草根性、日常性、自主性、差异性、易变性、逆反性、难控性、开放性等特征。二是“大众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两套话语”并存。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负面现象及其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基调、宣传内容、宣传技巧上的反差,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话语体系“隔膜化”,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失去了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感染力,导致社会上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失语”以及“大众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两套话语”并存现象。三是“大众意识形态”影响日益增强。“大众意识形态”所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评判标准和话语体系,对社会大众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

6、境外意识形态渗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敌对势力通过在国际社会争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攻击。一是在散布“意识形态终结”和“普世价值”的同时,把所有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近年来,国外部分媒体围绕“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人权问题”以及举办奥运、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能源环境、“有毒食品”、“危险玩具”、军费增长等,进行了大量不实和歪曲报道,企图摸黑我国政府形象。二是利用各种传媒,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舆论包围。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仍是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的手段。日益普及的网络媒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与我国进行思想文化争夺的新阵地。三是西方在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输出其政治制度和“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观。西方影视剧、图书杂志、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大量输入,既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又蕴含着特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对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