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知性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知性散文浅论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富有成就的优秀散文作家,丰子恺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其在绘画、文学、音乐、艺术理论、翻译等领域的诸多建树,使他的散文写作呈现出了学者散文特有的知性气息。

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

古往今来,中外散文在知识传达方面不绝如缕,出现了不少传世佳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台湾学者作家余光中在构建他的散文理论体系时直接将追求“清明的知性”的散文称为“本位的散文”,认为这类散文才是散文的正宗。在余氏那里,“知性”包括知识与见解。并将散文分为知性散文与感性散文。喻大翔在余光中散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散文的知性阐释为学者散文的显著特质,认为学者散文家只有与世界知识精华有内在贯通和切实的把握,才是一个健全的知识人,也才能写出融知识、情感、见地于一体的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学者散文

学造诣颇深,其在绘画、音乐、书法、艺术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样样精通,这使得丰子恺的散文在自然和易、真纯隽永中多了一份理性的知性色彩。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丰氏的知性散文。

的涌入使得那些在“五四”中成长起来的作家纷纷作社会人生的思考,穷究宇宙生命的奥秘。丰子恺便是其中一位。他把读书与思考作为自己的一种习性,在《谈自己的画》中直接宣称“欢喜读与人

读与多思造就了丰子恺散文浓厚的哲理意味。《渐》一文列举了大量的生活现象,得出“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文章以“渐”为线索,展开对宇宙人生奥秘的沉思与遐想,并引导人们超越短暂的生命,追求不为“渐”所迷,不为物所欺的“大人格”、“大人生”。

与现实人生的碰撞中,丰子恺将佛教中“无常”、“因缘”等抽象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传达。《大帐簿》由幼年“我”翻落于河中的不倒翁缘起,对不倒翁的不可知命运作了种种设想。而这种疑惑和悲哀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多加深,一根丢弃田间的树枝、纸烧了的灰烬、翻落在衣襟上的饭粒、袋里摸出的铜板都能使“我”产生疑惑与悲哀。在叹息命运的不可知后,“我”又发现世间有一册大帐簿,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因果果。“缘”的复杂性使丰子恺既惊异于“缘”的奇妙也看出了“缘”

对世间真相的遮蔽,他迫切需要把这个因“缘”而织的“网”剪破。《缘》一文因作者促成了弘一法师与谢颂糕的会面而冥想世间“缘”的奇妙,最后得出结论:无论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的“缘”所凑合而成。虽然“缘”可促成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但带着世间一切关系的“缘”也妨碍了事物本身存在的真意义。因而在《剪网》中,丰子恺呼吁要找一把快剪刀,把因世间一切关系而结成的“网”剪破,以此来认识世界的真相。

力量,必须让知识在散文中重新与现实人生碰撞,跟人为主的动态世界发生特殊角度的审美联系,才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文本

与现实在散文中汇合。丰子恺散文中对宇宙人生的扣问与探究,对佛教中“无常”、“因缘”等观念的理解与阐述,都是从身边琐细的人事中生发而出。他让书本上静态的知识与动态的人生现实碰撞,于两者的结合中阐明自己的见解,构成了学者散文知识构织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生动而富有艺术魅力。

作文,自然少不了知识的征引。丰子恺博学多才,绘画、文学、音乐、书法样样精通,丰氏散文也免不了集结书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特别是阐述他的艺术思想的文章中。《艺术三昧》便是其

中一例。作者受吴昌硕一方字的启发,认为伟大的艺术的特点是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个体。进而推衍至绘画,引中国古代画论“气韵生动”说以及西洋印象派的画论,最后又触及美学上“多样的统一”的观点,得出他的“艺术三昧”境: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像这样引书画、音乐等知识来结构文章、阐明艺术思想的,还有《自然》、《闲居》等。

《暂时脱离人世》与《塘栖》二篇,开篇皆引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小说《旅馆》中的一段。前者由征引的内容引起话题,认定夏目漱石是一个最象人的人,悲痛于今世有许多外貌是人,而实际像一架机器不像人的人。因而呼吁人们通过暂时脱离人世的办法恢复人的本来面貌。相较于《暂时脱离人世》,《塘栖》则显得更为隐晦。作者在引完小说内容后,通篇写坐船、吃酒、吃枇杷这些琐事,粗看起来似乎与引文并无多大关系。然而细细品味,却发现坐船、吃酒、吃枇杷讲求的是生活的趣味,都是自由个性的表现,是作者追求与向往的东西,与引文末夏目漱石批判火车的蔑视个性相暗合。这两篇文章均作于文革那个政治高压的年代,在极左的狂热氛围中,丰子恺始终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与清醒,于文章中或隐或显地传达着对主体精神自由的渴慕。20世纪学者散文的征引艺术证明,笔法高超

的学者作家,有一段恰当的知识引出话题,文章也就成功一半了

④。丰子恺的《暂时脱离人世》与《塘西》等篇,正是如此。

在散文语言中,只有知性与感性相交融,学者散文才能富有文学性。《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可谓是丰氏散文知感交融的代表作。作者首先交代了“缘缘堂”的由来及为其赋形之后的室内装饰。对联、额匾、古画,堂堂庄严,落落大方,道出了屋主人的艺术趣味。而重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也表现出了丰氏追求的调和之美。春日里的桃花与燕语,夏日的樱桃与芭蕉,秋天的明月和秋虫,冬天里舂米饭吃的出汗解衣裳,在浓浓的古典韵味当中也处处显现着丰子恺生活的趣味。丰子恺始终以艺术的眼光来生活与作文,这使他的文字清幽玄妙,充满灵性,情感与理智的所有因素无不被这富有个性的语言所蕴含和表现。

谐。为了表达自然之理,他在《自然》一文中例举了女人的装饰、画室的模特、人之照相以及物的布置等例子,从人到物,认为只要顺天而动,都可以见到他们的真相,见到他们固有的美。《“带点笑容”》通过记叙朋友照相时发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与妥帖的构图的艺术追求。从对这种艺术自然的追求进而延伸到对不扭捏、不造作、不逢迎的人格的赞美,而这种不逢迎的人格,当然也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现。丰子恺将见解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的感性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