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以西汉时期的孤域政区为主,分录其山川物产等内容。班固不仅在《汉书·地理志》中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著作。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共一百三十卷。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 34 年

旅行,述作者 1613 ~ 1639 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

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禹贡学会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

团体。学会积极倡导学习国外地理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中国沿革地理的研

究和历史地理学的形成。

《禹贡》半月刊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的一份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刊物,其出版和“禹贡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建立。

谭其骧( 1911.2.25-1992.8.28 ),字季龙,浙江嘉善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

理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长期从事中国史和中国历史地理

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主要著作有《长水集》《长水

集续编》等。

葛剑雄代表作品《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主编《中国人口史》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本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由谭其骧主编。是研

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包括了中国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

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和海岸线、岛屿;除中原王朝,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大小边疆政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貌。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 3960 平方公里,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有 70% 水域在九江市境内,有 20% 水域在上饶市境内,有 10% 水域在南昌市境内。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 450 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缩小一半,唐宋时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洪湖就是在清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如今,云梦泽古代湖泊群,已消褪为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人。明朝中期大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留余堂集》等。潘季驯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束水冲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皇木采办是专用于皇宫、藩王府、皇陵、皇家庙观的建筑用木,绝大部分使用原始大木,明清两代,采伐大木的时间长,数量大,如明代,在三地采伐大木几乎伴随明王朝

始终。而清王朝,则步明王朝后尘,继续在以上大兴土木,兴造皇家建筑。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

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

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唐初有州 328 个、县 1573 个,为加强管理,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 10 道,后增至 15 道。北宋统一中原后,地方行政机构采取分

路而治,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

行省制是 13 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

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

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

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

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

“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刺史制度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产物。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

方官化。

黄册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

制度之一,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方镇也称“藩镇”,唐朝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初期只掌管地区的军政,后权力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藩镇,并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藩镇割据,使得唐朝国力日趋衰落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初沿袭北朝以来制度,在军事重地置总管,后改为都督,管辖几个州的军事。高宗时,为加强防务,给边境诸州都督带使持节,以增其权力。

江右(江右(地理方位名词)一般指江西(古代地域概念名称)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也可指江北

江南道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右民系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交融,最终形成今天的四川人和四川文化

江西填湖广元末明初,战乱影响巨大,湖广、四川乃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而江西是等地人口自然增殖和外来移民比较多,形成了东向西的人口推动力。明代,迁入湖广的外来移民中江西籍占绝大多数,故有“江西填湖广”的说法

闯关东由于灾荒等原因,大量汉族人迫于生计,纷纷在封禁汉人自由迁入东北的背景下用各种方式出关外。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西口,狭义的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