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以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为例

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以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为例
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以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为例

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以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为例

何暄1, 丁青兰2

(1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2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332007)摘要: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频繁出现,而从语用学角度对此话题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本文从语用角度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进行研究。在面子理论框架下,论文选取美国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第一季作为语料,分析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冲突话语的原因,并总结其中的应答策略和语言策略,有助于丰富语言研究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冲突话语,面子理论,应答策略,语言策略

一、引言

冲突话语是个复杂的现象,指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争执类话语,涉及心理、社会、语言等多个不同领域。对于冲突话语的研究比较少,赵英玲(2004)、赵忠德(2005)开启了中国冲突话语研究的先河,之后陆续出现一些研究,有的探讨网络环境中的冲突话语,有的研究夫妻之间的冲突话语,但是对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研究甚少。本文拟从语用的角度探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希望在丰富语言研究的同时,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属于个人隐私,在大多数文化中是一件“丢脸”的“丑事”,其真实语料较难收集。因此,本文选取最近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第一季(22集)作为研究文本,将剧中父母(Jason和Maggie)与三个子女(Mike,Carol和Ben)之间的冲突话语的诱发作为考察对象,期望揭示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语用机制。

通过对文本的转录和定性研究,论文发现,Brown 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对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

二、面子理论与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引发

作者简介:何暄(1976- ),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语篇分析。

丁青兰(1965-),女,丁青兰,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根据Brown 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 每个人都有面子需求。面子包括积极面子(指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念等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消极面子(指希望个人行动自由不受约束)。日常交际中充满了面子威胁行为(FTA),人们必须相互合作维护彼此的面子交际才得以顺利进行。他们进而提出五大面子补救策略:1.赤裸裸地公开实施(bald on record);2.积极面子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3.消极面子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4.间接实施(off record);5.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don’t do the FTA)。他们指出,某个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程度越大,就应该采取越有效的面子补救策略,直至不实施该面子威胁行为;如果面子威胁性小,甚至可以采取赤裸裸的公开实施方式。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相互维护面子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如在紧急情况下人们以应对危机为主,可能会忽视面子功夫;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属于交际中缺乏面子合作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以下本文将结合文本具体加以说明。

2.1 积极面子伤害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具体体现在两代人想法、观念和价值的差异。而观念的价值的差异意味着双方无法尊重和认可彼此的积极面子需求。这种积极面子伤害往往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爆发冲突话语事件。

如下例中,父母和儿子Mike之间在社会责任感上问题发生了分歧,导致冲突话语事件的发生。Mike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享受自由生活,虽然违法,他也要开车,置社会责任于脑后,而这种态度在父母看来完全不可理喻,双方由此发生争吵。

(1)[C][Ep 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麦克因为违法开车遭到拘留,在警察局面见父母。

1 Maggie: Mike! You will be grounded for two months.

2 Mike: Two months!?!Dad can't you talk to her?

3 Jason: Oh I did Mike. Originally it was one month.

4 Mike: That means you added a month.

5 Ben: Nothing gets by you does it.

6 Mike: Dad you said you'd talk to her.

7 Jason: Damn it Mike!!!You said you'd act responsibly, now I don't wanna hear

another word out of you. Is that clear?

检验文本,可以发现,对于学习的不同态度、对于分数的不同态度、对于甚至穿着打扮的不同积极面子需求等,都有可能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在例2中,Mike考试成绩出了很多个C,从1、3、5、7等话轮可以看出,他自己对于自己的学习完全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在话轮1 0、12等读者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对Mike的成绩非常不满和担忧,他们责备儿子不够用功,要求儿子更加努力的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不同态度,导致两代人之间发生冲突话语事件。

(2)[C][Ep 1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Mike 考试成绩不好,遭到父母的责难。

1 Mike: Hey I got a “C” average. That's not bad, it's average.

2 Maggie: Is that what you wanna be Mike? Average?

3 Mike: Well it's a higher “C”, so actually it's a little above average.

4 Jason: Don't they have “C” pluses for that?

5 Mike: Well it's not that high!

6 Maggie: You could do better than this. Can't you?

7 Mike: It's not my fault Mom; I have a personality conflict with my teacher.

8 Jason: Well Mike, you have about the same grade for six different subjects,

with six different teachers.

9 Mike: I know. The profession just seems to attract people who are difficult to

get along with.

10 Maggie: Mike! How many times do we have to go through this? I mean you're

just gonna have to work a little harder.

11 Mike: I am working hard!

12 Maggie: Then why is it every time I go up to your room when you're supposed

to be studying, you're either napping or throwing darts.

13 Mike: It's how I unwind.

14 Maggie: Mike!

15 Jason: Look Mike! Are you saying you're trying as hard as you can?

16 Mike: Yeah!

17 Jason: So these “C”s are honestly the best you can do?

18 Mike: No, I can better than “C”s Dad.

19 Jason: Well Mike. What about this “D” in Geometry?

20 Mike: I dunno.

21 Jason: Are the classes too hard for you? I mean you rather be in a Math section

that's a little less demanding?

22 Mike: Dad, I can do it! I mean I'm passing aren't I? Look you don't have to go

putting me in with the rejects!

2.2 消极面子伤害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发生

消极面子需求指希望别人不要干涉自己的行动自由,不要强加。这也是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大多数青少年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不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父母出于对孩子的责任感,经常限制孩子的行动和自由;而青少年们则持相反意见,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渴望享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不愿呆在父母的双翼之下,父母干涉自己的行动自由,往往招致他们的抗议,导致发生冲突话语事件。在下例中,妈妈出于安全考虑忽略儿子的消极面子需求,不允许Mike野营,遭到Mike的反对。

(3)[C][Ep 10, Growing Pains (Season 1)]

Mike 想跟朋友一起野营,而母亲Maggie不允许。

1 Maggie: Mike.

2 Mike: I know, I know, you guys don't have any fun, so you don't want me to

have any fun.

3 Carol: Mike, they didn't wanna have you.

4 Jason: Mike, we decided to let you go camping.

5 Mike: Oh, I can. Alright!!!

6 Maggie: But you can't go dirt-biking.

7 Mike: I can't go dirt-biking. Dad, what does she mean that I can't go

dirt-biking?

8 Ben: Mike, my interpretation would be, you can't go dirt-biking.

9 Mike: I knew you guys didn't want me to have any fun.

10 Maggie: Mike, it's not a question of fun, it's a question of.....death.

11 Mike: But Mom I could get killed right here at home.

12 Jason: Well frankly, your mother and I discussed that and we preferred it that

way.

13 Mike: Alright, but I don't believe you guys.

由此可见,积极和消极面子需求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中起到重要作用。两代人之间缺乏对彼此面子需求的基本尊重和关怀,就很容易产生冲突话语事件。

三、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应答策略

分析文本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毗邻对,我们可以发现冲突话语中特有的一些毗邻结构,应答之间体现出鲜明的对抗性。文本中常见的应答策略包括:3.1请求-拒绝

对于请求的应答策略有多种:同意、拖延应付、拒绝等。同意的应答通常符合交际双方的心理预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拖延应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令请求人失望,但还不至于生气恼火;但是拒绝不同,它等于直接否定请求人的积极或者消极面子,给请求者造成不悦,导致冲突话语的发生。在本文例3的话轮5和6中,就是一个明显的请求-拒绝毗邻对,母亲采取的拒绝应答策略造成了Mike 的不悦,进而跟母亲之间爆发争执。

3.2 评论-反驳

对待事物的态度体现在评论上,而不同的评论体现出不同的积极面子需求。如果一方的评论遭到另一方的反驳,表明反驳者完全忽略了评论人的积极面子需求,这种不尊重的态度很容易引发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在下面的例子中,Carol认为老鼠不仅无害,还很可爱;而妈妈立刻反驳她的观点,声称十世纪时老鼠造成了鼠疫危害人类,完全否定了女儿的说法,置女儿的感受于不顾,遭到女儿的多次抵制。

(4)[C][Ep 2, Growing Pains (Season 1)]

Carol 反对母亲除鼠。

1 Carol: Oh, Mom. I mean they are cute, harmless, little creatures.

2 Maggie: Carol, these are the same guys who carried the plague all through Europe during the tenth century and killed millions of people.

3.3 质疑-狡辩

对待质疑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做出解释。解释合理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冲突话语的发生。但是如果被质疑者态度不认真,采取花言巧语进行狡辩,通常会在质疑者心里产生不真诚、不认真、滑头等不良印象,反而会恶化局势,造成冲突话语事件的发生。在例5中,当父亲质问Mike为什么IQ测试成绩如此糟糕时,Mike采用一些荒唐的理由和借口,造成父母大发肝火,冲突爆发。

(5)[C][Ep 1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Mike IQ 测试中只得了27分,爸爸妈妈很震惊。

1 Jason: Mike! Can you explain to us what this is?

2 Mike: Oh, ok. This here's a Boeing 747, this is a large bass, and this, this is a full body profile of Ronda Tishki.

3 Maggie: Mike. Why did you do this?

4 Mike: She's got a great body Mom.

5 Jason: Mike, this isn't a joke. Come on, why did you do that?

6 Mike: I dunno, I just felt like it.

7 Maggie: You just feel like it?

8 Mike: Well, Gee. I didn't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ese tests were to you guys. Maybe you should have told me that you were only interested in having kids with high IQ scores.

9 Maggie: Mike!!

10 Jason: Mike!!

四、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语言策略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面子威胁行为,但是由于人们采取相应充分的面子拯救策略,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中更是充满了面子威胁行为,而这些面子威胁行为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实施它们的语言策略总是缺乏足够充分的面子功夫,或者完全没有面子功夫可言。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发现,如下语言策略经常用来实施面子攻击。

4.1 使用否定语素

否定语素直接否定对方的请求或建议,是对对方积极和消极面子需求的直接否定,打击听话人的面子需求。文本中经常出现的否定语素有“no”、“not”、“never”等。如下例,否定语素“not”被用来实施面子攻击。

(6)[C][Ep 18, Growing Pains (Season 1)]

Mike被指作弊,妈妈要他认错,遭到Mike的拒绝。

1 Maggie: Mike, Mr. Dewitt will go a lot easier on you if you just admit what you

did.

2 Mike: I don’t care.

4.2 使用诅咒语

诅咒语痛击听话人的面子,具有高度的面子威胁性,是实施面子攻击的有效武器。如例1话轮7中,父亲用”Damn it Mike”来表达对儿子强烈的愤懑之情。

4.3.使用疑问句

疑问句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质疑,也暗含了责备、批评的含义,经

常被父母用来对孩子实施批评教育。如下例中,父亲在话轮8和10中都使用了

疑问句来暗示Mike当时的错误做法,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

(7)[C][Ep 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Jason 找 Mike谈话

1 Mike: What?

2 Jason: You were asleep.

3 Mike: I was? I was and it was a dream...

4 Jason: Uh-uh.

5 Mike: Oh, still angry? Hey dad, I know this is no excuse, but Jerry's car handles really badly. And I was the one who decided that Jerry was too drunk to drive.

6 Jason: Mike he was unconscious.

7 Mike: I know.

8 Jason: and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a kid who drinks like that?

9 Mike: I should have called you.

10 Jason: Why didn't you?

11 Mike: Well dad there were these girls there...

12 Jason: Ah course! wouldn't want them to think you had parents. Mike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are we gonna have if I can't trust you?

13 Mike: I guess I'm just a jerk, maybe you shouldn't trust me.

四、结论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探讨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积极和消极面子攻击是造成冲突话语事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总结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实施冲突话语常用的应答策略和语言策略,均体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和面子威胁性。

作为不同的个体,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事件在所难免。要想避免冲突,双方应该尽量照顾或者尊重彼此的面子需求,谨慎使用面子威胁性的应答策略和语言形式,避免对抗性的交际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缩小代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Brown P. & Levinson S. C.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外语学刊》第5期,2004:37-42

赵忠德,张琳.从关联理论看话语冲突[J]. 外语教学,2005,(1):17-21.

杜领利.网络聊天室中冲突话语的分析[D] 山西大学, 2006.

高萍.剧本中冲突性话语研究 [D] 延边大学, 2006.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 1.引言 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为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 在语言学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吸收了美国人类学家Sapir & Whorf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以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理论, 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实现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选择即意义),而CDA正是主张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 试图使人们意识到以前所没意识到的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2)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3) 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Fairclough 承认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毫无激情而纯客观的”社会科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家都是带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而投入工作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帮助被统治和被压迫群体反对统治者。它公开表明自己的动机是为被压迫群体谋求解放。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术标准低或方法不严谨。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常丽娟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 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 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 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 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 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 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 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 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 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 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 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 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

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 亚当.沙夫著 周子恒、张碧译 人类行为通常建立于某种动机的基础上。这种说法适用于所有人类行为,但这里我们所关注的东西,使我们忽视了主体(agent)处于病理学状态(广义上的)时的行为。因此,我们不仅对那些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患者(例如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视而不见,同时,对于那些其精神意识饱受滥用酒精、毒品扰乱之苦的人、那些处于催眠状态的人等等而言,关于他们的行为,我们同样漠然视之。 当然,不同类型的动机,可能在特征、潜在认知因素(我们这里不考虑真实性[truth]价值)和情感因素方面迥然相异,而这些因素通常会共同参与这种动机结构的构建。这种结构非常复杂,原因在于:它们都建基于人类在有意或无意的状况下所形成的价值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准则体系,其中,后者包含了社会所公认的人类义务和禁忌。这里,我们不妨忽略所有这些细节和微妙之处(尽管这在行为理论学者眼中非常有趣),而将我们自己限定于某种一般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即便在做出每个决定前,都早已经过意识层面的深思熟虑,但人类行为的动机依然受制于诸多认知和情感因素。行动个体通常无法完全意识到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他形成于内心的价值体系,以及经由社会途径而传达的心理图式及话语套路,等等,都会影响他的情感偏见、恐惧和偏好。个体对这些因素的认识越薄弱,它们对理性化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并伪装成有客观认知价值的元素,同时,它们对个体的影响力就越强。这正是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语用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力量的来源。 话语套路是一种特定的认知结构,这种特定性结合了认知、情感等诸多因素,因此,也是一个特定的语用结构,换言之,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并因此贯穿于整个人类行为理论中。我们不妨换个说法:话语套路有其认知、情感和语用方面的价值。但我们这里并不在意这些以及其他观点,而是想阐述这样一个事实:话语套路对人类活动具有某种影响,同时,这个事实也可以揭示它们的起源问题。话语套路的社会功能与它们的起源互有联系:社会功能影响它们的起源,反之,话语套路的社会起源也会决定它们在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功能。下面的分析,首先会阐述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问题,如上所述,这种功能与话语套路的起源相比,出现得较早。 众所周知,话语套路必须通过社会途径才能实现向个体的传达,这些途径,主要包括来自家庭的、童年时周遭环境的,以及此后学校、同学、同事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童年时代的早期阶段,这种影响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并行的。在牙牙学语的过程中,孩子接受了社会向他们传达的一系列观念,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些反应恰恰具有话语套路的属性。需要强调的是情绪与话语套路的关联过程。年轻个体的心智在形成过程中,与上面提及的一系列观念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他便通过模糊自己天性的方式,极大地强化了话语套路的作用。这种情况,便决定了话语套路对人的社会角色所形成的影响。 我们所使用的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是由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所设想的。尽管其他作者也曾以别的称谓方式提及这个概念,但在我看来,正是埃里希·弗洛姆为其赋予了最成熟的形式。弗洛姆将人的社会角色阐释为某种总体性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通过社会途径传达给这个人,同时,也控制他对外部刺激做出某种类本能(quasi-instinctive)的反应。这种认识建立在以下的推理基础上:动物的心智结构中存在某种机制,它通过激发动物求生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_魏欣欣

#学术评述#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魏欣欣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国外近二十几年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方法。本文拟从哲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角度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四种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评述,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必要信息。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1-0162-07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国外话语研究的一种新发展,严格说来,它既不是一种研究学派,也不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话语研究者/在进行语言、符号和话语分析时共同使用的一种研究视角01。它研究的主要不是语言是什么,而是语言为什么是这样;它感兴趣的不是话语本身的意义,而是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并为之服务o。自1979年Fo w ler等人出版5语言与控制6一书以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从多学科汲取营养,发展出各种分析理论和方法,形成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话语实践。在分析中,它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而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方法,目前,它为社会科学许多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等)所采用。本文拟就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析方法做一评述,希望为国内相关领域理解和从事话语分析提供必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国内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做贡献。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三大转向中逐渐孕育而成的,即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教学的语篇转向和文学评论的语言转向?。这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 作者简介:魏欣欣,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162

浅析词的附加意义

浅析词的附加意义 词义即词的内容,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词义为什么除了抽象地、概括地反映事物对象的意义之外,还有附加意义?这与词本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词义是表示概念的,但往往除了表示概念外,还同时带有某些附带或另加的内容,即附加意义。如:“气魄”、“气焰”从所表示的概念来说,都是表示“某种威势”,但“气魄”多用于“做事的魄力或事物的气势”,具有明显的附加的意义色彩;而“气焰”多用于“恶势力的威风气势”,含有一种附加的贬斥色彩,可见词义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即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其中基本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确定的概念内容,是词义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而附加意义则是词义中附带或另加的意义。 一、基本意义与附加意义的界限 语言中基本意义与附加意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限制了对词义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其实如果深入研究一下它们还是有界限的。我们知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由音素和义素两个方面构成的,表音单位为音素。表义单位称义素。下面我们为更清楚地了解词义,使用义素分析法来确定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词的附加意义。 无论是对任何一个词义作义素分析,都需要在适当的环境里进行比较。因此义素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分析的语境,找出最小的语境,然后开始义素分析,在一定的语境内通过比较找出义素,找出表示某一个词义的结构形式。义素结构形式显示的含义,就是词义的基本意义。如:“男生”、“女生”。“男生”、“女生”是一个最小语境的词义,在相同的上下文与不同的上下文中运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其共同和不同的义素。如“学校的学生———男———女”,从这句中可以发现“学校的”“男”“女”是表特征的,只是“学校的”表示共同特征,“男”“女”是表示差别,它们在性别上是相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就是说上面例句的共同义素是:“学校的”、“学生”,不同义素是“男”“女”,这些就是“学生”最小的语境包含的义素。那么“男生”、“女生”这两个词的基本意义就确定下来了。这就是词义内容的核心。但是有些词义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有附加意义。那么附加意义如何确定呢?有的附加意义不难发现,它们有标志。普通话的儿化词,某些缀等。如:“这个小淘气儿”中的“儿”表示“喜爱”的附加意义,“我听阿妹唱山歌”中的“阿”表示“亲热”的附加意义等。另外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商店名等名称,由于命名人有明确的意思,所以也体现出附加意义。但是有些词义的附加意义不那么容易发现。这就需要在语境中发现它们。如:“父亲”、“爸爸”、“爹”,它们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其中“父亲”多用于同他人交谈或书信中,而“爸爸”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称谓, “爹”在某些地区使用,这种使用上的特殊情况,不是基本意义增加了,因此可以确定这是附加意义。“父亲”的附加意义表示庄重的风格色彩,“爸爸”含有亲切的色彩,而“爹”具有方言色彩。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把附加意义从基本意义中分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附加意义与基本意义的关系和界限。 二、附加意义的类型 语法书中一般把词的附加意义分为感情、语体两种,称为色彩意义。其实某些词还有形象色彩。下面主要谈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这两种附加意义。关于语体色彩,如上面谈的“父亲”、“爸爸”、“爹”就属语体色彩的不同格调,这里就不谈了。 1·词的感情色彩有些词含有表感情的附加意义。表示使用者或命名者的具体情感。 ①汉语专有名词中有不少的词义含有表情感的附加意义。人或事物名称常常表达了命名人的愿望,对著名人物的功绩缅怀和颂扬或对某人某事的纪念。如“平安街、满都海公园、特本真餐厅、巴金书亭、红军(人名)、七十三(纪念曾祖父或祖父)等。 ②反映同一客观对象的不同的词,其词义的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与客观对象有关的人或事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人的财富。一个人才如果只会死干事而完全不善言辞、笨嘴笨舌的,这样是不利于做好本职工作的。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只有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才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意,爱之更深;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双方的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友好相处。 不管你生性是多么的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的是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仍旧会一无是处。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必须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彼此的心灵才能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鸣。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会说话的人将会非常地受欢迎,能轻松地与他人融洽相处,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会说话常常会给一个人带来美好的人生,也是成就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会说话、金钱、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又把“会说话、金钱、电脑”看成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宝。而“会说话”一直独冠三大法宝之首,足以看出会说话的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我们都会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讲不好话。”却并不以为这是多大的缺憾。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一般来说,一项工作需要众多员工的合作、多个信息的综合。语言是比较普遍、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顺利而准确地接受和理解信息,也能顺利地交流;语言能力弱,就不能很好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交流会因此出现中断,甚至中止,进

冲突性话语浅析

摘要: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社会的正常运转也需要语言的“润滑”。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就某些问题产生意见分歧,进而引起冲突性话语,更有甚者会发生冲突性行为。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冲突性话语形成机制及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生活中语言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冲突性话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 冲突性话语的显著特点就是交互性。“一个巴掌拍不响”,发生冲突性话语行为,必然需要双方在会话中有一个过程:一方认为另一方的话语带有攻击性,并对此进行话语防御。我们要认清这个你来我往的交互性言语产生的机制,就需要运用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一、冲突性话语与会话含义理论 当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讲座上提出会话含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强调要在实际运用中分析话语的真正含义,而不是从文字中进行简单理解。一般情况下,会话的顺利进行以遵循合作原则为前提,违反了这一原则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 合作原则的违反: 合作原则下有四条准则:量的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违反合作原则就是没有遵循这四条准则,由此引发的冲突性话语并不鲜见。 繁:(毫不奇怪地)还没睡么?(立在中门前,不动。) 朴:你?(走近她,粗而低的声音)你上哪儿去了? (望着她,停)冲儿找你一个晚上。 繁:(平常地)我出去走走。 朴:这样大的雨,你出去走? 繁:嗯,(忽然报复地)我有神经病。 朴:我问你,你刚才在哪儿? 繁:(厌恶地)你不用管。 朴:(打量她)你的衣服都湿了,还不脱了它。 繁:(冷冷地,有意义地)我心里发热,我要在外面冰一冰。 朴:(不耐烦地)不要胡言乱语的,你刚才究竟上哪儿去了? 繁:(无神地望着他,清楚地)在你的家里! 朴:(烦恶地)在我的家里? 繁:(觉得报复的快感,微笑)嗯,在花园里赏雨。 朴:一夜晚。 繁:(快意地)嗯,淋了一夜晚。 这段对话选自《雷雨》第四幕。周朴园开始没有回答繁漪问话,而是进一步反问繁漪昨晚去哪了。话轮持续,周朴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两人从会话开始就没有显示合作的态度,所说的话中并没有包含会话顺利进行应有的信息量,违反了量的准则。周朴园质问繁漪在这样的雨天还出去,“我有神经病”的回答违反了质准则,因为繁漪没有得任何病。周朴园注意到繁漪的衣服湿了,就说“还不脱了它”,繁漪接下来的话与之并无关联,违反了关系准则;对于周朴园来说晦涩难懂,认为她根本是在“胡言乱语”,违反了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的遵守:即使遵循了合作原则,也仍然有可能引发冲突性话语。 萍:(急切)你呢? 繁:(无神地望着前面)就走到窗户前面站着。 萍:那么有一个女人叹气的声音是你么? 繁:嗯。

基于顺应论的冲突性话语分析_以美国电视剧_黑名单_中的对话为例_刘景明

第29卷第5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V ol.29 No.5 2016年10月J O U R N A L O F W U H A N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c t.2016 基于顺应论的冲突性话语分析 ——以美国电视剧《黑名单》中的对话为例 刘景明,许 菊*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冲突性话语是人类交际中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以Verschueren 的顺应论为基础,以美国著名的警匪电视剧《黑名单》第一季和第二季为语料,探讨警匪之间的冲突性话语。研究发现,《黑名单》中的冲突性话语源自警匪双方对心理语境、社交语境和物理语境构成的交际语境的故意不顺应。其中,心理语境包括交际对象的心理期待和情感需求;社交语境包括社会规范、法律规范、交际规范;物理语境包括受话人、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关键词:顺应论;冲突性话语;美国电视剧;《黑名单》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4X(2016)05-0076-05 一、引言 冲突性话语是广泛存在于人类交际中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根源主要在于交际双方在观点、立场、利益、个性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Brenneis & Lein (1977)[1]和Boggs (1978)[2]等人对儿童辩论和争吵话题的探索,后来的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的努力进一步拓展了冲突性话语研究的视域。例如:Zimmerman & Weat (1975)[3]通过比较夫妻在超市、咖啡厅等不同户外场合的冲突性话语,进而发现男性更倾向于使用打断的策略来操控话语权。Vuchinich(1990)[4], O’Donnell(1990)[5], Phillips (1990)[6], Du,L(2006)[7]分别探讨了家庭中的不同成员间、工作场所中的同事间、法庭中的审讯双方、网络聊天室中的交际者之间的冲突性话语,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Nguyer (2011)[8]研究了医患双方的冲突性话语。 关于冲突性话语的定义,语言学界众说纷纭,例如:言语不和(verbal discord)[9]、争吵(quarrel)[10]、反对(contracting routine)[2]、话语冲突(adversative episode)[11]等。但是,鲜有人研究警匪间冲突性话语,尤其是从语用学角度、基于顺应论的研究更为鲜见。 美国著名的警匪电视剧《黑名单》由乔卡纳汉执导、NBC电视台制作而成,于2013年9月首映。它讲述了刚从警官学校毕业、初入联邦调查局的女警官Elizabeth Keen 与身为前军事情报官、现为犯罪交易中间人的绰号为“红魔”的男主人公Raymond Reddington 斗智斗勇、根据“黑名单”“合作”抓捕各路逃犯的故事。该剧集悬疑、罪案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情节摄人心魄、引人入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充斥着大量的警匪冲突性对话。较之于其他类型的冲突性话语,警匪间的冲突性话语多涉及法律范畴,由于言语双方在利益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所以警匪剧中的冲突性话语矛盾更加尖锐、论辩更加激烈、斗争更不可调和,因此更具研究价值。 二、语言顺应论 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著名语言学家 Jef.Verschueren[12] 于1999年提出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选择的过程。语言的三大基本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使得交际者得以在使用语言的同时不断做出语言选择并及时调整以实现顺应。其中变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语言教学_杨峥

第16卷第8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 l.16,No.8 Aug.,2010 2010年8月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西欧语言学界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它将语言的形式、语言的生产、语言的消费与社会权势结构联系起来,揭示话语的政治性并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二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1]。 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语言学为主体,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感兴趣。[2]。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增强人们批评语言意识,以便更好地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批评性语言学家认为,不应该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人们生成的简单的社会符号和客观的 传播媒介,而应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的关系,培养人们的“语言意识”,提高人们对于语篇进行批评性鉴赏的能力,以便应对由于语言日渐渗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引起的问题。 目前英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及应用技能,还要学习英语的学习策略与跨文化交际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最终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要求。但是中国大学生英语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差[3]。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已从“如何教”向“如何学”转移。研究者认为,培养学生英语语篇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但将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学生英语语篇能力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见,而批判性话语分析侧重语篇的结构信息及隐性权力意识关系,不仅能使学生批判性地阅读语篇,了解语篇的结构,也能让学生识别该语篇的文化特征及目的所在,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语言教学 杨峥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根据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语言形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权力及意识形态。而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专注于教授学生英语语法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通过字面理解层次达到批判性理解语篇本身。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篇之意,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英语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522(2010)08-0063-04 收稿日期:2010-06-20 作者简介:杨峥(1979-),女,江苏常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对比分析

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对比分析 冲突性话语普遍存在于日常交际中,它是一种自然发生并且不可 避免的语言现象。因为社会中的任何人,都需要不断与周围进行交流。如果交际者之间因反对对方的观点或行为而产生冲突,并且这些冲突 通过语言交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话语冲突。话语冲突即冲突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体现(冉永平,2010)。交际中的冲突常常会威胁到交际另 一方的面子以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因而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不仅可以 缓解人际间的矛盾,促进交流与沟通,而且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 出贡献。冲突性话语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在国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冲突性话语,并且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Grimshaw,1990;Dorril,1997;Kakava,2001)。而 国内关于冲突性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很不足,并 且研究的角度主要从会话分析和语用学(赵英玲,2004;冉永平,2010),而将会话分析和文化理论结合起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会话分析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中美情景喜剧中 的冲突性话语。本文的语料来自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和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本 文采用会话分析理论系统地分析冲突性话语在起始,激化和结束阶段 中的冲突模式,然后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各个阶段的冲突模式在 这两部情景喜剧中分布的异同点,并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Hofestede,1991)解释产生这些异同点的原因。通过分析这两部情景喜剧中的冲突性话语,本文得到以下结果:1.在冲突起始阶段,中国人

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2001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1 (总第147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Arts&S 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 o.147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Ξ 纪玉华 (厦门大学英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 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 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1)03-0149-07 一、引 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Hall等人[1]于1980年出版了《文化、媒体与语言》,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1972-1979年间撰写的,其中有不少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文章。Fairclough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说,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他在1983-1992年间写的。[2](P1)有些学者认为,Fairclough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语言与权力》才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奠基石,[3]这样似乎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诞生时间推迟了许多年,但我们认为70年代是它的雏形期,而80-90年代则是它的成熟期。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常被译为“批评性语篇分析”(如陈中竺[4]、辛斌[5]和萧莉、徐立新[6]等)或“批判性语篇分析”(如戴炜华[7]等)。王宗炎先生倾向于将text译为“语篇”,而将discourse译为“话语”。[8]国外虽然有人把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限于对口语的研究,而用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来指对书面语的研究,但也常把对书面语和口语的研究都归入话语分析。Fairclough和W odak给discourse的定义是:“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in speech and writing)[9](P258)但如果将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译为“批评性语言运用分析”,则欠简洁,所以笔者认为将其译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更合适。 Fairclough[2][10][11]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 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4](P22)(2)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 Ξ收稿日期:2001-01-18 作者简介:纪玉华(1959-),男,山东青岛人,厦门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语用学视角下的冲突性言语分析 conflict talk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2013届 ) 题目:语用学视角下的冲突性话语分析研究分院:文学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合作导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3 年月日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目录 Abstract. (ii) 摘要 (ii) 1. Introduction (1) 2. Literature review (2) 2.1 Previous studies on conflict talk abroad and at home (2) 2.2 The relevant theories (3) 2.2.1 Speech Act Theory (3) 2.2.2 Politeness principles and face- threatening act (3) 3.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of conflict talk (3) 3.1 Formats of initiating conflict talk (3) 3.2 Formats of terminating conflict talk (6) 4. The duality of conflict talk (7) 4.1 The negative sides of conflict talk (7) 4.1.1 An face threating act (7) 4.1.2 Harm towards relationship and emotion (8) 4.1.3 The damage to social harmony (9) 4.2 The positive sides of conflict talk (9) 4.2.1 An face maintaining act (9) 4.2.2 Emotion maintenance (10) 5. Conclusion (12) Works Cited (13)

词语语用意义的形成途径

引言:词汇意义与语用学 在语义学的研究中,G.Leech在他的著作Semantics中提出了七种不同的语义。就词汇语义研究来说,主要就是两个方面: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前者也称为概念意义或指称意义,体现了语言符号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后者指词语所在的语法范畴所表达的信息,如dog和dogs,分别表示了单数和复数两种不同的语法意义[1]。一般来说,词语的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在词典中查到,我们称之为词汇的“词典意义”。 在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汇不过几千个,而现实世界是无限丰富的,当原有的词汇意义无法表现世界的变化,或者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时,词汇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同时,也带上了语言使用者个人的色彩,如态度、感情或者意志等因素。因此,我们发现在实际使用中有些词语是无法从其词典意义得到解释的。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有看起来是“答非所问”的现象,或者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无法理解某些词语。这种情况下,有关的词语就暂时性地获得了一个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意义叫做词语的“语用意义”。词语的语用意义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也有使用者个人的人为因素,是二者的有机结合[2]。 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是与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密切相关的。词语的语用意义是与词典意义相对的。它与词典意义紧密相连,是派生自词典意义,但又和其词典意义有着显著的、本质的不同。有学者认为,语言意义的获得是对语言进行假设、推理、演绎等一系列的逻辑运算而获得的。但是,我们认为,不管是怎样的逻辑处理,最终都要通过意义的基本单位,即词语来体现。 本文拟运用语用学的有关理沦,通过对语言具体使用中的词汇意义的研究,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探讨词汇语用意义产生的规律。 一、语境在词汇意义研究中的重要性 词语的意义必须通过其使用来体现,否则词汇不过是表达一组抽象概念的符号而已。事实上,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学者一贯认为,意义即功能(Meaning is function.)。因此,词汇意义的研究不能独立于语境之外,语境在确定词汇的具体意义时占据重要位置。 传统上认为,语境是相关的语言项之前所说过的话;在书面语篇中,亦指该语言项之后的语篇。事实上,在确定词汇的意义时,“语境”所涵盖的范畴要比这些大得多。Lyons指出:“很明显,一言语所在的语境,不仅包括与之相关的(即相关的上下文),也指说话时相关的环境特点。”[3]也就是说,语境还包括情景语境,包括语篇共时的、决定语言的连贯性、一致性等的所有因素。 J.I.Saeed对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她把语境分为三类: (1)从物理语境可以估计到的; (2)从已经说的话中可以找到的; (3)从背景和共享知识中可以找到的[4]。 二、语言的“言外之意”:对话含义 美国哲学家H. P. Grice认为,在具体情景下进行语言理解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者之间合作进行语言推理,从而促使双方间的交流成功。他认为,在听话人形成推理的行为中,说话人会运用足够多的规则来暗示而非明确说出来。Grice声称这种推理形成的可预见性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交流时默认的协议,称之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5] H. P. Grice给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的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一)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二)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 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 ) 所说的话要有关联,即要切题。

批评话语分析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话语制衡的批评话语分析 汤红娟 (乐山师范学院,乐山614000) 提要:话语制衡在话语交际中有惠人利己的语用功能。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看,话语制衡是话语交际者在社会权力、社会阶层、年龄、认知能力等语境因素的制约下,为保全面子和均衡面子采用的话语策略。本文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话语制衡为例,通过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及语境因素的分析,探讨话语制衡的语用功能和语用原则;阐明话语制衡在发挥惠人利己语用功能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机制。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话语制衡;语用原则;电影《金陵十三钗》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3)02-0036-5 On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the Flowers of War 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 Tang Hong-juan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614000,China)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have both self-favored and other-interested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scourse communication.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purport to be the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strategies the interlocutors apply in order to save face and balance face under the restrictions of contextual elements like social power,class,age,and cognitive ab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s contextual elements and delves into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principles.Based on the exemplification of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the movie,the Flowers of War,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help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human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on the condition of executing both self-favored and other-interested pragmatic functions.Key word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pragmatic principle;the Flowers of War 1批评话语分析和语境因素 批评话语分析是1979年由R.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社会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权力失衡现象在话语中的反映,主要探讨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与社会结构和权力建构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效能(Fairclough2003,Gee1999,Mar-tin2000,Wodak2001,廖益清1999,刘立华2008)。批评话语不仅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因而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语言的社会实践性、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批评话语分析有3种研究方法。第一,批评话语分析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和解释语言的变化,特别是那些由于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言语变化。第二,批评话语分析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为本,话语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话语和语境媒介发生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批评话语分析所描述和解释的对象。第三,批评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对不同的受众来说,由于情感态度、阶级地位、种族、性别、年龄、认知能力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尤其是由于涉及的语境因素的不同,相同话语可以有不同的诠释(王占斌苑春鸣2007)。 语境因素是指话语或言语行为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语言上下文或非语言的主客观环境因素(武瑷华2006)。van Dijk曾说,“我们可以将语境分为全局语境(global context)和局 2013年第2期总第171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13,No.2 Serial No.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