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
[1]只有正确认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才能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建设
近日,昆明部分市民走上街头抗议px项目,体现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热情,也反映出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环节不甚注重。
当代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在感叹我们周围生态的恶化。
资源的枯竭,生态的破坏,这些环境危机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
如何确保公民正确行使公共参与的权利,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历史背景
由于环境污染损害是通过环境的污染而导致公民生命健康权和
财产权受到损害,因此,西方学者提出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生存权的派生权利的理论。
他们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这种对环境权的呼吁下,一些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均相应地将“环境权”写进环境法律之中,公众参与的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70年代末就将公众参与纳入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
[3]1973年,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三十二字方针,就把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提到显著的位置上来。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这表明中国公众有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
在1996年人大常委修改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中新增加一款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在环保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实行公众参与的合法性
和必要性。
2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1)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协调工程建设和社会影响的手段,在环境评价工作中起到了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
尤其是重污染建设项目及移民问题较大的项目,公众参与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及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3],最低限度减轻环境和经济的损失。
2)公众通过亲身的参与,可以对环境从本能、自发的关注转变为主动、自觉的参与;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法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公众参与可有效的监督环境法的实施。
3)虽然有政府环境保护监理体系的“天条”,但有些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缺乏公众参与、缺乏强大的社会监督—“众怒”—不无关系。
因为公众监督主
要有两个内涵:一是监督工商企业经营者认真贯彻执行环境法;二是监督环保管理者的行政行为,促使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领导树立环境保护的风险意识。
各国经验表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行公众参与,可以减少公众的不满情绪,可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此后的紧张关系,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3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途径
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环境评价,主要采用听证会,让公众发表意见;召开座谈会征求公众意见;上门征求建设项目周围群众的意见;一些敏感地区的建设项目和城镇餐饮娱乐业,通常采用让周围住户签署意见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4]
4 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问题也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众中也存在着积极参与的热情。
但是,与国际上相比,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
企业多为全民所有制,投资均依靠政府贷款。
政府对建设项目既是投资人,又是监督人。
对项目立项有一定的审查程序。
建设项目的信息基本不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如有较大的项目或涉及移民较多的项目基本靠当地政府逐级宣传。
严格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大多没有实施实际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公众参与的深
度不够、公众的参与意识欠佳、与公众的信息交流不够、公众参与的效果欠佳等主要问题。
[5]
5 如何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公众参与
中国人口多,地域辽阔,但是从事环保工作的队伍不超过30万人。
所以中国的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公众参与。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公众参与的能力建设作为急待解决的重点之一。
[6]为了发展和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可采用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1)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直接听取贷款项目所在地(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项目所在地(区、县)人大、政协或群众团体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
3)在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中确定公众参与的实施方法。
6 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实行,可以避免或减轻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积极效果。
构建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将会充分发挥公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对切实贯彻我国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艳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70-73.
[2]方洪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和途径[j].环境保护,2000(12):8-9.
[3]杨瑞.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2):41-42.
[4]周兆木,柴群宇.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9(增刊):12-13.
[5]金勇.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
[6]洪阳,栾胜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公众参与[j].重庆环境科学,1999,21(1):28-30.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