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课程是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把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提出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信息化;医学课程;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职院校和教师的重视。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许多院校拥有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但在如何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消除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围绕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医学课程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法。

1医学信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1]。课程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应当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重点。

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方法与应用

2.1整合在新的教学资源体系当中,教师进入到信息化教学门户网站,按照指导路线,可以将课程标准、网络资源、教材、文献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学生进入信息化门户网站,按照指导路线和信息资源学习向导,可以有针对性的将各种网络资源的学习与教材学习结合到一起,借鉴前人的学习成果,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预习和复习。新的教学资源体系与传统的教材体系相配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消除了网络学习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保证。

2.2配合

2.2.1与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规范的建立,解决了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统一组织困难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整体推进,协调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间的矛盾,保证了教学改革积极稳妥的推进[2]。

2.2.2建立师生信息素养培训制度此类制度旨在提高师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我们实施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统一标准,分别培训老师与学生,统一应用信息资源学习向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網络资源,把网络教学和课堂教

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研究等,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2.2.3与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这类制度主要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定时间、定内容、定教案。①定时间:即在每堂课的45 min里,教师讲授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5 min,剩余的10 min用于师生的课堂互动,互动方式可以采用基于信息资源的师生问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②定内容:组织教学专家对10门试点课程的课程标准逐一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明确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式和范围。③定教案:组织教师设计信息化教学教案,新教案中包括讲授与指导内容、信息技术运用设计、互动内容设计和课时分配四个栏目。要求教师从这四个方面选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体现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思路、方法和组织。

2.3融合所谓融合,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的融合,解决医学课程中哪些教学环节应当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问题,这也是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难点。我们认为,实现融合应当在教学环节上推行四进。

2.3.1进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采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来设计课堂教学,把多学科相关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网络资源中的内容,分组提出问题,为课堂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进课堂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讲授的内容比例不低于90%,增加基于网络资源的多学科交叉专题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小组协作等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3.3进辅导要求师生通过网络互动窗口,实现多种形式的网络交流,加大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交流中找出缺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4进考核要求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基于网络课程和课件的解剖学实验考核、医学名词网上答题等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锻炼批判性的思维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为实现”四进”,我们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三类课程中删选10门课程进行试点,探索各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外科学”水电解质失衡”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课程之间的易链接性,在课前准备中将教材和相关的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外科学等网络资源整合成新的教案,授课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演示,开展小组讨论,课后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进一步学习。学生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对电解质失衡机理的全面掌握,利用交流窗口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利用网络题库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使”水电解质失衡”这一难点的学习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各学科相关知识点也实现了有机的联系。

通过探索,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环节的融合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目前,基础医学课程主要采取了网络教室教学、以计算机网络

超媒体授课,虚拟教学、小组协作、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等模式,体现了创新性研究、医学知识构建等基础医学的特色;临床医学课程主要以基于网络资源的自学、计算机网络超媒体教学、病例教学、小组写作、信息化环境中的PBL教学等模式为主,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教学的特色;护理学课程主要采用了以信息化环境中的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自主学习、讨论式教学、情境互动教学等模式,体现了此类课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些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发展了理论界关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为医学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意义[3]。

3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的效果

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在3个年级的1500多名中专生的教学中实施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师反馈来看,91%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观念有了明显更新,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模式正在从”灌”知识向”导”学习转变;1名教师获得信息化授课法竞赛二等奖。从学生反馈来看,90%的学生感到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有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师生交流更加密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得到了较多锻炼;2011、2012、2013三届毕业生采用国家执业护士考试模拟题目进行测试,在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的综合性试题上,学生的平均分每年提高11.5%;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扩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面,不断用信息技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教育技术通讯[Z/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