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热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金丸
与龙胆泻肝汤比较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同
肝火
病因
夹湿
不夹湿
病位 异
肝经
肝胃
功效 清肝强,兼利湿 清肝不强,兼和胃。
特点
的代表方,常 用方
吞酸吐苦的基本
方
左金丸
苇 茎 汤 Ⅰ类
《外台秘要》引《古今验录方》
清脏腑热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风热疫毒 热血蒸因肉热腐结--血滞成瘀
蕴结于肺
--
痰成 瘀脓 互为 结痈
犀角地黄汤
常用于热入血分之出血证(加减变化)
吐血 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 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
莲草、茜草、大枣
犀角地黄汤
使用注意 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
脾胃虚弱者,忌用。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清热剂
昏狂谵语
热扰神明
热 在
上:吐、衄
血
出血
下:便、尿 热伤血络
分
外:斑疹紫黑
犀角地黄汤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佐
清解气热
丹参
凉血、活血
透热转气
清营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邪初入营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使用注意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
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Ⅱ类
《备急干金要方》
清营凉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高热烦躁,舌绛起刺 血分热炽
黄连解毒汤
功用 泻火解毒。
方解
黄黄黄桅
连芩柏子
君
臣
佐
黄连解毒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
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黄连解毒汤
加减变化 便秘 加大黄; 吐血、衄血、发斑 加玄参、生地、丹皮; 发黄 加茵陈、大黄; 疔疮肿毒 加蒲公英、银花、连翘。
心--烦躁、失眠、 安神、凉血药
口舌生疮
肝--胁痛
疏肝药
清养
胃--牙痛、呕吐 和胃降逆药
热 阴 调理功能药
药药
清脏腑热
导 赤 散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清脏腑热
主治
1、心经有热: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 饮,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 数
导赤散
方解
清
生地
心君 利
本方为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 的常用方。临证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龙胆泻肝汤
加减变化
⑴实火为主--上部病变
头痛头晕:+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出血:黄芩、生地重用,加针对性止血药 (血证宜从肝治) 眼疾:目赤肿痛 +菊花、蝉蜕、木贼
龙胆泻肝汤
⑵实热为主--中、下部病变
风壅 热于 疫上 毒焦
普济消毒饮
方解
清疏 热风 解散 毒邪
君 黄芩、黄连
臣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
佐 陈皮 升麻、柴胡
使 甘草
普济消毒饮
配伍特点 清疏并用,升降同施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以头面
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 数为辨证要点。
普济消毒饮
胁痛,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嘈杂吞酸,呕吐
左金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方解
清心火
黄连
清胃热
疏肝 吴茱萸 降逆
引经
左金丸
配伍结构
吴茱萸与黄连相配是治疗肝火犯胃,胁肋 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的基本结构。
本方中吴茱萸的作用:一者疏肝解郁, 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 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 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 连入肝经,
木通
水 养臣
竹叶
阴
佐使
生甘草梢
导赤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又是体
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 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
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导赤散
加减变化 心火较盛 加黄连; 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 加车前子、赤茯
苓; 阴虚较甚 加麦冬; 小便淋涩明显 加萹蓄、瞿麦、滑石; 血淋 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
方解
君 银花
清活 热血 解消
白芷、防风 臣
归尾、赤芍、乳香、没药
贝母、天花粉
毒 肿 佐 穿山甲、皂刺
陈皮 使 生甘草
仙方活命饮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前人云:
“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凡痈肿初 起属于阳证者均可运用。
导赤散
使用注意 本方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
胃虚弱者慎用。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Ⅰ类
《医方集解》
清脏腑热
主治症状及病机分析 胁痛
肝郁气滞
肝肝
头痛目赤,口苦、耳聋
肝火上炎
胆胆
阴肿、阴痒、阴汗,筋 痿,带下黄稠、臭
实湿
湿热下注前阴
火热
小便淋漓不畅
湿热下注膀胱 上下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肝火或湿热
宣降失常
咳吐脓 痰脓血
胸痛
津液不布 湿聚为痰
痰热互结
舌红苔 黄腻、 脉苇滑茎数汤
方解
君
逐清 瘀肺 臣 排化 脓痰
佐
苇茎 瓜瓣 薏苡仁
桃仁
苇茎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 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
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 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苇茎汤
加减变化
脓未成:+清热解毒药 脓已成:+祛痰排脓药 痰 多:+葶苈子 咳 甚:+枇杷叶、瓜蒌
扰注
龙胆泻肝汤
方解
清清 泻利 肝下 胆焦 实湿 火热
君 龙胆草
泻肝火,燥湿
黄芩、栀子
泻肝火,利湿热
臣 泽泻、木通、车前 清热利湿
生地、当归
滋阴养血
佐 柴胡 使 甘草
行气疏肝 引药入肝经
调和药性
龙胆泻肝汤
配伍特点
• 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 • 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
龙胆泻肝汤
运用
辨证要点
白虎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 洪大为辨证要点。
白虎汤
加减变化
气血两燔,引动肝风 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 加大黄、芒硝; 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 加天花粉、
芦根、麦门冬等。
白虎汤
使用注意
1、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⑴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⑵脉见浮细或沉者; ⑶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⑷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2、关于用法--米熟汤成;温服 3、关于石膏用量--30~60g
黄连解毒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
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黄连解毒汤
凉 膈 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上焦 胸膈烦热,身热 清
热郁上中二焦
口舌生疮、咽痛 上
泄
中焦 面赤唇焦,口渴 下
吐血
积滞阻滞在下 便秘
泻火通便
凉膈散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方解
柯韵伯: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 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 外之能。
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 之性……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 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知母 清热生津止渴 其作用有二: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
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
•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为清热生津止渴的常用配伍组合。
君
连翘
清热解毒(上焦)
黄芩
清热(上焦)
臣 栀子 大黄 芒硝
清热利尿(三焦) 泻热通便
佐 竹叶 薄荷 使 甘草
清热、透散热邪(火郁发之)
调和药性
凉膈散
配伍特点 清泻并用,以泻代清 辛散清利,导热外出
凉膈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上、中二焦火热炽盛的常用
方。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 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身热夜甚,口不渴
热入营分
热
心烦不眠,时有谵语 热扰心神
邪
初
斑疹隐隐
轻伤血络
入
口渴
气热未尽
营
舌绛而干,脉细数
营热阴伤
分
清透 热热 解养 毒阴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 犀角
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臣 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清热解毒
加减变化 兼便秘 加大黄(热甚,无便秘亦可用) 并发睾丸炎 加川楝子、龙胆草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Ⅰ类
《校注妇人良方大全》
清热解毒
主治症候分析
痈 局部红肿热痛 疡 肿 身热凛寒 毒 初 起 舌、脉
热毒 搏结气血(成脓)
化热聚而成毒
外邪
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
病机 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
肝胆疾病:肝炎 +板蓝根、虎杖、郁金、丹参
胆囊炎 +茵陈、大黄、枳实
前阴病: 妇科
男科
皮肤病:带状疱疹
湿疹
清·王维德《外科症治全生集》
龙胆泻肝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 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龙胆泻肝汤
左 金 丸 Ⅰ类
《丹溪心法》
清脏腑热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肝郁化火
肝火犯胃
清热剂
热
阳
辛
热 高热,汗出, 寒
亢 脉洪大
清
盛
热
石膏 竹叶 银翘
在
气
分
热 邪
口渴
伤
津
生 津 知母 止 麦冬
渴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 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大热
石膏
温伤 病 寒 大汗 气阳 分 明 大渴 实经
清 热
知母
生
津 粳米
热 热 脉洪大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养阴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石膏 清热泻火,透热解肌
组方规律
热 毒 证
热盛 阴伤
直接清热 清热解毒药
清热
疏散药
间接清热 利水药
泻下药
养阴生津药
壅遏气血 腐蚀血肉
行气活血药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Ⅰ类
方见《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上扰神明
三
焦
迫血上逆
火 热伤血络
毒 证
热盛津伤
热壅肌肉
大热烦躁、烦热错语 吐血、衄血 发斑 口燥咽干 痈肿疔毒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苇茎汤
泻 白 散 Ⅲ类
《小儿药证直诀》
清脏腑热
主治 肺热喘咳证 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热剂
卫分 ↓ 气分 ↓ 营分 ↓ 血分
营血有热 阴液受伤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浅 轻→气营同病 透热转气
深 重→耗血动血 活血散血
清营凉血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 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吴鞠通(《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 Ⅰ类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气分余热 气阴两伤
石膏、竹叶、 君
粳米、甘草
使
人参、麦冬
臣
胃气上逆
半夏
佐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医宗金鉴》
竹叶石膏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
耗伤的常用方,使用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 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 要点。
竹叶石膏汤
加减变化 胃阴不足,胃火上逆 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炽盛,消谷善饥 加知母、天花粉。 气分热犹盛 加知母、黄连。
竹叶石膏汤
使用注意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 发热,均应忌用。
以局部红肿火焮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 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仙方活命饮
加减变化
根据部位 加引经药
头: 川芎 胸: 瓜蒌 上肢:姜黄
颈: 桔梗 胁: 柴胡 下肢:牛膝
加清热解毒药 五味消毒饮
根据脓成、未成加减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 清脏腑热
清热剂
组方规律
脏
热阴
腑 功
+ +能
盛伤 失
Biblioteka Baidu
调
肺--咳、喘、痰 宣降肺气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清热剂。
清热剂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热剂
2、适应病证
里热证
清热剂
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清热剂
4、应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
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
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 宜表里双解。
清热剂
5、使用注意
⑴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⑵辨别热证真假 ⑶辨别热证的虚实 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热毒壅阻上焦,大便不燥者,可去朴硝, 加石膏、桔梗。
凉膈散
使用注意
本方虽有通腑之力,但其用重在胸膈 之热,而不在大便之秘,即使大便不秘, 而胸膈灼热如焚者,亦应施用。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Ⅱ类
《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大
特 征--头面红肿
热痛
头
伴见症--恶寒发热
咽喉不利
瘟
舌燥口渴 舌红、苔黄、脉数
与龙胆泻肝汤比较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同
肝火
病因
夹湿
不夹湿
病位 异
肝经
肝胃
功效 清肝强,兼利湿 清肝不强,兼和胃。
特点
的代表方,常 用方
吞酸吐苦的基本
方
左金丸
苇 茎 汤 Ⅰ类
《外台秘要》引《古今验录方》
清脏腑热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风热疫毒 热血蒸因肉热腐结--血滞成瘀
蕴结于肺
--
痰成 瘀脓 互为 结痈
犀角地黄汤
常用于热入血分之出血证(加减变化)
吐血 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 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
莲草、茜草、大枣
犀角地黄汤
使用注意 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
脾胃虚弱者,忌用。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清热剂
昏狂谵语
热扰神明
热 在
上:吐、衄
血
出血
下:便、尿 热伤血络
分
外:斑疹紫黑
犀角地黄汤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佐
清解气热
丹参
凉血、活血
透热转气
清营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邪初入营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使用注意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
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Ⅱ类
《备急干金要方》
清营凉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高热烦躁,舌绛起刺 血分热炽
黄连解毒汤
功用 泻火解毒。
方解
黄黄黄桅
连芩柏子
君
臣
佐
黄连解毒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
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黄连解毒汤
加减变化 便秘 加大黄; 吐血、衄血、发斑 加玄参、生地、丹皮; 发黄 加茵陈、大黄; 疔疮肿毒 加蒲公英、银花、连翘。
心--烦躁、失眠、 安神、凉血药
口舌生疮
肝--胁痛
疏肝药
清养
胃--牙痛、呕吐 和胃降逆药
热 阴 调理功能药
药药
清脏腑热
导 赤 散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清脏腑热
主治
1、心经有热: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 饮,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 数
导赤散
方解
清
生地
心君 利
本方为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 的常用方。临证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龙胆泻肝汤
加减变化
⑴实火为主--上部病变
头痛头晕:+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出血:黄芩、生地重用,加针对性止血药 (血证宜从肝治) 眼疾:目赤肿痛 +菊花、蝉蜕、木贼
龙胆泻肝汤
⑵实热为主--中、下部病变
风壅 热于 疫上 毒焦
普济消毒饮
方解
清疏 热风 解散 毒邪
君 黄芩、黄连
臣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
佐 陈皮 升麻、柴胡
使 甘草
普济消毒饮
配伍特点 清疏并用,升降同施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以头面
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 数为辨证要点。
普济消毒饮
胁痛,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嘈杂吞酸,呕吐
左金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方解
清心火
黄连
清胃热
疏肝 吴茱萸 降逆
引经
左金丸
配伍结构
吴茱萸与黄连相配是治疗肝火犯胃,胁肋 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的基本结构。
本方中吴茱萸的作用:一者疏肝解郁, 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 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 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 连入肝经,
木通
水 养臣
竹叶
阴
佐使
生甘草梢
导赤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又是体
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 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
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导赤散
加减变化 心火较盛 加黄连; 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 加车前子、赤茯
苓; 阴虚较甚 加麦冬; 小便淋涩明显 加萹蓄、瞿麦、滑石; 血淋 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
方解
君 银花
清活 热血 解消
白芷、防风 臣
归尾、赤芍、乳香、没药
贝母、天花粉
毒 肿 佐 穿山甲、皂刺
陈皮 使 生甘草
仙方活命饮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前人云:
“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凡痈肿初 起属于阳证者均可运用。
导赤散
使用注意 本方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
胃虚弱者慎用。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Ⅰ类
《医方集解》
清脏腑热
主治症状及病机分析 胁痛
肝郁气滞
肝肝
头痛目赤,口苦、耳聋
肝火上炎
胆胆
阴肿、阴痒、阴汗,筋 痿,带下黄稠、臭
实湿
湿热下注前阴
火热
小便淋漓不畅
湿热下注膀胱 上下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肝火或湿热
宣降失常
咳吐脓 痰脓血
胸痛
津液不布 湿聚为痰
痰热互结
舌红苔 黄腻、 脉苇滑茎数汤
方解
君
逐清 瘀肺 臣 排化 脓痰
佐
苇茎 瓜瓣 薏苡仁
桃仁
苇茎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 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
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 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苇茎汤
加减变化
脓未成:+清热解毒药 脓已成:+祛痰排脓药 痰 多:+葶苈子 咳 甚:+枇杷叶、瓜蒌
扰注
龙胆泻肝汤
方解
清清 泻利 肝下 胆焦 实湿 火热
君 龙胆草
泻肝火,燥湿
黄芩、栀子
泻肝火,利湿热
臣 泽泻、木通、车前 清热利湿
生地、当归
滋阴养血
佐 柴胡 使 甘草
行气疏肝 引药入肝经
调和药性
龙胆泻肝汤
配伍特点
• 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 • 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
龙胆泻肝汤
运用
辨证要点
白虎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 洪大为辨证要点。
白虎汤
加减变化
气血两燔,引动肝风 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 加大黄、芒硝; 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 加天花粉、
芦根、麦门冬等。
白虎汤
使用注意
1、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⑴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⑵脉见浮细或沉者; ⑶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⑷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2、关于用法--米熟汤成;温服 3、关于石膏用量--30~60g
黄连解毒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
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黄连解毒汤
凉 膈 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上焦 胸膈烦热,身热 清
热郁上中二焦
口舌生疮、咽痛 上
泄
中焦 面赤唇焦,口渴 下
吐血
积滞阻滞在下 便秘
泻火通便
凉膈散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方解
柯韵伯: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 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 外之能。
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 之性……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 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知母 清热生津止渴 其作用有二: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
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
•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为清热生津止渴的常用配伍组合。
君
连翘
清热解毒(上焦)
黄芩
清热(上焦)
臣 栀子 大黄 芒硝
清热利尿(三焦) 泻热通便
佐 竹叶 薄荷 使 甘草
清热、透散热邪(火郁发之)
调和药性
凉膈散
配伍特点 清泻并用,以泻代清 辛散清利,导热外出
凉膈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上、中二焦火热炽盛的常用
方。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 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身热夜甚,口不渴
热入营分
热
心烦不眠,时有谵语 热扰心神
邪
初
斑疹隐隐
轻伤血络
入
口渴
气热未尽
营
舌绛而干,脉细数
营热阴伤
分
清透 热热 解养 毒阴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 犀角
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臣 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清热解毒
加减变化 兼便秘 加大黄(热甚,无便秘亦可用) 并发睾丸炎 加川楝子、龙胆草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Ⅰ类
《校注妇人良方大全》
清热解毒
主治症候分析
痈 局部红肿热痛 疡 肿 身热凛寒 毒 初 起 舌、脉
热毒 搏结气血(成脓)
化热聚而成毒
外邪
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
病机 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
肝胆疾病:肝炎 +板蓝根、虎杖、郁金、丹参
胆囊炎 +茵陈、大黄、枳实
前阴病: 妇科
男科
皮肤病:带状疱疹
湿疹
清·王维德《外科症治全生集》
龙胆泻肝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 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龙胆泻肝汤
左 金 丸 Ⅰ类
《丹溪心法》
清脏腑热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肝郁化火
肝火犯胃
清热剂
热
阳
辛
热 高热,汗出, 寒
亢 脉洪大
清
盛
热
石膏 竹叶 银翘
在
气
分
热 邪
口渴
伤
津
生 津 知母 止 麦冬
渴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 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大热
石膏
温伤 病 寒 大汗 气阳 分 明 大渴 实经
清 热
知母
生
津 粳米
热 热 脉洪大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养阴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石膏 清热泻火,透热解肌
组方规律
热 毒 证
热盛 阴伤
直接清热 清热解毒药
清热
疏散药
间接清热 利水药
泻下药
养阴生津药
壅遏气血 腐蚀血肉
行气活血药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Ⅰ类
方见《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上扰神明
三
焦
迫血上逆
火 热伤血络
毒 证
热盛津伤
热壅肌肉
大热烦躁、烦热错语 吐血、衄血 发斑 口燥咽干 痈肿疔毒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苇茎汤
泻 白 散 Ⅲ类
《小儿药证直诀》
清脏腑热
主治 肺热喘咳证 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热剂
卫分 ↓ 气分 ↓ 营分 ↓ 血分
营血有热 阴液受伤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浅 轻→气营同病 透热转气
深 重→耗血动血 活血散血
清营凉血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 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吴鞠通(《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 Ⅰ类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气分余热 气阴两伤
石膏、竹叶、 君
粳米、甘草
使
人参、麦冬
臣
胃气上逆
半夏
佐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医宗金鉴》
竹叶石膏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
耗伤的常用方,使用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 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 要点。
竹叶石膏汤
加减变化 胃阴不足,胃火上逆 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炽盛,消谷善饥 加知母、天花粉。 气分热犹盛 加知母、黄连。
竹叶石膏汤
使用注意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 发热,均应忌用。
以局部红肿火焮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 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仙方活命饮
加减变化
根据部位 加引经药
头: 川芎 胸: 瓜蒌 上肢:姜黄
颈: 桔梗 胁: 柴胡 下肢:牛膝
加清热解毒药 五味消毒饮
根据脓成、未成加减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 清脏腑热
清热剂
组方规律
脏
热阴
腑 功
+ +能
盛伤 失
Biblioteka Baidu
调
肺--咳、喘、痰 宣降肺气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清热剂。
清热剂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热剂
2、适应病证
里热证
清热剂
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清热剂
4、应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
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
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 宜表里双解。
清热剂
5、使用注意
⑴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⑵辨别热证真假 ⑶辨别热证的虚实 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热毒壅阻上焦,大便不燥者,可去朴硝, 加石膏、桔梗。
凉膈散
使用注意
本方虽有通腑之力,但其用重在胸膈 之热,而不在大便之秘,即使大便不秘, 而胸膈灼热如焚者,亦应施用。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Ⅱ类
《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大
特 征--头面红肿
热痛
头
伴见症--恶寒发热
咽喉不利
瘟
舌燥口渴 舌红、苔黄、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