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热剂

合集下载

清热剂

清热剂

思考题:
(1)凉血以止血。本方证之出血,是由于热入血分,迫血 妄行。热不祛则血不止。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 须凉血散血”。而丹皮、赤芍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同时又 有清热凉血之用。二药符合“凉血散血”的宗旨,故用之。 (2)消瘀以止血。本方证热迫血妄行致络破血溢,“离经 之血便是瘀”。二药可以活血散瘀。(3)防血瘀。血性属 温,得寒则凝,方中药物皆为寒凉之品,恐瘀血又生,故 配伍丹皮、赤芍凉血散瘀。
黄连解毒汤
本分所指的“毒”含义如何?
针对病因“火毒”而言 针对病症“阳毒”而言
黄连解毒汤主治病机分析
口干咽燥
气分热毒 三 焦 实 热 火 毒 证

大热烦燥 错语不眠
吐血、衄血、发斑 痈疡疔毒
血分热毒

热壅肌肉
热毒下利(痢)
火毒炽盛
湿热痢、疫毒痢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4小时后患儿腹泻1次, 为黑褐色粘液便,恶臭。 次晨神志渐清,面带痛苦表情,但腹部仍坚硬 拒按 ,脉仍大而数。仍用原方加麦冬9克,大 青叶15克,水煎分服。服后大便2次 ,量多。 神志转清,腹部变软而平坦,舌质红,脉数, 右侧肢体活动欠佳。 改予竹叶石膏汤加减,以 清余热。连服4剂。肢体活动自如,痊愈出院。 迄 今已5年,患儿发育良好,无任何后遗证。
甘草
竹叶
清热除烦
人参
佐使

人参 益气 麦冬
生津
粳米 甘平养胃 甘草
和中 调和诸药
麦冬
竹叶石膏汤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扶正祛邪兼顾
生石膏 竹叶+人参 麦冬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且去知母之咸寒,加竹叶之甘凉, 尤于胃虚有热者,为有当耳。” (《伤寒贯珠集》)

第4章清热剂

第4章清热剂
入里
温病邪热
阳 →热蒸肌肉→壮热面赤
明 →热伤津液→烦渴引饮

分 →迫津外泄→汗 自 出 热
盛 →热胜于经→脉象洪大
辛甘大寒 君 石膏
清热除烦 清

苦寒质润 臣 知母

清热养阴

炙草 益胃生津

以免寒凉
粳米 伤 中
方剂学
【配伍特点】清热与生津相配,以清 热为主。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 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身大热, 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 点。
佐 半夏 — 和胃降逆
甘草
使 粳米
益胃生津 调和诸药
方剂学
【配伍特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 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正如 《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 清补之方。”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 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 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
四、注意 1.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2.辨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 3.辨别热证的虚实。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5.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 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 热服法。
方剂学
第 节 清气分热
1.适应证:适用于热在气分证。症见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饮 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2.组方特点: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与 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 分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 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 证要点。
方剂学
【类方鉴别】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
组 成

清热剂方剂学

清热剂方剂学

昏狂谵语
热扰神明
热 在
上:吐、衄

出血
下:便、尿 热伤血络

外:斑疹紫黑
犀角地黄汤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清热剂



热 高热,汗出, 寒
亢 脉洪大



石膏 竹叶 银翘



热 邪
口渴


生 津 知母 止 麦冬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 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大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石膏
温伤 病 寒 大汗 气阳 分 明 大渴 实经
清 热
知母

津 粳米
热 热 脉洪大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养阴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石膏 清热泻火,透热解肌
清热剂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清热剂。
清热剂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热剂
2、适应病证
里热证
清热剂
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第四章 清热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治温以清”、“治热以寒”;《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原则而立法。

本类方剂的治疗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分类:里热证1、清气分热: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

代表方剂:白虎汤2、清营凉血:具有清营凉血的作用。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4、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5、祛暑清热:具有清解暑热的作用,代表方剂:清暑益气汤6、清虚热:具有滋阴清热,养阴透热作用。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1、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2、热邪在表,尚未入里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热剂所宜。

3、甘寒清热药多滋腻,易碍消化,宜配健脾化湿药同用;苦寒清热药多性燥,易耗伤阴液,宜配养阴药同用。

4、凡适用本类方剂时,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投以适当的药量。

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之过早或过量,宜可产生恋邪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

5、屡用清热剂,热仍不退者,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应考虑改用滋阴补水之剂,使阴复而热退。

6、若热邪之炽盛,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

(反佐法)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组成:石膏碎一斤50克、知母18克、甘草二两6克、粳米9克用法: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因病机:本方证为伤寒邪传阳明经,由寒化热,或温邪传入气分所致。

方解: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君知母(苦寒而质润):清热滋阴——臣粳米:益胃和中——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病因病机:伤寒-化热-阳明经温邪-气分运用:1、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第四章 清热剂

第四章  清热剂

清营汤《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黄五钱(15 g)元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 30g) 五钱( g)
参三钱(9 g)竹叶心一钱(3 g)麦冬三钱(9g)丹参二钱(6g)黄 三钱( g) 一钱( g) 三钱(9g) 二钱(6g) 一钱五分(5g) 三钱(9g) 二钱,连心用(6g) 连一钱五分(5g)银花三钱(9g)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 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 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 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 脉细数,舌绛而干. 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白虎汤《伤寒论》 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 g) 甘草二两, 组成】 一斤, 50g) 六两( g) 二两,
粳米六合(9 g) 六合( 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 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症见身热 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 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等.此时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 脉数有力等.此时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常用辛 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 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由 于里热炽盛易伤津耗气, 于里热炽盛易伤津耗气,因此应在清泄里热的同 适当配入养阴生津的药物,如天花粉,石斛, 时,适当配入养阴生津的药物,如天花粉,石斛, 芦根等;或配入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 芦根等;或配入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若 兼夹热结,肝风,湿郁等证,需与泻下,熄风, 兼夹热结,肝风,湿郁等证,需与泻下,熄风, 化湿诸法配合使用.代表方如白虎汤 白虎汤, 化湿诸法配合使用.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 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

特点
炮制特点: 胆草、栀子、当归、生地四药酒炒,黄芩炒。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 ,清利并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附 方:
1、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汗、吐、下后, 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或白虎汤证见背微 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 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2、白虎加苍术汤
组成:白虎汤加苍术三两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
清营汤--病机与证候分析
热初入营 身热夜甚,口不渴
热 邪
热扰心神 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清 透

轻伤血络 斑疹隐隐
营热
入 营 分
气热未尽 口渴 营热阴伤 舌绛而干,脉细数
解养 毒阴
阴阳失和 目常喜开或喜闭
君: 犀角(水牛角)——清营凉血解毒,兼散瘀
臣: 生地——清营凉血滋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养阴生津清热
清营凉血解毒 养阴
佐: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透热转气”
黄连——清心泄火解毒
竹叶心——清心除烦
丹参——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此三味共助君药清心解毒凉血。
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透热转气。 透热转气,凉而不郁。
透热转气:指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在 清营解毒的同时,配以清气分之品, 将营分的邪热向外透发,使之从气分 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方与清营汤在主治证候、功用、配伍特点方 面的比较。
运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方剂课件第四章 清热剂

方剂课件第四章 清热剂
甚则目不能开 邪热内盛—舌燥口渴 侵犯肺系—咽喉不利 风热上壅、发于肌表—恶寒发热、舌红苔黄
普济消毒饮--功用及组成
清疏 热风 解散 毒邪
君 黄芩、黄连
臣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白虎汤
《伤寒论》
温伤 病寒 气阳 分明 实经 热热
白虎汤--证治分析
大热
石膏
大汗
知母
清热生津
大渴
粳米
脉洪大
甘草
白虎汤--方义分析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 知母—苦寒质润、清热养阴 甘草 益胃护津, 粳米 防寒凉伤中
白虎汤--使用注意
1、关于用法:米熟汤成,温服。 2、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气轻,用于清热宜生用、
犀角地黄汤
《备急干金要方》
犀角地黄汤--病机与证候分析
主治:热入血分证。即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 中提出的“耗血动血”之证。“入血就恐耗血 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 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蓄血瘀热—善忘如狂、自觉腹满、大便色黑
犀角地黄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
1.辨证要点 本方泻火解毒之力颇强, 临证运用以热毒壅盛,大热烦躁、口燥 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其它各症如错语不眠,吐衄发斑,痈肿 疔毒等兼具其一即可,不必悉俱。 2.使用注意 本方组成为大苦大寒之剂, 久服、多服易伤脾胃阳气,非实热火盛 者不宜使用;又因本方偏于苦燥,可伤 阴液,故阴虚火旺者宜慎用,如必须使 用,应佐以滋阴之品。
黄连解毒汤
方出《肘后备急方》, 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解毒汤--病机与证候分析

4-清热剂详解

4-清热剂详解

【方解】
君 黄连-苦寒,直清胃府之火
泻火而无凉遏之弊 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升麻-辛甘微寒 清热解毒
(使)
轻清升散透发,宣达郁遏之伏火
臣 生地-甘凉,凉血滋阴
丹皮-凉血清热散瘀
佐 当归-养血和血,以助消肿止痛 配生地,祛邪而不伤正
第四节 清脏腑热
葛根黄芩黄连汤1
(《伤寒论》)
【治证简析】
伤寒表证未解 误用攻下 损伤中气 表热内陷阳明
第四节 清脏腑热
清胃散1
(《脾胃论》)
【治证简析】
足阳明胃经循面颊,分布于耳前、前额等处,并绕口唇,入上齿龈 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
过食煎炒炙煿 过食冷物抑遏阳气 过服补胃热药
清胃凉血
胃火上攻-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 唇舌颊腮肿痛
胃热多兼大肠热-上下齿皆痛,大便干燥 热伤津液-口干舌燥 火邪上炎,灼伤血络-牙宣出血 热蒸肉腐-牙龈红肿溃烂,口气热臭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 犀角-咸寒,清解营分热毒
生地黄-凉血滋阴 臣 麦冬-清热养阴,益胃生津
玄参-滋阴降火
银花 清热解毒,轻清透泄
连翘 佐
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
竹叶 促其透出气分而解
黄连-苦寒,清心解毒
咸寒甘寒并用 清热滋阴
祛邪扶正兼顾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泻下 中焦之实 由下而去
【重点提示】
1.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 泻下是为了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以泻代清”
2. 使用注意
第三节 清热解毒
仙方活命饮1
(《校注妇人良方》)
【治证简析】
热毒壅聚
气滞血瘀,聚而成形-局部红肿热痛 邪正交争-身热凛寒 正邪俱盛,相搏于经-脉数而有力

清热剂 清分析课件

清热剂 清分析课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病证解析】
心胸烦热、面赤

心火循经上炎

经 口舌生疮



热 口渴,意欲冷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 证
盛 ,

小便赤涩刺痛―心热下移小肠


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

【配伍意义】
清利 心水
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
生地―凉血滋阴以制心火


养阴 通 竹叶―清心除烦,淡渗利窍,
【病证解析】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
肝 胆
耳聋、耳肿
肝胆实火上炎
实 火
阴肿、阴痒、阴汗
湿 热
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
肝胆湿热下注
证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火盛及湿热之象
【配伍意义】
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君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臣
清 清 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
泻利
肝 肝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
【功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病证解析】
温病热毒灼伤津液----大热烦渴,舌绛唇焦;

疫热 热扰清窍----可见头痛如劈,谵语神昏;
毒 ,
热陷血分,迫血妄行----发斑、吐衄;
气 热陷厥阴,引动肝风----抽搐;

两 热深厥亦深----肢厥。
燔 证
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
----分别示病情重、中、轻之不同。
第四章 清热剂
【概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适应范围】 里热证。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
—— “八法”中的“清
法”
二、立法依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三、清热剂的运用原则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 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 表里双解。
四、分类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犀角地黄汤
主治
• 证候特点: 1、神志症状:身热、神昏、谵语 2、瘀血: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
易解 3、出血:吐、衄、便、尿各部出血,斑色紫

• 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症 吐血— 黄芩、石膏、白芨、三七 衄血— 黄芩、 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紫草、仙鹤草、旱
白虎汤
现代运用
• 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 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 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 气分热盛者。具有解热、消炎、镇静等作 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石膏和知母,尤 其是石膏。
白虎汤
使用注意
a.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解表为主,兼清泄里热) b.脉见浮细或沉者;(正气亏虚较重) c.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当归补血汤证) d.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清营汤 《温病条辨》
• 1.清营汤“透热转气”法在方中的体现 • 2.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区别 • 3.本方为何用丹参?
清营汤
组成
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银花三钱 黄连一钱五 连翘二钱(连心用)

清热剂

清热剂
以局部红肿火焮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 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仙方活命饮
加减变化
根据部位 加引经药
头: 川芎 胸: 瓜蒌 上肢:姜黄
颈: 桔梗 胁: 柴胡 下肢:牛膝
加清热解毒药 五味消毒饮
根据脓成、未成加减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 清脏腑热
清热剂
组方规律

热阴
腑 功
+ +能
盛伤 失

肺--咳、喘、痰 宣降肺气药
吴鞠通(《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 Ⅰ类
《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身热夜甚,口不渴
热入营分


轻伤血络

口渴
气热未尽

舌绛而干,脉细数
营热阴伤

清透 热热 解养 毒阴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 犀角
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臣 生地、玄参、麦冬
柯韵伯: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 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 外之能。
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 之性……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 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知母 清热生津止渴 其作用有二: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
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
•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为清热生津止渴的常用配伍组合。
木通
水 养臣
竹叶

佐使
生甘草梢
导赤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又是体
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 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

第 四 章清热剂

第  四  章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1)清气分热剂白虎汤(属大寒之剂)趣味记忆:(石母草米)寓意:(石母炒米)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白虎加桂枝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白虎加苍术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苍术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以及风湿热痹,身大热,关节肿痛)竹叶石膏汤:趣味记忆;(夏甘竹人麦粳膏)寓意:(夏甘族人卖金糕)组成:半夏,甘草,竹叶,人参,麦冬,粳米,石膏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2)清营凉血剂清营汤:趣味记忆:(冬犀地竹银二连二参)寓意:(冬西弟逐赢二连二参)组成:麦冬,犀角,生地黄,竹叶心,金银花,黄连,连翘,元参(玄参),丹参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犀角地黄汤:趣味记忆:(犀地药牡)寓意:(西弟要母)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证(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3)清热解毒剂凉膈散:趣味记忆:(黄硝芩栀翘甘荷叶)寓意:(黄晓芩只瞧干荷叶)组成:川大黄,朴硝,黄芩,山栀子仁,连翘,甘草,薄荷,竹叶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仙方活命饮:趣味记忆:(甲母皂防,没花金银,芷药草皮归乳香)寓意:(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组成:穿山甲,贝母,皂角刺,防风,没药,天花粉,金银花,白芷,芍药,甘草,陈皮,当归,乳香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疮疡肿毒红肿热痛)普济消毒饮: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方剂学10清热剂

方剂学10清热剂
舌绛脉数
2、热甚蓄血瘀血证—身热 斑疹紫黑, 漱 水不欲咽,心胸烦疼,大便色黑易解, 舌绛脉细数。
3、热扰心营神志证—身热烦躁,甚谵语 昏狂,舌绛脉数。
归纳: ①总的病机 ②临床要点
2019/9/18
方剂学
三、方解
1、作用特点—重在凉血清解,佐以散瘀
2、配伍
水牛角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生地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赤芍 活血祛瘀,助生地凉血 丹皮 凉血散瘀,清血中之热
知母
清热益气
清气分热 养阴和胃 专于清补 热在气分
清热生津 专于清
伤寒、温病、暑病余邪未尽,气津两伤
症见身热,汗出,呕逆欲吐,舌红少苔,脉虚数。
热盛伤津
症见2019大/9/18热、大汗、大渴、苔方剂黄学 燥、脉洪大。
清营汤《温病条辨》
一、组成:关于犀角—现以水牛角代之,多开浓缩粉。
二、主治—邪热初入营分热证 1、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扰及心神。 2、主症: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 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 3、关于口渴与否。
方剂学
三、主治:三焦火毒热盛之证。
火热毒盛,充斥三焦 大热烦躁 小便短赤
心火炽盛,内扰神明 错语不眠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吐衄
热伤血络,外溢肌肤 发斑
火毒壅于肌肉
疮疡肿毒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019/9/18
方剂学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大热烦躁,口干咽燥,尿赤,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伤寒论》
《温热经纬》“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气 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金丸
与龙胆泻肝汤比较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肝火
病因
夹湿
不夹湿
病位 异
肝经
肝胃
功效 清肝强,兼利湿 清肝不强,兼和胃。
特点
的代表方,常 用方
吞酸吐苦的基本

左金丸
苇 茎 汤 Ⅰ类
《外台秘要》引《古今验录方》
清脏腑热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风热疫毒 热血蒸因肉热腐结--血滞成瘀
蕴结于肺
--
痰成 瘀脓 互为 结痈
加减变化 兼便秘 加大黄(热甚,无便秘亦可用) 并发睾丸炎 加川楝子、龙胆草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Ⅰ类
《校注妇人良方大全》
清热解毒
主治症候分析
痈 局部红肿热痛 疡 肿 身热凛寒 毒 初 起 舌、脉
热毒 搏结气血(成脓)
化热聚而成毒
外邪
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
病机 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
柯韵伯: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 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 外之能。
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 之性……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 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知母 清热生津止渴 其作用有二: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
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
•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为清热生津止渴的常用配伍组合。
《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身热夜甚,口不渴
热入营分

心烦不眠,时有谵语 热扰心神


斑疹隐隐
轻伤血络

口渴
气热未尽

舌绛而干,脉细数
营热阴伤

清透 热热 解养 毒阴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 犀角
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臣 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清热解毒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气分余热 气阴两伤
石膏、竹叶、 君
粳米、甘草
使
人参、麦冬

胃气上逆
半夏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医宗金鉴》
宣降失常
咳吐脓 痰脓血
胸痛
津液不布 湿聚为痰
痰热互结
舌红苔 黄腻、 脉苇滑茎数汤
方解

逐清 瘀肺 臣 排化 脓痰

苇茎 瓜瓣 薏苡仁
桃仁
苇茎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 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
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 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苇茎汤
加减变化
脓未成:+清热解毒药 脓已成:+祛痰排脓药 痰 多:+葶苈子 咳 甚:+枇杷叶、瓜蒌
心--烦躁、失眠、 安神、凉血药
口舌生疮
肝--胁痛
疏肝药
清养
胃--牙痛、呕吐 和胃降逆药
热 阴 调理功能药
药药
清脏腑热
导 赤 散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清脏腑热
主治
1、心经有热: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 饮,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 数
导赤散
方解

生地
心君 利
黄连解毒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
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黄连解毒汤
凉 膈 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上焦 胸膈烦热,身热 清
热郁上中二焦
口舌生疮、咽痛 上

中焦 面赤唇焦,口渴 下
吐血
积滞阻滞在下 便秘
泻火通便
凉膈散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方解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热剂
卫分 ↓ 气分 ↓ 营分 ↓ 血分
营血有热 阴液受伤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浅 轻→气营同病 透热转气
深 重→耗血动血 活血散血
清营凉血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 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吴鞠通(《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 Ⅰ类
苇茎汤
泻 白 散 Ⅲ类
《小儿药证直诀》
清脏腑热
主治 肺热喘咳证 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木通
水 养臣
竹叶

佐使
生甘草梢
导赤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又是体
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 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
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导赤散
加减变化 心火较盛 加黄连; 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 加车前子、赤茯
苓; 阴虚较甚 加麦冬; 小便淋涩明显 加萹蓄、瞿麦、滑石; 血淋 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清热剂。
清热剂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热剂
2、适应病证
里热证
清热剂
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组方规律
热 毒 证
热盛 阴伤
直接清热 清热解毒药
清热
疏散药
间接清热 利水药
泻下药
养阴生津药
壅遏气血 腐蚀血肉
行气活血药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Ⅰ类
方见《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清热解毒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上扰神明


迫血上逆
火 热伤血络
毒 证
热盛津伤
热壅肌肉
大热烦躁、烦热错语 吐血、衄血 发斑 口燥咽干 痈肿疔毒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犀角地黄汤
常用于热入血分之出血证(加减变化)
吐血 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 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
莲草、茜草、大枣
犀角地黄汤
使用注意 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
脾胃虚弱者,忌用。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清热剂
昏狂谵语
热扰神明
热 在
上:吐、衄

出血
下:便、尿 热伤血络

外:斑疹紫黑
犀角地黄汤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导赤散
使用注意 本方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
胃虚弱者慎用。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Ⅰ类
《医方集解》
清脏腑热
主治症状及病机分析 胁痛
肝郁气滞
肝肝
头痛目赤,口苦、耳聋
肝火上炎
胆胆
阴肿、阴痒、阴汗,筋 痿,带下黄稠、臭
实湿
湿热下注前阴
火热
小便淋漓不畅
湿热下注膀胱 上下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肝火或湿热
白虎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 洪大为辨证要点。
白虎汤
加减变化
气血两燔,引动肝风 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 加大黄、芒硝; 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 加天花粉、
芦根、麦门冬等。
白虎汤
使用注意
1、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⑴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⑵脉见浮细或沉者; ⑶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⑷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2、关于用法--米熟汤成;温服 3、关于石膏用量--30~60g
本方为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 的常用方。临证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龙胆泻肝汤
加减变化
⑴实火为主--上部病变
头痛头晕:+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出血:黄芩、生地重用,加针对性止血药 (血证宜从肝治) 眼疾:目赤肿痛 +菊花、蝉蜕、木贼
龙胆泻肝汤
⑵实热为主--中、下部病变
胁痛,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嘈杂吞酸,呕吐
左金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方解
清心火
黄连
清胃热
疏肝 吴茱萸 降逆
引经
左金丸
配伍结构
吴茱萸与黄连相配是治疗肝火犯胃,胁肋 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的基本结构。
本方中吴茱萸的作用:一者疏肝解郁, 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 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 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 连入肝经,
清热剂
4、应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
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