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 热 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清热剂

方剂学清热剂
伤、湿痰流毒,及大头天行、天疱疮,小 儿丹毒,皮肤赤肿等证。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B类)
主证分析:疔毒多由感受温热火毒以及恣 食膏粱厚味,内生积热,气血壅滞而成。 多发于头面、四肢,初起其形如粟,坚硬 根深,继则发热恶寒,肿势渐增。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痞。
附方:
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丸) 组成:当归焙 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
芩 大黄 芦荟 青黛 木香 麝香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肝胆实火,神志不宁,惊悸搐搦,躁
扰狂越,头目昏眩,耳鸣耳聋,大便秘结, 小便涩滞,两胁痛引少腹,阴囊肿胀,脉 弦劲等证。
随证加减: 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舌红
而干,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加
黄连、知母、天花粉。 使用注意: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忌用。
第二节 清营凉血
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营汤
《温病条辨》 A类
清营汤--病机与证候分析
热初入营 身热夜甚,口不渴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 而干,脉细数。
随证加减:舌干较甚,去黄连。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或配加羚羊角, 钩藤,地龙。
气分热盛,重用银、翘、竹叶、黄连、 或更加石膏、知母、及大青叶、板兰根、贯 众。
使用注意: 原书云:“ 苔白滑者,不可与也。”
附方:
清宫汤(《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心、莲子、 竹叶卷心、连翘心、
炒。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 清利并用
龙胆泻肝汤--运用
1、辨证指征: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为清肝经实火的代表方、常用方。

2019年第十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学习资料

2019年第十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学习资料

2019年第十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5.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6.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7.止嗽散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8.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9.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10.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1.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2.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13.升麻葛根汤《局方》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4.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合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15.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16.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17.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8.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20.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21.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清热剂

清热剂

思考题:
(1)凉血以止血。本方证之出血,是由于热入血分,迫血 妄行。热不祛则血不止。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 须凉血散血”。而丹皮、赤芍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同时又 有清热凉血之用。二药符合“凉血散血”的宗旨,故用之。 (2)消瘀以止血。本方证热迫血妄行致络破血溢,“离经 之血便是瘀”。二药可以活血散瘀。(3)防血瘀。血性属 温,得寒则凝,方中药物皆为寒凉之品,恐瘀血又生,故 配伍丹皮、赤芍凉血散瘀。
黄连解毒汤
本分所指的“毒”含义如何?
针对病因“火毒”而言 针对病症“阳毒”而言
黄连解毒汤主治病机分析
口干咽燥
气分热毒 三 焦 实 热 火 毒 证

大热烦燥 错语不眠
吐血、衄血、发斑 痈疡疔毒
血分热毒

热壅肌肉
热毒下利(痢)
火毒炽盛
湿热痢、疫毒痢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4小时后患儿腹泻1次, 为黑褐色粘液便,恶臭。 次晨神志渐清,面带痛苦表情,但腹部仍坚硬 拒按 ,脉仍大而数。仍用原方加麦冬9克,大 青叶15克,水煎分服。服后大便2次 ,量多。 神志转清,腹部变软而平坦,舌质红,脉数, 右侧肢体活动欠佳。 改予竹叶石膏汤加减,以 清余热。连服4剂。肢体活动自如,痊愈出院。 迄 今已5年,患儿发育良好,无任何后遗证。
甘草
竹叶
清热除烦
人参
佐使

人参 益气 麦冬
生津
粳米 甘平养胃 甘草
和中 调和诸药
麦冬
竹叶石膏汤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扶正祛邪兼顾
生石膏 竹叶+人参 麦冬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且去知母之咸寒,加竹叶之甘凉, 尤于胃虚有热者,为有当耳。” (《伤寒贯珠集》)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7.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12.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剂1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21.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方剂学·清热剂》

《方剂学·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1、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2、适应病证:里热证高热里热证≠里实热证炎症里热证的成因❖外感:六淫入里化热❖内伤七情,气郁化火❖饮食:过于辛辣或过用温补膳食❖久病阴虚,虚热内生里热证经热散漫之热郁热局部之热实热热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里热陷心包热热结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虚热热病后期,阴虚发热3、分类:清气分热--热在气分清热凉血--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清热解毒--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清脏腑热--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清虚热--热病后期,余热未尽4、使用注意:⑴辨别热所在部位⑵辨别热证真假⑶辨别热证的性质:“寒之不寒,是无水也”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种类少,量小)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Ⅰ类《伤寒论》释名:《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

夏热秋凉,暑热之气,得秋而止,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伤寒化热入阳明里热炽盛①大热②大汗③大渴温热邪气入气分④脉洪大治法:清热生津君:石膏辛散热张锡纯:石膏退热,不仅“以寒胜热”甘生津而且“逐热外出”寒清热质重降火臣:知母:苦寒、质润为何不用生地、麦冬养阴?佐: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防止苦寒伤胃小米:兼清热除烦,和胃安眠糯米:兼收涩之功黑米:长于补血粳米的作用:药液变稠,便于吸收钙离子保护胃气煎药时间以米熟为标志辩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使用注意: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脉见浮细或沉;血虚发热。

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蒲辅周:“不可在白虎汤中加上三黄解毒泻火,这样方的性质,由辛凉变为苦寒,就成了死白虎,反不能清透其热。

”《蒲辅周医疗经验》2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许玉山医案》:张某,男,30岁,工人,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干,西医按感冒治疗后,症状不减,改服中药辛温解表,恶寒止,发热加重,烦躁,口干,喜冷饮。

2021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8)

2021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8)

2021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热毒壅盛三焦,充斥表里上下,宜选用( )A龙胆泻肝汤 B泻心汤 C白虎汤 D 犀角地黄汤 E 黄连解毒汤答案: E (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证,功能泻火解毒,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直折,分泄三焦火毒之邪。

)2、主治骨蒸劳热的常用方剂是( )A.大补阴丸B.清骨散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知柏地黄丸答案: B3、普济消毒饮中配用升麻、柴胡的目的是( )A.升提中气B.疏肝解郁C.透疹解毒D.升阳止泻E.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答案: E4、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

宜用何方( )A.大补阴丸B.知柏地黄丸C.清骨散D.青蒿鳖甲汤E.当归六黄汤答案: E5、仙方活命饮的君药是( )A.赤芍B.白芷C.金银花D.乳香E.皂角刺答案: C6、患者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选用( )A.葛根芩连汤B.芍药汤C.真人养脏汤D.桃花汤E.白头翁汤答案: B7、仙方活命饮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C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D清热燥湿,调气和血E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答案: B8、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 )A.清骨散B.清暑益气汤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泻白散答案: D9、组成中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A.地黄饮子B.血府逐瘀汤C.当归六黄汤D.炙甘草汤E.大补阴丸答案: C10、具有清虚热,退骨蒸功效的方剂是( )A.当归六黄汤B.大补阴丸C.青蒿鳖甲汤D.清骨散E.玉女煎答案: D11、泻白散的君药是( )A地骨皮 B甘草 C粳米 D桑白皮 E 生地答案: D12、被称为“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A 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白虎汤 D 龙胆泻肝汤 E 白头翁汤答案: A (答案分析:竹叶石膏汤由清气分热之白虎汤化裁而来,方中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清补两顾之剂,故称“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清热剂方剂学

清热剂方剂学

昏狂谵语
热扰神明
热 在
上:吐、衄

出血
下:便、尿 热伤血络

外:斑疹紫黑
犀角地黄汤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清热剂



热 高热,汗出, 寒
亢 脉洪大



石膏 竹叶 银翘



热 邪
口渴


生 津 知母 止 麦冬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 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大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石膏
温伤 病 寒 大汗 气阳 分 明 大渴 实经
清 热
知母

津 粳米
热 热 脉洪大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养阴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石膏 清热泻火,透热解肌
清热剂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清热剂。
清热剂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热剂
2、适应病证
里热证
清热剂
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基药知识竞赛中成药题库汇总

基药知识竞赛中成药题库汇总

第一章.第二章解表剂和泻下剂1.九味羌活丸的功效是(C)A.益气解表,祛风散寒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疏风解表,散寒除湿D.疏风解表,清热解毒2.风寒感冒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D)A.莲花清瘟胶囊B.双黄连颗粒C.银翘解毒颗粒D.感冒清热颗粒3.感冒清热颗粒的功用是(A)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4.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的是(C)A.参苏丸B.荆防颗粒C.正柴胡饮颗粒D.双黄连口服液E.桑菊感冒颗粒5.柴胡注射液的功用是(D)A.和解退热B.疏肌解热C.举升阳气D.以上均是6,下列对银翘解毒片叙述错误的是(A)A.处方中的君药为连翘、金银花B.处方中含对乙酰氨基酚,用量大可导致出汗过多,当注意剂量C.处方中薄荷、牛蒡子、荆芥、淡豆豉为臣药D.风寒感冒着慎用E适用于风寒感冒者7.银翘解毒片的功能是C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发汗解表,宣肺平喘C.辛凉疏表,宣肺止咳D.疏风解表,泻热通便E发汗祛湿,兼清里热8.银翘解毒片的主治病症是(D)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C.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D.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E.温病初起,泻热郁肺证9.肝火上扰、风阳上扰头痛慎用(D)A.脑立清丸B.天麻钩藤颗粒C.川芎茶调散D.芎菊上清丸E.正天丸10.牛黄清感胶囊的功效(B)A.发汗解表,止咳平喘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辛凉解表,透疹止痒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E.益气解表11.小儿宝泰康颗粒的功效(E)A.发汗解表,止咳平喘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辛凉解表,透疹止痒D.益气解表E.清热解表,止咳化痰12.下列对祖卡木颗粒描述正确的是(A)A.调节异常气质,清热,发汗,通窍B.外感内热,表里俱实C.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汗出D.散风清热,泻火止痛E.清热解表,止咳化痰13.治疗外感内热,表里俱实的中成药是(C)A.小柴胡颗粒B.正柴胡饮颗粒C.防风通圣丸D.九味羌活丸E.银翘解毒颗粒14.某女30岁,平素体虚有感风邪,症见自汗恶风,面色苍白,医师处以玉屏风散,是因为其能(B)A.益气固表发汗B.益气固表止汗C.益气敛汗顾脱D.益气升阳敛汉E.益气养阴止汗15.麻仁润肠丸(软胶囊)的功能是(A)A.润肠通便B.泻火通便C.理气通便D.健脾益气,润肠通便E.燥湿健脾,润肠通便第三章清热剂1,黄连上清片的功能是(B)A.清肝胆利湿热B.散风清热,泻火止痛C.化瘀凉血止血D.清热解毒,凉血利咽E.散风止痛2,哪一项不是牛黄解毒丸的使用注意(E)A.孕妇禁用B.阴虚上炎所致口疮、牙痛、喉痹者慎用C.脾胃虚热着慎用D.不宜过量久服E.冷秘者慎用3.因配伍禁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B)A.六应丸与紫雪散B.胆宁片与妙济丸C.天麻丸与苏合香丸D.牛黄解毒片与金匮肾气丸E.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4.牛黄上清丸的功能是(D)A.清热解毒,凉血利咽B.清热疏风,利咽解毒C.清热化湿,行气止痛D.清热泻火,散风止痛E.清热泻火,散结消肿5,清颗粒的功能是(E)A.泻火通便,清肝明目B.清热解毒,利水消肿C.清热通便,散风止痛D.清热解毒,泻火通便E.清热燥湿,泻火解毒6,板蓝根颗粒的功能主治是(B)A.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B.咽喉肿痛、口烟干燥、腮部肿胀C.鼻渊、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D.风热犯肺、恶寒头痛、咳嗽痰黄7,板蓝根颗粒的功能是(A)A.清热解毒,凉血利咽B.清热疏风,利咽解毒C.清热化湿,行气止痛D.清热泻火,散风止痛E.清热泻火,散结消肿8,清热解毒颗粒下列哪些情况禁用(B)A.脾虚畏寒B.孕妇C.风寒感冒D.风寒感冒兼脏腑虚寒E.虚热证9.小儿化毒散(胶囊)主治(A)A.口疮肿痛B.疮疡溃烂C.烦躁口渴D.大便秘结E.食少泄泻10.有解表,祛湿,和中作用的是(A)A.保济丸B.越鞠保和丸C.左金丸D.加味左金丸E.温胃舒胶囊12.孕妇禁用的药物是(A)A.藿香正气水B.玉屏风颗粒C.防风通圣丸D.十滴水12.藿香正气水的功效(D)A.祛暑利湿,补气生津B.祛暑除湿,和胃消食C.祛暑解表,清热生津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E.清热解毒,利湿化浊13.下列中成药中孕妇禁用,尤其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的是(D)A.甘露消毒丸B.六一散C.清暑益气丸D.十滴水(软胶囊)E.桑菊感冒颗粒14.双黄连颗粒的功用是(B)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15.双黄连口服液的功用是(B)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16.下列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的是(B)A.一清胶囊B.银黄口服液C.清暑益气丸D.茵陈五苓散E.香连丸17.茵栀黄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的病症是(A)A.湿热黄胆8.胃痛呕吐C.腹痛腹泻D.疮痈肿毒E.胸闷咳嗽18.复方黄连素片的功效是(B)A.清湿热,利小便B.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C.清热疏风,利咽解毒D.清热解毒E.清热解毒,凉血利咽19.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相关描述错误的是(D)A.连花清瘟组方特色卫气同治,表里双解B.连花清瘟组方中清气分热重剂成分是石膏C.连花清瘟组方中具有辛凉疏表作用成份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D.在医院市场连花清瘟推广的战略科室是发热门诊E.连花清瘟颗粒产品功能定位是广谱抗病毒、天然抗菌素20.下列关于小儿泻速停颗粒说法正确的是(A)A.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作用B.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作用C.虚寒泄泻者可使用D.主治脾虚所致的小儿泄泻21.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者,首先选用(A)A.香连丸B.桃红饮C.白头翁汤D.芍药汤E.活人败毒散第四章清热剂1.附子理中丸(片)的功能是(E)A.温中补虚,缓急止痛B.理气化湿,和胃止痛C.温中祛寒,回阳救逆D.温中散寒、健胃E.温中健脾2.不宜与莱菔子、五灵脂及其制剂同时服用,并宜忌茶和白萝卜的中成药是(B)A.当归补血口服液B.参苓白术散C.六味地黄丸D.知柏地黄丸E.大补阴丸3.具有理气化湿,和胃止痛功效的常用中成药是(B)A.良附丸B.香砂平胃丸(颗粒)C.小建中合剂D.香砂养胃颗粒(丸)E.四逆汤4.理中丸的主治是(C)A.元气暴脱证B.四肢厥逆证C.脾胃虚寒证D.湿热下注证E.湿热泻泄证5.参麦注射液的药理作用(C)A.抗休克B.抗心衰C.抗心肌缺血D.抗炎抗肿瘤6.生脉饮的药物组成有(C)A.人参B.党参C.红参D.黄芪E.五味子7.稳心颗粒的适应症是(A)A.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B.冠心病,心绞痛及脑动脉硬化症C.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D.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E.气结血瘀,胸闷憋气,心悸健忘,眩晕耳鸣第五章化痰、止咳、平喘剂1.既解表散寒,又宣肺止嗽的中成药是(D)A.半夏止咳糖浆B.二母宁嗽丸C.桂龙咳喘宁胶囊D.通宣理肺丸E.川贝枇杷露2.由急性感冒,寒性乃孜来所致的咳嗽及异常粘液质性哮喘宜选用(A)A.寒喘祖帕颗粒B.蛤蚧定喘丸(胶囊)C.蛇胆川贝液D.二母宁嗽丸E.桂龙咳喘宁胶囊3.蛇胆川贝液善于治疗(C)A.风热咳嗽B.风寒咳嗽C.肺热咳嗽D.燥咳无痰E.痰湿阻肺4.橘红丸适用于(B)A.咳嗽少痰,质黏难出B.咳嗽痰多,不易咳出C.咳嗽痰黄,咽喉肿痛D.发热恶寒,咳喘气急E.阴虚劳嗽,咳痰带血5.咳嗽属于外感风热者,宜选用的中成药(A)A.急支糖浆B.小青龙合剂C.养阴清肺胶囊C.苏子降气丸D.蛇胆川贝散6.养阴清肺丸(膏、颗粒)养阴清肺丸的功效(D)A.润肺止咳,祛痰定喘B.祛咳化痰C.解表散寒,宣肺止咳D.养阴润燥,清肺利咽E.化痰止咳,降气平喘7.治燥热咳嗽宜用(A)A.二母宁嗽丸B.清肺抑火丸C.苏子降气丸D.镇咳宁糖浆E.川贝止咳露8.母宁嗽丸除了化痰止咳,还具有的功能是(C)A.清肺利咽B.养阴润燥C.清肺润燥D.化痰通便E.解表散寒9.母宁嗽丸适用于A.风热袭肺B.风寒袭肺C.痰热阻肺D.燥热蕴肺E.痰浊阻肺10.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宜选用的中成药是(E)A.桂龙咳喘胶囊B.治咳川贝枇杷露C.蛇胆陈皮胶囊D.固本咳喘片E.强力枇杷露11.用于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易选(C)A.小儿化毒散B.肥儿丸C.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D.儿感清E.鹭鸶咳丸12.糖尿病患儿禁服,脾虚易腹泻者慎服的是(C)A.止泻灵颗粒B.小儿化毒散C.清宣止咳颗粒D.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E.儿童13.咳嗽新发者慎用的是(B)A.止咳定喘口服液B.蛤蚧定喘丸(胶囊)C.降气定喘丸D.蠲哮片E.川贝止咳露14.蛤蚧定喘丸(胶囊)除了止咳平喘还具有的功能是(C)A.射精止遗B.益气固表C.滋阴清肺D.温肾纳气E.清肺化痰15.治疗痰湿阻肺咳喘选用(E)A.苏子降气丸B.蛤蚧定喘丸C.小青龙合剂D.镇咳宁糖浆E.桂龙咳喘胶囊(片)第六章开窍剂1.安宫牛黄丸、清开灵口服液都可治疗(C)A.小儿疳积B.小儿腹泻C.小儿急热惊风D.小儿感冒E.小儿发热2.安宫牛黄丸的功能是(A)A.清热解毒,镇惊开窍B.清热开窍,止痉安神C.清热解毒,镇静安神D.芳香开窍,行气止痛E.开窍醒神,凉血止血3.下列对安工牛黄丸叙述错误的是(D)A.牛黄、麝香、水牛角为君药B.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C.含有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D.可有苏合香丸代替E.寒闭神昏者不易使用4.安宫牛黄丸中的君药是(B)A.牛黄B.牛黄、麝香C.麝香D.冰片、安息香E.栀子5.清开灵颗粒的功用是(B)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清热解毒、镇静安神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6.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功效的非处方药是(A)A.清开灵口服液B.小柴胡颗粒C.桑菊感冒片D.银翘解毒丸E.清气化痰丸7.下列对安神丸(片)描述错误的是(A)A.含有牛黄、冰片、水牛角B.用于治疗高热神昏、烦燥谵语、抽搐痉厥C.用于治疗中风窍闭,头痛眩晕D.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E.功效为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镇惊熄风8.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及中暑、心胃气痛应该选用的常用中成药是(B)A.万氏牛黄清心B.苏合香丸C.安宫牛黄丸D.紫雪膏E.橘贝半夏颗粒9.属于苏合香丸中的药是(D)A.牛黄B.牛黄、麝香C.麝香D.冰片、安息香E.栀子10.狂证痰火扰神型治疗首选(E)A.程氏生铁落饮B.阴汤C.癫狂梦醒汤D.定狂逐淤汤E.礞石滚痰丸第七章扶正剂1,补中益气丸既能补中益气,又能(B)A.健脾养心B.升阳举陷C疏肝和胃D.益气健脾E.温补气血2.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常用中成药是(A)A.补中益气丸B.人参归脾丸C.参苓白术散D.桂附地黄丸E.人参养荣丸3,黄芪在补中益气丸中的配伍意义是(C)A.补气利水B.补齐摄血C.补气升阳D.不起行血E.益气生血4.不宜与莱菔子、五灵脂及其制剂同时服用,并宜忌茶和白萝卜的中成药是(B)A.当归补血口服液B.参苓白术散C.六味地黄丸D.知柏地黄丸E.大补阴丸5,下列儿科常用药中胃阴不足者慎用的是(C)A.健脾消食丸B.小儿消食丸C.健儿消食口服液D.小儿化食口服液E.健儿口服液6,醒脾养儿颗粒的功能是(A)A.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B.健脾温肾,涩肠止泻C.调和肝脾,涩肠止泻D.收敛止泻,健脾和胃7.香砂六君丸既能和胃,又能(D)A.健脾宁心B.升阳举陷C.疏肝和胃D.益气健脾E.温补气血8,安胃疡胶囊的功效是(B)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B.补中益气,解毒生肌C.健脾胃,益肺气D.调理脾胃,益气和营9,归脾丸的功能是(B)A.温补气血B.益气健脾,养血安神C.滋阴降火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E.调理脾胃,益气和营10.勿与鞣酸类药物合用的常用中成药是(C)A.参芪降糖胶囊B.消渴丸C.健脾生血颗粒D.济生肾气丸E.桂附地黄丸11.六味地黄丸主治(A)A.肾阴亏损B.肾阳不足C.阴虚火旺D.精血亏虚E.肺肾两虚12.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D)A.体用并调B.辛开苦降C.寒热共用D.三补三泻E.散中有收13.六味地黄丸的臣药是(C)A.山药、泽泻B.山茱萸、丹皮C.山药、山茱萸D.泽泻、丹皮E.丹皮、茯苓14,下列哪项不属于六味地黄丸处方组成(B)A.山茱萸B.猪苓C.山药D.泽泻15.知柏地黄丸主治(C)A.肾阴亏损B.肾阳不足C.阴虚火旺D.精血亏虚E.肺肾两虚16.专滋肾养肝的中成药是(B)A.明目蒺藜丸B.杞菊地黄丸C.黄连羊肝丸D.石斛夜光丸E.珍视明滴眼液17.生血宝合剂(颗粒)的功效(A)A.滋补养肝肾,益气生血B.补肝肾,强筋骨C.滋养心脾,益气生血D.温补肾阳,化气补血E.滋肾阴,补气血18.金匮肾气丸(片)的功效(A)A.温补肾阳,化气行水B.补中益气,解毒生肌C,健脾胃,益肺气D.调理脾胃,益气和营E.滋阴补肾19.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的是(C)A.补中益气丸B.人参健脾丸C.四神丸D.附子理中丸E.参苓白术丸20.四神丸中的君药为(B)A,肉豆蔻B,补骨脂C,五味子D,吴茱萸E,大枣21.四神丸的功能是(D)A.健脾温肾,涩肠止泻B.补肾缩尿C.固肾摄精D.温肾散寒,涩肠止泻E.温肾散寒,固肾涩精22.济生肾气丸的功能是(D)A温补肾阳B,滋补肾阴C,滋补肝肾D.温肾化气E.温肾纳气23,含附子且勿与磺胺类药物同用的中成药是(E)A.消渴丸B.桂附地黄丸C.四君子丸D.十全大补丸E.济生肾气丸24.专攻补气益血的常用中成药是(E)A.六味地黄丸B.桂附地黄丸C.左归丸D.健脾生血颗粒E.八珍丸25.消渴丸中含有下列哪种化学成分(B)A.扑尔敏B.格列本脲C.碳酸氢钠D.盐酸可乐定E.二甲双胍26.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是(B)A.黄芪口服液扑B.贞芪扶正胶囊C.四君子丸D.补中益气丸E.玉屏风颗粒27.益气养阴,滋脾补肾益气养阴,滋脾补肾的治疗糖尿病中成药为(A)A.参芪降糖颗粒B.金芪降糖颗粒C.降糖舒丸D.消渴降糖胶囊E.玉屏风颗粒第八章、第九章安神剂和止血剂1.以下属于天王补心的功能是(C)A.补气B.疏肝解郁C.滋阴养血D.清心养血E.清热燥湿2.柏子养心丸主治(D)A.心阴不足,心悸健忘B.气滞血瘀所致胸痹C.心火亢盛,阴血不足D.心气虚寒,心悸易惊E.阴虚血少所致头眩心悸3.补心安神,用于失眠、头晕,健忘的是(B)A.天王补心丹B.枣仁安神颗粒C.朱砂安神丸D.养血安神丸E.柏子养心丸4.枣仁安神颗粒的功能是(C)A.养阴安神B.和胃安神C.补心安神D解郁安神E.重镇安神5.槐角丸的功能是(A)A.清肠疏风,凉血止血B.清热凉血,止血C.清肠疏风,化瘀止血D.散瘀止血,消肿止痛E.凉血止血,消肿止痛6.关于槐角丸说法错误的是(C)A.痔疮用药B.虚寒性便血慎用C.适用于体弱年迈者D.忌食辛辣油腻食物E.功能凉血止血第十章祛瘀剂1.下列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中属于活血祛瘀药,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是(A)A.血栓通注射液B.三七胶囊C.脉络宁注射液D.丹参注射液E.红花注射液2.血塞通注射液宜选溶媒为(A)A.5%葡萄糖注射液B.10%葡萄糖注射液C.0.9%氯化钠注射液D.10%果糖注射液E.5%碳酸氢钠注射液3.不宜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的药物不包括(D)A.抗癌药B.阿托品C.止血药D.阿司匹林E.抗酸药4.影响药物分布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C)A.风痛药酒与二甲双胍B.牛黄解毒片与利福平C.银杏叶胶囊与地高辛D.补中益气丸与环磷酰胺E.大山楂丸与阿司匹林5.下列药物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的是(A)A.银丹心脑通软胶囊B.脑心通丸C.脉络宁注射液D.血栓心脉宁胶囊E.红花注射液6.妊娠禁用中成药为(C)A.黄连上清丸B.玉屏风散C.麝香保心丸D.六味地黄丸E.香砂养胃丸7.下列不属于脑心通丸主治病证的是(C)A.中风所致半身不遂B.胸痹心痛C.心源性心脏病D.脑梗塞E.冠心病心绞痛8.诺迪康胶囊主治(A)A.气虚血瘀B.肾虚精亏C.气血两虚D.阴虚气弱E.肾阳不足9.血栓心脉宁胶囊功效是(A)A.益气活血,开窍止痛B.活血通络,益气养阴C.益气活血,散瘀止血D.活血化瘀,散寒止痛E.活血化瘀,行气止痛10.参松养心胶囊除活血通络外,又能(D)A.理气B.凉血C.散瘀止血D.益气养阴E.补血活血11.下列选项不是益心舒片所含药物的是(E)A.人参B.五味子C.麦冬D.川芎E.三七12.用于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的是(D)A.复方丹参片B.血栓心脉宁胶囊C.附子理中丸D.冠心苏合丸E.桂枝茯苓丸13.地奥心血康胶囊的功能有(A)A.活血化瘀,行气止痛B.活血化瘀,散寒止痛C.益气活血,温中散寒D.理气止痛,温通筋脉E.补血活血,散瘀止痛14.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的是(A)A.通心络胶囊B.血栓心脉宁胶囊C.地奥心血康胶囊D.冠心苏合丸E.复方丹参滴丸15.下面不属于脑安颗粒组成的药物是:(D)A.人参B.当归C.冰片D.桃仁E.红花16.下列选项不是脉血康功效的是(E)A.破血B.逐瘀C.通脉D.止痛E.活血17.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的是(B)A.血塞通颗粒B.血府逐淤口服液C.保和丸D.木瓜丸E.三七片18.冠心病心绞痛且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应选用的是(C)A.地奥心血康胶囊B.养血清脑颗粒C.复方丹参滴丸D.逍遥丸E.心达康片19.速效救心丸属于哪种给药方式(E)A.注射B.黏膜C口服D.呼吸道E.舌下20.某女,60岁,患冠心病心绞痛数年,症见胸闷,心悸,头晕,头痛,颈项疼痛,证属气滞血淤,宜选用的成药是(B)A.消栓胶囊B.心可舒胶囊C.益心舒胶囊D.诺迪康胶囊E.冠心苏合滴丸21.脉络宁注射液静滴速度最好控制在(B)A.20滴/min以内B.40滴/min以内C.60滴/min以内D.80滴/min以内E.无要求22.平消胶囊的药理为(A)A.扶正祛邪和减毒的抗肿瘤作用B.保肝作用C.抑菌D.消炎E.渗水利湿第十一章理气剂1.逍遥丸的功能是(D)A.理气和血,调经止痛B.滋阴清热,固经C.补气养血,调经止带D.疏肝健脾,养血调经E.补血调经,清热利湿2.加味逍遥丸不具有的功能是(C)A.舒肝B.养血C.安神D.健脾E.清热3.护肝片既能疏肝理气,又能(A)A.健脾消食B.解表散热C.疏肝解郁D.疏肝清热E.消胀止痛4.气滞胃痛颗粒的功效(A)A.疏肝理气,和胃止痛B.理气解郁,宽中除满C.健脾和胃,行气化湿D.消炎止痛、理气健胃E.柔肝理气,制酸止痛5.胃苏颗粒除理气消胀外,又能(E)A.健脾和胃B.消食止痛C.散寒止痛D.缓急止痛E.和胃止痛6.具有疏气止痛作用的药是(C)A.宝宝乐B.丹桂香颗粒C.复方元胡止痛片D.三九胃泰颗粒E.胃复宁胶囊7.元胡止痛片除活血止痛外又能(A)A.理气8.凉血C,散瘀止血D.益气养阴E.补血活血8.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作用的药是(D)A.宝宝乐B.丹桂香颗粒C.复方元胡止痛片D.三九胃泰颗粒E.胃复宁胶囊9.三九胃泰颗粒除消炎止痛外,又能(E)A.补脾益气B.行气化湿C.疏肝解郁D.补气生津E.理气健胃10.可用于暧气吞酸,胃痛少食的是(D)A.保济丸B.越鞠保和丸C.左金丸D.加味左金丸E.温胃舒胶囊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消导剂和治风剂1.食积停滞,脘腹胀满,暧腐吞酸应选用(A)A.保和丸B.枳实导滞丸C.血府逐瘀口服液D.六味安消散E.抗栓再造丸2.六味安消散的功能是(E)A.开窃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B.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C.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D.健脾和胃,止痛止吐E.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3.小儿化食口服液适用于(C)A.脾胃不和,食欲不振B.儿童消化不良性腹泻,厌食C.小儿胃热停食,肚腹胀满D.小儿脾胃不健引起的乳物停滞E.小儿疳积,暑热腹泻4.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细辛5.松龄血脉康胶囊的功效(A)A.活血化瘀,接骨止痛B.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C.化瘀止痛,活血止痛,解毒消肿D.活血散瘀,消肿止痛E.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6.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的是(D)A.正天丸B.元胡止痛片C.逍遥丸D.松岭血脉康胶囊E.川芎茶调散7.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需要定期复查肾功能的是(C)A.正天丸B.元胡止痛片C.丹珍头痛胶囊D.松岭血脉康胶囊E.川芎茶调散8.瘀阻脑窍者可口服(A)A.正天丸B.牛黄解毒丸C.天麻胶囊D.藿香正气散E.川芎茶调散9.血虚肝旺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可选用(D)A.六味地黄丸B.牛黄降压丸C.眩晕宁D.养血清脑颗粒E.杞菊地黄丸10.主治血热风燥型白疟的是(C)A.京万红B.消风止痒颗粒C.消银颗粒D.地榆槐角丸E.紫草膏11.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的中成药是()A.消风止痒颗粒B.润燥止痒颗粒C.肤痒颗粒D.玉屏风颗粒E.防风通圣丸12.华佗再造丸的功能(D)A.疏风和血,通络止痛B.祛风散寒,活血通络C.清热解毒,散风止痛D.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E.养血祛风,散寒止痛13.具除湿,活血止痛功能的是(B)A.四妙丸B.小活络丸C.痛风定胶囊D.独活寄生合剂E.木瓜丸14.下列属于复方风湿宁胶囊注意事项的是(D)A.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B.孕妇禁用C.疮疡阴证慎用D.忌与酸味食物同服E.不宜与降血压药物同用第十四章.祛湿剂1.治疗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方中含有乌梅的是(B)A.复方风湿胶囊B.风湿骨痛片C.舒筋活络丸D.仙灵骨葆胶囊E.追风透骨丸2.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之功效(E)A.颈复康B.关节止痛膏C.风湿骨痛胶囊D.附桂骨痛颗粒E.追风透骨丸3.五苓散除温阳化气外,又能(D)A.行气利湿B.分清化浊C.清热利水D.利湿行水E.除湿祛痰4.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未清证的是()A.金水宝胶囊B.尿毒清颗粒C.肾炎康复片D.百令胶囊E.黄葵胶囊5.尿毒清颗粒中不含有的是(D)A.大黄B.黄芪C.苦参D.白芍E.桑白皮6.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亦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兼瘀血证的是(A)A.癃清片B.尿毒清颗粒C.肾炎康复片D.金水宝胶囊E.消炎利胆片7.三金片的功能是(B)A.补肾通淋,化瘀散结B.清热解毒,利湿C.温肾化气,清热通淋D.活血软坚,温阳利水E.活血化瘀,通淋8.主要治疗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的中成药是(A)A.癃闭舒胶囊B.排石颗粒C复方金钱草颗粒D.萆薜分清丸E.五苓散9.可以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屈伸不利,。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第一章解表剂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渗透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桂枝杏仁(各6g)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君药麻黄,臣药桂枝,佐药杏仁,使药甘草(兼佐药)配伍特点:一为麻、桂相须,开腠畅营,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甘草杏仁(各6g) 石膏(12g)生姜(9g)大枣(3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6g)半夏(9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君药麻黄桂枝臣药干姜细辛佐药五味子芍药半夏佐使炙甘草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咽干,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君药桂枝臣药芍药佐药姜枣佐使炙甘草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6g)生姜(9g)甘草(6g)大枣(3g)葛根(12g)【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汤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厚朴杏仁(6g)【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清热剂

清热剂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崔氏方 外台秘要》 一,功用: 功用 泻火解毒
二,方解: 方解: 黄连 清泻心火, 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火邪 祛而 热毒 解诸 症愈
心主神明火主于心, ( 心主神明火主于心,泻火必先 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 泻 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 黄芩 黄柏 栀子 清泻上焦之火 清泻下焦之火 通泻三焦, 通泻三焦,导热下行
加葱, 加葱,豉, 清热解表 辛 散寒 大黄, 大黄,芒 硝 清热泻火 通便
竹叶石膏汤 甘草,石膏, 甘草,石膏,粳米 白虎汤 清热益气 清气分热 养阴和胃 专于清补 清热生津 专于清
竹参半麦
知母
热在气分
伤寒,温病,暑病余邪未尽, 伤寒,温病,暑病余邪未尽,气津两伤 症见身热,汗出,呕逆欲吐,舌红少苔,脉虚数. 症见身热,汗出,呕逆欲吐,舌红少苔,脉虚数. 热盛伤津 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苔黄燥,脉洪大. 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苔黄燥,脉洪大.
温病条辨》 清营汤《温病条辨》
一,组成:关于犀角—现以水牛角代之,多开浓缩粉. 组成:关于犀角 现以水牛角代之,多开浓缩粉. 二,主治—邪热初入营分热证 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热证 1,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 1,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扰及心神. 2,主症: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 ,主症:身热夜甚, 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 3,关于口渴与否. ,关于口渴与否.
4,根据出血部位加止血药: ,根据出血部位加止血药: 吐血加三七粉,花蕊石,侧柏叶. 吐血加三七粉,花蕊石,侧柏叶. 衄血加白茅根. 衄血加白茅根. 咯血加白及. 咯血加白及. 便血加槐花,地榆. 便血加槐花,地榆. 尿血加白茅根,小蓟. 尿血加白茅根,小蓟. 5,现代用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 ,现代用于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脑,溃疡病出血. 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脑,溃疡病出血.

中医汤头歌趣味记忆法.

中医汤头歌趣味记忆法.

中医汤头歌趣味记忆法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清热剂习题

清热剂习题

第四章清热剂一、单项选择题1.患者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

治宜( )A.黄连解毒汤B.白虎汤C.龙胆泻肝汤D.凉膈散E.犀角地黄汤2.《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A.麦门冬汤B.白虎加人参汤C.玉女煎D.竹叶石膏汤E.生脉散3.患者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治宜( )A.黄连解毒汤B.普济消毒饮C.清营汤D.竹叶石膏汤E.犀角地黄汤4.清营汤中体现“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法的一组药物是( )A.丹参、玄参B.水牛角、生地黄C.丹皮、黄连D.银花、连翘E.丹参、麦冬5.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含有( )A.芍药、丹皮B.芍药、丹参C.生地、丹参D.熟地、丹皮E.熟地、丹参6.主治三焦火毒证的代表方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五味消毒饮E.泻心汤7.凉膈散的君药是( )A.大黄B.芒硝C.山栀D.黄芩E.连翘8.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主治( )A.气分热盛证B.热毒炽盛之脱疽C.三焦火毒证D.阳证痈疡肿毒初起E.大头瘟9.具有清心利水养阴功效的方剂是A.凉膈散B.泻白散C.清营汤D.五苓散E.导赤散1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龙胆泻肝汤的主治( )A.小便淋浊B. 胁痛口苦、耳聋耳肿C. 头痛目赤D.阴痒,阴肿、妇人带下E. 心胸烦热、渴欲饮冷11.左金丸原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 )A.1:1B.2:1C.3:1D.4:1E.6:112.患者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当首选( )A.麻杏甘石汤B.泻白散C.清骨散D.定喘汤E.三拗汤13.清胃散的功用是( )A.清胃泻火B.清胃燥湿C.清胃滋阴D 清胃凉血 E.清胃止呕14.以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的方剂是( )A.玉女煎B.泻黄散C.泻白散D.清胃散E.竹叶石膏汤15.治疗阴虚火旺盗汗证的代表方是A.当归六黄汤B.泻白散C.大补阴丸D.清营汤E.青蒿鳖甲汤二、多项选择题1.黄连解毒汤的主治病证包括()A.热病吐血、衄血B.热甚发斑C.湿热黄疸D.外科痈疡E.身热下利2.下列方剂中石膏、知母同用的有( )A.玉女煎B.凉膈散C.白虎汤D.竹叶石膏汤E.桂苓甘露饮3.可治疗痢疾的方剂有( )A.葛根芩连汤B.芍药汤C.香连丸D.黄连解毒汤E.白头翁汤4.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共有的药物是( )A.生地B.黄芩C.木通D.竹叶E.甘草三、填空题1.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热剂邓中甲版

4.清热剂邓中甲版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清上与泻下并行,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 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 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治法 称为“以泻代清” 称为“以泻代清”。
第四章 清热剂
概念: 概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立法依据: 温者清之”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热者寒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属于“八法”中的“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 里热证。 里热证。
配伍意义: 配伍意义:
连翘―清热解毒、 连翘―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 泻 火 通 便 清 上 泄 下 黄芩― 黄芩―清胸膈郁热 山栀子-通泻三焦, 山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 --― --―清 、 ― , 硝、 硝、黄 燥, 燥, 泻之力 臣 大黄、芒硝 泻火通便 泻火通便,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荡涤中焦燥热内结 ---清 ---清上焦之热 君
配伍意义: 配伍意义: 清 热 生 津 , 益 气 和 胃 石膏 竹叶 清透气分余热 除烦止渴 君 臣 佐 使
人参、麦冬――补气养阴生津 人参、麦冬――补气养阴生津 ―― 半夏――---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 粳米 配伍 清热 清 和脾养胃 : 气养阴 补
清营汤《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附方】 附方】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加桂枝;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加桂枝;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 主治:温疟。 白虎加苍术汤:白虎汤加苍术; 白虎加苍术汤:白虎汤加苍术; 功效: 清热祛湿;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湿温病。 主治: 湿温病。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新编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新编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新编第四章清热剂清经散【方源】《傅青主女科》【歌诀】清经丹皮地骨皮,青蒿白芍大熟地;黄柏茯苓均可加,清热凉血降火气。

【组成】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功效】清热凉血,养阴调经【主治】月经先期,证属血热者。

清肝止淋汤【方源】《傅青主女科卷上》【歌诀】清肝止淋用归芍,生地丹皮炒阿胶;黄柏牛膝小黑豆,酒炒香附加红枣。

【组成】白芍(醋炒)、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阿胶、粉丹皮、黄柏、牛膝、红枣、香附(酒炒)、小黑豆【功效】清肝凉血,除湿止带【主治】赤带,证属阴虚血热者;经间期出血,证属湿热内蕴者清肝引经汤【方源】《中医妇科学》四版【歌诀】清肝引经归芍地,芩栀川楝茜丹皮;肝经郁火吐衄血,茅根甘草与牛膝。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黄芩、川楝子、茜草、牛膝、白茅根、甘草【功效】清肝泄热,凉血止血【主治】经行吐衄,证属肝经郁火者解毒活血汤【方源】《医林改错卷下》【歌诀】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产褥感染用水熬。

【组成】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生地黄、赤芍、桃仁、红花、甘草【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产后发热,证属热毒瘀血互结者。

第六章温里剂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源】《金匮要略卷上》【歌诀】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组成】黄芪、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功效】益气温经,养血通络。

【主治】血痹;经行身痛,证属气血虚弱者。

六味回阳饮【方源】《景岳全书》【组成】人参、制附子、炮姜、甘草、当归、熟地【功效】温肾补脾,固冲摄血【主治】崩漏,证属脾肾双虚,气血不摄第七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举元煎【方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歌诀】举元煎中芪草升,更加白术与人参;气虚下陷亡阳证,舌淡脉细由血崩。

【组成】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功效】补气升阳,摄血固冲。

【主治】月经过多,证属气虚者;益气导溺汤【方源】《中医妇科治疗学》【歌诀】益气导溺治癃闭,乌药升麻通橘草;参术扁豆云苓桂,畏寒则加淫羊藿。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第四章清热剂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分类1、清气分热: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

代表方剂:白虎汤2、清营凉血:具有清营凉血的作用。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4、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5、清虚热:具有滋阴清热,养阴透热作用。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1、辨部位,掌握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热邪在表,尚未入里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热剂所宜。

)2、辨热证真假:真热假寒,则大胆使用,真寒假热,则忌用。

3、辨轻重:凡适用本类方剂时,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投以适当的药量。

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之过早或过量,皆可产生恋邪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苦寒害胃甘寒碍胃)4、辨虚实:屡用清热剂,热仍不退者,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应考虑改用滋阴补水之剂,使阴复而热退。

5、应用反佐法:若热邪之炽盛,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

(反佐法)第一节清气分热清气分热的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或气阴两伤之证。

主证壮热烦渴、大汗、恶寒、脉洪大等,或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皆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等。

白虎汤《伤寒论》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命名不是以君药命名。

天上二十八星宿按四象来划分,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

柯琴曰:“白虎为西方金神,秋金得令,则炎暑自解也。

”方中行说:“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若白虎。

”以白虎来比喻清热之功,故名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配伍特点
清营汤
1、体现了透热转气 2、用丹参体现了凉而不瘀
清营汤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入营分证。以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
清营汤
可按气分证与营分证的侧重点调整方中药量: 若气分热偏盛宜重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也可加
石膏、知母; 营分热盛,则重用水牛角、生地、玄参。 若加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蚤休、蒲公英等,可增强
本方解毒之功。 ●若神昏谵语较重:加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现代运用
清营汤
现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 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 见证者。
清营汤
使用注意
原书指出“苔白滑者,不可与也”。使用本 方应注意舌诊,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湿之 象,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延长病情(因 方中生地、麦冬、玄参等是养阴滋腻之品)。 故必须舌绛而干方能使用本方。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
—— “八法”中的“清
法”
二、立法依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三、清热剂的运用原则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 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 表里双解。
四、分类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清营汤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6.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9.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0.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1.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二、温下12.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13.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4.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5.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

和解攻里效无双。

16.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17.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18.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三、调和肠胃19.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第四章清热剂练习

第四章清热剂练习

(一)A1型题1.以“清心与养阴两顾,利水并导热下行”为特点的方剂是( )A.八正散B.小蓟饮子C.龙胆泻肝汤D.导赤散E.五苓散2.患者咳嗽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当首选( ) A.麻杏甘石汤B.泻白散C.清气化痰丸D.定喘汤E.苏子降气汤3.清胃散中升麻与下列何药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 )A.生地B.丹皮C.黄连D.生地、丹皮E.大黄4.龙胆泻肝汤中清利湿热的药物是( )A.泽泻、车前子、茯苓B.茯苓、车前子、木通C.泽泻、车前子、木通D.猪苓、茯苓、木通E.茯苓、泽泻、猪苓5.龙胆泻肝汤中多用苦燥渗利伤阴之品,为使祛邪不伤正,故方中伍用( ) A.熟地、麦冬B.熟地、当归C.生地、麦冬D.生地、当归E.熟地、生地6.左金丸原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 )A. 1:1B.2:1C.3:1D.6:1E.4:17.苇茎汤的主治病证为( )A.肠痈B.肺痈C.脱疽D.大头瘟E.鹤膝风8.患者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身有微热,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选用( )A.苇茎汤B.十枣汤C.麻杏甘石汤D.定喘汤E.泻白散9.芍药汤主治( )A.疫毒痢B.湿热痢C.虚寒痢D.寒湿痢E.休息痢10.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B.芍药汤C.白头翁汤D.黄连解毒汤E.葛根芩连汤11.患者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选用( )A.葛根芩连汤B.四神丸C.真人养脏汤D.芍药汤E.白头翁汤12.芍药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A.大黄B.木香C.黄芩D.芍药E.黄连13. 白头翁汤主治( )A.湿热痢B.寒湿痢C.噤口痢D.热毒痢E.阴虚痢14.青蒿鳖甲汤的组成中含有( )A.知母、石膏B.石膏、丹皮C.丹皮、生地D.生地、当归E.当归、芍药15.芍药汤中清热燥湿而解肠中热毒的药物是( )A.黄芩、黄连、黄柏B.黄芩、黄连、山栀C.黄芩、黄连、大黄D.黄芩、大黄、山栀E.山栀、黄连、大黄1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龙胆泻肝汤的主治( )A.心胸烦热、渴欲饮冷B.胁痛、头痛C.口苦目赤、耳聋耳肿D.阴痒阴肿、妇人带下E.小便淋浊17.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功用的方剂是( )A.犀角地黄汤B.芍药汤C.白头翁汤D.当归补血汤E.八珍汤18.普济消毒饮具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之功,主治( )A.阳明气分热盛B.邪热传营C.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D.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E.大头瘟19.功用为泻火解毒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普济消毒饮C.凉膈散D.仙方活命饮E.犀角地黄汤20.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方剂是( )A.桑菊饮B.银翘散C.白虎汤D.普济消毒饮E.仙方活命饮21.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医药学院方剂学教案编号:006第四章清热剂一、含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及《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等论述,是其理论依据。

二、适应范围里热证的成因不外内生与外感两端,外感六淫,皆可入里化热;五志过极,脏腑偏胜,亦可化火;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虚热乃生。

故凡属上述种种原因所引起的里热证,无论是属虚属实,在气在血,在脏在腑,皆是其适应范围。

三、分类因里热有在气分、血分、脏腑等的区别,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轻重缓急之殊,因此本章方剂按治法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四、组方大法清热剂虽系以清热药为主,但由于里热证的病位及性质各有不同,治疗之法有严格的针对性,清热药又各具不同功效,因而,组织本类方剂必须随证而异,大抵是热在气分,以清热泻火药为主;热在营血分,以清热凉血为主;气血两燔,则清气与凉血并用;热盛成毒,以清热解毒为主;热盛脏腑,则针对热邪所在的脏腑选择相应药物;属虚热者,又当以清虚热药为主。

此外,由于里热盛可耗气伤阴,可形成“郁火”,可合并湿邪、或引动肝风,故必要时尚应佐以滋阴、益气、熄风,或化湿利湿,或发散郁火之品,照顾兼证。

五、使用注意应用清热剂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若热在气而治血,则必将引邪深入;若热在血而治气,则无济于事。

二是辨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

若为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

三是辨别热证的虚实。

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当改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

四是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热盛而药量太轻,无异于杯水车薪;热微而用量太重,势必热去寒生;对于平素阳气不足,脾胃虚弱,外感之邪虽已入里化热,亦应慎用,必要时配伍醒脾和胃之品,以免伤阳碍胃。

五是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

第一节清气分热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

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此时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

由于里热炽盛易伤津耗气,因此应在清泄里热的同时,适当配入养阴生津的药物,如天花粉、石斛、芦根等;或配入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

若兼阳明腑实,配大黄、芒硝之属以通腑泻热;兼胃失和降,气逆欲呕,配半夏、竹茹之属以和胃降逆,若伴有表邪,高热无汗,配银花、连翘、薄荷之属以清透兼施;如热盛引动肝风,合并抽搐,配羚羊角、钩藤、天麻、菊花之属以凉肝熄风。

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白虎汤《伤寒论》刘某,男,88岁,干部,长春市人,2002年5月17日初诊,门诊病例号:0020517010主诉:发热、咳嗽、痰黄1月余,手足发凉,大便秘结2周,头晕3d。

现病史:因“感冒”,引起发热,咳嗽,痰黄,使用多种抗菌素发热未能控制。

2周后出现手足发凉,大便秘结,每次大便必用开塞露。

现发热、咳嗽、稍喘、纳差、乏力,晨起痰黄成块,手足凉, 3d未大便。

查体:T38.6℃,P96/ min, R24/ min, Bp20/ 12.7Kpa。

唇燥,苔黄干,脉洪而虚,手足凉。

曾患支气管炎,嗜烟,平素血压低。

临床检验:心电报告正常心电图,胸透报告双肺纹影增粗。

诊断:咳嗽、厥、便秘、眩晕(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便秘)。

证属阳明热盛,津气两伤,厥之病机为邪热内郁,阳不外达,治宜辛寒清热,益气生津,透达郁阳。

处方:生石膏60g,知母20g,炙廿草10g,党参lOg,山药10g,金银花10g,牛膝lOg,陈皮5g。

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每日3次。

2002年5月24日一诊:发热、咳嗽、痰黄明显减轻,手足转温,除服药当日用开塞露通便外一直未用。

饮食量增,自觉气力增强。

查:T36.6℃, P82/min,R20/ min, Bp18.7/ 12Kpa 。

舌苔薄黄,脉稍弱,手足温。

调方:知母lOg ,炙甘草5g ,党参lOg ,山药10g,金银花lOg ,陈皮5g 。

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每日3次。

2002年5月31日二诊:诸证悉除,停药。

2002年6月7日随访,未再复发。

[金东明,等. 白虎参汤加味治疗热厥验案.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221]【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 知母六两(18g ) 甘草二两,炙(6g )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基础方。

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证。

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

气分热盛,惟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功善清解,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

配伍特点:清热与生津相配,以清热为主。

方义表析:【运用】伤寒化热温病邪热 阳明气分热盛 →热蒸肌肉→壮热面赤→热伤津液→烦渴引饮 →迫津外泄→汗 自 出 →热胜于经→脉象洪大入里清热生津君 石膏 臣 知母佐使 辛甘大寒 清热除烦 苦寒质润 清热养阴炙草 粳米 以免寒凉伤 中益胃生津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3.现代运用现代用于治疗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4.使用注意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附方】1、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碎,绵裹(50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六合(9g)人参三两(10g)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或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2、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石膏一斤(50g)粳米二合(6g)桂枝三两,去皮(5~9g)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

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3、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石膏一斤(50g)苍术粳米各三两(各9g)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汗,温服。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

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以及风湿热痹,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以上三方均由白虎汤加味而成,都有清气分热的功用。

其中白虎加人参汤是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的方剂,适用于气分热盛而又气阴两伤之证;白虎加桂枝汤是清中有透,兼以通经络的方剂,用治温疟,或风湿热痹证;白虎加苍术汤是清热与燥湿并用之方,以治湿温病的热重于湿型,症见白虎汤证兼见胸痞身重、苔黄腻而干者,亦可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等。

【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组成】竹叶二把(6g)石膏一斤(50g)半夏半升,洗(9g)麦门冬一升,去心(20g)人参二两(6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半升(10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解】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

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

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

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

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

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

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证自愈。

配伍特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方义表析:【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以增强清热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

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4、使用注意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知母临,甘草生姜兼粳米,暑热烦渴脉虚寻。

第二节清营凉血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

邪热传营见有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

热入血分则见出血,发斑,昏狂,谵语,舌绛起刺,脉数等。

其组方常用水牛角、生地等清营凉血药物为主。

其中由于入营邪热由气分传来,故应采用“清营透热”之法,于清营的药物中适当配入具有轻宣透达作用的银花、连翘、竹叶等以促进营分邪热透出气分而解。

热入血分每多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发斑,而且络伤血溢每易留瘀,热与血结亦可成瘀,故当采用“凉血散血”之法,于凉血解毒药中配入具有活血作用的丹皮、赤芍等以促其瘀血消散,并使止血而不留瘀。

窍闭神昏者,可配菖蒲、郁金,或兼服安宫牛黄丸以开窍醒神;热逼血溢者,配白茅根、小蓟之属以凉血止血,代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