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足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图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图形。

2.实例材料:教师准备生活中的实例材料,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

3.练习题:教师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拼图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图形的学问。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拼图中的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的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拼组和位置的确定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图形的变换和拼组,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和拼组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拼组方法,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图形的拼组和位置的确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和拼组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图片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如PPT等。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提前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对称图形,如剪刀、衣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剪刀、衣服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对称图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时,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用图片和例子进行说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对称折叠。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更加复杂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图形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图形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图形规律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图形,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数字和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探究图形的性质和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几何知识,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是,对于将数字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探究活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逐步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观察和操作的结果,共同探讨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受和理解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白板等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和几何图形的组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数图形的学问》。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呈现一些数字,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数字与相应的几何图形相结合,观察和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如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标出其中的数字。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科交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做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想法,从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以一道题目或者一个生活案例为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了解和兴趣。

通过板书或者PPT呈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了解各种三角形的名称和性质;然后,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同样的方法,介绍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各种四边形的名称和性质,掌握四边形的计算方法。

通过举例,讲解如何计算不同类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和举例,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综合练习(2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检测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讲授、练习和归纳总结为主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图形的学问。

我们会使用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具体是第四章《认识图形》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学习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实际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用来画图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的形状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 知识讲解: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这些模型,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们理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会出一道题目: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板,长度是8米,宽度是5米,问这块地板的面积是多少?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掌握的情况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数图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材以“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其中,“鼹鼠钻洞”情境让学生通过数线段的方式,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菜地旅行”情境则进一步拓展到数角和数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巩固有序思考的策略。

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为后续学习组合数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能正确数出线段、角、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图形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数图形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单。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1.理解数字中的基本概念: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图像的基本概念: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数图形的学问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1.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2.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把数字和形状联系起来,并通过比较大小和位置来比较数字。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黑板、彩色笔、幻灯片、卡片和小球等教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幻灯片、卡片和小球等教具,介绍数字和形状,并让学生观察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例如数字3和三角形的形状相似。

2. 感知新知识通过幻灯片和卡片等教具,让学生围绕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感知。

例如,让学生根据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数字和形状。

3. 独立探究为学生分发卡片和小球等教具,在教师的监督下,让学生独立比较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4. 归纳总结通过黑板和幻灯片等教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关系的概念。

5. 测评反馈通过小测验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反馈和帮助。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结合实物教具,使学生在感知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字和形状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总结,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了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关系,实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发挥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数图形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第一节《数图形的学问》。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分析不同图形的面积,以及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图形的特点来简化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已经准备好了图形卡片、计算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边长乘以边长,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以高除以2。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完成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份简洁清晰的板书,列出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1.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2. 一个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3. 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

答案:1. 16平方厘米;2. 12平方厘米;3. 4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图形学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切入点。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学好玩3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学习内容分析:《数图形的学问》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

教科书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不重复、不遗漏数图形的过程,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学习了利用树状图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体会了有序思考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三、教学过程师: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可以画出示意师:怎么画呢?在练习本上尝试画一画。

学生独自思考,尝试在练习本上画图,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是怎么画图的?学生2:用字母表示洞口。

2.数一数师:你能想办法按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先数短的线段:AB,BC,CD;再数比较长的线段:AC,BD;最后数最长的线段:AD,共有3+2+1=6(条)。

师: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先数出从A 点出发的AB、AC、AD 三条线段,再数从B 点出发的BC、BD 两条线段,最后数从C 点出发的线段CD,共有3+2+1=6(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 图形的计数方法3.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4. 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图形的计数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形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学会图形的计数方法。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实践法: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入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图形的分类和特征① 定义:由线段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② 分类: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③ 特征:边、角、对称性等。

(2)图形的计数方法① 点计数法:计算图形内部的点数。

② 边计数法:计算图形的边数。

③ 面积计数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3. 操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感受图形的特征,学会图形的计数方法。

4. 探究活动(1)图形的组合与分解① 组合:两个或多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② 分解:一个图形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小图形。

(2)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 建筑设计:利用图形设计房屋、桥梁等。

② 地图制作:利用图形表示地形、地貌等。

③ 艺术创作:利用图形进行绘画、剪纸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分类、计数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计数。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新课程加强与改善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转换等内容中,经常遇到一个复合图形中有多个单一图形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用到“数图形”,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时,一看到课题便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决心从第一个教学环节——备课入手。

为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上课一开始先向学生说明在从前我们在做与之类似的题目时,同学们极易出现错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引用毛主席关于“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的名言,阐述了认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体会有序思考,按一定顺序数的必要性,课堂上我滔滔不绝的按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讲解,比平时上课多说了一些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因受老师情绪的影响表现良好,满以为这堂课我讲的还行,感觉学生听得也很认真,相信收效肯定会不错,在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时,要求学生完成同步作业中的练习题,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结果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全班41个同学竟有18个同学出现了错误。

看完作业,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急躁、痛苦,甚至气愤,恨不得对做错题的同学揍一顿。

待情绪稳定以后我进入沉思之中,忽又想起一句名言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看来问题就出现在我自己的身上,一定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入手查找根源,堵塞漏洞。

下课后,我来到主控室,打开网络查看我曾经收藏的一些优秀论文。

阅读时,文中有一段文字使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就教学方式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机会导致了我这堂课走向失败。

知错就改,深思熟虑后,我打算给11班上这节课时严格按新课标、新思路、新方法去上课:首先创设“谁才是最公正的法官”这一情境,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并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三是我借用多媒体设计了移动圆盘的数学游戏,教师只说明游戏规则,其他的都是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许多步骤,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包括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思考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识别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图形变换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提升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和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和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能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图形及变换规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房间的布置,引入图形的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运用数图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策略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数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 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边长、面积、周长等基本属性。

3. 图形的分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模块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模块教学法,分步骤、分模块地进行教学。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觉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介绍数学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图形的欲望。

2. 导入数学图形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美丽和魅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探索欲望。

3. 探索图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比如圆形的特点是没有边、没有角,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4. 认知图形分类教师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图形有不同的特征,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

5. 解决图形问题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图形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6. 总结巩固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小作业和组织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数字与图形的关系,另一部分是有关图形的分类及计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和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将数字与图形进行结合,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及计数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及计数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数形结合教学法:将数字与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教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数字与图形关系的图片,如数字卡片、图形拼接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与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及其特征。

2.能够描述和比较常见的二维图形的形状。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进行推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进行推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图形拼图游戏、绘图纸、彩色画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几个常见的二维图形,例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2.学生描述完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这些常见的二维图形的特征。

Step 2 形状比较1.教师出示两个相似的图形,例如: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

要求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相似的。

Step 3 图形拼图游戏1.教师准备一些图形拼图游戏,例如:用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三个圆形拼成一个大圆等。

教师将这些图形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拼图。

2.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要求他们描述拼图的方法和过程。

Step 5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例如:红绿灯、停车标志等。

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特征,解释它们的用途和意义。

2.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拓展1.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幅图形,然后交给其他同学观察和描绘。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等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图形的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来进行推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这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内容可能没有进行深入讲解。

下次课我会把握好时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育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体会到按肯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实力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觉肯定规律并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打算: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调皮很喜爱画卡通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几个。

可他今日画的画却非常的特殊,他还说这叫数学卡通。

你肯定觉得很惊奇吧,那就一起去看看吧!二、数学卡通1、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7上图),你觉得特殊吗?请你说一说。

2、第一幅图中(小猫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呢?(1)学生单独数一数。

(2)沟通结果,并说说数图形的方法。

(3)老师归结,课件展示结果。

为了避开数错,可以按肯定的依次去数。

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小到大。

3、在其次幅图中(人像图)你能数出多少个正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一数。

(2)班内沟通结果。

老师引导:结果不太一样,而且差别较大。

这里面有没有肯定的规律呢?(3)小组合作数正方形,老师随机指导。

(4)班内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图形困难时,为了避开多数或遗漏,可以根据肯定的规律去数。

(5)课件展示结果。

4、刚才的人像中,你能数出多少个长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长方形。

(2)班内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3)课件展示结果。

三、你知道吗?这里还有两幅调皮画的图,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8)1、你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说一说)2、第一幅图(教材P38第1题)(1)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2)课件显示结果。

3、其次幅图(教材P38第2题)(1)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2)课件显示结果。

四、考考你1、图中有多少个带的平行四边形?(教材P38第3题)(1)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2)学生独立去数平行四边形。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是一本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该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份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图形的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属性本部分将介绍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内容。

2. 图形的应用本部分将介绍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工艺品、地理地貌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图形。

2.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色的图形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图形的基本属性,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识图、分类、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图形的应用,并做相关展示。

5.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生动地呈现图形的属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实例通过丰富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的应用,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操作性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图形的认知和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新湖中心小学刘香阳〖教材分析〗“数图形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节课。

主要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将生活中按顺序数的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图形的问题,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会有规律地数,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特征,有序思考等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材设计的是“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将故事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按一定规律数图形,不重复,不遗漏,得到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并且在以前教学中也进行过数数的拓展,而且在三年级学过《搭配中的学问》《比赛场次》接触过有序思考,积累了初步的有序的活动经验,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

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

更谈不上离开图形,上升到数学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设计理念〗在明确本课重点是利用数学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发展几何直观,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图形的数学问题,而不仅仅是怎么样数线段。

学生会数线并不意味着会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换成其他情境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描述和分析吗?所以本课的生长点就是让学生利用数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体会线段图与情景图之间的关系,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将生活中按顺序数的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图形的问题,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会有规律地数,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特征,有序思考等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从情境中,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有序的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又紧密联系生活,对于动车票实际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机械化的套路解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习惯的养成,对于有0的时候,要考虑它的特殊性。

〖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学会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游戏规则:老师先说一组有序的数字,学生复述,0123456789,你能把它说出来吗?再说出另一组数字,如2709473685,你还能复述出来吗?为什么第一组数你们能这么快说出来,第二组数字却有困难了呢?归纳:因为第一组数字我是按从小到大的规律有序说出的,所以你们能不遗漏地复述出来,但是第二组我没有按明显的规律说出来,你们复述的时候就有困难了,看来,有序的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是多么的重要。

(板书:有序)等一下你们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也要做到有序,能做到吗?〖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有序的重要性。

二、体验有序(一)情景导入今天,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鼹鼠,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幻灯片)鼹鼠钻洞: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

师:读一读这句话,(1)这里有几个洞口?(4个)(2)什么是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如果小鼹鼠从A 洞口进去,可以从哪个洞口出来?(3)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小鼹鼠,你会怎么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4)你们走了这么多条路线,老師也想走走,大家看,我从D 洞口进去,可以吗?为什么?(5)引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设计意图〗故事导入,理解情景图的意思,一步一步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师:洞口数起来比较麻烦,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更简单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吗?(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留意完成情况,征集学生的方法,再进行比较,哪一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2)预想:学生可能会根据三年级学过搭配中学问的画线方法,若找不出线段图,可直接引入。

淘气是这样子做的,(3)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表示通道)上面的字母或图形表示什么?(各个洞口)〖设计意图〗运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能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解决问题根据线段图,小鼹鼠有几种走法,你有什么办法数数出来吗?请你在练习单上画一画,数一数,并记下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做完后,同桌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已的想法。

(1)学生汇报第一种方法。

你数出了几条线段?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你先数什么?(线段AB 、线段AC 、线段AD 、有几条?)再数什么?(线段BC 、线段BD 有几条?)然后呢?(线段CD )板书3、2、1师:他说得好吗?好在哪里?让学生点评(突出有序)(2)教师归纳:在这里,我们是按出发点的不同,先数出从A点出发的AB 、AC 、AD 三条线段,再数从B 点出发的BC 、BD 两条线段,最后数从C 点出发的线段CD 线段,从而求出一共有6条线段,写算式。

(3)教师归纳:这里,我们按端点的顺序来分,有序的数出了线段的条数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数出线段的?(4)方法二:你数出了几条线段?你又是怎么数的?你先数什么?(线段AB 、线段BC 、线段CD 有几条?再数什么?(线段AC 、线段BD ,有几条?)最后数什么?(线段AD )所以全起来也有6条线段。

并写出算式。

板书:4个洞口时:3+2+1=6(3)教师归纳:这里,我们按线段的长短来分,有序的数出了线段的条数。

〖设计意图〗按照不同的标准,把稍微复杂的问题分成简单的几类,把每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线段的数量,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画图的方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比较两种数法的异同。

1、师:大家来看这两种数法,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

不同点:标准不同:第一种方法是按出发点的不同来数的的。

第二种是从根据线段的长短不同来来数的。

相同点:算式是一样的,所以数出的线段都是6条。

师:还有呢?学生可能说不出,可引导:在刚才数线段之前,老师一直强调,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有序”一词,对,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数图形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标准做到有序,知道先数什么,再数什么,最后数什么。

只有这样数才会数得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是数图形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图形的学问)〖设计意图〗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突出有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得到数图形的基本方法,引出课题。

(五)如果有5个洞口呢,小鼹鼠又有几种行走路线呢? 5个洞口,说这里有5个点了。

这次比一比,谁最快?1、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来说一说,数一数,记一记。

(像老师一样)板书:5个洞口时:4 +3 +2+ 1=102、教师归纳:5个洞口,分成四段,线段数就是从4开始,倒数,一直数到1。

3、预设:刚才是4个点,有6条线段,现在增加一个点,增加了4条线段,把这4条线段在图上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分析算式和线段图的关系。

学生也可利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对比,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增加线段,得到一种更为简便地方法,为后面增加点数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做了铺垫。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关注了有序思考。

(六)如果有6个洞口呢,小鼹鼠又有几种行走路线呢?也就是这条线段上有几个点了?(6个)1、比一比,谁最快知道答案?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答案的?2、学生汇报反馈。

板书:6个洞口时:5+ 4 +3 +2+ 1=153、如果有7个洞口呢,小鼹鼠又有几种行走路线呢?板书:7个洞口时:6+5+ 4 +3 +2+ 1=21你还能往下说吗?8个洞口呢?10 个呢?15个呢 ? 你们这么快就说出来了,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观察算式的基础上,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发现规律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学习单上的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1、独立思考2、汇报3、总结:(1)线段数比点数少1,规律为线段数开始,一直倒数,直到1,线段总数为这些数的和。

(2)每增加一个点,线段增加地条数与原来地点数相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发现的结论,并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和概括,感受规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只要合理就行,重在发现规律的过程和清楚表达。

三、练习握手是一种人际关系里最常见的一种礼节性的习惯,现在有5个同学,每两个人握手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每一个端点代表一个同学一共要握手4 +3+ 2 +1=10(次)〖设计意图〗对于本次所学的知识点一个简单的运用,让学生能过自己解决问题。

四、运用有序(一)菜地旅行1、解读图中的信息。

(1)小鼹鼠菜地旅行的出发点在哪个站? 目的地在哪个站? 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一共有几个站? 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2)这里的单程是什么意思?师:单程指的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车票. 不包括返回时的车票。

2、用我们刚才学的的方法,数一数5个车站要几种单程票? 然后同桌交流一个你的想法.3、学生汇报。

这里要我们求有几种车票,也就是求这里有几条线段。

(1)你是怎样数的?(先说出图中线段和点所表示的意思,边说边画出数的过程)板书:5个站时:4 +3+ 2 +1=10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好在哪?(突出“有序”)4、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请你上来数一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画图策略并体会画图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有序地思考、主动发现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地能力。

(二)联系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有旅行,现在旅行多数坐动车。

如果泉州到深圳北这条高铁线上,有9个动车站,那么航运公司要为这段高铁线准备多少钟不同的火车票?1、运用所学的的方法,数一数9个车站要几种票? 然后同桌交流一个你的想法.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从泉州去深圳,那还要不要从深圳回来呢?这里就需要考虑来回,即双程车票。

9个车站:8+7+6++5+4+3+2+1=36(种)36×2=72(种)〖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