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人教版下册五年级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3.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精品PPT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3.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精品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d570d6a300a6c30d229f8d.png)
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R·五年级下册
回顾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体积 )。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 有( 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和 ( 立方米 ),可以分别写成( cm3 )、 ( dm3)和( m3 ) 。
苹果醋饮料箱:长、宽、高分别是70厘米、50厘米、60厘米; 芒果汁饮料箱: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a·a·a也可以写作“a3”, 读作“a的立方”,表 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a3
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 b h =7×3×4 =84(cm3)
V=a3 =63 =6×6×6 =216(dm3)
乘飞机的行李规定 ◎生活中的数学◎
50cm 65cm 40cm
机场行李托运一般不超过此规格。
12
12
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
V=a b h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关系,你能想出正
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吗?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
最小
最大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b h
V=a ·a ·a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内容。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R·五年级下册
回顾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体积 )。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 有( 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和 ( 立方米 ),可以分别写成( cm3 )、 ( dm3)和( m3 ) 。
苹果醋饮料箱:长、宽、高分别是70厘米、50厘米、60厘米; 芒果汁饮料箱: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a·a·a也可以写作“a3”, 读作“a的立方”,表 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a3
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 b h =7×3×4 =84(cm3)
V=a3 =63 =6×6×6 =216(dm3)
乘飞机的行李规定 ◎生活中的数学◎
50cm 65cm 40cm
机场行李托运一般不超过此规格。
12
12
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
V=a b h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关系,你能想出正
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吗?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
最小
最大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b h
V=a ·a ·a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内容。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精美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5461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f.png)
总复习
折线统计图
亮亮生病了,一直高烧不退,妈妈 想记录他生病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 应该用什么统计表呢?
用折线统计图来 记录。
1. 单式折线统计图
你知道什么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吗? 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 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 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晰地反映出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0.08
10.02
9.5 9.0
9.67
9.65
9.67 9.23
8.5 8.0 7.5
8.09 8.25 8.12
7.0
6.5 6.0
5.76
6.20
5.5
5.73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填空。 (1)统计某城市2015年各月降水变化情况适 合用( 折线 )统计图;统计2015年10月我国 部分城市降水情况适合用( 条形 )统计图。 (2)(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 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如果要反映两地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气温 变化对比情况,应度
9420
第四季 度
5600
博德书店2015年四个季度各类英语辅 导用书销售量情况统计图
销量/本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0
8200
9420
3600
5600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季度
总复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折线统计图
亮亮生病了,一直高烧不退,妈妈 想记录他生病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 应该用什么统计表呢?
用折线统计图来 记录。
1. 单式折线统计图
你知道什么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吗? 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 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 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晰地反映出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0.08
10.02
9.5 9.0
9.67
9.65
9.67 9.23
8.5 8.0 7.5
8.09 8.25 8.12
7.0
6.5 6.0
5.76
6.20
5.5
5.73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填空。 (1)统计某城市2015年各月降水变化情况适 合用( 折线 )统计图;统计2015年10月我国 部分城市降水情况适合用( 条形 )统计图。 (2)(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 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如果要反映两地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气温 变化对比情况,应度
9420
第四季 度
5600
博德书店2015年四个季度各类英语辅 导用书销售量情况统计图
销量/本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0
8200
9420
3600
5600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季度
总复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78097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a.png)
小试牛刀
将下面的展开图围成正方体后,哪两个面分别相对? (选自教材P25 T2)
晨钟 冬
夏 秋 暮鼓 春
春对 夏 ; 秋对 冬 ; 暮鼓对 晨钟 。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例 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是 6 分米, 做这样一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6×6×5=1860×(6平×方6=分2米16)(平方分米) 答答::做做这这样样一一个个鱼鱼缸缸至至少少需需要要211860平平方方分分米米的的玻玻璃璃。。
5
5 5
题目要求的是正方 体保温箱的表面积。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5
5 5
5×5×6 =25×6 =150(dm2)
答:需要150平方分米的泡沫板。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知识提炼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错误解答错在计算物体表面积时忽略了实际情 况中物体应有几个面。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在展开图上找出相对的面,并用“上、下、前、 后、 左、右”标出,再用a、b、c标出每条棱。 (选自教材P25 T1)
上c
前 右 后 左a
b c下 c
b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标出下面各图形各部分的名称及数量。
8 个 (顶点)
12 条 棱 6 个面
12 条 棱 8 个 顶点 6 个面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cm,宽是 4 cm, 它的面积是( 24 )cm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 是 5 dm,它的面积是( 25 )dm2。 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9 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共19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9 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0fa1ff58fafab069dc02a7.png)
4. 找出下列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写在 括号里。
1
4
18
3
7
11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4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1 最大公因数
1. 把16和24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相应的位置, 再圈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圈出略。 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8 )。
知识点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 12、30和36的公因数有( 1,2,3,6 ),最大公 因数是( 6 )。
易错点 没有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个。 ①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是1。
②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小。
③两个质数没有最大公因错在忽略了两个合数是互质数的情况, 如8和9,14和1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都 是1。②错在忽略了当两个数是倍数关 系时,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两个质数的公因数是1,故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是1。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最大公因数
RJ 五年级下册
教材习题
1.填空。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1题)
(1)10和15的公因数有
1, 5
。
(2)14和49的公因数有
1, 7
。
2.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
3
6
15
9
1
17
16
1
13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2题)
3. 先用“√”画出第一列各个数的因数,再填空。
10 5 11 1 4
提升点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a34e823c1ec5da51e27078.png)
4和7 9 18
3和5 89
4= 9
4 9
×2 ×2
=
8 18
7= 7 18 18
三 对应训练
4.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5 和 7 3和 2 6 8 79
4和7 9 18
3和5 89
3= 8
3 8
×9 ×9
=
27 72
5= 9
5 9
×8 ×8
= 40 72
四 课堂小结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 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通分时一般用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然后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 分母的分数。
5 5
) )=( (3350
) )
五 巩固练习
教材P75T5 优翼
5.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190
=
9×( 10×(
22 ))=( (
18 20
) )
3 4
=
3×( 4×(
5 5
) )=( (
15 20
) )
五 巩固练习
6.
教材P75T6 优翼
亚洲陆地面积约占全
球陆地面积的
1 3
。
非洲和南美洲的陆地
2 3
>
3 5
4=2 30 15
说一说,应该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相 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分子和分母都不 同的分数,通分后再进行比较。
三 对应训练
4.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5 和 7 3和 2 6 8 7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b9081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0.png)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练习题。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例如,12÷2=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算式中,还有谁 是谁的因数?谁是 谁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6=5 种 21÷21=1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把符合条件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选自教材P7 T1)
1、2、3、4、 6、9、12、 18、36
1、2、3、4、5 、6、10、12、 15、20、30、60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2. 填空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 整 )数而没有 (余数 ),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 因数 )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 )的,不能单独存在。 (3)12÷4=3,我们就说 4 和 3 是 12 的( 因数 ), 12 是 4 和 3 的( 倍数 ) 。
知识提炼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
数,那么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 数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小试牛刀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选自教材P5 做一做)
4和24
26和13
4是24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13是26的因数 26是13的倍数
你发现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练习题。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例如,12÷2=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算式中,还有谁 是谁的因数?谁是 谁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6=5 种 21÷21=1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把符合条件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选自教材P7 T1)
1、2、3、4、 6、9、12、 18、36
1、2、3、4、5 、6、10、12、 15、20、30、60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2. 填空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 整 )数而没有 (余数 ),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 因数 )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 )的,不能单独存在。 (3)12÷4=3,我们就说 4 和 3 是 12 的( 因数 ), 12 是 4 和 3 的( 倍数 ) 。
知识提炼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
数,那么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 数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小试牛刀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选自教材P5 做一做)
4和24
26和13
4是24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13是26的因数 26是13的倍数
你发现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24b8bb7f1922791688e8a7.png)
①
②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4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导入
连一连。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小红
小丽
小明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还可以怎样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导入
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如果是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可以怎样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探究新知
兰兰
这是我从不同方向看到 的。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小华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 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明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 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5个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知识运用
(2)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df8df89ec3d5bbfc0a741d.png)
第2课时 因数和倍数(2)
R·五年级数学下册
进入新课
15的因数有: 1,3,5 ,15。 1×15=15 16的因数有: 1,2,4,8,16。 3×5=15
1×16=16 2×8=16 4×4=16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这些数的因数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6的因数有:1,2,3,4,6,9,12, 18,36。 36。 15的因数有:1,3,5,15。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6的因数有:1,2,4,8,16。 18的因数有:1,2,3,6,9,18。 18的因数有:1,2,3,6,9,18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R·五年级数学下册
情境导入
只不远横
缘 身 在 此 山
识 庐山 真 面 目
近 高 低 各 不
看 成 岭 侧 成
题 西 林 壁
中
同峰
小组活动要求:
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 哪几个面?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 的面吗?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
7的倍数有:7,14,21,28,35 ------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它本身 ),
( 没有 )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 的个数是( 无限的 )。
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都有1和它本身,我们把 小于它本身的因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真因数。如6的所 有真因数是1、2、3,而且6=1+2+3,像这样的数, 数学家们叫它完美数。
1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R·五年级数学下册
情境导入
现有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R·五年级数学下册
进入新课
15的因数有: 1,3,5 ,15。 1×15=15 16的因数有: 1,2,4,8,16。 3×5=15
1×16=16 2×8=16 4×4=16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这些数的因数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6的因数有:1,2,3,4,6,9,12, 18,36。 36。 15的因数有:1,3,5,15。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6的因数有:1,2,4,8,16。 18的因数有:1,2,3,6,9,18。 18的因数有:1,2,3,6,9,18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R·五年级数学下册
情境导入
只不远横
缘 身 在 此 山
识 庐山 真 面 目
近 高 低 各 不
看 成 岭 侧 成
题 西 林 壁
中
同峰
小组活动要求:
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 哪几个面?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 的面吗?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
7的倍数有:7,14,21,28,35 ------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它本身 ),
( 没有 )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 的个数是( 无限的 )。
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都有1和它本身,我们把 小于它本身的因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真因数。如6的所 有真因数是1、2、3,而且6=1+2+3,像这样的数, 数学家们叫它完美数。
1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R·五年级数学下册
情境导入
现有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93b7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b.png)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1)说一说左图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
绕鱼嘴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0°,连续旋转 4 次。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2)右图中绿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 部分比绿色部分多几分之几?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画出“风筝”旋转90°后的 图形(只画出轮廓线)。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思考下列问 题。
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图形旋转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知识点1
观察物体
通过“观察物体(三)”,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括号中。
(③ )
( ②)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① )
(2)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①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
②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 ③的体积是11立方厘米。
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6÷11=
6 11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3)如果要把①、②、③分别继续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个几何体至少还需要多少个小
= 6.4( dm3 )= 6.4(L) 答:缸里的水溢出 6.4 L。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15.用 4 个 摆一摆。 (1)如果从左侧看到的形状是 样摆放的?
示例:
,这 4 个小正方体可能是怎
第二十一页桌猜一猜 4 个 是怎样摆放的。 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做一做。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9.2 图形与几何
GRAPHICS AND GEOMETRIC
(1)说一说左图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
绕鱼嘴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0°,连续旋转 4 次。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2)右图中绿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 部分比绿色部分多几分之几?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画出“风筝”旋转90°后的 图形(只画出轮廓线)。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思考下列问 题。
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图形旋转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知识点1
观察物体
通过“观察物体(三)”,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括号中。
(③ )
( ②)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① )
(2)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①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
②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 ③的体积是11立方厘米。
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6÷11=
6 11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3)如果要把①、②、③分别继续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个几何体至少还需要多少个小
= 6.4( dm3 )= 6.4(L) 答:缸里的水溢出 6.4 L。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15.用 4 个 摆一摆。 (1)如果从左侧看到的形状是 样摆放的?
示例:
,这 4 个小正方体可能是怎
第二十一页桌猜一猜 4 个 是怎样摆放的。 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做一做。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9.2 图形与几何
GRAPHICS AND GEOMETRIC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课件《2.2 2、5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 (1)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课件《2.2 2、5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b92f2c64fad6195f302ba654.png)
数是的倍数。
……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12 (×9)0
25
(是 )
48 60 72
(× )
(是)
(× )
(是)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做一做
下面那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60
75
106
130
521
( 2 5 )( 5 ) (2 ) (2 5 ) ( )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48 51 65
(是 ) (是 ) ( ) ( )
104 153 280
(是 ) (是 ) (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是 )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下面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是偶数?把它们分 别填入下面适当的圈里。
1.用0、2、5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 2的倍数。(有几种排法?)
( )( )( ) ( 2 )( 5 )( 0 ) ( 5 )( 2 )( 0 ) ( 5 )( 0 )( 2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排一 排
2.用0、2、5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 的倍数。(有几种排法?)
请从小到大试着找一找2的倍数有 哪些?
…… ……
×
1 2
2
3
4
5
6
7
8
9
1
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2
像2, 4, 6, 8……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
4
观察这些数,他们的个位数有什么 特点?
……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12 (×9)0
25
(是 )
48 60 72
(× )
(是)
(× )
(是)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做一做
下面那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60
75
106
130
521
( 2 5 )( 5 ) (2 ) (2 5 ) ( )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48 51 65
(是 ) (是 ) ( ) ( )
104 153 280
(是 ) (是 ) (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是 )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下面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是偶数?把它们分 别填入下面适当的圈里。
1.用0、2、5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 2的倍数。(有几种排法?)
( )( )( ) ( 2 )( 5 )( 0 ) ( 5 )( 2 )( 0 ) ( 5 )( 0 )( 2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排一 排
2.用0、2、5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 的倍数。(有几种排法?)
请从小到大试着找一找2的倍数有 哪些?
…… ……
×
1 2
2
3
4
5
6
7
8
9
1
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2
像2, 4, 6, 8……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
4
观察这些数,他们的个位数有什么 特点?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探索图形课件(共21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探索图形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f112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2.png)
(n-2)2×6
27 64
...
(n-2)3
如果摆成下面的几何体,你会数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8个顶点 12条同样长的棱 6个相同的面
正方体就是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立体图形。
十
阶
正
方
1cm
体
1cm
10cm
10cm
10×10×10=1000(块)
化
繁
为
1cm
简
1cm
三面涂色 两面涂色 一面涂色 没有涂色
?块
?块
?块
?块
6 把大正方体的 个面都涂上红色。
二阶
三阶
一面涂色的块数共有 (棱上块数-2)2×6块 没有涂色的块数共有 (棱上块数-2)3块
棱上 总块 块数 数
二阶 2 8 三阶 3 27 四阶 4 64
五阶 六阶
三面涂色 的块数
8 8
8
两面涂色 的块数
0 12
24
一面涂色 的块数
0 6
24
没有涂色 的块数
0 1
8
棱上 总块 块数 数
二阶 2 8 三阶 3 27 四阶 4 64 五阶 5 125 六阶 6 216
棱上 总块 三面涂色
块数 数
的块数
二阶 2 8
8
两面涂色 的块数
0
三阶 3 27 8
12
四阶 4 64 8
24
五阶 5 125 8
36
六阶 6 216 8
48
... ... ... ...
...
n阶 n n3 8 (n-2) ×12
一面涂色 的块数
0 6 4
没有涂色 的块数
27 64
...
(n-2)3
如果摆成下面的几何体,你会数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8个顶点 12条同样长的棱 6个相同的面
正方体就是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立体图形。
十
阶
正
方
1cm
体
1cm
10cm
10cm
10×10×10=1000(块)
化
繁
为
1cm
简
1cm
三面涂色 两面涂色 一面涂色 没有涂色
?块
?块
?块
?块
6 把大正方体的 个面都涂上红色。
二阶
三阶
一面涂色的块数共有 (棱上块数-2)2×6块 没有涂色的块数共有 (棱上块数-2)3块
棱上 总块 块数 数
二阶 2 8 三阶 3 27 四阶 4 64
五阶 六阶
三面涂色 的块数
8 8
8
两面涂色 的块数
0 12
24
一面涂色 的块数
0 6
24
没有涂色 的块数
0 1
8
棱上 总块 块数 数
二阶 2 8 三阶 3 27 四阶 4 64 五阶 5 125 六阶 6 216
棱上 总块 三面涂色
块数 数
的块数
二阶 2 8
8
两面涂色 的块数
0
三阶 3 27 8
12
四阶 4 64 8
24
五阶 5 125 8
36
六阶 6 216 8
48
... ... ... ...
...
n阶 n n3 8 (n-2) ×12
一面涂色 的块数
0 6 4
没有涂色 的块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84cfd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6.png)
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方法一:列举法
方法二:筛选法
18的因数:1,18,2,9,3,6 27的因数:1,27,3,9
18因数:1,2,3,6,9,18
答: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答: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三:分解质因数法(也叫短除法)
18=2×3×3 3×3=9 27=3×3×3 答: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8 的因数
还可以这样表示
12的因数
8
1,2,4
3,6, 12
1,2,4是8 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6和4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16的因数
40的因数
16
1、2、 5、10、
4、88
20、40
16和40的公因数
16和40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做一做
1.把16和24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相应的位置,再圈出它
们的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
24的因数
16的因数 24的因数
1,2,4, 8,16
1,2,3,4,6, 8,12,24
16
1,2, 3,6,
4,8 24
16和24的公因数
2、下面哪些数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哪些数是18的 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哪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
34和17( 17 ) 16和48( 16 ) 13和78( 13 )
42和54( 6 ) 5和9( 1 ) 15和16( 1 )
4. 找出下列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写在括号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 (1) PPT课件 图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 (1)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e566bb770bf78a64295404.png)
图形的运动(三)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 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点叫 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转动前后相 对应的点叫做对应点,相对应的线段叫做对应 线段,相对应的角叫做对应角。)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
O
1
3
4
2
O
1
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0可得
到图形( 2)所在的位置。
3
4
2
O
1
图形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0可得到
图形( 3)所在的位置。
3
4
2
O
1
图形2绕O点顺时针旋转( 18)00 可
得到图形 4 所在的位置。
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 B,并与同学
进行交流.
A
B
图形A顺时针旋转900形成图形B。
6、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把 旋转了5次。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 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点叫 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转动前后相 对应的点叫做对应点,相对应的线段叫做对应 线段,相对应的角叫做对应角。)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
O
1
3
4
2
O
1
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0可得
到图形( 2)所在的位置。
3
4
2
O
1
图形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0可得到
图形( 3)所在的位置。
3
4
2
O
1
图形2绕O点顺时针旋转( 18)00 可
得到图形 4 所在的位置。
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 B,并与同学
进行交流.
A
B
图形A顺时针旋转900形成图形B。
6、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把 旋转了5次。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7a946c33687e21af45a964.png)
个位上······
随堂演练
1、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
偶数
2.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
打开数学书,可以看到左边 是偶数页,右边是奇数页。
我家的门牌号 203 是奇数。
3.
北京西站开出列车
古希腊人非常重视完美数。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 哥拉斯发现它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对完美数的研究。也 许完美数太少了,一直到现在,数学家才发现了29个完 美数,而且都是偶完美数。前5个完美数分别是:6, 28, 496, 8128,33550336。
典例剖析
1、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
是 60,这个数是( 60 )。 2、( 1 )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3.判断对错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48是6的倍数。(√) (3)在27÷4=6…3中,27是4的倍数。 (×) (4)36是6的因数。(×) (5)9的倍数只有18、27、36。(×)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 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1.因数和倍数
学号是 5 的倍数 的同学请举手。
5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12 11 12 21 22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3 4 5 6 7 8 9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复习讲解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1de6cc83c4bb4cf6ecd1b6.png)
5 8
分母相同, 分子大的分 数比较大。
1 5
○>
1 7
分子相同, 分母大的分 数比较小。
5 9
○<
7 12
5 9
=
20 36
7 12
=
21 36
20 36
<
21 36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讲解教学课件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分
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
数
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意义 的
真分数和假分数
意
每段长( 7 )米,每段占全长的( 1 )。
5
5
(4) 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1 5 7 11) 12 12 12 12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讲解教学课件
两个学生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结果。
姓名 投中次数 投篮总数 命中率
李想
8
12
2 3
刘源√
6
8
3 4
他们谁的成绩好?
8÷12=
8 12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讲解教学课件
真假假真真假 假 分分分分分分 分 数数数数数数 数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讲解教学课件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分
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
数
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意义 的
真分数和假分数
意
带分数的定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
义
约分
和 性质 约分的方法 (最大公因数)
一个整体
平均分
1、意义 a a b b
单位“1” 分数单位
(b 0)
真分数 < 1
2、分类
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因数和倍数(2)
R·五年级数学下册
进入新课
15的因数有: 1,3,5 ,15。 1×15=15 16的因数有: 1,2,4,8,16。 3×5=15
1×16=16 2×8=16 4×4=16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这些数的因数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6的因数有:1,2,3,4,6,9,12, 18,36。 36。 15的因数有:1,3,5,15。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6的因数有:1,2,4,8,16。 18的因数有:1,2,3,6,9,18。 18的因数有:1,2,3,6,9,18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
复习旧知
1、说出下面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9=36
21÷3=7
2、因为72÷8=9,所以72能被8(整除), 或者72 能被9(整除),也可以说8能( 整除)72,或9 能(整除 )72。
整除: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且没有余数。
3、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 1 ),最大的因数是 (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
3×1 = 3 3 × 2 = 6 3乘非零自然数的积 3 × 3 = 9 就是3的倍数。
3 × 4 = 12 3 × 5 = 15 …… 3的倍数有: 3,6,9,12,15 ……
这些数都是(自然 )数。
进入新课
12÷2=6,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 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 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 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1.3× 6=7.8
1 观察物体(三)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情境导入
只不远横
缘 身 在 此 山
识 庐 山 真 面
近 高 低 各 不
看 成 岭 侧 成
题 西 林 壁
中目同峰
小组活动要求:
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 哪几个面?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 的面吗?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
2的倍数有: 2, 4, 6, 8,10 …… 5的倍数有: 5, 10,15,20,25……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这些数 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的倍数有:3,6,9,12,15 ------
2的倍数有:2,4,6,8,10 ------
5的倍数有:5,10,15,20,25 ------
7的倍数有:7,14,21,28,35 ------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它本身 ),
( 没有 )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 的个数是( 无限的 )。
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都有1和它本身,我们把 小于它本身的因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真因数。如6的所 有真因数是1、2、3,而且6=1+2+3,像这样的数, 数学家们叫它完美数。
2、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8是倍数,2是因数。
(× )
(2)32是5的倍数。
( ×)
(3)42能被7整除,42是7的倍数。(√ )
(4)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 )
巩固提高
1、一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这个数是( 12 )。 2、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 都是 60,这个数是( 60 )。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探索新知
因为,我是从立体 图形的上面看的。
我是从立体图 形的侧面看的。
我是从立体图 形的正面看的。
哦,我明白了。因为我们各自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所以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我来总结吧: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 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 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比如:
方法三:前后两排,前面三 个,后排一个在最中间。
方法四:前后两排,前排放一 个,放在最左边,后排放三个。
方法五:前后两排,前排放一 个,放在最右边,后排放三个。
方法六:前后两排,前排放一个, 放在最中间,后排放三个.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②③ ①④
猜一猜:
正方形
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 一个面,它可能是什 么立体图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
是这样的两个物吗?
……
下面这三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从上面看到)( 从正面看到 )( 从左面看到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2.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4÷ 5=0.8
45 ÷ 6=7 ······3
这三个算式都不能说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因为
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相乘或整除的 关系中产生的。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 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自然数。
典例剖析
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 ( 17 ),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1 ),17 的因数一共有( 2 )个.
新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课件
1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情境导入
现有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大 家 摆 摆 看
还可以怎么样摆?
探索新知
一共有六 种方法
方法一:前后两排,前面三个, 后排一个在最左边。
方法二:前后两排,前面三个, 后排一个在最右边 。
做一做:正面画“√ ”,上面画“ ”,侧
面画“ ”。 √
√
做一做:正面画“√ ”, 上面画“ ”,侧面画 “ ”。
√
做一做:正面画“√ ”, 上面画“ ”,侧面画 “ ”。
√
运用新知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 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先摆一摆,再连一连
①
②
③
④
A:
B:
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 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
3.判断对错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48是6的倍数。(√) (3)在27÷4=6…3中,27是4的倍数。 (×) (4)36是6的因数。(×) (5)9的倍数只有18、27、36。(×)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 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1.因数和倍数
R·五年级数学下册
进入新课
15的因数有: 1,3,5 ,15。 1×15=15 16的因数有: 1,2,4,8,16。 3×5=15
1×16=16 2×8=16 4×4=16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这些数的因数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6的因数有:1,2,3,4,6,9,12, 18,36。 36。 15的因数有:1,3,5,15。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6的因数有:1,2,4,8,16。 18的因数有:1,2,3,6,9,18。 18的因数有:1,2,3,6,9,18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
复习旧知
1、说出下面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9=36
21÷3=7
2、因为72÷8=9,所以72能被8(整除), 或者72 能被9(整除),也可以说8能( 整除)72,或9 能(整除 )72。
整除: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且没有余数。
3、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 1 ),最大的因数是 (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
3×1 = 3 3 × 2 = 6 3乘非零自然数的积 3 × 3 = 9 就是3的倍数。
3 × 4 = 12 3 × 5 = 15 …… 3的倍数有: 3,6,9,12,15 ……
这些数都是(自然 )数。
进入新课
12÷2=6,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 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 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 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1.3× 6=7.8
1 观察物体(三)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情境导入
只不远横
缘 身 在 此 山
识 庐 山 真 面
近 高 低 各 不
看 成 岭 侧 成
题 西 林 壁
中目同峰
小组活动要求:
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 哪几个面?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 的面吗?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
2的倍数有: 2, 4, 6, 8,10 …… 5的倍数有: 5, 10,15,20,25……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这些数 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的倍数有:3,6,9,12,15 ------
2的倍数有:2,4,6,8,10 ------
5的倍数有:5,10,15,20,25 ------
7的倍数有:7,14,21,28,35 ------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它本身 ),
( 没有 )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 的个数是( 无限的 )。
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都有1和它本身,我们把 小于它本身的因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真因数。如6的所 有真因数是1、2、3,而且6=1+2+3,像这样的数, 数学家们叫它完美数。
2、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8是倍数,2是因数。
(× )
(2)32是5的倍数。
( ×)
(3)42能被7整除,42是7的倍数。(√ )
(4)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 )
巩固提高
1、一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这个数是( 12 )。 2、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 都是 60,这个数是( 60 )。
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探索新知
因为,我是从立体 图形的上面看的。
我是从立体图 形的侧面看的。
我是从立体图 形的正面看的。
哦,我明白了。因为我们各自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所以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我来总结吧: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 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 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比如:
方法三:前后两排,前面三 个,后排一个在最中间。
方法四:前后两排,前排放一 个,放在最左边,后排放三个。
方法五:前后两排,前排放一 个,放在最右边,后排放三个。
方法六:前后两排,前排放一个, 放在最中间,后排放三个.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②③ ①④
猜一猜:
正方形
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 一个面,它可能是什 么立体图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
是这样的两个物吗?
……
下面这三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从上面看到)( 从正面看到 )( 从左面看到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2.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4÷ 5=0.8
45 ÷ 6=7 ······3
这三个算式都不能说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因为
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相乘或整除的 关系中产生的。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 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自然数。
典例剖析
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 ( 17 ),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1 ),17 的因数一共有( 2 )个.
新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课件
1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情境导入
现有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大 家 摆 摆 看
还可以怎么样摆?
探索新知
一共有六 种方法
方法一:前后两排,前面三个, 后排一个在最左边。
方法二:前后两排,前面三个, 后排一个在最右边 。
做一做:正面画“√ ”,上面画“ ”,侧
面画“ ”。 √
√
做一做:正面画“√ ”, 上面画“ ”,侧面画 “ ”。
√
做一做:正面画“√ ”, 上面画“ ”,侧面画 “ ”。
√
运用新知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 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先摆一摆,再连一连
①
②
③
④
A:
B:
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 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
3.判断对错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48是6的倍数。(√) (3)在27÷4=6…3中,27是4的倍数。 (×) (4)36是6的因数。(×) (5)9的倍数只有18、27、36。(×)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 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1.因数和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