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教学实践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报告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病理学知识体系日益丰富,临床病理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以下教学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课程设置与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将病理学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教学以基础病理学为主,实践操作以临床病理学为主,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病理学研究成果,更新教材和讲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开展翻转课堂: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互动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病理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操作培训(1)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设施,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2)规范操作流程:对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开展实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四、实践效果1. 学生成绩显著提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考试成绩普遍提高。
2.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案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教学质量得到认可:同行专家和学生对病理学教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实践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次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大鼠的病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大鼠病理学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观察和识别大鼠常见病理变化。
2.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和染色技术。
3. 培养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和病理学诊断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材料:1. 大鼠尸体2. 石蜡切片机3. 刀片4. 梯度乙醇5. 苏木素染液6. 伊红染液7. 盐酸酒精8. 脱水剂9. 明胶10. 显微镜实验步骤:1. 解剖与组织处理:- 将大鼠解剖,取出所需观察的组织。
- 将组织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 将固定后的组织进行脱水处理,使用梯度乙醇逐步脱水。
- 将脱水后的组织进行透明处理,使用明胶进行透明化。
- 将透明后的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块。
2. 切片制作:- 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放置于载玻片上,进行展片处理。
3. 染色:- 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染液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盐酸酒精分化。
-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分钟。
- 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4. 脱水与透明:- 使用梯度乙醇进行脱水处理。
- 使用二甲苯进行透明处理。
5. 封片:- 将透明后的切片放入盖玻片下,滴加封片剂。
6. 观察与记录:-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1. 大体观察:- 大鼠外观健康,无明显的病理改变。
2. 组织切片观察:- 心脏: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的病变。
- 肝脏:肝小叶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的炎症或坏死。
- 肺:肺泡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肺气肿或纤维化。
- 肾脏:肾小球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肾炎或肾小球硬化。
- 大脑:神经元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神经退行性病变。
讨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大鼠的病理切片观察,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或者是实验时间较短,未能观察到病理变化。
在病理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固定方法、切片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病理学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病理机制以及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掌握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
实验目的1. 理解病理学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系;2.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3. 培养学生的组织切片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动物组织(实验动物为小鼠);2. 生理盐水;3. 麻醉剂;4. 组织切片染色试剂。
方法:1. 将小鼠置于适当的缓冲盐水中麻醉;2. 取出小鼠后,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相应组织进行取样;3. 将组织切片并制作玻璃载片;4. 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染色试剂的处理;5.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6. 记录观察结果,并按要求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选取了正常心脏和癌症病理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正常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在正常心脏组织切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肌细胞呈纵横交错排列成束,之间由间质连接。
心肌细胞呈长条状,内含多个核,有丰富的线粒体。
正常心脏组织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形态结构明确,排列整齐。
癌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在癌症组织切片中,我们观察到细胞无序增生,核较大且异型性明显。
细胞核分裂活跃,存在核分裂像。
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排列混乱,形成不规则团块。
病变组织中可以观察到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讨论通过对正常心脏组织和癌症组织的观察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癌症组织的异常特征和正常组织的区别。
癌症组织的细胞增殖失控,核分裂活跃,细胞形态异常,导致组织结构紊乱。
正常组织结构整齐,细胞排列有序。
这些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心脏正常组织切片和癌症组织切片,加深了同学们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机制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提高了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水平。
医学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肝脏病理学观察二、实验目的:1. 掌握肝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技巧;2. 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切片,了解肝脏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3. 培养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三、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器官,其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四、实验材料:1. 肝脏病理切片(正常肝脏、脂肪变性、肝炎、肝硬化等);2. 光学显微镜;3.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等);4. 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1. 将肝脏病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依次观察正常肝脏、脂肪变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理切片;3. 注意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染色特点等;4. 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实验指导书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果:1. 正常肝脏:细胞形态规则,组织结构清晰,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无炎症和变性;2. 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细胞核被挤压偏位,肝小叶结构尚存;3. 肝炎:肝细胞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核增大、浓染,肝小叶结构模糊;4. 肝硬化: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出现假小叶,纤维组织增生。
七、讨论:1. 脂肪变性是肝脏常见病变之一,多见于肥胖、糖尿病等患者。
本实验观察到的脂肪变性肝脏切片,符合脂肪变性的组织学特征;2. 肝炎是肝脏常见疾病,其病理变化与病毒感染、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观察到的肝炎肝脏切片,符合肝炎的组织学特征;3.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病变的终末期,其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纤维组织增生。
本实验观察到的肝硬化肝脏切片,符合肝硬化的组织学特征。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肝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技巧,了解了肝脏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可以准确判断肝脏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显微镜清洁,避免污染;2. 观察切片时,注意光线调节,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3. 观察切片时,注意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染色特点等,避免遗漏重要信息;4. 记录观察结果时,注意准确、清晰,便于后续分析。
病理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病理实训,使学生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制作(1)切片前准备:了解切片要求,准备切片机、切片刀、切片石蜡、载玻片、切片包等。
(2)切片操作:按照切片机操作规程进行切片,注意切片厚度、切片方向等。
(3)切片固定:将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放入固定液中浸泡。
2. 病理染色(1)苏木精染色:将固定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2)伊红染色:将苏木精染色的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3)脱色: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脱色液中脱色,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4)复染:将脱色后的切片放入复染液中复染,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3. 病理观察(1)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了解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病变特征等。
(2)细胞学观察: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病变情况。
(3)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病理诊断。
五、实训结果1. 成功完成病理切片制作,切片厚度适中,切片方向正确。
2. 成功完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颜色清晰,染色效果良好。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掌握了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病变特征等基本知识。
4.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病理诊断,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染色、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2. 加深了对病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
3. 认识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4. 今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七、指导教师评语学生在本次实训中表现良好,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染色、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病理诊断能力有所提高。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三年⼆⽉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三年⼆⽉前⾔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体,便于学⽣使⽤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师分别编写,病理⽣理学分由李晓阳⽼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在使⽤时随时指正,使之⽇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三年⼆⽉⽬录前⾔第⼀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局部⾎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 (16)实验五肿瘤(⼆) (20)实验六⼼⾎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性⽣殖系统疾病 (38)实验⼗⼀甲状腺疾病 (42)实验⼗⼆传染病(⼀) (44)实验⼗三传染病(⼆) (48)第⼆部分病理⽣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肺⽔肿 (54)实验⼆失⾎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病理学实习⽬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体标本、病理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提⾼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病理实验室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病理实验室是医院中重要的辅助诊断部门,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操作技能,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医院病理实验室进行了为期8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2. 掌握病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病理学基本理论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等。
通过学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病理实验室基本操作(1)标本采集与固定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标本的采集和固定工作。
标本采集时,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标本的质量。
固定是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步骤,我学习了常用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如甲醛固定、酒精固定等。
(2)切片制作切片制作是病理学检查的关键环节,我学习了切片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切片厚度、切片方向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等步骤。
(3)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观察方面,我学习了常用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的观察方法。
(4)病理诊断在病理诊断方面,我参与了部分病例的诊断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病例进行诊断。
3. 病理报告撰写病理报告是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成果,我学习了病理报告的撰写规范和技巧。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撰写了部分病例的病理报告。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践技能方面:掌握了病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标本采集、切片制作、显微镜观察等。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导师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科研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病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激发了科研兴趣。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植物病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两周,主要在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和田间进行。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实习(1)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采集植物病害标本,包括病害症状、病原菌等。
同时,掌握了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切片、染色等。
(2)病原菌分离与纯化通过实验,我了解了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 采集病样:选择典型病样,去除杂质,进行表面消毒。
② 制备病组织悬浮液:将病组织研磨成匀浆,加入一定比例的无菌水。
③ 涂布分离:将病组织悬浮液涂布于琼脂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④ 挑取单菌落: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化。
(3)病原菌鉴定在实习中,我学习了病原菌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2. 田间实习(1)病害调查在田间,我参与了病害调查工作,学习了如何观察病害症状、调查病害发生程度等。
(2)病害诊断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特征,我对一些常见病害进行了诊断。
(3)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病害,我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加深: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医学病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对病理学的临床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对医学事业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二、实习内容1. 病理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重点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细胞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诊断学等。
通过学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疾病诊断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病理诊断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大量的病理诊断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观察病理切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病理变化,如炎症、肿瘤、变性等。
(2)病理报告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病理报告的撰写工作,学会了如何根据病理切片结果,准确、简洁地描述病理变化,并提出诊断意见。
(3)病理讨论: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病理讨论会,学习了如何与其他医生、技师等交流,共同探讨病理诊断问题。
3. 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在实习期间,我还接受了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包括:(1)染色技术:学习了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性红染色等染色技术,掌握了染色操作方法。
(2)制片技术: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备、封片等制片技术。
(3)显微镜操作: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观察病理切片的技巧。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其他医生、技师等共同协作,共同完成病理诊断任务。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病理诊断工作要求严谨细致,通过实习,我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4. 增进了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医学事业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四、实习总结这次病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1.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
实验报告模板范例病理

实验报告模板范例病理实验报告模板范例:病理学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掌握一定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病理诊断的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病理标本实验方法:采用组织学的方法,对病理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块肺癌的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标本中大量异常增生的肺组织,其中可见多个形态各异的肿瘤细胞。
这些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并且细胞核很大,核分裂明显增多。
这些特征表明该病理标本为肺癌。
接着,我们对肿瘤细胞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注意到这些肿瘤细胞在组织中主要分布在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附近,且有时可以侵犯肺泡腔。
此外,这些细胞在组织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模式,且常以浸润的方式向周围组织扩展。
这些特征表明这是一种浸润性生长的肺癌。
进一步观察后,我们注意到在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这些淋巴细胞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了明显的淋巴细胞性浸润带,与肿瘤细胞形成了交界处。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肺组织中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了肺间质纤维化。
这些特征提示该肺癌已经进入晚期,存在着明显的淋巴转移和纤维化。
讨论与结论:根据我们对肺癌病理标本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病理标本为肺癌,具有典型的肿瘤细胞形态特征,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核分裂明显增多等。
2. 肺癌呈现出浸润性生长,常以浸润的方式向周围组织扩展,可以侵犯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有时还可以侵犯肺泡腔。
3. 肺癌已经发展到晚期,存在明显的淋巴转移和纤维化。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肺癌的病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病理诊断能力,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掌握了一定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肺癌病理标本的观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肺癌的形态特征和发展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以及如何对组织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
鸡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鸡病理学实验室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涉及鸡病理学的实验操作,包括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观察及分析。
实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鸡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学习,并亲自操作了相关实验。
以下是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一、动物标本的采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如何采集鸡的病理标本。
采集标本的过程包括对鸡进行解剖、观察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解剖鸡,观察其各个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并记录下异常的病理变化。
二、动物标本的制作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动物病理切片。
制作切片的过程包括取材、固定、切片、染色和观察。
我们学会了使用切片机将动物组织切成薄片,并用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病理变化。
三、动物标本的观察与分析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开始对制作好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识别各种病理变化,如炎症、坏死、肿瘤等,并分析其可能的病因。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掌握了正确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四、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鸡的病理学特征,掌握了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观察和分析方法。
我们共完成了50余份病理切片,并对每份切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在实习期间,我们撰写了实习日记,记录了每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最后,我们完成了一篇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鸡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观察和分析方法。
同时,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鸡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动物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家畜病理诊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家畜病理诊断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兽医病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家畜病理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习如何采集和分析病理标本。
3.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技巧。
4.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病理变化。
实验材料:- 家畜病理标本(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 病理切片机- 病理显微镜- 刀片、镊子、剪刀等解剖工具- 10%福尔马林溶液- 苏木素、伊红等染色剂- 相关病理学教材和图谱实验步骤:一、标本采集与固定1. 采集家畜的病理标本,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
2. 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以防止组织自溶。
二、病理切片制作1. 将固定后的组织块用刀片切成薄片。
2. 将切片放入水中漂洗,去除多余福尔马林。
3. 使用切片机将切片贴附到载玻片上。
4. 将载玻片放入烤箱中烤干。
三、病理切片染色1. 使用苏木素染色,使细胞核着色。
2. 使用伊红染色,使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着色。
3. 使用盐酸酒精分化,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区分更加明显。
4. 使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染料。
四、病理切片观察1. 使用病理显微镜观察切片。
2. 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病理变化,如细胞坏死、纤维化、炎症、肿瘤等。
3. 结合病理学教材和图谱,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解释。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肝脏切片观察1. 观察到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
2. 部分肝细胞发生坏死,细胞核固缩,细胞质空泡化。
3. 肝窦扩张,充血。
分析:肝脏切片显示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提示可能为肥胖或肝脏疾病。
二、肾脏切片观察1. 观察到肾小球波变,部分肾小球纤维化。
2. 肾小管扩张,充满蛋白尿。
分析:肾脏切片显示肾小球波变和肾小管扩张,提示可能为慢性肾炎。
三、心脏切片观察1. 观察到心肌纤维变性,部分心肌细胞坏死。
2. 心肌间质纤维化。
分析:心脏切片显示心肌纤维变性和坏死,提示可能为心肌病。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本次病理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的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等病理切片。
2、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然后,领取病理切片,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和光线,进行观察。
3、观察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讲解,认真辨认病理切片中的各种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4、对于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做好记录和描述,包括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病变分布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一)炎症1、急性阑尾炎在切片中,可以看到阑尾壁明显增厚,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阑尾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
2、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明显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部分增生,胆囊腔内可见胆色素沉积。
(二)肿瘤1、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呈巢状分布,癌细胞呈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形成。
2、腺癌癌细胞形成腺样结构,排列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核异型性明显。
(三)变性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挤向一侧。
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淡染,细胞核形态正常。
(四)坏死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干燥,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呈液态,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细胞。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一)炎症的病理变化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急性炎症以渗出性病变为主,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渗出等。
慢性炎症则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理学试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教程目录绪论----------------------------------------------------- -刘壮志●病理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课的内容与方法●主要脏器病理标本观察方法●切片绘图与描述的原则与方法●实验室守则【病理实习报告书写格式示范:】实验一细胞和组织损伤---------------------------------------------------------刘壮志李晓勇实验二组织修复——————————————————————刘壮志鲜于丽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刘壮志吕艳清实验四炎症-----------------------------------------------------------------刘壮志曾娟实验五肿瘤-----------------------------------------------------------------刘壮志李晓勇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魏梨曾娟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魏梨李晓勇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魏梨张东昌实验九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周凤生曾娟实验十泌尿系统疾病-------------------------------------------------------------周凤生鲜于丽实验十一生殖系统疾病----------------------------------------------------------周凤生吕艳清实验十二内分泌系统疾病-------------------------------------------------------李晓勇蒋沁蓓实验十三神经系统疾病----------------------------------------------------------曾娟肖坚实验十四传染病------------------------------------ ---------------------------刘壮志张东昌病理学实验教程绪论一、病理学实验目的与要求(一)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知识下指导,通过观察病理标本,认识各种病变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变化,使观察标本得到的感性认识和课堂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既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对疾病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观察,描述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病理实训报告个人总结(3篇)

第1篇一、实训背景病理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为了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我参加了病理实训课程。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学习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3. 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病理学基本理论:学习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2. 病理切片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了解各种疾病的形态学特征;3. 病理诊断技能:学习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诊断能力;4. 病理报告撰写:学习撰写病理报告的规范和技巧;5. 病理教学实践:参与病理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2. 病理切片观察: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了解了各种疾病的形态学特征;3. 病理诊断技能:通过模拟病例,我学会了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4. 病理报告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撰写病理报告的规范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5. 病理教学实践:参与病理教学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和协作。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实训,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实践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病理切片观察、病理诊断技能和病理报告撰写等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3. 团队合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4. 沟通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导师、同学和临床医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医学生病理室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学科,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秋季学期参加了病理室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病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设备使用方法。
2.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观察和诊断技巧。
3. 增强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参观与学习实习初期,我参观了病理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布局、设备、仪器以及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了病理切片的观察技巧。
2. 病理切片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蜡、复水、染色等步骤。
通过实践,我熟悉了各个步骤的操作要点,提高了制片技能。
3. 病理切片观察与诊断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我学习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如肿瘤、炎症、感染、变性等。
同时,我还参与了部分病例的诊断讨论,提高了自己的病理诊断能力。
4. 病理报告撰写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理报告的撰写方法,了解了病理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参与撰写病理报告,我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病理室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病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病理切片的制作和观察需要极高的精确度。
在实习过程中,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例都认真负责。
3. 团队合作精神病理室实习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平台,我学会了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在团队中,我体会到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4. 职业道德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患者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
癌细胞病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癌细胞病理学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病理学实验室实验者:[姓名]班级:[班级]学号:[学号]成绩:[成绩]一、实验目的1. 了解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 掌握癌细胞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
3. 培养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癌细胞是一种具有无限增殖、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
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通过观察癌细胞的病理切片,可以了解其形态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癌细胞组织标本- 苏木精-伊红染色液- 水浴锅- 显微镜- 切片机- 切片刀- 切片架- 实验记录本2. 仪器:- 离心机- 蒸馏水- 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步骤1. 标本处理:将癌细胞组织标本放入固定液中固定,然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
2. 切片制作:将包埋好的组织块切成薄片,厚度约5微米。
3.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然后放入盐酸酒精分化,再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
4. 洗涤: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放入蒸馏水、酒精中进行洗涤。
5. 干燥:将洗涤后的切片放入烤箱中干燥。
6. 显微镜观察:将干燥后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五、实验结果1. 肉眼观察:切片呈均匀的淡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2. 显微镜观察:- 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核大而浓染,核仁明显。
- 细胞质丰富,但结构不清,部分癌细胞呈梭形。
- 癌细胞排列紊乱,呈巢状、团块状或条索状。
六、讨论与分析1. 癌细胞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 核大而浓染,核仁明显。
- 细胞质丰富,但结构不清。
- 细胞排列紊乱,呈巢状、团块状或条索状。
2. 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如侵袭性、转移性等。
3. 通过观察癌细胞的病理切片,可以了解其形态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癌细胞的病理切片,并观察了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癌细胞的基本形态学特征,掌握了癌细胞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提高了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的能力。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多种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掌握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进一步
了解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
实验一:胃粘膜炎切片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胃粘膜炎切片,可以看到胃黏液层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并有大量
炎性细胞浸润。
此次实验观察到的胃粘膜炎切片病理特点与临床胃炎病变相一致。
实验二:皮肤皮脂腺瘤切片观察
皮脂腺瘤是皮下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皮肤皮脂腺瘤切片呈囊状结构,并由两层细胞组成。
表层细胞扁平,呈现薄膜状,基底层细胞则圆形,胞浆染色较深。
此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皮脂腺瘤的特征,对于今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实验三:肾小球硬化症切片观察
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病,本次实验观察到的肾小球硬化症切片中,肾小
球内部呈玻璃状变性,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基底部分有纤维化。
此次实验的观察结
果与临床上肾小球硬化症的病变特点相一致。
实验四:心肌梗死切片观察
心肌梗死是临床急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心肌梗死切片中,心
肌细胞明显坏死,局部血管充血,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
此次实验观察结果对于掌握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病理学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通
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切片,了解了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今后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
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学科。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学生的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1. 植物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植物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2. 植物病理学教学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植物病理学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病害诊断能力。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提高病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三、实践内容1. 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田间采集病害标本。
学生通过观察病害症状、采集病样,初步了解病害种类和发生规律。
随后,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病害标本的鉴定,使学生掌握病害鉴定方法。
2. 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在实验室,学生学习了病原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通过操作,学生掌握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技术,为后续的病害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病害诊断与防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等。
同时,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了病害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4. 病害调查与监测学生分组进行田间病害调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等。
通过调查,学生掌握了病害监测的基本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践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病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病害调查和监测,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前言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一) (16)实验五肿瘤(二) (20)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一肺水肿 (54)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一、病理学实习目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二、病理学实习方法(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外科手术取下来的脏器或组织,通常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并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时要注意:1.首先辨认是什么脏器和组织。
2.注意脏器的大小、外形、颜色、质地、表面、状况(有无被膜、有无结节、有无炎性渗出物、是否光滑、色泽等),空腔脏器还应注意腔是否扩大或变小?壁变薄或增厚?腔内有无内容物及性质如何?3.注意观察病灶的特征。
如病灶的位置、分布(弥漫或单个)、大小(以长×宽×高厘米3表示或实物表示)、形状、颜色(注意出血区多变成黑色)、质地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界限是否清楚?周围组织有无破坏等)。
(二)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从病变处或病变与正常交界处取下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腊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
即H—E染色)制作而成,其观察方法为:1.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和颜色2.然后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辩认是什么组织(实质脏器由外向内、空腔脏器由内向外逐观察),找出病变所在,注意病变的性质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为了进一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或个别细胞的形态则用高倍镜观察。
4.根据所观察到的病变(大体标本与病理切片应相互联系)。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作出病理诊断。
5.绘图应反映主要病变,要求真实,准确、清晰、整洁,并注意掌握比例关系,并附注解。
(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用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四)电化教学与病例讨论我校病理电化教学有录像、电影、幻灯片、课件等。
病例讨论主要是临床病理联系,借以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五)尸体解剖三、实习注意事项(一)实习前必须复习与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二)实习时严肃认真,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三)自觉爱护教学标本,我校标本来之不易,是历届病理教师心血的结晶。
看大标本时,不要横放倒置;病理切片不要夹在书本内,转高倍镜时勿用力过猛,以免压碎切片。
2(四)示教用病理切片不得擅自移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观察。
(五)实习前后由各小组长领取和送回病理切片,如有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六)遵守实验规则,实习结束,宜进行清洁整理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目的要求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类型。
2.掌握修复、再生、创伤愈合、肉芽组织的概念。
二、实习内容(一)本章幻灯及课件(二)大体标本1.肾细胞肿胀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
切面膨出,边缘外翻,混烛无光泽,似开水烫过一样。
2.肝脂肪变性此标本系一岁婴儿的肝脏,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手触之有油腻感。
3.干酪样坏死(肾结核标本)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见空洞形成,空洞仙残留有较多的黄白色、质地松脆之坏死物,状如干酪(或似烤黄的豆渣),故称为干酪样坏死,属于凝固属于性坏死。
4.阿米巴肝脓肿肝体积增大,肝左、右两叶可见两个大小不等的脓腔,以右叶为甚,脓腔内壁呈破絮状外观。
5.足干性坏疽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6.坏疽性阑尾炎(湿性坏疽)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失去光泽,部分呈墨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7.肾盂积水肾体积较正常大,已切开,切面见肾盂肾盏高度扩张,肾实质因受压而萎缩(变薄)。
(三)病理切片1.肾细胞肿胀复习正常肾组织切片。
(1)低倍:辨认肾组织结构,找到肾皮质部分,认出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然后重点高倍镜观察近曲小管的变化。
(2)高倍: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芒状,胞浆内充满大量细小均匀红染的蛋白颗粒。
部分管腔内可见红染蛋白物质。
2.肝脂变复习正常肝组织切片。
(1)低倍:全面观察肝组织,大部分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的园形空泡(制片过程中脂滴被酒精、二甲苯溶解而留下空泡),空泡将肝细胞核挤向一边,脂变明显处因肝细胞肿胀,肝窦受压变窄。
(2)高:进一步认识脂变为园形、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肝细胞浆内,核被挤到细胞的一边(注意与肝细胞水肿区别)。
3.干酪样坏死:本片为淋巴结结核标本。
(1)肉眼:淋巴结中央红染部分为干酪样坏死病灶。
(2)低倍:大部分淋巴结结构已破坏,中央为大片红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物质,外围已残存的淋巴滤泡,并有结核结节形成。
(3)高倍:坏死区完全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在坏死区边缘可见核碎片(核碎裂)及浓染的胞核(核浓缩)。
并可见朗罕氏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等(结核结节的特点本次实验不要求掌握)。
4.肉芽组织:(1)低倍: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其深层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表面平行,系瘢痕组织。
(2)高倍:①新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肥大,向腔内客厅出,有的尚未形成管腔。
②成纤维细胞;位于毛细血管之间,细胞较大,胞浆丰富,呈椭园形、棱形或星芒状,细胞界限不清楚,胞核椭园形或梭形。
③上述两种成分之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浸润(炎症实验时再仔细观察)。
三、实验报告(一)指出下列镜下图系何种病变?并选择绘图一张。
名称:名称:病变:1. 染色2. 放大3. 日期4.(二)病例讨论病例一:男,65岁,三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出现脑供血不足,去年始出现记忆力及智力下降,今年上半年出现痴呆,四肢活动尚可。
病例二:男,27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左下肢肌肉麻痹,体积缩小,行走困难,患肢感觉正常。
病例三:女,50岁,右输尿管结石患者,B超发现右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内有液平段(说明肾盂有积水)。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位患者共同的病变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2.上述病变会对机体产生何种影响和结局?病例四:某女,40岁,一月前左下肢由于外伤出现深达肌肉长约8厘米的伤口,简易包扎止血后未作其他处理,五天后伤口化脓,行开放引流并抗炎治疗半月后伤口痊愈,留下较大工业瘢痕。
问:该病人世间创伤愈合属何种类型?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的概念。
(二)掌握肝淤血、肺淤血的病变特点及后果。
(三)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及形态特点。
(四)了解空气栓塞的表现及其严重后果二、实习内容(一)本章幻灯片及课件(二)大体标本1.慢性肝淤血(槟榔肝):肝脏组织一块,已切开。
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斑纹(酷似中药槟榔,与之对照)。
暗红色示淤血区,灰黄色示肝细胞脂变。
2.慢性肺淤血(肺榨色硬变):近肺门肺组织,呈褐色,质坚实,见针尖大小的棕色小点。
(系含铁血黄素沉积肺间质所致)。
3.脑出血:大脑组织切面见右侧内囊出血。
黑色部分为出血灶约3×2×2cm大小,脑组织水肿,中线偏移,侧脑室受压。
4.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顶枕叶及大脑纵裂内侧面的地质学网膜下腔广泛出血,沿着血管周围呈黑色及不规则状。
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5.脾梗死:脾切面可见灰白色、边界清楚、呈三角形的梗死区、尖商指向脾门、底倍位于脏器的边缘,梗死区边缘可见充血出血带。
6.肠出血性梗死:肠壁组织(已切开)呈暗红色为梗死区,因淤血水肿,肠壁较增厚。
灰白色部分为正常肠组织。
7.下腔静脉癌组织栓塞:该标本系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入口处,可见3×3.5×4cm 大小的癌组织团块。
(三)病理切片1.慢性肺淤血(1)低倍: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呈红染条索状,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散在成堆的心力衰竭细胞。
(2)高倍镜下观心力衰竭细胞的特点:胞体较大、圆或椭圆,胞浆内充满棕黄色含铁血黄素的颗粒。
2.慢性肝淤血(1)低倍: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相邻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2)高倍:主要观察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内淤血为红细胞,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空泡。
3.脾梗死(1)肉眼: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部分细胞核浓缩成很深紫兰色团块。
②核碎裂:红染颗粒的细胞浆内散在少数不规则的深紫兰色碎片。
③核溶解:绝大部分细胞消失。
4.混合血栓(1)肉眼:血管腔内有红染的血栓物质。
(2)低倍:见血管腔内有染成淡红色之小梁,呈不规则支状,与血管壁紧密相连,小梁周边可见细胞成分。
(3)高倍:淡红色小梁即血小板梁,小梁之间有小量纤维素呈红染细丝状,交织成网,其中网罗有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