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集团并购案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源集团购并案例资料
目录
华源集团购并案例资料 (1)
041011华源集团从纺织跨进医药的故事 (3)
050628华源周玉成并未回避接班人问题 (5)
050719中国企业家:放弃谁选择谁周玉成的并购哲学 (7)
050721央企华源面临“大考”近六百亿资产成大包袱? (9)
051130华源股份退出医药建材行业 (19)
051201华源集团251亿元银行债务黑洞之始末 (21)
051219周玉成的逻辑李肃眼中的华源困局 (22)
060110华源集团“产业链价值”救赎 (25)
060110重组华源诚通面对的难题有多大? (26)
060212华润重组华源诚通退出将成央企医药业重组平台 (32)
060213华润集团接替诚通国资委酝酿华源重组新方案 (35)
060217华源董事会一致同意华润重组未来控股比例70% (36)
060220华源董事会场内外玄机 (37)
060301诚通退出华润接盘拯救华源演绎央企重组大戏 (41)
060309华源重组交接棒 (42)
060310华润董事长陈新华称华源重组首治股权分散问题 (47)
060313华源重组资金无忧 (47)
060317华源重组资金放款在即 (47)
060330华润重组华源已获银行支持 (48)
060403高盛高华介入华源重组 (49)
060405华源制药涉嫌虚增利润对华润重组华源无太大影响 (50)
060412华润拿什么拯救华源 (51)
060421华源2.5亿元银行利息偿清 (53)
060427华源重组取得重大进展97.91%股权入囊华润鼎晖 (53)
041011华源集团从纺织跨进医药的故事
经济日报出版社图书
2004.10.11
说起中国华源集团,我并不陌生。早在1992年它在上海浦东成立之初,我所在单位的总公司(中纺进出口总公司)就是它的股东之一。1996年我在总公司研究室工作时,曾和总公司副总裁一起,到华源集团参加过一届董事会。虽然这已是七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当时华源集团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转眼间,华源集团走过了十年历程,从最初以轻纺工业为基础、尤其是以纺织为主打行业的公司,变成现在以纺织和医药为支柱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它已经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32家及华源发展、华源制药、华源股份、上海医药的4家上市公司。在北美、欧洲、西非、中亚、东南亚等地投资建立了一批海外华源企业和分支机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居全国创汇企业百强前列和中国企业500强前列,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和医药集团之一。
华源集团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它成功地走了一条通过收购兼并、在迅速扩张中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据周玉成总裁说,华源成立以来,在收购兼并方面是“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兼并了72家企业,其中50%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30%也达到了预期目标,这应该说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周总认为,兼并企业成功的标准主要有三条: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利增加了;既做大又做强了。按照这个标准,华源目前的兼并已经为中国企业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华源的发展史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它成功地从纺织行业跨进医药行业。众所周知,华源的许多创始人,包括总裁周玉成,都来自纺织工业部。纺织与医药是两个有非常大区别的行业。前者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相对低。而后者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资金密集度高,技术含量相对高,专利要求高,对知识产权要求高,研发和创新强度大,这是一个比纺织行业更难驾驭的、以精细化工为支柱的行业。
华源进入医药行业,主要是采取兼并方式,而其中兼并上海医药集团就是非常精彩的一个大手笔。上药集团从总体上看应当属于优秀企业,总的资产状况、资源状况、人力资源和技术干状况都不错。但是,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甚至还有资不抵债、等待破产的企业。而华源在兼并上药集团时,并不能把这些不良资产剥离,它是在向上海市政府作了“不把工人推向社会,不轻易关闭一家企业”的承诺后,才开始执行兼并措施的,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华源知难而进,在充分整合了自己企业和上药集团的资源后,终于创造出一个新局面。
传统行业中国有大企业实施兼并的规律
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大企业规模,这在国际国内企业经营界都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真正
通过这种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高速轨道的并不多。
事实上,收购兼并企业是有客观规律的,而跨行业兼并更有其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客观规律和特点,才有可能从兼并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只有形成产业链才有可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纵观华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兼并其他企业的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盈利的企业都可以被列为兼并对象。作为一个经营传统产业的国有企业,它的兼并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选择“为”与“不为”的标准,在于被兼并企业能否形成产业链、形成产品价值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在进入新行业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就成为华源进入医药领域前的必修课。在充分调查了该行业的竞争性、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等等之后,它最后确立了“建立以研究人类健康综合解决方案为出发点的生命产业,是华源在21世纪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制药工业是'大生命'产业中的主体”的发展战略。
在此基础上,为了执行这一战略,必须形成医药产业的生产链和产品的价值链,为此,华源建立了化学制药、中成制药、天然制药、生物制药和保健品业等五大制造业。就像周总所说,中国已有六七千家医药企业,我们进入这一行业,就是要做第一,就是要打造中国医药航空母舰,就是要做成支柱产业。
团队素质兼并企业成败的关键
对于像华源集团这样传统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只有在提高自己企业团队素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成好对其他企业的兼并。
企业是靠人去经营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宝贵、最有创造力、最有激情的因素。对企业团队素质的考察,在兼并企业考察中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考察资产状况更重要。
在这方面,华源也是有过教训的。它曾经兼并过一家农机厂,在并购前考察时,经过会计事务所、中介机构审查,一致认为该企业不错。但是在兼并后不久就出了大问题,原来企业领导班子中有十几个负责人,因为经济问题被公安机关拘留和检察院起诉整个工厂也陷入了瘫痪。造成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没有发现工厂领导班子的问题。
在此之后,华源吸取了教训。周总曾深有体会地说:“一个企业哪怕资产质量很好,它的盈利能力也不错,但是如果这个团队和我们要求的距离比较大,我们也会放弃。因为我们在并购一个企业的同时,首先是得到它的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必须是高素质的,它不仅要专业化,而且应该敬业,有公德心,有凝聚力。这样才能与我们一起同心同德地战斗,去发展,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研发领先企业才有发展后劲才有竞争优势
在医药行业中,如果新药研发上不去,医药企业绝对没有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所以华源在兼并上药集团后,采取了几项重大决策:
第一,重组中央研究院。就是把上海医药集团的大大小小的研发机构,包括和外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