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经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来自百度文库
三、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文化产业是以乡村文化为资源,以市场 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农民为生产 主体,将地域性的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商品 和文化服务。
.
11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 1、乡村文化产业的兴起背景
推力:乡村经济利益诉求 拉力: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对乡村文化的追求
2、云南乡村文化发展历程
.
6
二、国家对乡村的管理
(3)强化控制
1949---1958 土地改革、基层政权建设 农会、民兵组织 县、区、乡三级人民代表会议
1958---1982 人民公社为基层单位 三级管理
1982年以后 乡(镇)基层政权 村 村民自治
.
7
1954 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生产组织形式创新:鹤庆新华银器村、剑川狮河木
雕村、大理周城扎染村等传统手工艺品村发展为专业生 产基地,与外部市场实现联动,采用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产业集群初显:涌现出了建水紫陶、鹤庆银器、石
林彝族刺绣、茶马古道沿线文化名镇名村等产业集群发 展
标志性品牌形成:建水紫陶、个旧锡器、鹤庆银器、
(2)政府大力推动阶段 1992年,省政府在西双版纳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积极 发展乡村旅游, 1994年,省政府在滇西北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提出依托自 然景观、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发展以体验自然风光 领略民族风情、感受乡村民俗为内容的观光旅游; 1996年,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
昆明西山团结乡的农家乐、香格里拉的“藏民家访”、丽 江泸沽湖落水村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西双版纳的傣族民 居观光体验等。
生活方式等。
.
3
一、何谓乡村
2、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及演变
乡村
城市
“野”、落后
“ 文”、 进步
地方自治系统
基层行政管理
.
4
二、国家对乡村的管理
• “中国所创立的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 家之处,并不在于大量地增加了化肥的使用, 而在于它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对组织的变革来 促进乡村的发展。”---伯金斯
.
8
1954 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二、国家对乡村的管理
(2)第二阶段: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
(3)第三阶段: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 1953—1957年实行土地合作化,农村土地产权逐渐 由私有向半私有转变,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土 地进行集中使用 (4)第四阶段: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
17
乡村文化是附着在乡村生产方式之上的,乡村文化产业化,先要把文化从生产生活中剥离出来,再通过资本的运作,实现资源向产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乡村文化产业化,先要把文化因子从生产生活中剥 离出来,再通过资本的运作,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 化。因此,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意味着传统资源与自 然生发条件的剥离及与现代生产方式的嫁接,这需 要复杂的制度设计和恰当市场运作。
(1)零星自发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在旅游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依托农业生态资源和乡村 人文资源,出现 “农家乐”乡村休闲、以家庭作坊式 加工生产工艺品或者简单的歌舞表演。石林风景区附 近的五棵树村、大理蝴蝶泉边的周村、西双版纳的曼 景兰村,德宏瑞丽的大等喊村等
.
12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经济
.
1
主要内容
.
2
一、何谓“乡村”
• 乡村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 • 1、定义 • 区域:与城市对应,一般指县城以下的地区,
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小,景观与城市相异。
• 经济特征: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为基
本生计方式,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 社会文化特征:特定的传统、习俗、价值观、
二、国家对乡村的管理
2、土地产权管理
(1)第一阶段:耕者有其田,土地农民所有。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 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1954 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国家 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 有权。”
.
5
二、国家对乡村的管理
1、行政管理
(1)松懈控制 “影子国家” 通过宗族、乡绅实现 对乡村的宏观控制,科举制 度修筑了乡村向上联系和延伸的通道,礼仪的庶民 化保持了对乡村社会意识形态化的企图。
秦汉 乡亭 清 保甲
(2)行政锲入 清末 民国 地方自治 1908《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设议事会、董事会 民国 乡镇机构被固定为基层政权机构
.
9
1954 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二、国家对乡村的管理
3、户籍管理
1958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在劳动就业 制度、医疗保健制度,以及在接受教育、转 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所衍生出的许 多具体规定,整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向城市人 口倾斜、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 、组织严密的体系,以制度的方式固化了乡 村与城市差别
剑川木雕、尼西黑陶、文山刺绣、大理扎染、临沧佤族 歌舞演艺、永仁苴却砚等知名品牌都已成为标识度极高 的地域文化符号。。
.
15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3、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1)现代产业基础的缺失 既有分析落脚点:资源 关键环节: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化 资源并不等同于产品,更不等同于产业,一些文化资源 并不一定以产品的形式存在,甚至不一定有物质的载体。 在资源和产业之间,还有一个转换的过程,通过转化, 静态的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这个过程,就是 乡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过程
.
13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3)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阶段 2000年后,发展较快 2008年,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 2009启动 “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
富民为内容,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
.
14
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种类丰富:民族民间工艺品、乡村演艺、乡村休闲娱
乐、民族民间节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