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pptx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h
18
四、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甲骨档案是有意识保管的,从几方面看: 首先,从考古出土看,商代的甲骨档案绝大部分
是集中保管。 第二,从窖藏情况看,也反映了集中保管的做法,
各窖发掘出来的甲骨,大体上有朝代可循“殷都 甲骨有很多是储积或累积于一处,可能是当时储 档之所”。 第三,有集中归档的做法,是殷商甲骨档案突出 的一点。 第四,有初步的整理方法。 第五,有专门经管人员。
卜辞也有较规律的刻写行款 从句式看,占卜文书及记事文书有其特殊的文书
句式和用语。如“对贞”。
h
17
三、 甲骨档案的内容
甲骨档案按所记载的内容可分四大类: (一)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记
载了七世九个王时期的生产、政治、军事活动及意识形态 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农业、畜牧、田猎、阶级关系、军队、 监狱、战争、方国、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等, 大致国家社稷大政,小至王的私人生活在甲骨档案中都有 反映,可谓殷代大政和王的活动的真实记录。 (二)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主要 记载向商王贡龟以及采集龟甲、兽骨之事,也记有检视整 治好的龟甲、兽骨以备卜用的情况。 (三)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关于职官、 制度以及王朝日常政务的记载。 (四)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祀谱和家谱 即关于王朝祭祀活动和王室世系的记载。
h
11
第二节 商朝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府文书。
现存商朝甲骨刻辞确是商王朝档案的一个重要部 分。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 要载体。商代甲骨档案是殷商统治者在占卜活动 和其他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录。因其多数发 现于殷墟,故又称殷墟卜辞。然以其制成、体式、 用语、内容、保管均有规律性的程式,故而,按 其性质而论,应称为甲骨档案,或称殷墟书契。
(完整word版)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pdf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 ,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 ,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殷墟(前 13 世纪 -11 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
1900 年~公元前 1500 年。 1959 年
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 《左传》、《礼记》、《论语》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 ,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 ,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档案管理学第十三章电子课件-精选文档27页
奖杯、牌匾、标本、样品等; 3、按实物产生时间分类:年度分类法、时期分
类法。
(三)实物材料的编号 1、总的流水号; 2、年度标号; 3、按实物 材料的类别编号。
(四)实物材料的排列与存放 1、印章; 2、像章和证章; 3、其他。
共享。
第三节
档案馆(室)资料的管理
一、资料的登记
登记的方法可以是一册一号,也可以是一 种一号,即一种有两本或3本时,只给1个 登记号,登记时只占1格。
二、资料的分类
(一)资料分类的现状 (二)资料分类与图书、档案分类的区别 1、分类对象不同; 2、分类标准不同; 3、分类深浅程度不同; 4、分类目的的不同;
2、区域性(或专业性):档案馆(室)应收集保 存反映本区域、本专业的有关资料。
3、原生性:档案馆(室)藏资料与档案有历史渊 源,能直接或间接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机关、组织的 历史真迹。
4、参考性:对馆(室)藏档案中残缺、差错起到 补充、修正等相互参照、互相核实的作用,保促进 或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第十三章
档案馆(室)的资料 与实物材料的管理
第一节
档案馆(室)资料工作概述
一、资料与资料工作
资料:档案馆(室)藏资料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它是指档案馆(室)收藏的,机关、组织或个 人在履行其职能(职责)活动中形成的,能配 合档案提供为社会各方面工作、生产、学习、 科学研究等参考需要的,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和 档案的复制品。
(三)资料分类与图书、档案分类 的联系
1、从分类原则上看,均应遵循思想性、科学性、 实践性原则。
2、从分类标准上看,都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属 性作为分类标准。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⒉简牍档案:书于竹木,故称简牍档案,简和牍区别主要表现在容字数量和用途上。
⒊金文档案: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及两周。
⒋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亦称铭文档案或题铭档案。
⒌缣帛档案:是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战国时已有用嫌帛作为书写材料。
⒍赋役档案:即手实、计帐。
手实:是互助登录的本户人口、年龄及受田数的户籍。
计帐:是地方机关根据户籍(手实)造报的第二年的赋役册(预算)。
⒎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⒏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
⒐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
⒑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名称。
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
⒒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者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
⒓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对,由宰相撰录者,谓之时政记。
⒔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当公文有错误需改正时,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
这一制度历代沿用。
14.金耀门文书库:金耀门文书库最初是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的文书库,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后来逐渐发展具有了国家档案馆的性质。
金耀门位于东京外城西北部,原为后周肃政门,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名金耀门,三司文书库位于此门附近,故称金耀门文书库。
15.吏员出职制度:吏员出职制度是指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外为官员,即由吏升官的制度。
第二部分:专题梳理一、春秋时期档案的广泛利用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一)历史背景这一时代,具有兼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随着王室衰落、世卿制度、贵族地位下降,出现了以下现象:⒈人才:各国养士之风盛行,为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培养人才的作用。
档案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17.密级:为文件上所标示的密级,如无标示, 为内部。
精选课件
36
文书档案管理
八、归档文件装盒
盒内材料的排列顺序(自上至下):
归档文件目录
归档文件
备考表
精选课件
37
1.装盒:按文件顺序进行装盒。为节省空间,不建议一个问题
(或类别)仅有几份文件也装为一盒;禁止跨年度装盒。
1.全宗号:各单位代号。
2.年度:指归档文件文件的形成年度(如 2002,2003),要求写全。
3.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可以是其 代号或是年限。
4.件号:文件的流水号,为三位数,不足三 位,前用0补齐,如001、089。
精选课件
32
5.文件编号:文件编号即文件发文字号,填 写时应照实抄录,不能有任何省略或改动。
精选课件
9
四、文书档案管理
一、整理依据
《归档文件整理
规则》(DA/T22-
2000),2000年12月6
日国家档案局发布,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
行。
精选课件
10
文书档案管理
2.归档范围与不归档范围
按照国家档案局第8号 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执行,该《规定》于2006年 12月18日公布,自公布之日 起施行。
精选课件
15
文书档案管理
(3)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 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4)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 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材料。
精选课件
16
文书档案管理
二、保管期限
2014年黑大改职《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作业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作业一、概念题:1、甲骨档案:是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及商朝后期武丁以后九个王统治时期形成的,总数达15万片以上,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
又称殷墟卜辞。
记载了商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大事项,也是古老文明的光辉明证。
2、铁券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
据史料载,汉高祖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这种档案藏于宗庙还有古代邀神盟誓的意义,保证了功臣和他们子孙的特殊地位和权利。
3、谱牒学“谱牒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学科。
“家谱”是以表谱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和本族人员事迹的图书体裁。
4、甲历档案唐代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官员人事档案,总称之“甲历”5、圆金文书制度圆分文书制度是蒙古族原始军事民主制度的产物,元朝建立后,仍然保留了这种文书处理制度。
一切公务,官员必须圆坐议处,除因差故能参加外,都要自上而下的圆书图押。
由于蒙古、色目官员多不通文墨,不能执笔划押,于是就用刻名印章代替花抑,《掇拼录》记.“今蒙古、色日人之为贸者,哆不能执笔花押。
二、简答题:一、简述原始记事的特点。
原始记事: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某种标记或符号反映一定意义的各种记录方式的总称。
原始记事的形式:1)传说记事;2)实物记事; 3)图画记事;主要特点:所有原始记事都是脱离语音的。
“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
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二、甲骨档案的保存方法?甲骨档案的保存方法:(1)集中保存在宗庙、(2)储积或累积于一处、(3)集中归档、(4)有初步的管理方法、(5)有专门经管人员。
三、简述石刻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石刻档案的内容分为公牍刻石和记事刻石两类。
特点:一类具有公务文书的性质,另一类同和金文档案一样有原始记事性质。
中国档案事业史
xx档案事业xx复习资料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其他名人:xx;甲骨学的开上之作:xx。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xx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xx档案的管理a.登于天府。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
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
“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xx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中国档案事业史概述(PPT 263页)
(二)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原始记录 文字的产生——前提条件 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
1、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文字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可理解为: 只有文字才是语言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 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接最确切的工具。 因此,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社 会的客观可能性。同时还要了解,文字既 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文字又产生于何 时?从一般原理说,文字的产生和文明的 诞生是同步的。故文明社会始于文字的使 用;文明时代也是国家产生的时期,因为 有了阶级,出现了国家的萌芽,随着“共 同语”的形成,早期大同小异的图画文字
这种文化遗存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 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 号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2、夏朝已经产生文字
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论和考证:
(1)商代甲骨不辞和一些器物上出现的文 字约有五千个,它已经具有严密规律的文 字体系,据文字学家推断,中国文字到甲 骨文时代至少经过了两三千年的发展;而 夏朝共四百多年的历史,商朝往前推四五 百年就是夏朝,故夏朝有文字是肯定的。
(2)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学习这一问题一定要明确:文字作为记录 史实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必不可少的 条件,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 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阶级统治过程中, 需要有一种权威来发号施令,以调解矛盾, 作为管理众人之工具。文字之所以就是因 为国家管理想需要,因此,“最初的文字, 是书契”。总之,“大道衰,而有书,利 害萌,而有契”,正说明文书档案产生的 社会历史因素,即原始社会瓦解,有了剥
3、凿、钻 目的:使烧灼的效果更加明显
凿孔 ——凿,一种是用刀直接挖刻,一种是用 小轮开槽,类似现在使用的砂轮,然后再挖刻。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雪恒)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了解我国历史上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其经验教训与成就(包括现存历史档案概况);认清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从历史表象背后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作系统阐述,阐明其对于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借此,还可以丰富学员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热爱。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从两节内容向学员介绍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夏朝档案的产生。
目的使学员了解我国档案的起源及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条件,并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档案有个基本性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讲解:(一)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二、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三、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二节夏朝档案的产生一、夏王朝国家的建立二、关于夏朝文字与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二)重点知识解析《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
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复习题1、我国历史上原始记事方法有哪些?2、原始记事的特点?3、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4、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5、夏王朝国家是怎样建立的?6、我国档案的起源?7、现今存世记载夏史较详的文献?8、迄今留下的夏代文书种类?9、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历书?10、禹刑。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
我国历史上主要由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录方法。
2、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原始记事并非档案。
3、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二、夏朝档案的产生上古文书的种类:典、谟、诰、训、誓,都是下行文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2、甲骨档案集中保存于宗庙地区3、世人将甲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4、近代史料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三章西周王朝1、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2、西周王朝各级官府政务文书包括:版图、盟约、人事文书、刑律3、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天府是现存最早的保管档案的库房4、天府:是西周王朝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具有中央档案馆的性质5、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6、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我国历史上又一珍贵的特有的历史档案。
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在商朝就已经出现。
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造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1、计书:这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与档案的流散与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a)一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引起的各国养士风气的盛行,士这一阶层对档案的需求;b)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档案的流散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3、《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4、自孔子修《春秋》起,才开创的私家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第五章秦朝1、秦始皇时期在文字统一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2、文书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了解)3、石刻档案大兴是秦代档案的一大特点,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第六章两汉时期1、封建社会初期档案管理与文书工作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2、封建社会初期档案收藏机构的特点:档案保管机构集保管档案资料与著书立说为一体3、汉统治者保藏图书档案的处所有:石渠阁、兰台、东观第七章魏晋南北朝1、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颁令停止使用简牍,自此,纸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写材料2、北齐第一次在中央设置史馆,是为沿袭至清朝的国家垄断修史机构的雏形,但定制于唐朝第八章隋唐时期1、唐代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分权运行体制,文书的拟定、审核与执行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2、唐朝专门档案的名称(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3、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栓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4、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一节档案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记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形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最早的纸质档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ß 二、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档案的盗窃和破坏 ß 1、定海县署档案毁坏 ß 2、英美法毁坏太平天国运动档案 ß 3、圆明园档案被洗劫一空 ß 4、斯坦因等盗窃中国大量档案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第四节 现存清代档案简介
ß 1、第一历史档案馆 ß 2、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ß 3、四川省档案馆 ß 4、辽宁省档案馆
ß (一)清政府盗取太平天国档案镇压农民 革命运动
ß 1、曾国藩 ß 2、采编所 ß 3、《贼情汇纂》(《洪杨类纂史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ß (二)现存的太平天国档案 ß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ß 6、评价太平天国重视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 做法?
规定了文件的名称和用法。 ß 令: ß 咨: ß 呈: ß 示: ß 状: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ß 2、废除封建王朝使用的一些文件名称 ß 3、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处理程序 ß 4、南京临时政府重视档案的编辑公布 ß 《临时公报》编辑出版 ß 《文教》 ß 5、利用档案编纂历史 ß 《中华民国建国史》
ß 北洋政府概况(1912.3—1928.6) ß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ß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ß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 ß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北洋军阀时期疆域图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事业史13—22章
《中国档案事业史》02
2.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形式、内 容和保管
• ⑵从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形式、内容,保管等方面均说 明是商朝的王家档案。 • ①甲骨文书形成过程是商王行事和国政决策的过程。在 神权政治下,凡商王活动和国家大政都要请命神祖,卜问 吉凶,占卜成为商王朝国政大事的先导。 • ②甲骨档案有文书的一定体式和专门用语。一篇完整的 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或部分;一是叙辞, 记载卜问的时间以及卜官的名字;二是命辞,记述向神祖 卜问求告之事;三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四是验辞, 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占卜文书及记事文书有其特殊 的文书句式和用语。占卜文书中有正反两问,左右成对, 称之为“对贞”的句式和用语。非卜辞文书也有特殊用语。
广西民族大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研室 黄夏基
3.甲骨档案的发现、发掘及研究
• (1)发现年代、发现者:光绪二十五年(公 元1899年),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认识 是古物。 • (2)迄今发掘数:国内外总共收藏154604 片 • (3)研究甲骨档案的知名学者:世人将甲 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即罗雪 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 宾),郭鼎堂(郭沫若)。
广西民族大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研室 黄夏基
1.商朝档案官员的名称、地位和作用
• ⑵巫史与甲骨档案的关系: • 商朝政治的特点。我国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神权政治,商朝是 我国奴隶社会神权政治的最盛时期。商朝神权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天或 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即商代一切大政不是由商王个人专断,更不 是由奴隶主贵族共同议定,而是请示神祖命定。这种政治是早期社会 生产力低F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必然反映,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社会、 人各自的意志是分不清的,只能视为天神和先祖的作用。那么,神权 政治如何实现,即神、人如何沟通?怎样把神的意志变为人的意志?占 卜就成为向神祖请命的最好形式,即沟通神人的最好媒介,史官正是 司掌占卜的宗教官员。占卜需要传达神祖意志的材料,龟被殷人视为 通神灵物,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奴隶社会发达的畜牧业, 为占卜提供了大量的动物骨头,且龟甲和牛的肩胛骨受热后均易显现 裂纹,自然就成为占卜的最好材料,甲骨档案由此产生。因此巫史就 成为甲骨档案的形成者和保管者。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档案事业史】一.原始记事的形式(传说记事实物记事图画记事)(作用: 保存传递备忘信约凭证)二.档案产生的条件1.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诞生是同步的)2.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商朝☆神权政治一. 商朝的宗教官员又称神职官员,是殷代最显赫的执政官员。
这类人后世称为史官,也是商朝掌管档案工作的官员。
二. 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巫侧重占卜,史侧重记事三.甲骨文书形成过程取材整治凿钻灼兆刻辞四.甲骨档案的内容1.占卜刻辞(卜辞)2.卜事刻辞(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4.表谱刻辞(干支表祀谱家谱)以上四类甲骨刻辞的内容是商王朝统治活动的原始记录,比较确切而详细地反映了商朝国家活动,社会生产及其阶级关系。
五.甲骨档案的存贮1.集中保管(在宗庙里)2.大体上有朝代可循3.有集中归档的做法4.有初步的整理方法5.有专门经管人员商朝甲骨档案的保管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六.商朝应有简册档案,而且是重要的公文档案。
☆西周☆一.西周中央政府部门1.卿士寮为军事司法部门,要保管本职任内形成的各种档案。
2.太史寮(西周史官)起草文书保管典籍记载史事掌管天文,历法,祭祀,教育等事务。
西周史官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但还是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
(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档案,内史掌王朝中央档案,御史掌王世档案,外史掌地方档案)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
二.史官身份1.重要执政官员2.档案保管者3.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知识中枢)4.历史记录者5.贵族子弟老师三.除太史寮外,王室事务总管的“冢宰”也掌管王室档案,周公曾任此职。
六官皆总属于冢宰,在冢宰下主管档案事务的是宰夫司会司书等官员。
四.西周进行分封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推行到各诸侯国。
地方也建立有相应的档案工作和丁籍收藏制度。
五.西周王朝文书书写材料西周政府文书简称简牍和简策1.简,狭长的竹片和木片(简与策用于国家重大政事,书写典籍)2.牍,方形的木片(用于一般公文书)3.策(册),若干简片编在一起六.西周王朝主要文书种类。
(课件)-档案事业概论——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讲课
(二)档案的性质
1.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原始性和历史性的结合是档案的独有标志。 2.档案的一般属性有知识性和信息性 (1)档案具有知识性 储存、传播知识。 (2)档案具有信息性 档案信息的自身特征:原始性、回溯性。
(三)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转化 2.档案与文物 交叉 3.档案与资料 转化
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全面建设阶段(1958-1966年)
1.实行党、政档案和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2.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国家 档案馆
3.各级机关普遍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 案的档案室
4.建立了科技档案工作
5.档案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体系 基本形成
(二)严重挫折阶段(1966-1976年) (三)恢复提高阶段(1976-1987年) (四)全面发展阶段(1988年以来)
(3)档案管理水平 。
第二节 档案工作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
狭义档案工作即指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收 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 提供利用、编研等八项工作,通常称为档案工 作的八个业务环节。
(二)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辨证关系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一)服务性
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二)政治性机要性
阶级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科学管理性
有别于普通简单的管理。 关于档案工作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原则与基本原则、宏观档案工作原则与微观档案 工作原则的区别。
是基本原则的核心。 三方面含义 。
(二)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维护档案完整(数量、质量) 2.维护档案安全(物质、信息)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档案与档案事业解读.pptx
4
2019-11-10
谢谢你的关注
第一节 档案的概念
三、档案概念的形成 注意:社会上形成的一切档案与《档案法》所称的档
案的区别在于“对国家和社会”是否有保存价值。即 “狭义的和广义的档案概念”。 重点掌握《档案法》所指的“档案”的含义 四、档案概念的分析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 档案直接形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档案是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 档案的物质载体和记录形成具有多样性
2
2019-11-10
谢谢你的关注
第一节 档案的概念
甲骨文字:中国最古老而较为规范的文字是甲骨文字, 产生于夏商时期,大约距今三千五年。
(2)载体 载体,是指记录文字的依附物。 载体不存,字将焉附。甲骨档案的甲骨应是档案的载
体,只是今天我们无法看到比甲骨档案还早的实体档 案了。 瑶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没有瑶文档案。 二战诺曼底登陆盟军之间所进行的联络用语,亦是没 有文字的土著语言。
27
2019-11-10
FF通用格式。 2、像素要求:拍摄数码照片的像素应在300万以
上,扫描照数片的线应该低于600cpi。 3、归档要求:对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归档
时必须同时冲印处纸质照片附加说明一同归档。整理 标准参照国标GB/TI1821-2002《照片 档案管理规范》,并应在整理时于 拷贝出处注明对应数码照片的档号。
26
2019-11-10
谢谢你的关注
第一节 档案工作机构
(4)制定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规定,主要包括档案 室工作任务、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审核办法、档 案保管、保密、鉴定、查阅、销毁制度、本单位各门 类档案立卷归档制度和保管期限表等等。
(5)做好每年各门类档案的收集工作 (6)做好每年各门类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 (7)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第一章至十三章〕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远古原始记事的几种形式〔识记〕:我国历史上要紧有〔1〕传奇记事〔2〕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2、结绳记事〔识记〕:在绳子上打上大小不一、各种式样的结子,以结子的大小、多少以及涂不同颜色等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发法。
刻契记事〔识记〕: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3、原始记事的特点与作用〔领会〕:尽管结绳、刻契图画是一些记事方法,它们代替了局限语言,与一定思想联系起来,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作用,能够保持,能够传递。
能够关怀有关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物的经历。
总之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
4、以档案实质属性讲明原始记事是档案的起源〔应用〕:档案的实质属性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事不是档案。
因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言有事,所谓历史记录,必须明确地反映思想,完整的记录时刻,而原始记事不能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意思。
〔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所有的原始记事都没有记录语言,和有声语言不相联系,因此,具有记事人的随意性。
〔3〕原始记事要紧依靠历史事实尚存贮在人脑中。
因此,这些原始记事方法只能关怀当事人经历,不能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工具。
总之,野蛮人的原始记事和文明人的档案要区不开来。
故原始记事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5、分析文字、国家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应用〕: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只有文字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截了当最确切的工具。
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了社会的客瞧可能性。
文字是档案产生的条件,文字是国家出现产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产生应该是同步的。
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文字作为记录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的条件。
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截了当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
文字之因此产生,确实是根基因为国家治理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太平天国文书档案的形成及其特点
1、太平天国的文书是其革命活动及各级政 权组织活动的真实记录
(1)早期文书无一定名称和格式 (2)“有本章、禀奏、诰谕、戒谕” (3)一整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及军事机
关的文书档案制度
4、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形式既有因袭又有 创新
(1)因袭方面 行文: 文书形式: (2)创新 文书形式 “挥条”、“议单”、“合挥”等
(1)书吏把持,操纵垄断、秘不示人、因 循守旧,不求改进
(2)大量档案文件被毁、被盗 1)统治者主动毁坏档案 2)清内阁大库档案屡次损失
二、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档案的盗窃和破坏 1、定海县署档案毁坏 2、英美法毁坏太平天国运动档案 3、圆明园档案被洗劫一空 4、斯坦因等盗窃中国大量档案
此外,地方机关也比较重视档案的收集与 保管,制订了一些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 清末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
一、“预备立宪”期间的文书档案机构的 设置
1、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2、中央和地方文书机构变化 (1)内阁设承宣厅专掌文书档案工作 (2)承政厅(司)或总务厅(司),分科
治事
(3)地方文书机构改动 机要科、文牍科 秘书科、总务科
第十三章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档 案和档案工作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清朝档案和档案机构 的变化
一、社会巨变与文书档案的变化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自主
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外交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 1、总理衙门的设立(1861年) 2、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三)外文文书的大量形成 1、中国海关被列强控制 2、往来文书必须用英文书写
第四节 现存清代档案简介
1、第一历史档案馆 2、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3、四川省档案馆 4、辽宁省档案馆
复习题
1、清朝走向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 2、通过文书和文书制度的变化,说明我国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3、简述清文书档案机构的变化? 4、内阁承宣厅具体职掌的事务? 5、简述清如何加强档案管理?
1、大量公布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档案 2、利用档案文件编写太平天国革命历史 汪士泽:《乙丙日记》
谢炳:《金陵癸甲纪事略》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
二、清政府对太平天国档案的盗窃 和破坏及现存的太平天国档案
(一)清政府盗取太平天国档案镇压农民 革命运动
1、曾国藩 2、采编所 3、《贼情汇纂》(《洪杨类纂史略》)
的办法
外务部储才馆
四、档案汇编与公布
1、黄昌年上疏,要求“刊录折件” 2、赵炳麟 3、《官报》 4、《政治官报》——清政府汇编公布档案
文件的正式公报
5、《光绪政要》《中俄约章会要》
第三节 政治腐败与外国侵略者对档案的 掠夺和破坏
一、清末统治者的腐败与档案的破坏和损 失
1、清末档案工作的腐败表现
6、清进行了哪些档案汇编工作?
7、清档案工作的腐败表现方面?
8、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档案进行了怎样的盗 窃和破坏?
9、试评价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档案的盗窃与 破坏?
10、简述台湾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档案 情况?
第十四章 太平天国的档案和档案工 作
一、太平天国文书档案工作的建立
1、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2、皇权主义的影响 3、太平天国文书档案及其制度的双重性
二、实行“新政”与裁汰书吏
1、“裁冗员” 裁汰书吏——档案工作的整顿中心 书吏之弊
“今天下有大弊三,吏也、例也、利也, 任吏挟例以牟利,而天下大乱。”——(冯 桂芬:《校邠庐抗议》)
陈璧: “百弊丛生”之原因
三、清理积案与加强现行档案的管理
1、陈璧清理积案 2、地方机关清理积案 3、会议政务处 档案管理上实行了较为科学的“区分门类”
5、太平天国文书的内容 既有反映反封建一面,也有愚昧落后的一
面
6、太平天国的文体及语言 (1)避讳现象严重 (2)大胆创新
(二)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机构和人员及 其对档案的保管
1、因袭清朝 2、新设置 3、重用知识分子 4、重视对清王朝档案的搜集和保管
(三)太平天国档案文件的汇编公布和编 修史书
(四)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
1、第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的创立 2、清朝创办了一系列工业企业 3、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经济
领域深刻变化的历史记录
(五)各专业领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专门 文书
1、财会档案 《清理财政章程》
中国第一次出现近代意义的财务文书
2、统计档案
宪政馆拟定《统计表总例十四条》,及民 政统计的部表76种,省表72种,财政统计 的部表90种,省表88种
2、摄影 3、照片
4、影片档案
三、文书档案机构的变化与档案管理的加 强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案机构的扩大 (1)司务厅 文案科房
(2)清档房 清档科房
人员增多
2、总税务司设置的文书档案机构 (1)机要科 (2)汉文科
3、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中也有文案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房)、画图房、舆图局等负责文书档案工 作的机构
“财政统计表式举要”
3、近代学校档案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师范、农林、武备、实业、政治等专门学 堂
此外,报馆、图书馆、出版机关等专业档 案出现
财政金融、钱庄、银行档案、注册商标等 商业档案出现
(六)封建外交文书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1、往来文书行文要对等 “照会” 2、行文关系和文书称谓、文书权威方面受
(二)现存的太平天国档案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6、评价太平天国重视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 做法?
7、清政府是怎样窃取太平天国档案镇压革 命运动的?
8、解释:采编所。 9、解释:贼情汇编。 10.简述现存的太平天国档案?
到制约 不得使用“夷”指代外国 列强国名前加“大” “英文作为正义”
二、新技术和新的档案载体的应用 1、电报档案 英国大东公司(上海至香港安设海线) 李鸿章(天津——大沽北塘海口炮台) 电报作为政府正式公文始于戊戌变法
电报名称分为三种: (1)皇帝下行电报称“电旨” (2)臣僚上行电报称“电奏” (3)平行电报称“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