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摘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医疗保障制度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制度运行将会隐藏着重大危机。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构建完善的社会养老机构体系;提高退休年龄;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方式;医疗保障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21世纪末、下世纪初,“银色浪潮”将会进一步波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联合国认为,21世纪是老年型社会的世纪。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性的难题,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以上。即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大大超过我国,例如乌拉圭,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左右。中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人均GDP 仍然很低,呈现出“未富先老”。二是老年人口规模大。截至2012年

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2054年突破4.72亿。三是老龄化速度快。目前,日本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197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7%,1994年已经超过了14%,其间仅用了24年,远远短于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为45年、美国为65年和法国为115年。从联合国预测结果看,我国将是世界人口大国史上继日本之后的又一个老龄化速度极快的国家,预计我国在21世纪20年代末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四是高峰期持续时间长。我国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后,还将在高位保持30年至40年时间。

二、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如下。一是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老年抚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2050年的33%。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此外,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需要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和精神方面的照料。然而,目前社

会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还严重不足。中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9万个,床位数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拥有床位10张,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占有的养老床位是50-70张。这样少的养老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二是离退休职工人数急剧增加,造成养老资金短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将大幅度增加退休金等方面费用的支出。就拿退休金、养老金来说,1980年为47亿元人民币,1989年增长到238亿元,2000年上升为500亿元左右,比1980年增长十多倍。这种状况将会直接激化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

三是对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经验数据表明,老年人的平均医疗费是中青年的3倍以上。人口老龄化必然会使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的费用迅速上升,对于医疗保健设施的建立和健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医疗保健状况远远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变化。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医疗保障制度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制度运行将会隐藏着重大危机。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

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建立以国家、集体投入为主

导,以社会力量投入为新的增长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续发挥居家养老功能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家里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和赡养,得以安享晚年是我们国家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模式。老年人对家庭和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有着很深的依赖感,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使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慰藉,这些是养老机构难以提供的。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现实的老龄化状况都决定了中国社会应该继续采取居家养老的模式,从而缓解机构养老的不足。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我国已经具备了推行社区养老的一定条件:一是推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具有法律依据。我国在法律上已经肯定社区服务在养老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二是推行社区养老模式具有组织基础。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已形成一套社区管理的组织基础,各区的街道办事处、地区居委会在管理、服务方面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规范的管理方法。

推进社区养老建设,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做好市政规划,在新建小区或老城区改造时要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城区建设规划,做到小区建好,养老设施配套;第二是资源共享,建立社区网络体系,发挥已建“星光计划”设施的综合作用,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服

务;第三是立足老年的需求开展服务,最突出的是家政服务、生活护理、疾病陪护、精神慰藉、日间托老等服务。

3.鼓励市场主体兴办养老事业,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为了满足一部分高收入者的养老需求,可以按市场原则运作,以高标准收费维持高质量的服务。为了鼓励企业界参与兴办养老事业,政府应给予经营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降低公用事业性收费标准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几十年前。而在这几十年中,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大幅延长。过低的退休年龄让众多具有劳动能力的健康人过早地离开了劳动大军,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还加重了养老保障体制的支付压力。

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养老金的积累。我国应该选择适当时机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根据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实际,在统筹研究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充分考虑群众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采取柔性策略,适时调整退休年龄。首先可选择部分就业替代性差的人群进行试点,如对高级知识分子、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实行弹性退休政策,允许他们自愿延迟退休,并在社会保障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条件具备时,对男女职工实行统一的小步渐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