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钢贸央企托盘业务黑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贸央企托盘融资模式所累积的危机正在爆发。
国内贸易和经济增速放缓、铁矿石实际需求骤减,作为自2011年年底开始的信贷危机的一部分,钢贸危机笼罩着国内钢铁行业,大量钢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生死存亡之际,钢贸圈的“信贷潜规则”——托盘及垫资交易日益兴起并渐渐公开。
然而在这个时候,该融资模式所埋下的致命风险也终于浮出水面。
查看过往资料不难发现,近年来中国铁物的托盘业务损失此起彼伏。2012年8月轰动一时的“华东钢贸事件”中,中国铁物涉水不浅,多家下属公司存在货权失控问题,彼时被封存的争议钢材就达几十亿元之巨;而中国铁物另一家子公司哈尔滨公司也于2013年5月同样掉进了钢铁贸易圈重复质押、骗取资金的圈套;此后,中国铁物几大子公司甚至出现同时在各地仓库抢货的情况。
目前,以中钢集团、中国铁物为代表的央企已停止了“托盘”交易。但这些央企的金融风险并没有因此终止,而令他们尤以为傲的钢铁电商平台,或许会令其在融资黑洞中越陷越深。
多家央企落“水”
“2012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钢材贸易企业出现不能及时履行合同及信用违约的情况,2013年相关风险又从钢材贸易延伸至钢铁生产及煤炭贸易企业,为此公司计提了金额较大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国铁物这样向外界解释其2013年亏损原因。
事实上,在钢贸融资链上扮演着“影子银行”角色的,远不止中国铁物一家,中钢集团、五矿集团等多家大央企均涉身其中。梁瑞安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自2008起,大量的钢贸信贷实质上已是大型央企、国企给民营钢贸商做的托盘融资;2010年后,随着银行收紧民营钢贸商信贷,当时资金充足、拥有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央企、国企及多家省级物资公司便成了托盘业务的集中地。值得注意的是,中远物流、中铁物资、天津物资、浙江物资等物资公司均无主营业务,而以托盘为生。
据了解,钢贸圈的托盘业务渐成失控之态。按照以往的交易规则,钢贸商直接找到托盘企业,交纳5%到10%的保证金,托盘企业垫资买钢,钢贸商再加利息赎回钢材。而这两年,该业务衍生到了原料端。钢厂没有钱买原料,托盘企业就把原料买下来,给钢厂做托盘。钢厂有钱时,就用利息加佣金还款;钢厂没钱时,就用钢材还。
“这才是真正的影子银行。”对于中国铁物,梁瑞安说。
对此,上海健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瑞安在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解释说,托盘业务的巧妙在于,一般而言,钢贸商给托盘企业的定价为月息1.3分到1.8分,走账期是六个月,而托盘企业从银行低息拿贷,从而赚得近10%的利差。托盘走账,已然成为钢贸圈尽人皆知的信贷潜规则。“行情好的时候,托盘企业以此做大贸易规模,且坐收利息;钢厂得以持续经营;而难以融资的民营钢贸商则轻松拿到贷款,进行资金腾挪。”
中国铁物2013年的财报同样印证上述说法。其坏账损失一项中,因诉讼或纠纷影响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及长期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达50.49亿元,较2012年同比激增680.37%;存货跌价损失一项中,因诉讼或纠纷影响的存货已计提跌价准备金额为5.96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28.60%。中国铁物在钢贸领域的损失惨重由此可见。
钢贸央企托盘业务黑洞:中钢五矿等被拉下水
2014年05月19日17:21企业观察报我有话说(49人参与)收藏本文
钢贸危机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wk.baidu.com,震动着整个央企的金融体系。资金链断裂、加大杠杆、重复质押……因钢贸商而起的融资危机,殃及范围之广,连处于同一链上的钢贸央企也难以幸免
《企业观察报》记者张宁
然而,近年钢贸危机的袭来,令中国铁物在过去几年因托盘贸易、垫资风险而积累的风险暴露无遗。
据2013年年报,中国铁物净利润已亏损76.5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2%;2014年3月11日,中国铁物主动撤下了A股上市招股书。
钢贸危机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震动着整个央企的金融体系。资金链断裂、加大杠杆、重复质押……因钢贸商而起的融资危机,殃及范围之广,连处于同一链上的钢贸央企也难以幸免
然而,谋得一份“好生意”的这些托盘央企或许不会料到,自己会如此之快地落入融资黑洞。
招商证券[微博](29.75,-2.58,-7.98%)研究员张士宝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称,实际上,托盘业务暗藏着极大风险,一旦钢价下跌,钢贸商违约,或者钢厂亏损,钢材就全砸在托盘企业自己手中。而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则是,由于托盘企业管理失控等原因,第三方仓库被作虚,钢材物权多次转让,上演“一货多嫁”甚至“空仓计”,托盘企业最终往往“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多的灾难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2011年的那场央企审计风暴中,中钢集团“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高达88.07亿元”,而审计公告中所指的“资金占用”,正是中钢集团为购买钢材向一些钢厂提前支付的预付款;2012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涉钢贸托盘接连“落水”:中钢天源、马钢股份(3.56,0.03,0.85%)、五矿发展(15.22,0.15,1.00%)、中储股份(10.79,0.10,0.94%)皆涉入货物或承兑汇票的纠纷中,金额都至少在1亿元之上,甚至高达数十亿元。此外,中远物流、中国银行(3.46,-0.08,-2.26%)南通支行也存在业务纠纷,问题同样出在钢贸。
据《企业观察报》记者了解,中国铁物未在2013年年度报告中点明其托盘业务状况。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正是这项业务,砸出了中国铁物巨额计提的财务“大窟窿”。
中国铁物的托盘业务,简要描述是这样一项业务:中国铁物先帮钢贸商支付货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货权暂归企业;一段时间后,钢贸商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拿回钢材货权。
从曾经的世界500强到现在负债76亿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正是跌入托盘融资风暴眼的典型钢贸央企之一。
头顶国内最大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光环,中国铁物曾在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其2011年的营业收入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2012年,中国铁物递交了招股书拟于A股上市。
事实上,除了中国铁物,中钢集团、五矿集团等拥有资金优势和贷款渠道的央企,近几年也都涉身托盘业务,并在钢贸融资链上扮演着“影子银行”角色,而如中钢天源(14.79,-0.08,-0.54%)等上市公司,已向外界公告因“托盘”贸易而付出惨重代价。
对于钢贸央企托盘融资危机的集体爆发,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缘于激进扩张的经营策略之下,钢贸托盘央企的风险控制形同虚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