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门--德胜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城门--德胜门

登德胜门箭楼--西山黄鹂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那天,我和老伴选择了登临北二环路的德胜门箭楼。事前做了点功课,得知德胜门真武庙内有一小型博物馆“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城楼顶层还有一“军事城防文化展”。我们当然首选“军事城防文化展”,因为它与德胜门这一古代建筑结合得更紧些;再说,即使不设任何展览,德胜门箭楼本身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因为它是如今北京仅存的三座箭楼之一,其珍稀程度和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冠以“博物馆”之称,绝对实至名归。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各的名称,各有各的的用途,也就是说九座城门各司其职,不能走乱了。其中,北城垣的德胜门(元代称“健德门”,明代改为“德胜门”,也称“得胜门”)和安定门,名称已彰明其用途: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寓意“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明清两朝,德胜门专门用作兵车行走,凡对外用兵,都是从德胜门出征。如今乘车路过北二环路西段,远远就能望见“德胜门”巍峨的身影。然而许多人还不甚清楚,他们看到的“德胜门”其实只是德胜门的箭楼,也就是说,它只是德胜门的一部分。完整的德胜门是一组防御建筑的总称,其中包括城楼、瓮城、箭楼和闸楼。城楼是供守城的将领登高瞭望、指挥作战用的。德胜

门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连城台通高36米,相当于10多层楼的高度。可惜的是,今天的人们几乎都没有亲眼见过德胜门城楼,因为它早在1921年就残破得不成样子,在九门中率先被拆除了。我们分别从《北京老城门》和“军事城防文化展”中找到几张珍贵的德胜门城楼旧貌的照片,放在附图中,以便朋友们一览它旧日的模样。德胜门箭楼位于城楼的外侧(北侧),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连楼台通高31.9米。箭楼每层都有对外攻击的箭窗,上下四排,一共82孔。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内城九门的城楼、箭楼绝大部分已被拆毁,只有正阳门是城楼和箭楼双双保留,东南角楼和德胜门则仅存箭楼。当然,前几年在南中轴线的终点又出现了一座城楼——原址重建的永定门城楼。然而,永定门箭楼是不可能原址重建了,因为旧日的永定门箭楼恰恰位于如今车水马龙的南二环路上!闸楼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不明就里。其实,闸楼是一个形状类似“小箭楼”、三面辟有箭窗的建筑,位于瓮城的一侧。闸楼下开辟门洞,但没有门扇,闸楼内设摇把辘轳,根据需要吊起或放下“千斤闸”。闸门为铁皮包实木,重可达两吨。开闸时,闸门升至门洞以上城台内的闸槽中;关闸时,闸门从闸槽中平稳落下,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瓮城则是在城门外或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除此之外,明清城门还有马道、雉堞、墩台、铺舍房、护城河等

防御设施,加上手铳、火铳、弓箭、长枪、抛石机等城门守御器械,不难想像,在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时代,这样的城防系统,即使不是固若金汤,也是很难攻克的。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兵部尚书于谦率数十万军民,就是在德胜门和西直门附近打败了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对北京的进攻。明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等将领也是在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等地击败了后金皇太极对北京的进攻。两次“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都与德胜门有关,更确切地说,都与坚固完善的城防设施有关。然而,出征德胜门,未必都能旗开得胜。据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带兵出德胜门,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部队在涿州与李自成的军队遭遇。兵士不战而退,闯王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北京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在景山“煤山”自尽,明朝灭亡。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出逃,前往西安避祸,出的也是德胜门。历史有时充满诡谲甚至嘲弄,令人深思。沿着登楼的石阶慢慢往上走,视角在一点点抬高,视野在一点点扩大。我们很想在宽阔的城台上走走,透过雉堞,居高临下地俯瞰箭楼周围的景物,感受一下古代城防建筑雄伟的气势和非凡的美学意义。然而我们失望了。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箭楼两侧的城台上竖起一圈一人多高的铁栅栏,游人根本无法靠近雉堞,更不要提“俯瞰”了。俯瞰

不成,幸好还可以抬头仰望。在城台上近距离仰望德胜门箭楼,感觉建筑物格外高大威武;灰色的砖墙、绿色的琉璃瓦顶、配以整齐排列的方形箭窗,营造出庄重威严的氛围。几百年改朝换代。随着近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德胜门箭楼早已失去了它的军事防御功能,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呼唤人们铸剑为犁、远离战火硝烟、永享太平与安宁。箭楼周围高楼林立,街市繁华,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德胜门箭楼就在这万千广厦中静静地屹立着,古朴、雄浑、伟岸的身影倒映在护城河的水中,存留在老百姓的心里。请浏览附图:01:清末德胜门城楼东南侧。城楼看上去残破不堪,但街面上很热闹。(01-08为老照片翻拍)02:清末德胜门城楼西南侧。画面有些苍凉。03:上世纪20年代德胜门箭楼东北侧04:上世纪20年代从德胜门城楼门洞内向北拍摄的箭楼南侧面05:上世纪20年代德胜门箭楼下的真武庙外景。内城九门瓮城中,只有德胜门和安定门的庙宇是真武庙(其余为关帝庙),且都是位于箭楼下正中位置。真武,又名玄武,是“北方之神”。明初,燕王朱棣南下夺权,称有真武大帝保佑,遂夺帝位。朱棣即位后,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大建真武庙,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于极盛。德胜门内的真武庙毁于民国时期,1992年在原址重建。06:德胜门西水关。水关(也称水门),是在城墙墙体下部开辟的、沟通城内外水流的通道。内城有

水关7座,外城3座。关中设2-3排铁栅栏,并有军事看守维护。07:祈雪碑亭。相传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旱,乾隆帝前往十三陵祭祀,回城遇雪。乾隆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的吉兆,于是赋诗两首。次年(1758年)在德胜门瓮城内西侧立碑并建碑亭。碑亭形制为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德胜祈雪”自此成为京城一景。碑亭及碑大约毁于上世纪20年代。08:上世纪50年代德胜门箭楼东北侧09:今天的德胜门箭楼,摄于2011年5月18日。10:如今的德胜门箭楼被辟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不知何故,这个展览馆拒绝拍摄,我们有点悻悻,草草参观了一下就退了出来。11: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上世纪90年代重建的真武庙13:重建的鼓楼14:重建的钟楼15:登临箭楼的石阶16:箭楼城台上摆放的火炮17:从西侧仰望箭楼18:远眺德胜门内19:“军事城防文化展”入口处20:清代城门锁21:面向箭窗的射弩装置22:清代红衣大炮和炮弹(翻拍)23:明清时期的火铳24:蒺藜弹25:1900年德胜门东侧城墙顶的火炮(翻拍)26:从箭楼内拍摄的箭窗27:从东侧城台上仰望德胜门箭楼28:巍然屹立的德胜门箭楼本文参考资料:《北京老城门》、“军事城防文化展”(全文完)儿子忽然对老北京的城门大感兴趣,在他的感染下,我也沉迷了进去,竟然发现里面的故事如此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