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秘传方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溪秘传方诀

题元·朱丹溪传

明·朱思贞录

王咪咪点校

目录

卷之一

中风

中和丸燥湿痰方痰嗽方导痰汤千缗汤与点丸小胃丹

六郁

越鞠丸

咳嗽

小便不通

小便不禁

水肿

鼓胀

血块

带下赤白

头风

消渴

卷之二

劳瘵

醉仙散通天散

内伤

注夏

暑风

湿

伤风

时病

温病

脾泄

霍乱

干霍乱

呕吐

恶心

反胃即噎膈

五疸

消渴泄泻

卷之三

自汗

盗汗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头痛

头眩

眩晕

眉棱痛

心痛即胃脘痛

腰痛湿热肾虚瘀血

胁痛

腹痛

痛风即四肢百节走痛者

伤食

卷之四

嗳气

下血

肠风

梦遗专主热脱精

精滑

呕血

咯血

衄血

溺血

卷之五

手心热

手足麻木

吃逆有痰气虚阴火

吞酸

嘈杂

关格

怔忡

惊悸

积聚痞块

瘿气

食块

卷之六

耳聋

酒齄鼻

脚气

发热

恶寒

喉痹

缠喉风

漏疮

天疱疮

咽喉生疮并痛

卷之七

痔漏

口疮

脱肛

吐虫

肺痈

肠痈

结核

附骨痈

卷之八

妇人科

产前

固胎束胎丸束胎散安胎难产胎漏恶阻子肿产后

产后血晕产后补虚产后消血块产后泄

崩漏

血崩

经病

子嗣

卷之九

小儿科

吐泻

急慢惊风

疳病或肚大青筋

痘疮

腹胀

口糜

脱肛

小儿杂病

解颅

蛔虫

口噤

小儿风痰

癞头

小儿赤溜

小儿好吃粽

小儿肝病腹大

食积痢

小儿鼻赤

吐泻调脾

卷之十

杂录用药科

拾遗方

补阴丸加味补中益气汤大补阴丸小补阴丸保和丸

生芐地黄丸小青丸痰丸龙荟丸与点丸虎潜丸

药品异名

书丹溪秘传方诀后

校后记

丹溪秘传方诀卷之一

中风

大率主血虚、有痰。治之:治痰为先,或作属虚,挟火与湿。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在右属痰,有热有虚。

左四物等,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

右二陈、四君子等,加竹沥、姜汁。

痰壅盛者,口眼斜者,不能言者,皆当吐。

吐法:轻用瓜蒂、虾汁、皂角。重用藜芦半钱,或三分,加麝香,灌入鼻中或口内,吐出痰。一吐不已,再吐之。亦有虚而不可吐者。

气虚卒倒:参、术补之。气虚有痰,浓参汤加竹沥、姜汁。

血虚:宜四物补之。夹痰者,亦用姜汁、竹沥。

《脉诀》内言诸不治证,见则不可治。

筋枯者不治。动则筋痛者是筋枯,以其无血滋润其筋故也。

治痰气实,能食,用荆沥。

治痰气虚,少食,用竹沥。此二味开经络,行血气。入四物汤中用,必少用姜汁助之。

肥白人多湿,用附子、乌头行经。初昏倒,掐人中至醒,然后用痰药,二陈、四君子、四物等汤加减用。

脉浮当吐。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下虚,则痰易生而多也。

湿痰:苍术白术

风痰:南星

寒痰:半夏

热痰:青黛黄连黄芩

食积痰:神曲麦芽山楂

老痰:海石半夏瓜蒌五倍子香附

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

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可出。吐法中就有发散之义。

膈上之痰必用吐之。泻亦不去,气实痰热结者,吐难得出。或成块,或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

胶固者必用吐。吐法兼用芽茶、齑水、姜汁、醋少许,瓜蒂散少许。加防风、桔梗,皆升导其气,便吐也。

吐法用药:附子尖、桔梗芦、人参芦、瓜蒂。砒不甚用,艾熏、末茶,此皆自吐,不用手法。但药、但汤皆可吐。

吐法先以布搭膊,勒腰,于不通风处行法。萝卜子半升,捣,擂,和浆水一碗,滤出渣,入少油与蜜,炖至半温,服后以鹅翎探吐之。鹅翎须浸以桐油,却以皂角水洗去油,晒干待用。

又法虾带壳,后饮汁,以翎勾即吐,必紧勒肚腹则可。

二陈汤,一身都管。如在下,可加下引药;在上,可加上引药。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痰。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

许学士用苍术治痰饮成窠囊一边行,极效。痰之清者用二陈汤之类。

内伤夹痰

必用参、苍术之属,多用姜汁传送,或加半夏之类。虚甚加竹沥。

痰热者多挟风,外证为多,或成块,或吐不出,兼郁者难治。

湿者多软,如身倦而重之类。

热者清之。

食积者必用攻。

兼气虚,用补气药送。

因火逆上,以治火为先。白术、黄芩、石膏之类。

中气1不足,则加参、术。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脾虚者清中气。二陈加白术之类,兼用提药。

中焦有痰、食积,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

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加栀子、黄芩之类。

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上动。以黄芩为君,南星、半夏为臣,橘红佐。热多加青黛。

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

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

痰结核在咽喉,燥不能出入,化痰药加咸药软坚之味:瓜蒌仁、杏仁、海石、桔梗、连翘。少佐以朴硝,以姜蜜调丸服之。海蛤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丸子、末子,不可入煎药。

1气:原文作“风”字,据《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相应章节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