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管理视野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文化管理视野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研究摘要: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领为根本手段、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文化管理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应该是顺应时代要求注重和追求文化价值。高等院校是传播先进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由此,作为一项人类基本社会实践活动的高等教育管理,走向文化的管理是必然的选择。从对文化管理、高等教育文化管理以及以人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文化管理本质的阐释,以期对文化管理视野下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机制以人为本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随之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化管理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它被许多学者称为“基于价值观的管理”。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进行的活动,任何的管理活动都包涵着对人性的握持和对人性价值的道德追求。所有的管理系统也都是以人为构成要素主体,由人来运营并为人服务。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协调组织教育系统的各要素以期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人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处于的核心地位,是其他要素的协调统摄者,也是整个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主观能动者。高等院校是传播先进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由此,作为一项人类基本社会实践活动的高等教育管理,走向文化的管理是必然的选择。

一、文化管理以及高等教育文化管理的阐释

每一种管理理论的诞生,都和其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情况可一直追溯到工业文明的开始时期。综观管理思想的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文化管理”理论,是继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之后逐步产生和形成的管理理论,它力图进一步纠正、补充其他管理理论的不足而进行最新的探索。对于什么是文化管理,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朱仁显(2003)认为文化管理是一种对文化产品进行传播和共享的管理;季萍(2004)认为文化管理就是对组织文化进行的管理;同年,孙鹤娟(2004)认为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从人自身角度为出发点,借助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间形成的文化力来实现最终管理目标——人的价值,是一种尊重人性的管理。罗登远(2005)认为文化管理是借助于组织文化的影响力来进行管理的,是一种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同范畴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它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价值观念和信念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刘德忠(2006)认为,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指政府文化管理职能部门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国家的各项文化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引导和监督的一种行政行为。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1932年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在其《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首次使用“学校文化”一词。他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同时,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创始人巴茨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在这里我们做事的方法’……学校的文化是一个深深植根于组织核心的关于标准、态度、信念、行为、价值、仪式、传统等的复杂形态。”高等教育是人类文化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则对高等教育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以达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有学者曾提到:“文化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表现出来的优化作用,从对管理理念的正确引领作用,到对管理效率的科学强化作用,再到对管理过程的高效校正作用,都说明它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管理方式”。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在尊重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把文化管理模式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之中,通过借助一些含义深刻的文化符号系统,建立其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拥有引领社会文化潮流使命的文化组织,形成共同认可的组织文化力量,使得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达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以人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文化管理本质

管理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它既源于文化又创造文化。《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指出:“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同时,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

葛新斌(1997)在《试论人性假设问题的教育管理学意义》一文中认为,管理思想史中的几乎所有管理理论,相互交织着沿着人的系统的社会与心理问题不断向前推进。管理学家西斯克也曾在《工业组织与管理》中提出:“每一种管理行为都是以一组有关工作性质和人类本性的含蓄假设为基础的”。

文化管理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引导,建立起组织和成员内部认可的文化环境,协调和谐的人群氛围,自动地调节组织和成员的心态和行动,并通过对这种文化氛围的心理认同,增强群体凝聚力,使得组织和成员具有一定的归属感,随之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使群体能够产生最大的合力。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社会经济、政治的核心,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的根本就是文化意识和精神能动。把重视人的价值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进行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组织和成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使组织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内在活力并且实现既定的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系统和其他的管理系统一样都是由人和物这两个主要系统所构成,人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的协调统摄者,也是整个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主观能动者。所以,无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人都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所有的管理系统都是以人为主体要素构成的,由人来运营并为人自身服务的系统。由此,教育管理系统中人的系

统作用可见一斑,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协调管理系统各要素以求有效达成管理目标的活动。“人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人只能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一切、判断一切、评价一切、选择一切”。管理是人类整个实践活动主体能动性的突出反映,人的能动特征,是教育管理中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教育系统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对于物质系统以及人系统与物系统是否能有效和谐使得人系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文化管理视野下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机制就是根据事物要素之间变化的原理,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有意识安排的组织设计”。由此,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就是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等在管理活动中为了保证高效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进行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等的一种组织设计。

1.以价值观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管理目标

所谓的价值观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主体对自身需求对于客体的总的看法。文化管理要求组织中成员个体的价值观和群体的价值观,依靠组织价值观的引导而整合,从而构建属于该组织的价值观。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无不受到社会观念和自身情感的驱使,为了更有效地树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标。一方面,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应该尊重个体的价值观,满足他们的物质精神需要,并较好地为他们的自我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