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
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三)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四)修读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五)总学时与学分:
45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2.5学分。
(六)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医学免疫学;后续课程:发酵工程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繁殖及控制,病毒的分离、鉴定、特性、感染及控制、微生物的基因组、遗传规律与特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分类鉴定及物种多样性,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生物技术与产品。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学习微生物学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2.5 第二版
2.《医学微生物学》戚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二版
3.《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杨汝德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
1.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
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与疾病间的关系;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未来。
3.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5.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教学时数:
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掌握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微生物的发展历史。熟悉微生物学的目的。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思考题或练习题: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主要讲授内容:
1.无菌技术
2.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
3.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
4.单细胞(孢子)分离
5.选择培养
6.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教学时数:
4学时
重点与难点:
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熟悉显微观察样品制备的一般流程和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细菌和
真菌)。了解显微镜种类和原理、藻类、原生动物的形态。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一般说来,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分离与培养极端嗜盐菌时常在没有点酒精灯的普通实验台上倾倒培养平板、在日常环境中直接打开皿盖观察和挑取菌落,而其研究结果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三)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主要讲授内容:
1.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以内、以外的构造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鞭毛与纤毛、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3.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三性两法。
教学时数:
6学时
重点与难点:
掌握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繁殖方式,重点掌握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用表解法对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作一介绍。
2.请列表比较细菌的鞭毛、菌毛和性毛间的异同。
3.试用简图表示G+和G—细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并作简要说明。
4.试列表比较G+与G—细菌间的10种主要差别。
5.试对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作一表解。
(四)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主要讲授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包括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培养基配制的原则、类型及应用
3.营养物质通过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进入细胞
教学时数:
4学时
重点与难点:
掌握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熟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和培养基制备和应用原则。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为什么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
2.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3.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能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4.以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5.某学生利用酪素培养基平板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细菌,在酪素培养基平板上发现有几株菌的菌落周围有蛋白水解圈,是否能仅凭蛋白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大,就断定该菌株产胞外蛋白酶的能力就大,而将其选择为高产蛋白酶的菌种,为什么?
6.试分析在主动运输中,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系统和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相互区别。
(五)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主要讲授内容:
1.微生物产能代谢,包括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2.耗能代谢,细胞物质的合成、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3.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包括酶活性调节和分支合成途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