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割麦女_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 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 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 ,这是他们的义务。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 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 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 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 再累,我们都愿意……”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 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 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 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济慈诗才横溢 ,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26岁就因肺病而早逝,可是他遗下的诗篇 却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 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回国后不久,局势剧变,华兹华斯对法国大 革命的态度渐趋保守,最后,终于成为安享 “桂冠诗人”称号的保守派。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发表的《抒 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华 兹华斯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 言中详细阐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论,完成 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则 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结构图解
1.《孤独的割麦女》 悠扬凄婉 忧伤的 给人心灵 的歌声 ―→ 原因 ―→ 的震动
2.《希腊古瓮颂》
古瓮上有微 妙永恒的美
仿佛传来优美的声音
传达永恒的幸福
何以如此寂寥

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写作素材积累
●素材开发 种麦子的人已经远去,麦子如期成熟,放眼望去 一坝坝呈一种和碎银子类似的亮和白,在五月灼 热的太阳底下闪闪发光。那么耀眼的麦子,那么 耀眼的光茫,简直无法逼视了……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这是英国著名诗人 华兹华斯在《孤独的割麦女》中的诗句,诗人为 我们塑造了割麦女孤独的形象。
●名句名篇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抚慰过疲惫的旅客;/还从 未有过杜鹃迎春,/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孤独的割麦女》)
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 ,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 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诗人读了朋友哈金森的一 则日记后写的。哈金森在日记中写道,在一 次远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苏格兰高地农家 女在麦田里一面劳作,一面唱歌。歌声悠扬 哀婉,凄切动人。这些材料经过诗人点化, 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2.《希腊古瓮颂》
这首诗创作于1819年5月,当时正是社会对济 慈迫害最厉害的时期。然而,即使在逆境中 ,诗人仍然没有停止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同 拜伦和雪莱一样,济慈也神往于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艺术成就更使他心醉。在这首诗中 ,一件肃穆的雕刻艺术品抓住了济慈的想象 力,并引发了他的深思。
孤独的割麦女 希腊古瓮颂

诗海探珠

的 割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Biblioteka Baidu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 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
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 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 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字形
漫漫溢 慢慢吞吞
铺铺叙 辅辅助
凋凋落 调调查
缀缀满 掇拾掇
●词语积累 ①绿荫:有叶树木底下的阴地。 ②疲惫:形容非常疲乏。 ③寂寥:寂静空旷,没声音。 ④吟咏: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⑤抚育:抚养照料。 ⑥如愿以偿:指愿望实现。 ⑦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情绪等)热烈。 ⑧观照:仔细观察,审视。 ⑨抚慰:安慰。
2.《希腊古瓮颂》这首诗的第三节是如何深化 “艺术的美是永恒的美”这一主题的?
【提示】 诗人对于想象中的古瓮图案完全陷入 了强烈的迷醉。为了迫不及待地向这个象征理想 美的古瓮抒发内心中对美的渴望,他一口气用了 五个“幸福”和四个“永远”,用“不会剥落” 的枝叶来暗示永恒的春天,用“新鲜”来形容吹 笛人的歌曲,而“热情地心跳”更使读者仿佛触 摸到了年轻恋人们怦怦跳动着的心房。
【赏析】 写西湖的诗词,古往今来真不知 有多少!南宋末年陈德武这首词虽题曰“怀古 ”,却更多是“感今”。上片叙西湖佳丽为指斥 南宋君臣断送大好山河映衬;下片一幻想或 许有人可“雪当年耻”,再幻想“发挥英气”, 三幻想“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四幻想“借钱塘潮汐”,为岳飞报仇雪恨。
幻想重重,转折层层,一股忧国伤时的感情 ,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将复杂的矛 盾心情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 委曲深刻。此词写景明丽,多用柳永《望海 潮》句,其抒情可称得上是取径巧,用语柔 ,达情曲而蕴蓄的了,不失为一首爱国主义 的佳篇。
一切都是那么逼真形象,读者仿佛进入画面和 诗人一起来到苏格兰高地,在诗人的引导下去 亲眼目睹,亲耳聆听。这一效果的产生与本节 的祈使句的运用和句子的现在时态是分不开的 。祈使句是本节一个突出的特征,如第一行、 第四行、第七行。这首诗当然是诗人宁静中的 回忆,而读者是不能“回忆”的,为了使读者 身临其境,诗人采用祈使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 指挥读者一起融入所描写的情景中。
我们眼前仿佛是一片诱人的景色:随着最后 一抹天光隐遁,夜幕越来越浓地降落下来, 最后一把镰刀收回镰架,收割机怡然泊在村 口,就像一艘安静的船泊在安静的港口。相 同的是丰收每年都会如期而来,有村庄的地 方就会有丰收。村庄一季又一季白花花的金 灿灿的丰收,是最饱满最让人踏实的画卷。
●精彩运用 怀想天空
【提示】 第五节诗中诗人的现实感终于战 胜了他的幻觉,他用“形状”“观照”“石 雕”“形体”这些词来强调古瓮的属性。虽 然古瓮上雕有恒久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而且 它的永恒艺术几乎可以使人“超越思想”, 但它毕竟只是现实中一件毫无生气的艺术品 而已。
因此,诗人只能称之为一首“冰冷的牧歌” ,仿佛令人听见了上一节诗中“寂寥”的回 想。现实世界充满了无法逃避的忧伤,万物 稍纵即逝,也许只有古瓮所具有的美才是真 实可靠的,于是,诗人发出了“等暮年使这 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的深长感喟。最 后,诗人以极富哲理的诗句指出艺术所具有 的抚慰的力量能给脱离不了苦难的后世人以 启示。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 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 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 你们体会过吗?
(《希腊古瓮颂》)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与 __柯__勒__律__治___、___骚__塞___同被称为“湖畔诗人 ”。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少孤,就学于 剑桥大学,1790年和1791年两次赴法。当时 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 年轻的华兹华斯对革 命深表同情与向往。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出生于_伦__敦___。 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 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 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后弃医从文 ,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他创作的第一首诗是《__仿__斯__宾__塞___》,接着又 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 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
古瓮的艺术美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超凡 的情态”。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诗人此刻 在无意中已经忽略了浮雕画面与真实场景的 区别,图案变“活”了,达到了真正物我交 融的境界。然而,诗人的想象力并未被局限 在对艺术品本身的陶醉之中,而是带着深切 的现实感。
3.《希腊古瓮颂》最后一节诗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写作背景
1.《孤独的割麦女》 华兹华斯生于英格兰西北部湖区一律师家庭 ,八岁时离家求学,爱好大自然和诗歌。 1787年进剑桥大学。1790年暑期徒步游历法 国、瑞士、意大利。1791年毕业后徒步漫游 了威尔士。他曾多次到苏格兰各地游历,广 泛接触大自然和乡村风土民情。这首诗据说 就是他游历时的收获;
诗人在此节开头通过对于夜莺和杜鹃歌声的 描写来反衬割麦女的歌声更加千转万回、动 人心房。此种反衬笔法的运用,越是浓郁地 描写夜莺和杜鹃之妙,越是从另一个角度大 力赞美了姑娘的歌声之美。
5.《希腊古瓮颂》中的“古瓮”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想象力?
【名师点拨】 济慈的诗学原则尤其强调想 象力的作用,他深信想象力是认识美、获得 美的原动力。诗人正是用他的想象力在古瓮 上发现了一种微妙而永恒的美。济慈认为只 有靠想象的力量,从心灵出发,才能在心灵 的旅程中观照这种美。
2.《希腊古瓮颂》 (1)诗人把古瓮拟人化,比作寂静的处子,因为 埋藏在地下年代已久,故古瓮的生活环境更是 沉默的,历史也久远,所以它见证了许多东西 ,堪称为史学家。
(2)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 面,又把想象出的画面停留在最动人心弦,最 激发想象力的那一瞬间,从而使画面本身又具 有了诗的特征。
他首先把眼前的古瓮比作“寂静”的处子,它的 完美因“沉默”和“悠久”的抚育而得以永恒。 接着诗人又把它看成了一位“田园的史家”,讲 述着“比诗还瑰丽”的故事,这是这位视诗歌为 生命的诗人能给予的最大的赞颂。世外桃源般的 “敦陂”或“阿卡狄”更流露出诗人对想象中的 美好生活的羡慕。
写作技法
1.《孤独的割麦女》 (1)诗人特别注重从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这个角度 来体察劳动者的歌声,以自己心理感受的描写来 烘托歌声的优美迷人,也折射出诗人的人文精神 和对劳动人民的体恤与眷顾。 (2)诗人以普通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清新流畅地 将强烈的情感自然流露。无韵体的格律给了该诗 自然的节奏与韵律,短小而又精致,其飘逸质朴 的文笔和遣词造句,汇同大自然的旋律,使得这 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基础自主学案
●字音
(1)单音字 屏.息(bǐnɡ) 绿荫.(yīn) 宴飨.(xiǎnɡ) 餍.足(yàn)
百啭.(zhuàn) 鼓铙.(náo) 炽.热(chì) 卤.莽(lǔ)
(2)多音字 调调 声.解 调.tdiiáàoo
吓吓 恐.唬 吓.xhièà
壳壳地.子壳.kqéiào
深度探究
4.《孤独的割麦女》第二节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来写割麦女? 【名师点拨】 第二节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展开 想象,描绘了姑娘的歌声给自己带来的不尽的心 灵享受,并运用沙漠里啼啭的夜莺和海岛上报春 的杜鹃的啁啾来衬托姑娘歌声的美妙。这歌声仿 佛是炎热荒凉的沙漠里夜莺清脆的啼啭,用甘露 一般清鸣的歌声为行走在其间的旅人抚慰疲劳倦 怠的身心;这歌声又像是遥远寒冷的赫布利底群 岛在严岛上浸注崭新的生命。
相关知识
“湖畔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 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 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 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 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 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诗人”之称。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端,是以华兹华斯和柯 勒律治在1798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标志 的。华兹华斯于1800年在该诗集再版时撰写的 《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宣战 的一篇艺术纲领。由于他们对古典主义传统法 则的反抗,宣扬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故又将 湖畔派诗人称为“浪漫派的反抗”。
“湖畔诗人”起初都同情法国革命,随着革命的 深入,由害怕革命而退却,进而逃避现实,迷 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 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骚塞和 华兹华斯曾先后被敕封为桂冠诗人,其中骚塞 甚至公开与青年诗人拜伦、雪莱为敌。
课堂互动探究
细节揣摩 1.如何理解《孤独的割麦女》这首诗第一节中 割麦女的形象? 【提示】 在诗歌的第一节中,诗人描写了割 麦女独自一人边收割边歌唱的情景,特别突出 了割麦女孤独的形象。该诗节犹如一幅画扑面 而来,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