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优质课件:本章知识网络构建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选修3-5不确定性关系课件

人教版物理选修3-5不确定性关系课件

,式中
h是普朗克常量.
教材拓展提升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一、概率波 1.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 (1)经典物理学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任意时刻有确定的 位置和速度以及有确定的轨道. (2)经典的波的特征:具有频率和波长,也就是具有时空 的周期性.
在经典物理学中,粒子和波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 非常不同的表现.但在微观领域中,光和电子、质子等粒子却 集粒子性和波动性于一身,具有波粒二象性.
3.不确定性关系
(1)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用“轨迹”来
描述粒子的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只能通过概率做统计性
的描述.
(2)不确定性关系:以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以Δp
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收获成果
1.经典粒子和经典的波 (1)经典的粒子: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质 量,有的还具有电荷.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在任意时刻有确定 的位置和速度,在空间中有确定的轨道. (2)经典的波:经典的波在空间中是弥散开来的,基本特 征是:具有频率和波长,即具有时空的周期性.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 上将出现衍射条纹
B.单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光子通过狭缝的路线是直线 D.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
解析 由于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 性,可知A、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不确定性关系可知C 选项错误.
有些粒子会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跑到了投影位置以外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粒子有了与原来方向垂直的动量,又由于粒子落在 何处是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动量有不确定 性,不确定量为Δp.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 (共16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 (共16张PPT)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每升水中就含有 0.03 g 氘,地球上有 138.6 亿亿立方米 的水,大约有 40 万亿吨氘。氚可以利用锂来制取,地球上锂 储量有2000 亿吨。 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如果发生聚变, 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L汽油,轻核聚变是能源危机的终结 者。
(3)轻核聚变更安全、清洁
实现核聚变需要高温,一旦出现故障,高温不能维持, 反应就自动终止了。
(4)反应中放射物质的处理较容易
氘和氚聚就反应中产生的氦是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性废 物主要是泄漏的氚以及聚变时高速中子、质子与其他物质反 应而生成的放射性物质,比裂变所生成的废物的数量少,容 易处理。
2. 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问题有
太阳的中心发生 核聚变,放出巨大 能量,太阳;这个 天然的的核聚变过 程已经发生了好几 十亿年
二、受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1.聚变与裂变相比的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相同的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多。常见的聚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 的能量约3.3MeV,而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2 1 3 2 1 0
2 1
2 1
H H He H
2 1 3 2 1 1
3 1 4 2 1 0
H H He n
计算下面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2 1
H + H He + n
3 1 4 2 1 0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201 是铀裂变( = 0.852MeV)的约4倍。 235 + 1
2、发生聚变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配套教学全套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配套教学全套精品PPT课件
动量守恒定律(二)
复习
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 动量守恒定律。
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成立条件有哪些?
①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外力为零(严格条件) ②内力远大于外力(近似条件) ③某一方向上合力为零,在这个方向上成立。
例 10
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射入木 块,在即短时间内,停留在质量为M2的 木块B中,并和B达到共同的速度V1。请 判断射入过程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若 守恒,请列出方程式。
请分析接下来A、B(包括子弹)的 运动情况,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 B速度有什么关系?并判断在这一过程 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若守恒,请列出 方程式。
V0 V1
V2
V2
例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甲车上表面光滑,右端
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一起以V1的速度向右运动,
乙车质量为M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甲车撞击乙 车时间极短,之后两车达到共同速度V2,一起继续向 前运动。
1、撞击过程,小物块是否参与碰撞?
v1
2、撞击过程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若守恒,请列出方程式。
例 14
如图所示,有A、B两质量均为M的小车,在 光滑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v0在同一直线上 相向运动,A车上有一质量为m的人,他至少要 以多大的速度(相对地面)从A车跳到B车上,才 能避免两车相撞?
例 15
A、B两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相向 的匀速运动,已知速率,其中V甲=10 m/s, V乙=15 m/s,当两车交错时,各丢给对方 m=50 kg的一只麻袋,此后甲车继续向前运 动,而速度变为8 m/s,如果乙车原来的总质 量为m乙=500 kg,求甲车原来的总质量以及乙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课件

(1)把两小车加在一起计算,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 后是相等的? (2) 碰撞前后两车的 mv2 之和是否相等?两车的速度之和 是否相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1)由纸带可以看出,A、B两小车碰前和碰后都是 向右运动,且碰撞发生在从题图所示纸带右边数起第5个 点时,A车碰前碰后都看成匀速运动.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典例1】 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B两个小车,质量分别 是0.6 kg和0.2 kg,A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车以匀速 向右的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车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 起共同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1-1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根据这些数据,请猜想:
图1-1-1
数据处理 为了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 填入如下表格
碰撞前 质量 m1 v1 速度 m1v1+m2v2 m1v1′+ m2v2′ m2 v2 碰撞后 m1 v1′ m2 v2′
mv
mv 2
2 m1v2 1+m2v2
m1v1′2+m2v2′2
v m
v1/m1+v2/m2 v1′/m1+v2′/m2
1 1 2 则 mAvA> (mA+mB)v2 AB,说明碰撞过程中总动能减少了. 2 2 碰撞前A的速度为vA=0.825 m/s,碰撞后两车的速度之和为2vAB =1.16 m/s,二者不相等,说明A与B碰撞时传递给B的不是速 度.
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 ( 两个 )、 弹簧片、 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 ( 两套 )、铁架台、天平、量角 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 ( 两 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 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6) 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 恒量. (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框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框图

其他内力和外力都不做功
适用条件
4.碰撞
分类标准
能量是否守恒
种类
特点
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非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大
对心碰撞(正碰)
碰撞后速度共线
非对心碰撞(斜碰)
碰撞后速度不共线
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共线
第 17 章 波粒二象性
【单元知识网络】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
发现(查德威
克)
4
27
2 + 13
30
→ 15 + 10
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
核力:只存在于相邻核子间的强相互作
用力,是短程力
三种放射线的实质以及
特征
衰变、衰变
衰变
1
半衰期:余 = 原
2
1
余 = 原
2
正电子的发现:
0
→ 30
14 + ;1
30
15
原子核
人工转变
Ft = m2 − 1
1
1
Fs = 22 − 12
2
2
矢量式
矢量式
内容
意义
表达式
特点
3.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两个(或两个以上)质点组成的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质点组成的系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
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
和为 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
个整体射出
2 11 + 2 10 → 4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课件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碰撞另一个静止的小车实 现一维碰撞情况
图 16-1-4 (1)静止的小车上装上橡皮泥,运动的小车上装上撞针, 让它们碰撞后粘在一起. (2)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碰撞前后的运动情况,根据 纸带上的点迹求速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 (两个)、 弹簧片、细线、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个)、铁架台、天平、量角器、 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 天平、撞针、橡皮泥等.
4.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止时球心应在同一水 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 应在同一竖直面内. 5.碰撞有很多情形,我们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 情况下都不改变,才符合要求. 6.记录数据时,应规定正方向,若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 方向相同,则速度取正值,若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则取负值. 7.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 m1v1+ m2v2= m1v1′+ m2v2′成立.
四、误差分析 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是产生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避免碰撞过程中两 物体偏离同一条直线. 2.碰撞中是否受其他力(例如:摩擦力)的影响是带来误 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实验中要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 小或避免除碰撞时相互作用力外的其他力影响物体速度. 3.测量及读数的准确性也是造成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验中要规范读数和测量,尽量减小误差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选修3-5
物 理
全册优质课件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19.3、19.4两节合授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19.3、19.4两节合授课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 的过程,------------核反应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α粒子 轰击轻元素铍核,发现并未发射出质子, 而放出了一种新的射线.这种射线几乎不 能使气体电离,在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 偏转,是不带电的,射线的贯穿能力强, 他们认为这是γ射线.经检测,射线的能 量在10MeV左右,远大于天然放射物质衰 变时发出的γ射线的能量.
2、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样的规律
1)、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过程不可逆,所以用箭头,不用等号 3)、由实验决定,不凭空编造
核反应
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往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在荧 光屏S上出现了闪光,这表明,有一种新的能量比α粒 子大的粒子穿过铝箔,撞击在S屏上,这种粒子肯定 是在α粒子击中某个氮核而使该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 这样,卢瑟福通过人工方法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
半衰期、它表征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一半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它是从大量 原子核衰变中得出的统计规律,对个别 的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无实际物理意义。 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与外 界条件及与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即使处于物理运动,化学变化中也不会 影响它的半衰期。因此它是反映某种元 素原子核特征的重要物理量。
复习回顾:
名称 带电 电离 穿透 构成 速度 性 能力 能力
实质



He 弱 4 2
C/10
氦核流



e 强
0 接近C
1
电子流

中 最弱 极强 光子 C
光子流
例:
天然放射性元素
232 90
Th
(钍)经过一系列α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39页 0104页 0124页 0180页 0218页 0262页 0317页 0361页 0436页 0519页 0602页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 动量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电子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三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 衰变 4 原子核的结合能 6 核聚变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 课件【完整版】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 课件【完整版】
第二章 原子结构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 课件【完整版】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 课件【完整版】
1 碰撞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全册 课件【完整版】
2 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ppt课件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ppt课件

汤姆生如何测定出粒子的荷质比?
• 让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如果仅受磁 场力作用,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仑兹力提 供向心力:
m v2 evB r
汤姆生如何测定出粒子速度v和半径r?
• 1、让粒子垂直射入正交的电磁场做匀速
直线运动: v E B
2、让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电场仅受电场力作 用达到最大偏转
• 二、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
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
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相互用力称为
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
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 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 (注重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条件的区别)
• 【例3】在光滑水平面上A、B • 两小车中间有一弹簧,如图所 • 示。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
• 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做 一个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 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 • C.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总动量向左 • 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
密立根油滴实验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图
• 密立根测量出电子的电量
e 1.60221019C
根据荷质比,可以精确地计算出 电子的质量
m 9.1094 10 31kg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教学目标: 理解动量的概念,明确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条件

高中物理选修3-5各章节ppt课件

高中物理选修3-5各章节ppt课件

2.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不变的量是物体 的 质 量 m 与 速 度 v 的 乘 积 之 和 , 即 m1v1 + m2v2 = __m_1_v_1_′_+ ___m_2_v_2′__。
重点难点突破
一、实验过程 1.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 簧片、细线、弹性碰撞架、胶片、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个)、铁架台、天平、量角器、 坐标纸、胶片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 天平、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 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量相关的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有关数据,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上述3、4步; (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对比,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 (7)整理实验器材。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六章 第一节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 学习目标定位 2 课堂情景切入 3 知识自主梳理
4 重点难点突破 5 考点题型设计 6 课时作业
学思路和实验方法

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

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堂情景切入
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 碰撞连接,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微观粒子之 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 他粒子。
1.将以上三个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
m2
m1
m2
速度
v1
v2
v1′
v2′
m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