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反洗钱——可疑交易和典型案例分析讲解
可疑交易识别分析方法--反洗钱业务系列讲座

涉毒类交易特征
大量现金交易 整数额资金交易 资金单向流动 从多数人向少数人集中 涉毒地区(云南、广东、广西、甘肃、新 疆) 快速提现或转出
。。。。。。
贿赂类交易特征
机密
身份的确定是关键。一般通过其家庭人员交易。 一般伴随异常消费。 偏好定期。节日前后存款集中。存款数额为整数。
主要作用
从钱到人、从人到人、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不断 延伸。 效率、保密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数据、名单的不断增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发挥的作用不囿于反洗钱。
数据质量主要问题
防卫性可疑交易报告量巨大。自动抽取痕迹。 报告要素缺失严重。尤其是交易对手信息。 不能按要求完成补正。及时性、完整性。 报告及时性有待提高。时效性要求。 可疑程度标记失真。很多“重点”可疑报告价值不高。
2004年12月,全部16家国有、股份制商行、邮储开始在线报送大 额和可疑交易数据。
2005年12月, 覆盖所有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
2007年10月,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开始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 目前,已覆盖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机构(信托 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 司、货币经纪公司)。 今年,预计支付清算组织(如银联、第三方支付)将纳入。
识别、分析与报告源自务分析类型主动分析
根据名单预警、关联,可疑交易指标与模型的抽取 等切入分析,形成可疑交易线索,通过与侦查部门 会商研判后移送。
响应分析
根据上级机关/当局要求,或者针对举报、协查函、 媒体曝光的主体切入分析,形成可疑交易线索、协 查反馈或通报。
反洗钱法律判决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日益繁荣,但同时也给洗钱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明确了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反洗钱法律纠纷案件,涉及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与客户发生的争议。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在办理一笔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发现客户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疑似涉及洗钱活动。
银行按照《反洗钱法》的规定,向当地反洗钱监测中心报告了该笔交易,并启动了内部调查程序。
经过调查,银行发现客户利用多个账户进行资金往来,涉及金额巨大,且资金来源不明。
银行遂将客户及涉嫌洗钱行为的相关信息报送给了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对案件进行了侦查。
经过调查,确认客户确实涉嫌洗钱犯罪。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银行作为受害人,要求客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洗钱行为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三、案件争议焦点1. 客户是否构成洗钱犯罪?2. 银行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3. 客户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法院判决1. 客户构成洗钱犯罪。
法院认为,根据《反洗钱法》的规定,洗钱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通过转移、转换或者其他方法掩饰、隐瞒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本案中,客户利用多个账户进行资金往来,涉及金额巨大,且资金来源不明,其行为符合洗钱罪的构成要件。
2. 银行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不存在过错。
法院认为,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客户存在异常交易行为,已按照《反洗钱法》的规定及时向反洗钱监测中心报告,并启动了内部调查程序。
银行已尽到了反洗钱义务,不存在过错。
3. 客户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认为,客户的行为已构成洗钱犯罪,依法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反洗钱案例分析(共五篇)

反洗钱案例分析(共五篇)第一篇:反洗钱案例分析反洗钱案例分析——厦门远华走私洗钱案[案情]厦门远华案件是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走私洗钱案件,涉案人员众多,涉及金额巨大,案情极为复杂,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
赖昌星等走私分子主要是通过四种手段积累起巨额非法财富的:⑴直接闯关,走私成品油。
从1996年开始,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用直接闯关的方法共走私成品油450多万吨,是整个厦门关区同时期正常报关进口量的一倍多。
这些走私油一到厦门,无须办理任何海关手续,就被卸入当地一个大油库。
然后,走私分子用各种小型的船舶将油运往福建等地区销售。
⑵假转口,真走私。
赖昌星在厦门注册的首个企业是厦门远华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一直没有进出口经营权。
为实现大规模走私,就利用厦门多家有进出口权的国营大企业,打着它们的招牌进行走私,然后再将走私所得分成。
这样,从所有的海关单据中,都看不到远华公司的名字。
1996年后,赖昌星团伙用假转口等方式,走私进口香烟高达300多万箱,而同时期整个厦门关区包括石狮、晋江等5个隶属关区申报进口的香烟只有180万箱。
走私香烟的数量是正常进口香烟的近两倍。
⑶伪报品名,走私汽车。
赖昌星团伙走私汽车,用得最多的手段就是伪报品名。
明明进口的是汽车,却假报为树脂、聚乙烯、木浆等货物。
为什么要伪报这些品名呢?原来,厦门海关是不允许汽车整车进口的,只有以诸如树脂这样的品名才能进关。
就这样,从1997年2月至12月间,通过买通海关人员,赖昌星团伙将走私汽车伪报成低税值的化工原料等品名,先后分29个批次走私各种系列汽车共计3588辆,价值人民币15.7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9亿元。
⑷代理走私,收取水费。
凭借着强大的保护伞,赖昌星逐渐成为厦门关区的走私霸主,在私底下人们把远华称作厦门的“第二海关”,把赖昌星称作“地下关长”。
依此非法地位,赖昌星开辟了一项“新业务”,即包揽走私的通关活动,并收取费用。
这种费用被称作“水费”,“水费”的标准一般是10%。
保险业反洗钱浅析(共5篇)

保险业反洗钱浅析(共5篇)第一篇:保险业反洗钱浅析保险业反洗钱之我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洗钱活动更便捷,网络银行和电子商务使洗钱者“如虎添翼”。
洗钱已成为国际社会十大犯罪之首,它是一种借助金融渠道,有计划、有预谋的高科技犯罪,因此,关注金融机构反洗钱现状,研制相应的防控对策,意义重大。
2003年央行施行“一个规定两个办法”,拉开了我国反洗钱的序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日益猖獗的各种洗钱活动已经威胁经济和金融安全,成为目前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作为洗钱活动高发领域的保险业,应加强对保险业洗钱风险的研究,指导实践,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一、洗钱罪概述(一)洗钱犯罪的含义洗钱,顾名思义就是把赃钱清洗干净,给非法的资金披上合法的外衣。
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美国芝加哥的一黑帮分子开了一家投币洗衣店,在每晚计算当天的洗衣收入时,他把其它赌博、走私、勒索等非法收入混入洗衣收入中,再向税务部门纳税,扣除应缴的税款后,剩下的非法收入就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的由来。
各国的法律及国际公约对“洗钱”有不同的表述,通常是与各国对洗钱罪的界定相适应的。
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认为,凡隐瞒或掩饰因犯罪行为所取得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和流向,或协助任何与非法活动有关的人规避法律应负责任者,均属洗钱行为。
《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犯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采取的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移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银行转账或者其他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资金汇往境外,以其他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利益转移为合法财产,所转移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达到一定数额的行为。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将洗钱的上游犯罪增加了“或其他犯罪”,将洗钱行为表述为:“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保险业反洗钱——可疑交易和典型案例分析讲解共35页文档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保险业反洗钱——可疑交易和典型案例分析

投保时异常关注退保时间、费用、手续
忽视保险产品本身的适用性,如条件、内容、承保 范围、预期收益等
10
关注投保环节中的异常情形
投保时提供虚假资料或信息
涉嫌保险欺诈 掩盖其真实身份、资金来源等
在交纳保费时委托第三人代交
关系不明的第三人付费 大额付费、一次性付清
突然改变支付方式
15
洗钱类型3:福利保单(团险)
“团单个做” :企业先以单位名义用支票购买保单, 为大量员工名下投保(往往不知情);保险公司只开出 一张发票,抬头为公司名称。 “现金退保”:钱到保险公司账后,投保企业就按照 事先双方约定退保,保险公司则以现金形式将钱打回 企业个人账上 洗钱成本:4-6%(保险公司手续费)<所得税(企业 33%,个人20%)。 退保后的资金归属: 真正回到投保企业职工账上,年终奖金(逃税) 落入少数个人手中(贪污)
18
关注团险业务中的可疑点
溢交保费退费
团险一般先收费后核保,如果在签单时发现多交了 保费,并且选择溢交保费退费,则在签单后需进行 溢交保费退费操作 洗钱分子容易利用这一点先超额交纳保费,后又选 择退费来洗清“黑钱”
注意虚假资料和信息
如投保资料中的公章、地址、电话、年龄、劳动关 系等。 除了保险欺诈之外,洗钱分子还可以通过这种欺诈 团险洗钱。
2003年12月,梁云委托其母亲在中国人寿昆明分公司投保了一份 两全分红保险,保险期限5年,保费95400元。2008年12月6日, 保险期满,人寿保险赵军协助梁母将退保金转到梁云账户上(窃 取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 )。 赵军(已离职)将梁云的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存折复印件及代扣 款授权委托书(伪造)等文件,交给人寿保险业务员龚某,投了 两份保险。之后,赵军用伪造的梁云身份证撤销两份保险。后赵 军在中国人寿云南分公司办理了领款手续,共领款109980元。 2009年3月21日,梁云发现自己的11万元存款不翼而飞,于是报 了案,将人寿保险和工行告上法庭。2010年1月,法院对该案作 出一审判决,人寿保险向梁云支付11万元。 人寿保险作为保险合同的相对方,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尽到 谨慎审查义务,故人寿保险存在过失 银行、保险公司两大部门在审核签名、辨别照片、资料审核、划 款等多个程序中存在漏洞
反洗钱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在反洗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某商业银行在开展反洗钱教育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典型案例,现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1. 案例一:员工反洗钱意识薄弱某商业银行员工小王在办理一笔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未严格执行大额交易报告制度,也未向客户询问资金来源。
事后,该笔交易被认定为可疑交易,经调查发现,小王对反洗钱法规和制度了解不足,导致业务操作不规范。
2. 案例二:客户身份识别不严某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小李在办理开户业务时,未按照规定要求客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也未核实客户身份信息。
客户以虚假身份开户后,利用账户进行洗钱活动。
该案例暴露出银行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存在漏洞。
3. 案例三:内部培训不足某商业银行在反洗钱教育方面存在内部培训不足的问题。
部分员工对反洗钱法规和制度掌握不全面,业务操作不规范,导致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风险。
三、案例分析1. 员工反洗钱意识薄弱:该案例反映出员工对反洗钱法规和制度了解不足,导致业务操作不规范。
针对这一问题,银行应加强员工反洗钱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反洗钱意识。
2. 客户身份识别不严:该案例表明,银行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存在漏洞,容易导致洗钱活动。
银行应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加强对客户的审核和监管。
3. 内部培训不足:该案例说明,银行在反洗钱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员工业务操作不规范。
银行应完善内部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反洗钱业务能力。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员工反洗钱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反洗钱法规和制度培训,提高员工反洗钱意识。
2. 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信息,确保客户身份真实可靠。
3. 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反洗钱内部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反洗钱业务能力。
4.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员工业务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
通过以上措施,某商业银行可以有效提高反洗钱教育水平,降低反洗钱风险,为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保险业反洗钱典型案例

保险业反洗钱典型案例第一篇:保险业反洗钱典型案例保险业反洗钱典型案例客户身份识别案例篇【案情简介】案例一投保人张某在一个工作日内到保险公司累计投保5次,每单40万元,合计200万元。
投保人的职业告知为政府机关办公人员,但通讯地址却留存的是办理业务的银行地址。
投保人的执业收入与高额报废支出明显不符,保险公司将此交易作为可疑交易上报至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
随后,有关部门根据保险公司提供的可疑线索核查到以下问题:(1)投保人张某为某机关处级领导,共有24个银行账户,累计大额交易3000多万元,个人账户数量较多,且金额较大。
张某各账户的大额交易现金交易累计1400多万元,未知来源的转账资金200多万元,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和未知来源去向的资金进出。
(2)投保人张某的部分交易对象参与经营地下钱庄。
与张某有账务往来的两名交易对手李某和王某,等级身份为农民,但自身交易量大,交易对象多,疑似参与经营地下钱庄。
(3)投保人张某的交易对象中有两人职业与其相同,经查为其下属人员马某和王某。
马某和王某都曾多次收到张某的银行转账汇款,单词转账金额最高达20万元,且无合理理由。
案例二A女士(40岁)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一款万能险,保费趸交500万元。
该保险公司进一步查询A女士名下还有多张保单,近3年各保单累计交保费近100万元;调查A女士历次投保资料,显示其为普通街道事业单位会计,且前后投保资料存在不一致,投保保费金额与其收入水平不符;查询A女士的洗钱风险等级中风险,且职业为高风险职业;进一步查询历史投保资料,获得A女士某保单被保险人为其丈夫B先生;网络查询B先生的资料,显示其为当地政府某处级官员。
该保险公司综合分析后认为存在洗钱风险且无法排除可疑,遂向反洗钱管理部门报告,反洗钱管理部门进一步查证情况后向公安机关转办了该案件。
案例三2011年初,某保险公司前台受理人员在为B女士办理投保时发现,该投保人以趸交方式投保,投保金额为120万元。
近年反洗钱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某市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特大网络赌博案件中,发现涉案资金流水巨大,涉及多家银行账户。
经调查,涉案资金均被用于洗钱。
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发现一家名为“XX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司涉嫌参与洗钱活动。
该公司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贷款等方式,将涉案资金转移至境外账户,涉嫌洗钱犯罪。
二、案例分析1. 反洗钱法律法规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反洗钱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的管理。
(2)反洗钱调查与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反洗钱工作中,有权依法进行调查、侦查。
(3)反洗钱国际合作: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反洗钱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击洗钱犯罪。
在本案中,涉案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未履行反洗钱义务,涉嫌参与洗钱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金融机构未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2. 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1)公司责任:涉案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未履行反洗钱义务,涉嫌洗钱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犯洗钱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直接责任人员责任:涉案公司负责人、财务人员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因参与洗钱犯罪,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三、案件处理结果经审理,法院认定涉案公司及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洗钱罪,依法判处涉案公司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
反洗钱法律判决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洗钱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为了打击洗钱犯罪,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加大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
本案例选取一起典型的反洗钱法律判决案件,旨在分析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审判程序以及判决结果,以期为我国反洗钱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件事实2018年,某市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某银行客户李某涉嫌洗钱。
经调查,警方发现李某自2016年起,利用该银行账户,通过虚构交易、虚假投资等方式,将非法所得资金转入境外账户,涉及金额高达1000万元。
警方依法对李某进行逮捕,并查封其相关财产。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反洗钱风险管理,防止客户身份不明、资金来源不明、交易目的不明等情况发生。
金融机构未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洗钱罪,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同时,法院依法查封李某的非法所得及收益,并返还给受害单位。
五、案例分析1. 反洗钱法律体系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反洗钱的法律地位、职责、程序和法律责任,为打击洗钱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洗钱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洗钱,作为一种非法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社会经济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洗钱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为了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洗钱案件为例,分析其违法过程、法律依据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反洗钱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2018年,某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涉及巨额资金的洗钱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利用多家银行账户,通过虚假交易、现金交易等方式,将巨额非法资金转移至境外。
经调查,李某非法获利达数百万元。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过程1. 犯罪嫌疑人李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大量非法资金。
2. 李某将非法资金存入多家银行账户,进行分散管理。
3. 李某利用虚假交易、现金交易等方式,将非法资金转移至境外。
4. 李某通过境外账户将非法资金进行投资、消费等,掩饰非法资金来源。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提供资金账户的;(2)将资金转换为其他财产的;(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4)跨境转移资金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十二条: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反洗钱培训和宣传,提高反洗钱意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金融机构发现可疑交易,应当立即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
四、应对措施(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应加大对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反洗钱意识,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洗钱犯罪的危害性。
反洗钱警示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繁荣,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渠道进行洗钱活动的风险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反洗钱意识,加强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我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反洗钱宣传力度。
本案例以一起真实的洗钱案例为背景,旨在警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金融机构,提高反洗钱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安全。
二、案例概述2018年,某市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跨境毒品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涉案资金在多家银行账户频繁转账、拆分,涉嫌洗钱。
经过深入调查,公安机关发现该团伙利用多家银行账户,将涉案资金在短时间内进行拆分、转移,最终将资金转移到境外。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发现该团伙与多家金融机构存在合作关系,涉嫌为洗钱活动提供便利。
三、案例分析1. 洗钱行为及特点洗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将非法所得的资金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交易,使其来源和性质变得难以识别,最终达到合法化的目的。
本案例中,犯罪团伙通过以下方式实施洗钱:(1)利用多家银行账户频繁转账、拆分,将涉案资金分散到多个账户,降低被追踪的风险;(2)选择跨境转账,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增加洗钱难度;(3)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金融机构的便利条件进行洗钱。
2. 反洗钱法律法规及监管措施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
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1)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反洗钱意识;(2)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审核,防止犯罪分子利用他人身份进行洗钱;(3)加强交易监测,对异常交易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可疑资金流向;(4)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反洗钱调查,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3. 案例警示本案例给我们的警示如下:(1)提高反洗钱意识。
广大人民群众要认识到洗钱活动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洗钱行为。
(2)加强金融机构自律。
反洗钱可疑案例分析1篇

【案例1】上海罗某特大地下钱庄案2007年8月6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罗某地下钱庄案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名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个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罗某、莫某、李某和陈某4人有期徒刑14年至9年不等,其中新加坡籍被告人罗某、莫某、李某被并处驱逐出境。
自2005年11月起,央行上海总部陆续收到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称罗某等4人在其分支行将大量款项汇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叉从全国各地汇入大量款项,资金流动呈现出集中分散、分散集中的特点,极为可疑。
罗某于2005年5月31日在该银行上海陆家嘴支行申请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异常交易。
其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散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交通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以躲避银行的关注。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上述交易很可疑,柜面人员就向罗某询问其资金用途,罗某声称是在做外贸生意。
之后罗某生怕事情败露,便于2005年10月20日通过电话将其账户内的余额全部转出至另一客户陈某账户下,到2005年11月16日,罗某的账户余额一直为零。
陈某的账户交易情况与罗某相同,经柜面人员了解,陈某为罗某所雇佣,陈某操作资金时,两人经常同时到场,有时会有另一外籍人Daniel随行。
柜面人员曾经建议陈某办理一张VIP卡,陈某欣然应允,而当时在一旁的罗某立即进行阻止。
据该银行介绍,该银行对交易量大的大客户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于是柜员就想给他们办一张VIP卡,可以比较方便地办业务,但要留下比较详细的个人资料。
一听到要留下详细资料,他们就拒绝办VIP卡,宁愿排队。
罗某曾先后介绍另两名新加坡籍男子Daniel、Lee Kee Yong来该银行上海分行开立借记卡,工作人员在调取这几人的开卡资料时,发现他们所留地址与罗某为同一住处,且这两名新加坡籍男子的交易情况也与罗某基本一致。
反洗钱可疑交易案例分析

可疑交易报告标准及其识别与案例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案例类型一一、可疑交易标准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二、可疑交易识别1.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是指10个工作日内从多个账户向一个账户转入资金后,又将与所转入资金累计金额大致相当的资金转向另一个账户;资金集中转入、分散转出是指10个工作日内向某一账户转入资金后,又在短期内分多次将与所转入资金金额大致相当的资金转往其他多个账户;2.走访客户,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走访记录、客户财务报表和客户交易流水清单;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四、案例参考1.案情提要2006年4月,根据某银行提供的可疑交易线索以及人民银行某分行的协助,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对罗某、李某、冯某和莫某等人实施抓捕并予以刑事拘留,冻结56个人民币账户,冻结资金690余万元人民币,查获大量银行存折卡,交易凭证、账册及印章等书证、物证;参考文献:《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参考文献:《中国洗钱犯罪案例剖析》群众出版社经查,罗某等人2005年在某银行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交易,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通存通兑或邮政汇款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账户,随后又分散转往全国各地的多名收款人;为躲避银行关注,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同时罗某还以李某、陈某、冯某、莫某等人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开展汇款业务和跨境汇兑业务;主要是通过收取国内需要向X国汇款客户的人民币,或向境外汇款客户指定账户支付人民币,然后在境外收付相应的外币;罗某等人作为境外H公司外派人员在内地从事两地平衡的汇兑业务;通过央行反洗钱部门的调查,犯罪嫌疑人罗某,X国籍,涉嫌开设地下钱庄,涉嫌洗钱金额超过50亿元;2007年8月,某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明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各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元人民币;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罗某等人有期徒刑14年至9年不等;2.案例分析此案资金交易特征如下:1资金集中转入、分散转出特征明显;罗某在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之间,收款近26亿元,近2200笔,平均每笔近120万元,涉及个人530多人,单位8家,人均收款额近500万元;总付款近28亿元,近万笔,平均每笔近13万元,涉及个人万人,单位近150家,人均付款额近24万元;2资金调拨频繁,涉及金额大;罗某等人每天会根据账户余额情况进行资金调拨,以满足第二天的资金汇划需求;3现金存取频繁;为掩盖流通轨迹,节约汇划成本,罗某每天会到银行提取5万到30万元不等的现金用于交易;4交易手段复杂,非柜面交易居多;罗某等人充分利用现金、票据、电子银行等非柜面交易,规避银行的客户尽职调查;罗某警惕性很高,随时采用反调查措施,灵活使用各种金融业务,避免银行关注;他们采用相当于双方进行账面对冲的办法,在无跨境资金2;案例类型二一、可疑交易标准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二、可疑交易识别个工作日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不含同名账户之间的交易营业日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发生持续3天以上的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2.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和客户交易流水清单;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四、案例参考:案例一1.案情提要2009年底,广州市某银行一支行的反洗钱业务人员接到柜台人员对某客户在银行转账的异常交易行为的汇报,于是通过本行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的资料发现,支行客户Z某在2009年1月至11月之间,其账户频繁地转入转出大量资金,累计交易记录达497笔,资金收付金额较大且均为整数,交易行为极其可疑;该业务人员迅速将Z某的所有账户可疑交易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经研究发现,该客户的账户资金由W县A建材经营部、G市B建材有限公司、W县C建材供应部、W县D建材供应部、W县E加油部单位账户以“差旅费”为用途支取后转入Z某账户,随后再分散转出给数个账户,这些账户所属相对固定;所有转出转入交易均由代理人D某代办,一部分为网上银行交易或到银行进行转账,一部分为现金交易;在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总交易量高达人民币800余万元,其中现金交易金额2.案例分析该支行业务人员认为Z某的可疑交易手法如下: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二、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三、现金交易金额大,很难留下交易痕迹,规避监控;四、以“差旅费”作为资金用途,混淆视听,掩人耳目;对于客户总是以“差旅费”的名义进行支取,银行工作人员试图向客户了解情况,但客户不愿透漏原因;该支行迅速通过反洗钱监测系统上报人行,并将该线索通过人民银行重大案件线索库系统上报;目前相关监管机构对此案正在处理过程中;3.制度启示1提高工作人员反洗钱意识,培养对异常交易的敏感性;此案中,该银行一支行柜台人员中对客户的可疑交易行为产生怀疑,及时报送重大可疑交易报告,为人民银行提供了重要线索;案中,该工作人员对于可疑之处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未获答复,使得工作人员更加关注交易;可见,对于反洗钱工作,一线人员的意识非常重要;因此,银行要加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反洗钱培训,指导其了解和掌握可疑交易规律,提高其反洗钱意识,对资金异常流转情况及时进行关注和分析,发现可疑线索并及时上报;2网上银行业务监管尚需规范;目前,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反洗钱监管措施明显滞后,本案中代理人员部分资金通过网上银行转出,不在一线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造成网上银行业务可疑交易甄别困难;因此,应根据网上银行业务的特点尽快制定网上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办法,加强对网上银行交易特别是资金划转的监测,对达到大额交易标准的交易数据进行重点分析识别;案例二:1.案情提要2010年3月5日,为了响应公安部“关于2010年严厉打击虚假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与J市X区国家税务局、J 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密切配合,成功破获一起新型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涉案企业J市X区乾某电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某公司”、J市X区豪某精工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某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共约3200万元人民币;目前,该案有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2.案例评析1案件来源2010年2月C银行向人行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报告一份重点可疑交易报告:2009年6月份开始,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多次收到“S市恒XX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XX公司”的大额汇款,汇入资金随后全部通过网上银行划给“S市灏XX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灏XX公司”,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分别收到恒XX公司汇入资金合计万元和万元,划给灏XX公司资金合计万元和万元;以上交易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1101:“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和第二款1102:“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以及第四款1104:“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此外,乾某公司在F银行J分行开户以来,从没通过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只通过网上银行办理资金收付;豪某公司资金流向图2调查情况根据可疑交易报告,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立即对该案线索展开行政调查;调查发现,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在F银行J分行和C银行开立了公司账户,分析上述两家公司账户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22日期间的账户交易流水,发现C银行资金交易规律与F银行的账户基本相同,豪某公司和乾某公司交易资金流向图如下:F银行分析了上述两家公司交易特点,上述两家公司的汇入资金与汇出资金大约相差5%当前黑市增值税发票的手续费一般为票面价格的5%左右,且资金到账后迅速汇出,与以往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特征一致,初步怀疑这是一个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在此基础上,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将以上可疑交易线索移交J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和J市X区国家税务局;J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和J市X区国家税务局的经过调查了解,乾某公司是一家完全无生产能力的空壳公司,豪某公司生产规模很小,与该企业交易资金完全不符;3行动情况摸清了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的基本情况后,3月5日,J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采取行动,对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4名涉案人员进行刑事拘留,查封两家公司会计账册;经审讯,4名涉案人员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均在商务网上认识恒XX公司,随后恒XX公司为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联系提供进项的增值税发票,乾某和豪某公司再向恒XX公司开出销项增值税发票,恒XX公司提供的进项增值税发票供两家公司用以抵扣虚开的销项增值税发票的纳税额;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分别为恒XX公司虚开的销项增值税发票约1900万人民币和约1300万人民币,从中收取%的开票“手续费”;4案件特征通过对4名涉案人员的审讯发现,两家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手法与以往侦破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不同,是一起新型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此案件存在以下特征:一恒XX公司利用乾某和豪某公司“洗票”;恒XX公司从其他途径获取了贸易型、运输型企业增值税发票,然后利用乾某和豪某公司作为过渡,将其他类型的增值税发票转化为生产型企业开出的增值税发票;二恒XX公司利用网上银行控制乾某和豪某公司的账户;恒XX公司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持有乾某和豪某公司的“U盾”,通过网上银行控制两家公司的账户,资金的划拨由恒XX公司实际操作;3.制度启示此案相关银行工作人员可疑交易的识别能力较高,在大量的交易数据中敏锐地发现可疑的交易数据并做到客户身份尽职调查,对该案的侦破提供了高质量的可疑线索;在该案前期的交易调查中,F银行S分行与J分行协同作战,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该案的顺利侦破同时给予启示:一反洗钱调查是协助侦查涉税犯罪案件强有力的手段涉税案件涉及的账户较多,交易对手也较为复杂,导致账户资金往来频繁;本案中账户资金多达数千万元,涉及几家银行,要在短期内对所有账户之间关联关系及整个资金流动网络得到清晰地了解,必须通过反洗钱调查手段来实现;二现在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交易基本上是跨银行、跨系统、跨地区,只有各银行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加强沟通,互相协助,才能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上报质量,更好地打击洗钱犯罪;三持续稳定的反洗钱合规员岗位非常重要;培养一个有相当能力的反洗钱合规员并不容易,只有稳定的反洗钱合规员才能持续对相关可疑交易进行监测,更好地上报可疑案件线索;案例类型三一、可疑交易标准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二、可疑交易识别1.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10个工作日内,营业日内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发生持续3天以上,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自然人客户10个工作日内,营业日内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发生持续3天以上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2.对交易对手进行识别判断,并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或要求客户提供相关业务凭证;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四、案例参考1.案情提要①2005年8月,人民银行某支行对辖内银行某支行展开反洗钱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支行行长L某在任职期间,名下6个银行账户共发生交易700多笔,交易金额2100多万元,均系与当地一些企业或企业老板的资金往来;个人账户频繁收取企业或其他组织汇款,情形十分可疑,人民银行该支行迅速向人民银行总行汇报,人民银行总行反洗钱局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此案件线索进行会商后,于12月对L某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执行逮捕;经问讯和调查证实,L某在任职该支行行长时,又是该行当地分行审贷委员会委员,他利用职务之便,充当民间借贷的中间人,当有人急需贷款,但该行审贷会又不能获批时,L某立即联系民间贷款人提供资金其中包括L某的自有资金,为其牵线搭桥从中获利;L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①参考文献:《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中国金融出版社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取贿赂3笔,合计36万元;利用职务之便,充当民间借贷中介谋取利益8次,违法所得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2.案例分析经过人民银行向该支行派驻检查组的全面核查,掌握了L某6个账户的运作情况,具体如下:一是现金交易方式,直接存取现金或者转存现金;其现金交易共有近200笔,金额合计770多万元;二是转账交易方式,转账交易共有40多笔,金额合计370多万元,转账交易只要查看交易传票即可查清;三是电话自动转证交易方式,通过电话指令,将款项转入或转出证券公司的保证金账户;电话自动转证交易近30笔,金额合计390万元左右;四是信用卡消费交易方式,是持卡人在特约商户消费刷卡,交易金额合计近3万元;五是其它交易方式,如利息收入、代付各种费税等,共20笔左右,金额合计约万元;通过全面检查,检查组还理清了与L某交易的关联企业及个人,通过外围查证掌握其资金频繁划转的真实意图;L某充当民间借贷中介谋取利益的资金运作如下图所示:3.制度启示1L某利用个人账户充当民间借贷的中介,将大量资金通过个人账户频繁划转,虽没有洗钱的故意犯罪,却是典型的一边洗钱一边赚钱的行为;2人民银行现场检查过程中对账户交易情况的全面梳理,收集资料,为破案提供了确凿证据,迅速破案;3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反洗钱制度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合规风险的重要作用;从本案看出,各网点对内部员工应视同客户,严格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发现可疑交易应立即上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对于防范内部员工作案,及时发现内控漏洞,作用重大;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从源头上堵住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漏洞,提高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水平,能够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巨大支持;案例类型四一、可疑交易标准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二、可疑交易识别年以上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10个工作日内单笔交易金额或者累计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的资金收付;2.走访客户,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走访记录、客户财务报表等;三、业务覆盖面现金存取款、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四、案例参考1、案情提要:199X年,Y市某家商业银行有一个账户4年来长期不动,近期收到了几笔资金,起初,该商业银行并未留意,但自发生资金收付后一段时间内,该账户便活跃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交易发生,资金收付非常频繁,且金额较大;几个月后,该商业银行前台主管在监控时注意到了该账户,发现自启动后,该账户已经发生了多笔业务,工作人员觉得此账户很可疑,于是针对该账户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监控;经查,该账户所有人S某是一位失业者,数年来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其妻子是一位家庭帮工,收入非常微薄;家中亦没有其他可供支持收入来源;S某4年前开立该账户后基本没有资金进出,此银行账户一直处于休眠状态;银行员工认为这个客户的资金来源和交易比较可疑,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报告;公安机关根据该银行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调查,S某对账户资金来源含糊其辞,无法说明真实情况,于是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查,经调查发现,该账户资金汇入方来自多个不同账户,甚至有些是现金存入,公安人员顺藤摸瓜,最终发现资金均来自地下钱庄,后来通过对S 某的多次审查,最终锁定在S某的一位亲戚Q某身上,通过彻查发现,Q 某是一名毒品交易犯,近年来一直活跃在与该市相邻的邻国进行毒品交易,贩毒所得非法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分批汇入该市,完成跨境转移;然后由S某通过对转、现金存取等方式完成洗钱活动;2.案例分析1通过地下钱庄进行贩毒资金的“跨境”转移;通过邻国的地下钱庄将“贩毒非法所得”汇入境内的地下钱庄,完成跨境转移;2通过境内亲戚朋友的结算账户,分批分散汇入,有些还是通过现金存取方式存入;3此案例发现较早,当时反洗钱监管尚不完善,可疑交易上报制度尚未成形,对异常资金的监测还存有很多漏洞,因此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轻易进行非法资金的“清洗”;3.制度启示对于银行,这个案例较早,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也应对一些最基本的洗钱手法重点关注:1“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这是一个重要的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此案正是对长期闲置的账户进行监控发现了异常,为侦破本案提供了重要线索;2调查这类案件的关键是要弄清账户突然启用的原因和账户所有人的真实身份;此案件中账户资金规模与账户所有人的身份就明显不符;3银行应建立对长期不动户的监督管理体制,即使仅从防止操作风险,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的角度看也是必要的;案例类型五一、可疑交易标准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二、可疑交易识别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10个工作日内明显增多,营业日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每天发生持续3天以上,金额单笔或者累计低于但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的资金收付;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国际结算业务等;四、案例参考案例一1.案情提要①2004年4月以来,以台湾人钟某为首的贩毒集团,伙同刘某、王某等人长期从事毒品走私;他们定居昆明,以投资经商的身份为掩护,遥控指挥他人联系货主,从泰国团伙成员手中购买毒品,通过多种渠道走私毒品至台湾贩卖;2005年11月,钟某向在泰国的廖某联系购买毒品海洛因事宜,由台湾人刘某等人到泰国支付部分毒资,由王某在泰国负责检验毒品,并打算将毒品藏匿于家具夹层中通过国际海运方式从泰国走私进入台湾;期间,钟某亲赴泰国与廖某见面后携部分毒品返回昆明,留下王某等人在泰国负责看货、验货,其在昆明与王某等人电话联系货物发运事宜;2006年1月,刘某按钟某的安排,到泰国取钟某剩下的半块毒品,因担心已被泰国警方发现而未将毒品运走,后此半块毒品藏匿在家具夹层中一起海运至台湾;此批毒品于2006年2月在台中港被台湾警方查获,缴获毒品①参考文献:《中国洗钱犯罪案例剖析》群众出版社海洛因净重将近两万克;同日,公安民警在昆明将被告人钟某、王某抓获,次日在瑞丽市抓获刘某;陈某系钟某之妻,她明知钟某收入为贩毒所得,仍向其提供账户,接收毒资,并用毒资购买了房产、多个车位、数台汽车,并投资矿业公司,其行为已涉嫌洗钱犯罪;经查,钟某团伙将贩毒所得从台湾分散划转到大陆境内,再通过异地存现的方式从各地分别存入钟某和陈某的账户;同时,钟某也将自己账户中部分资金银行转账到陈某账户,最后,陈某通过刷卡消费和投资等方式转移隐藏毒资;2.案例分析该案洗钱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把毒资分散转入到大陆境内各个城市;再由各个城市的多个存款人分批将毒资异地存现,转到钟某和陈某的昆明账户;然后由陈某出面消费和投资,完成洗钱过程;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分散转入、异地存现和现金消费的方式,模糊毒资来源,进而达到洗钱目的;钟某、陈某洗钱犯罪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分散划转,异地存现;贩毒资金划转呈现出账户分散,资金分散,人员分散和异地存取的特点;二匿名存现,掩饰来源;非法所得入境后,为了模糊资金来源,均采用匿名异地存现方式,难以核查资金来源和性质;三刷卡消费,逃避监管;陈某支取毒资购房、买车和投资,都采用刷卡方式,逃避了金融机构柜台人员的监管,阻碍了对可疑资金链的调查;钟某、陈某贩毒洗钱过程如下图所示:。
反洗钱业务系列讲座可疑交易识别分析方法 PPT

通过网络查手机归属
通过网络查企业登记信息
小结
❖ 可疑交易监测不只是反洗钱部门的工作,要涉及 各主要业务、环节和岗位
❖ 可疑交易监测要与客户尽职调查相统一 ❖ 系统筛选+人工分析(主客观相结合) ❖ 内部信息+外部资源 ❖ 实践经验积累+科学实用方法
STR分析中经常面对的问题?
❖ 复杂的交易数据() ❖ 不知该从何下手?
大堂经理
❖ 关注异常 ❖ 必要询问
❖ 案例:温州毒品案 (长款、汇款不知户名、
ATM存款买水果)
监控录像
❖ 网点监控设备 ❖ 案例:邯郸农行金库被盗
案()
❖ 自助设备(ATM机)监控 ❖ 案例:新型金融诈骗案
新型金融诈骗:取款时刻意掩饰
毒贩晚间戴头盔取钱
后台审核(客户经理)
❖ 汇总比对 ❖ 案例:湖北虚假军官证开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非法汇兑型地下钱庄识别点
❖ 账户资料上的识别点:
➢ 数量:开设或持有大量单位账户和个人账户(地址、电话) ➢ 单位账户:注册金额小,地址可疑,法人代表不大知情 ➢ 个人账户:多个账户资料有相同点(开户人特征、地址、电话) ➢ 代理:同一人代理多人/单位开户,笔迹相同(字迹不工整) ➢ 异地:开户人(身份证)为异地人 ➢ 职业/收入:开户人无固定职业或收入不高,与交易规模不符 ➢ 伪造证件:军官证、港澳通行证、回乡证等,不同证件照片相同 ➢ 虚假信息:电话号码过期/不存在,联系地址虚构 ➢ 地区:开户时间和网点较为集中,覆盖城市主要繁华街区 ➢ 网上银行:开户时均申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注意不同年龄和职
STR分析的目标(重点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性操作
短期内分散投保、集中退保或集中投保、分散退保
12
洗钱类型2:“行贿保单”
“行贿保单” 一般由送礼方支付巨额保费,受礼方退保变 现 如:某公司(行贿方)节前用公关费给关系 户(受贿方)投保,保险公司开发票,发票 入公司账,关系户节后退保 行贿方就利用保单掩盖了行贿资金
13
防范“行贿保单”
具有较高的现金价值 保险费和保险金额较大 允许趸交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不同 容易变更资金所有权
8
重点关注高风险产品
9
关注投保环节中的异常情形
一次性购买多份保险
根据经验判断 根据客户的地区、年龄、职业、收入等情况判断
投保人提出特殊要求
要求用大额现金趸交保费 要求对退保做出特殊约定,如退到非交费账户,特 别是非投保人账户,或者现金退保、或者委托第三 人领取保费等
A用非法所得投保,然后退保获得退保金
黑钱:A——保险公司——A
A用非法所得投保,退保时授权B领取退保
黑钱:A——保险公司——B
A投保,B作为第三方用非法所得付费,退保时 A作为投保人领取退保金
黑钱:B——保险公司——A
A用非法所得投保,变更投保人为B,退保时B 作为投保人领取退保金
黑钱:A——保险公司——B
15
洗钱类型3:福利保单(团险)
“团单个做” :企业先以单位名义用支票购买保单, 为大量员工名下投保(往往不知情);保险公司只开出 一张发票,抬头为公司名称。 “现金退保”:钱到保险公司账后,投保企业就按照 事先双方约定退保,保险公司则以现金形式将钱打回 企业个人账上 洗钱成本:4-6%(保险公司手续费)<所得税(企业 33%,个人20%)。 退保后的资金归属: 真正回到投保企业职工账上,年终奖金(逃税) 落入少数个人手中(贪污)
4
洗钱类型1:购买大额保险
重庆晏大彬、傅尚芳腐败洗钱案
购买房产1处,57万
晏 大 彬
傅 尚 芳
以他人名义购房6处,689万
购买得利宝¥理财产品,30万 购买千罗德蓝筹股票基金,6万 存入银行,114万
5
购买保险洗钱的基本模式
投保时异常关注退保时间、费用、手续
忽视保险产品本身的适用性,如条件、内容、承保 范围、预期收益等
10
关注投保环节中的异常情形
投保时提供虚假资料或信息
涉嫌保险欺诈 掩盖其真实身份、资金来源等
在交纳保费时委托第三人代交
关系不明的第三人付费 大额付费、一次性付清
突然改变支付方式
万能险种等可以任意追加保费的保险产品 突然要求改变原来银行转账的方式,而改用大额现 金或支票追加大额保费,没有合理解释的
11
退保/ 保全/满期给付/理赔异常
“长险短做”
投保后短时要求退保,执意退保 不合常理,不计费用和损失(案例)
提出特殊要求
退保时要求将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退还给第三方 支付赔偿金、给付保险金时,客户委托他人代领、 强烈要求收取现金、支票或要求将资金汇往被保险 人、受益人以外的第三人
保险业反洗钱 ——洗钱类型和典型案例分析
保险业面临洗钱威胁
洗钱 恐怖 威胁 STR量 偏低 银行 反洗钱 挤压 证券 期货 风险
保险业
银保 操作 便利
基础 不完备
银保 引入风险 培训?
2
保险业面临洗钱威胁
《财经》2011年4月报道
司法机关在公诉时指出,文强有价值200余万元的 保单分布于各大保险公司
14
洗钱类型3:福利保单(团险)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 障体系试点中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9号) “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 老保险,交纳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以 及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提取额在 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准予在交纳企业所得 税前全额扣除。” 即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项支出可以 分别按照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税前扣除。
6
客户身份与保费是否相符
特殊身份
公职人员或亲属、公司高管、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等, 往往存在一定贪污、受贿、偷逃税等风险
高风险领域
政府采购、工程招标、交通、医药、房地产、建筑、 运输等商业贿赂重点领域
投保的资金量
(单笔或总计)是否过大,与客户职业、身份、年 龄、收入情况是否相符
7
重点关注高风险产品
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关系
一般投保方有强烈的公关需求,如房地产、医药、 工程等公司 投保方为公司以外的关系人投保,如有审批、采购 等职能的人员
发票
投保公司通过转账或支票交费,特别强调要发票, 这样发票可以作为公司支出公关费用的凭证
节日
一般节日前投保,节日后往往退保 这个节日一般是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
16
东莞福利保单案
2000年12月31日,东莞某单位根据上级要求与经济实体脱 钩的文件精神,将以其下属的城信电脑公司、金银珠宝公 司名义持有的东莞证券公司30%股权转让给东莞市商业银行, 所得股权转让金3250万元作为账外资金留存。 2002年7月1日,东莞某单位以振华珠宝店的名义,为 205名 员工向保险公司投保,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保额分别为 领导29万余元,科长24万余元,副科长22万余元,科员及 离退休人员10万余元,新进人员4.8万余元,保费共3064万 余元。 当月25日,该单位将上述账外留存的3250余万元股权转入 振华珠宝行账户,随后从该账户分两次转出3166万元到保 险公司,其中3064万元用于购买上述商业保险。 2005年8月,上述保险合同到期,单位领导及员工均得款 30.4万余元等。
《国际金融报》2011年4月报道
某保险公司新疆分公司就曾排查出疑似公安部发布 的涉恐名单中的恐怖分子
《北京晚报》2009年12月4日报道
四川雅安一个县长在工程招标中受贿,并用受贿赃 款申购基金,最后法院宣判后强制赎回
3
利用保险业务洗钱的主要方式
购买大额保险(寿险) 行贿保单(寿险) 福利保单(寿险、团险) 保单质押(寿险) 保单欺诈(财险、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