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4.10 鸦片战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新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
(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
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即:
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
学习内容的回顾归纳归纳。
(二)、鸦片贸易
设问:东西方的这两个国家是如何碰到一起的?(只提问不要求学生回答)。继续提问:英国当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回答:工业革命。问答:什么是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工业产品呢?答:原料和市场。课件展示英国殖民扩张的地图,问:从地图上看到出了什么?同时看课题下面的内容。再提问:当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课件上展示二者矛盾,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英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进行鸦片走私,课件展示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数量统计表。
接下来提问: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交流。课件展示总结内容,即: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财政危机;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官僚、贵族吸食鸦片,导致清朝政治更加腐败,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设计意图:本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把握理解二者矛盾。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与已学的的世界史内容联系较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有利于对本课内容在态度情感上的把握。
(三)、虎门销烟
课件展示林则徐给道光帝奏折中的话,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收集整理关于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相关资料,在后面探究学习中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初中历史对本节内容有详细的介绍,本处不做过多讲解。但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历史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有重要影响,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本单元结束时总结交流。
(四)、鸦片战争
首先让学生自己快速浏览本节内容,然后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示意图,教师讲解(只做简述),即:1840.6,英舰到广东;占定海,陈兵白河口,道光帝惊慌失措,撤林,谈判;1841感失尊严,不满,再战;1842.8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设计意图:同(三)处,鸦片战争过程在初中历史中有详细介绍,本处不再赘述。教师以地图辅助,将两年的鸦片战争进程提出四个关键节点,以点带面,方便记忆。
(五)、《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在课件中展示四则与条约内容有关材料,
即材料一:以上三条酌定银数,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银元。
材料二:“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三:“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四:“(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归纳材料内容,可以同桌间相互交流。
可以让学生回答,在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逐条分析(内容可归结为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定关税),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其影响(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被破坏,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影响是重难点,在分析时要逻辑清晰合理,并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节是本课重点内容,也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故以所展示史料内容提取为主,让学生自己归纳内容,在老师提示下明白其影响。从而锻炼文字提取分析的能力。
2、《南京条约》附属条约
在课件中展示材料,即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
给学生一分钟时间阅读材料,然后教师逐条讲解,本节内容课文内容较少,学生理解不易,教师带领学生读材料、分析内容,然后总结内容及危害,即(1)、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2)、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3)、租界: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设计意图:本节是作为延伸部分出现的,但和后续教学有一定联系,在考试材料题中比较常见,因此要作必要的了解,同样采取分析材料的方法,但所需时间做必要压缩。
(六)、总结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整理交流所讲内容,自己总结归纳,教师给出提示,即: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等方面。教师提问2到3名同学回答,然后进行补充总结。即: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在讲述《南京条约》内容时已分条讲了影响,在本目内容结尾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上述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归纳能力、便于深刻记忆,也是对下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