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流程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情感找一个载体》系列作文课

——我在作文的点滴做法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学校

朱海芳

《为情感找一个载体》系列作文课

有了三年的写作训练,我们的学生已具备了写记叙文的能力,但是我们的学生的习作,平淡无味,看了教研员的论文,为《情感找一个载体》一文,忽受启发,我们学生的习作为何淡而无味,是因为少了作料,少了凸显情感的载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指导思路。“多角度观察生活”,与小学阶段的要求相比,突出了“多角度”。通过“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捕捉“事物的特征”。“观察”“发现”“捕捉特征”的过程,是观察、认识、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主观介入的过程,渗透了自己的感受、认识与思考,联想与想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观察”“发现丰富多彩”“捕捉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创意的表达”,其实具有内在的逻辑。

整理了近几年的记叙文阅读篇目,自己深刻地意识到写作高手几乎他们都这样在做,他们都遵循“多角度观察”“发现丰富多彩”“捕捉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创意的表达”,这一系列过程,如2012年《白梅无价》,以白梅为载体,“白梅”这幅画虽是徐老痛悼师兄的宣泄之作,但也是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简单一幅白梅却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展示与世人;《木鱼混沌》,以“木鱼”为载体,美不仅在普通,木鱼是老人生活的工具,谋生的方式,而且美在善良,老人选择木鱼作为混沌的讯号“让清醒着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止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这一载体将作者林清玄对老人的赞美表现的清新淡雅。

这样的作品在我们的记叙文阅读篇目中随处可见,如《花脸》中的花脸,《雕花烟斗》中的烟斗,《向日葵》中的向日葵,《野薄荷》中的薄荷,《病槐树》中的槐树,《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中的草,这些不胜枚举的作品中作者们都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载体,让载体使自己的文章蓬荜生辉。由此我有了以下的作文系列课,不求学生们能成为大家,但至少有所长进,改善写作的平铺直叙、寡然无味。系列课包括四个课时,历经六节课。

第一课时:读范文、找载体

教学目标:

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到事物的特征,能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明确“载体”的理念。

材料:诵读丁丽梅《蔷薇几度开》、林晓娴《白蔷薇》、《蔷薇花》三篇阅读篇目。

准备工作:

1.诵读之后,思考在作品中有了“蔷薇花”,那蔷薇花又是谁?

2.找寻同是株蔷薇花,思考在不同的作者眼里有了怎样不同的深意?

3.用鲜明颜色的笔,将文中蔷薇花的片段圈画,找寻他们的特征,如

从出现的位置,何种表达方式入手找异同?

本节课学生收获:

1.清楚何为载体: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

2.载体的作用:为自己文章表达的情感寻找一个“载体”,用“载体”将

自己的情感集中、生动、充分地表达出来;用“载体”为文章铺设一条

线索,使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可感。

课后反思:学生在读过很多编文章后,对载体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们诵读过之后,一下子就把握住了“载体”就是“蔷薇”,对于“载体”

这个词他们很陌生,但是他们都能很真切的告诉我这些都是在以

花喻人,用象征的手法赞美人,我认为这就够了,于是就将“载

体”这个概念抛给他们,他们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有了一个小

小的载体,就能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形象更可感。

第二课时:读载体——寻方法

教学目标: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到事物的特征,能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阅读中找到使用载体的一些小技巧。

工作流程:两个环节

一、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共同研讨三篇文章的“载体”是什么?在哪些位置出现?用了何种的表现手法?

1.出现在哪?“载体”是作者的代言人,要让它说话,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语境反复出现,会牵引读者的阅读心理。

如篇首、篇尾、中间,甚至是主人公一出场载体就出场了。在《蔷薇几度开》中,这些位置都有过载体的呈现,文中“蔷薇花”一出现在作者眼前,老人就出现了,花和人,人和花,就这样交相辉映,将一个挑糖担的老人对生活的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自然而然地刻画出来。《蔷薇花》虽只有在文章的结尾出现了“载体”,但花和人已经融为一体,花的美丽馨香和花的普通不就是主人公素素的品质吗?《白蔷薇》和第一篇有点相似,“载体”出现频率较多,花和人穿插,将人物的侠骨柔肠、冰清玉洁、执着、高贵借花而展现出来。

一朵同样的花,作者为表达情感寻找到了一个相同的“载体”,将作者自己的不同情感集中、生动、充分的表达出来,有时甚至用“载体”为文章铺设一条线索,使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可感。

2.怎么表达?

“载体”不仅彰显文章的文采,还有营造情感氛围的作用,利用它传输自己的情感、思想,传达对于美的理解。

三篇文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对蔷薇花的大段描写,有对蔷薇花的赞美抒情、还有在叙事中穿插蔷薇花的出现,蔷薇花有时还以线索出现,将散落的珠子串在一起。还可以使用到各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如《蔷薇几度开》结尾中引用诗句收尾,。

二、以学生习作《春暖了,花开了》为例,有和没有载体的文章比较阅读,找寻优势。

1.文章《春暖了,花开了》有些平淡无味,想让你们为文章加一个载体,行动起来。

2.比较两篇文章,体会你们修改前后的变化,讲出你的体会。

3.体会同学们加的“载体”,谁的最贴切?为什么?

4.看到了同学们加的“载体”,那我们归类能做“载体”的事物有哪些呢?

学生收获:

1.明确了“载体”出现的位置及能用一些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2.自己动手能为文章加“载体”,比较文章用哪种载体恰当。

抓住特征:选材范围及主题确定以后,寻找与此材料相关的、能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