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企业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
(完整版)关于企业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
关于企业信用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信用无处不在,是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因此,以资信、产品质量、服务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话:“切记,信用就是金钱”。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资源配置并非完全取决于价格因素,有时更多的取决于企业信誉。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信用在实质上是一种有期限约束的融资行为,有付款承诺,但没有担保和抵押要求。
因此,在信用交易过程中永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即客户到期不能付款或不愿付款的风险,通常将其称为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只能尽量避免,但不可能绝对消除。
信用管理,又称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对信用交易前期的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中期的债权保障和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与追收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科学。
二、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对于任何一个开放的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都会从供给不足逐步过渡到供大于求,即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在传统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竞争的同时(这些方面的竞争空间会越来越小),交易方式也逐步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能否向客户提供信用(赊销),及提供什么样的赊销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另外,相对于现金交易,信用交易在交易成本和效率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信用交易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主导的交易方式。
在此情况下,扩大销售的同时有效避免信用风险的学科——信用管理就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信用管理中的三大核心要素(一)成本任何价值创造的过程都要占用和消耗资源,这种对资源的消耗表现在财务报表上就形成成本或费用。
只要所能创造的价值能补偿成本或费用,这种增值活动就是必要的。
企业在利用信用扩大销售的同时,也在占用消耗资源。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本(4篇)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信用管理,提高公司信用风险控制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信用管理制度是指公司为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的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并依法建立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估体系的规程。
第三条公司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公正、客观、透明、风险可控、责任明确、有效可行。
第四条公司信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公司信用风险的可控,提升公司的信用度和声誉,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司信用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用评估、供应商信用评估、合作伙伴信用评估、内部信用管理等。
第六条公司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并协助各业务部门进行相关信用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司信用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任何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客户信用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等级。
第九条客户信用评估应综合考虑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市场地位、商誉等因素,并定期更新评估结果。
第十条客户信用额度是指公司与客户在一定期限内的信用交易额度,应根据客户的信用评估结果进行确定。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客户信用额度管理制度,明确客户信用额度的使用权限和限制条件。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客户信用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信用风险。
第三章供应商信用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估,确定供应商的信用等级和合作条件。
第十四条供应商信用评估应综合考虑供应商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等因素,并定期更新评估结果。
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供应商信用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信用等级的使用权限和限制条件。
第十六条公司应建立供应商信用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信用风险。
第四章合作伙伴信用管理第十七条公司与合作伙伴之间应建立信任和互惠的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和提升互信水平。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意见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4.15•【字号】鄂市监信监〔2022〕25号•【施行日期】2022.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管理正文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意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精准监管、有效监管、智慧监管、公正监管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国市监信发〔2022〕6号)等文件精神,为有效破解监管任务繁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精准监管。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企业、高风险领域、高风险问题,科学配置监管资源,解决监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二)科学监管。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靶向监管,避免平均用力、效率不高的例行检查,集中运用市场监管力量,堵塞监管空白和漏洞。
(三)智慧监管。
科学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动态管理指标和权重,充分发挥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加快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自动计算、自动分类、对企业信用风险精准“画像”,每月动态更新,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和有力支撑。
(四)公正监管。
以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为依据,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统一通用指标、统一分类标准、统一结果应用,公平公正开展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交流,信用管理风险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信用活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在授信、垫款、担保等方面。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非常重要。
一、信用风险的分析信用风险的来源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逾期未还贷款:这是信用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风险。
逾期未还贷款将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并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2)企业资信状况不佳:未来更大的经济风险往往与企业信用记录有关。
企业若不具备足够好的信用记录,拓展市场和发展新项目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3)客户支付危机:如果客户未能按时支付账单,企业就有可能面临财务困难,并可能导致流动资金的紧张。
(4)高风险客户:高风险客户指在一些交易和贷款方面存在潜在的风险。
如果企业与高风险客户合作,也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为了防范信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信用调查体系:企业在与新客户开始任何业务活动之前,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背景调查,了解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过往的信用记录。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向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析和评估。
(2)设置信用额度: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背景和过往的信用记录,设置相应的信用额度。
这样既可以控制信用风险的范围,也可以避免客户未能及时还钱导致的经济损失。
(3)建立机制: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标准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以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
此外,还可以加强员工对信用风险的了解和掌握,以保证其在业务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4)进行信用保险:企业可以购买信用保险来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以应对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优势(1)风险控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准确的掌握各种信用风险的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以此来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出有效的措施和应对。
(2)节省财务成本:透过信用风险管理,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客户的实际融资需求,不仅可协助企业分散信用风险所需贷款的投资份额,也能够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信用管理 第01章信用、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
(二)企业信用
企业信用活动指银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 构、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等 各类企业法人信用活动的统称
道德层面:培育内部信用文化;树立良好信用 形象;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 狭义的信用即基于经济价值判断的信用范 畴,
拓展1-1:诚信、信用和信誉
•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自己对他人的承诺, 是一种行为规范。内生
• 信誉:指声望和名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 价,是一种形象标识。外生
• 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 种动态的经济过程。 互生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 1.信用具有契约性 • 2.信用具有社会性 • 3.信用具有标识性 • 4.信用具有伦理性 • 5.信用具有风险性
– 按照风险的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 按照风险标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 风险和信用风险。本节主要讨论信用风险。
– 按照风险能否分散: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 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内涵
• 1.信用风险内涵的不同解释
• 观点一: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 观点二:广义指所有因受信人(债务人)违 约所引起的风险;狭义通常专指信贷风险。
不归还贷 款的风险
被取消借款的风 险和因银行破产 损失存款的风险
银行
(三)根据信用风险的性质划分
– 违约风险 – 信用评级降级风险 – 信用价差增大风险
(四)按照信用风险是否可分散划分
– 系统性信用风险 – 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五)按照受信人的行为特点划分
– 道德性信用风险 – 非道德性信用风险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文件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信用管理行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在公司全面实施信用战略,提高融资效率和运营效率,保护公司的信用声誉和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信用,是指公司为履行合同或者实施交易活动而产生的义务和权利的履行记录。
信用管理是指公司组织、制定和实施信用政策、信用风险管理、信用控制、信用评估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三条公司信用管理应遵循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真实、合法、公正、互惠、安全、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信用管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信用环境,促进行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确保公司在交易活动中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保持公司的信用良好形象。
第五条公司信用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信用管理活动,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信用管理结构第六条公司设立信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公司信用管理工作。
信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公司高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中信用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公司董事长兼任。
第七条公司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作为信用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信用管理工作。
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公司信用管理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监督和评估公司信用风险,建立和完善公司信用数据库,提供信用风险预警和风险分析报告,协助公司各部门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和宣传等工作。
第八条公司设立信用管理机构,作为信用管理部门的辅助机构,负责具体的信用管理实施。
信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收集、整理和更新公司信用信息,协助信用管理部门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等。
第三章信用管理政策第九条公司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需求,根据市场环境和风险情况定期进行调整。
第十条公司信用管理政策应包括信用授信政策、信用风险评估政策、信用控制政策、信用收费政策等内容。
第四章信用授信管理第十一条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应进行客户信用评估,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信用风险,确保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用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无法按时履行债务、违约风险等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信用政策、建立信用评估体系、明确信用授予和收回的程序等。
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历史记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信用额度。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信用管理团队,负责监控和管理客户的信用风险。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经营状况,及时掌握客户的风险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监控客户的财务指标、供应链运营等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第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
合同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约定的法律文件,对于保护企业权益和降低信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的合同模板,明确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违约责任和补偿机制。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合同的履行监督,确保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企业还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是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网络,对于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应对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是企业保持信用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企业可以有效管理和降低信用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
第四章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企业信用管理》PPT课件
第四章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信用风险概述
一、信用风险概况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由信用交易过 程的不确定性导致,是指借款人、证券发 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 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 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 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 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 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 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 。
(一)信用监测模型
1.模型假设 (3)企业市场价值服从布朗(Borwn)运动,借款人
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
(4)借款人资本结构包括所有者权益、短期债 务、长期债务和可转化优先股。
第三节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模型
(一)信用监测模型
该模型的优点是:KMV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 ,将借款公司的股价信息转换成信用信息,对 借款公司质量的变化比较敏感,同时市场信息 也被反映在模型当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模 型的预测能力较强。
一、趋势分析法
(三)注意事项
在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
径上必须一致; 2.必须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
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应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
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 策,趋利避害。
二、比率分析法
第一节 企业信用风险概述
七、信用风险测量
国际上,测量公司信用风险指标中最为常用 的是该公司的信用评级。例如,穆迪公司对 企业的信用评级即被广为公认。
另外一个对信用风险度量的更为定量的指标 是信用风险的贴水。信用风险的贴水不同于 公司偿债的利率和无违约风险的债券的利率 (如美国长期国债)。
最新整理信用与信用风险管理.ppt
• 麦肯锡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计算条件违约概率;第二、用无条件违约概 率调整得到违约概率;第三、根据违约概率计算出 资产组合的损失分布。此外,第十章还讨论了信用 风险附加模型。
• 五、第五章《信用管理行业》 • 第一节《行业概况及征信产品》,这一节讲了企业
资信调查报告、个人信用报告、产业现状及国家风 险调查报告的种类和主要内容。第二节《企业征信 产品的生产和衍生服务》讲解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 信用管理公司和它们所提供的信用管理服务。第三 节《个人征信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讲解了美国三大 信用局的个人征信产品。第四节《我国信用管理行 业的发展》,讲解了我国信用管理行业的历史发展 进程,以及国内著名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如中国 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第 四节还涉及了我国信用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前景。
• 十一、第十一章《信用衍生产品及其他风险度量模 型》
• 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 具与技术的统称,主要指以贷款或债券的信用状况 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实质是对传统金融 工具的再造,赋予其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功能。信用 衍生产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率互换、信 用价差期权、信用联结型票据等。第二节从信用风 险、流动性风险、交易风险、依从风险、法律和监 管风险、信誉风险多个角度,讨论了信用衍生产品 的风险管理。第三节研究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方 法,包括:基于信用评级的违约模型、基于信用差 价的违约模型、基于担保产品市场的定价、再造/ 融资成本定价方法。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精选10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信用管理行为,提升信用管理水平,树立诚信经营的品牌形象,保障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发展。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技术、销售、服务、财务等各个岗位。
三、制度制定程序本制度由企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经企业董事会审议并公示后正式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劳动合同法》2.《劳动法》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行政管理法》5.公司内部信用管理政策五、制度内容1.企业信用管理概述(1)包括信用意识、信用建设、信用评价、信用宣传、信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2)企业信用管理优先纳入经营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中,追求良好信用等级和信用评价的稳定提升。
2.诚信经营(1)本公司全体员工做诚实守信、有信誉的企业公民,绝不从事任何损害客户和公司利益的行为。
(2)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要坚持遵守合同,严格执行协议条款,不得侵犯客户合法权益并保护客户隐私。
3.信用评价(1)企业信用评价主要以企业良好信用纪录、经营业绩、品牌影响力、反映群众的举报情况等为评价依据。
(2)信用评价实行分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四个等级。
其中优秀和良好是本公司所追求的目标等级;一般和差是需要改善的等级。
4.信用宣传(1)企业信用宣传是企业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外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业绩等信息,树立公司公信力。
(2)信用宣传包括各种宣传渠道,例如企业网站、报刊广告、社交媒体、活动赞助等。
5.信用保障(1)企业信用保障是指企业建立信用保障体系,针对不同风险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信用保障措施,保护公司经济发展和客户权益。
(2)信用保障主要包括信用保险、交易保障、产品保障、网络保障等。
六、责任主体1.本公司管理人员负责落实本制度,宣传普及本制度,严格执行信用管理标准。
2.各部门主管要落实本制度,制定部门信用管理方案,各项指标合理分配,落实信用管理责任制。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全完整版doc(一)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全完整版doc(一)引言概述: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信用管理规范和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五个重要方面,包括信用政策制定、信用评估体系、信用宣传推广、信用风险防控和信用绩效评估。
通过全面建设和执行这一完整版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用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一、信用政策制定1.明确企业信用的定义和价值2.制定信用政策的原则和目标3.明确信用政策的适用范围和层级4.建立信用政策制定的工作流程5.确定信用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二、信用评估体系1.建立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2.确定信用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落实信用评估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责任4.建立信用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发布机制5.建立信用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机制三、信用宣传推广1.策划和执行企业信用宣传的活动2.选择适合的宣传渠道和媒体3.制作宣传资料和文案4.推行企业信用品牌建设活动5.建立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沟通渠道四、信用风险防控1.分析和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来源2.建立信用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3.制定信用风险应对方案4.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5.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和外部监督手段五、信用绩效评估1.制定信用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标准2.建立信用绩效评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3.评估信用绩效的方法和周期4.制定信用绩效考核的奖惩机制5.完善信用绩效报告和总结的机制总结: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全完整版涵盖了信用政策制定、信用评估体系、信用宣传推广、信用风险防控和信用绩效评估五个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一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用资源,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企业应持续优化和改进信用管理制度,并与市场、客户和供应商保持紧密的协作,共同推动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风险与信用管理制度
风险与信用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全面、科学、有效地管理风险与信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全部人员,包含管理人员、员工和合作伙伴。
2. 风险管理2.1 风险识别与评估1.全部部门应设立专职或兼职风险管理岗位,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2.风险管理岗位应依据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特点,开展风险调研和分析,确定潜在风险。
3.风险识别应包含对内部风险(如人力资源、资金流动、信息技术等)和外部风险(如市场、法律法规、自然祸害等)的评估。
2.2 风险掌控与应对1.风险管理岗位应订立认真的风险掌控方案,并帮助各部门进行执行。
2.风险掌控方案应包含风险防范、监测、报告和处理等环节,以确保风险的及时掌控和应对。
3.风险管理岗位应定期向公司高层汇报风险掌控的情况,及时提出调整方案。
2.3 风险评估与报告1.风险管理岗位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包含风险概率、影响程度和掌控手段等的评估。
2.风险评估结果应编制成风险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司高层,以供决策参考。
3. 信用管理3.1 信用政策与准入标准1.公司应订立明确的信用政策,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订立相应的准入标准。
2.准入标准应包含潜在客户的信用评估、背景调查和资格认证等内容。
3.2 信用评估与监控1.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估系统,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偿付本领。
2.客户信用评估应依据肯定的评估指标和模型进行,并定期进行监控和更新。
3.3 信用管理措施1.公司应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掌控,包含合同签订、付款方式、担保措施等。
2.信用管理措施应依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信用风险进行分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流程。
3.4 信用追踪与回访1.公司应建立客户信用追踪与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和信用变动。
2.客户信用追踪与回访应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定期进行,并记录相关信息。
4. 管理与执行4.1 风险与信用管理岗位1.公司应设立风险与信用管理岗位,负责实施和执行本制度。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
帐务信息 •欠付款金额 •收付日期 •应付日期 •帐单号 •发票号
现金记录
财务处理 帐龄记录、统计分析
客户拖欠记录 订货审查
财务部
信用部
销售部
帐务控制、客户协调、内部协调、欠款催收、控制发货
37
五、客户资信管理
38
客户信息分类体系
从信用风险控制的角度对客户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一方面借 鉴国外企业和信用评估机构成熟的信息管理经验,另一方面 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这套分类体系.该体系包 括如下方面: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一、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环境 二、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环境诊断 三、信用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四、企业应收帐款的监控与有效回收 五、客户资信管理 六、企业全程信用管理体系 七、信用销售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1
一、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环境
2
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状况
• 信用拥有企业与信用接受企业对信用的认识均 有待提高
B 2005006 帐单 2000-7-12 2000-9-12
453,785.00
付款 2000-7-31
34257 2000712 226,890.00 226,890.00
付款 2000-9-30
34578 2000712 126,765.00
126,765.00
付款 2000-12-31
34567 2000712 100,130.00
贷款
32
客户付款的四种类型
• 应该付款时才付
方法:作帐龄分析时,将不同客户 放到四类中,一般总是第二类最多.
• 被提醒时才付款
绝大多数客户是被提醒后才付款. 如果没有被提醒,则一般在方便的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精选5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精选5篇)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约束。
在实际的管理当中我们发现,当团队在十个人左右的时候,靠的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只要有一个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者就可以玩的风生水起。
但是当团队到几十个人、上百人的时候,靠的就是制度管理,只有制度完善才能更好的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才能管理规范。
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精选5篇)信用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缺失、信用销售能力不足、信用风险巨大影响企业竞争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企业信用管理制度1一、信用评审管理制度合同签订前实行评审制度。
(一)、评审内容1、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2、严格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
3、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
4、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明资料,必要时应到签发部门进行验证或进行实地考察,以防对方当事人伪造或变造证明材料。
二、企业授信评价管理制度1、信用管理机构应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信息,对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将客户的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分别制订不同信用等级所对应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折扣。
2、信用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每位客户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电话、信用标准(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信用等级内容的表单,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3、信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客户信用申请表、客户调查表、客户信用审批表、回复客户的标准信函等表格;受理客户信用申请;采用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向有关部门收集客户资信状况资料等方式掌握客户信息,填写客户调查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确定信用等级,并及时回复客户。
4、对客户实行跟踪管理,补充客户信用信息,每年末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的年审评价报告,并根据年审报告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与授信额度。
如何管理企业信用风险
如何管理企业信用风险企业信用风险是企业经营中必然存在的问题,它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未能按时履行合同、欠债等原因而导致的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有效地管理企业信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将对如何管理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基础。
企业应该在自己的信用管理体系之内根据不同贸易伙伴的实际履约状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支付计划和供货计划,同时根据合同的内容设定企业合同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从而确保企业可以及时得到合同履约信息。
二、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供应商的管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按照供应商履约情况对其进行评估。
对于评估结果不太理想的供应商,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优先寻找新的供应商、降低采购量、重新协商等。
三、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对于企业来说,与客户的信任和沟通是保证信用风险管理有效的关键。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互联网、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客户保持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客户合同履约情况以及客户经营状况。
四、加强对银行的管理银行作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也应该加强对银行的管理。
企业应该尽可能选择信誉良好、规模较大、资产稳定的银行作为财务合作方,并在与银行打交道时保持诚信和透明。
五、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还需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了解行业内企业的信用情况和行业风险。
只有及时了解行业信息,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恰当的决策。
六、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在落实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建立针对信用风险的风险应对机制。
企业应该在实施信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应对措施。
同时,企业还可以购买信用保险等信用风险保险产品,为企业全面保障信用风险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从供应商管理、客户沟通和联系、银行管理、了解行业动态和建立风险应对机制等方面入手。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共4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信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企业信用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诚信、保密的原则。
1.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明确信用管理职责和流程;2. 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置;3. 加强对企业信用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4. 加强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估和公示;5. 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
第五条企业信用管理应与企业的业务发展、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信用管理体系。
二、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六条企业应建立信用风险识别机制,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各方进行信用风险评估。
1.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2.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履约能力;3.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财务状况;4.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5.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法律纠纷情况。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第九条企业应定期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信用管理措施。
三、信用记录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建立信用记录管理制度,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各方的信用记录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
1.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基本信息;2.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3.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履约情况;4.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财务状况;5.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6. 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法律纠纷情况。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信用记录档案,确保信用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企业应定期对信用记录进行整理和更新,并根据信用记录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进行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5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为增强公司员工的信用观念,提高信用意识,根据《____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建立公司信用文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要从加强内部信用建设入手,通过加快公司改革步伐,增强内部信用管理责任制;强化公司外部的资信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公司信用,构筑公司信用基础。
第二条抓好公司质量信用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标准化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推进标准化服务,开展争创名牌企业活动,全面推进我公司的质量信用建设。
第三条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企业的纳税信用。
第四条以增强信用意识为重点,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宣传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的诚信理念和道德情操,倡导“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的健全发展营造和谐信任的环境,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良好氛围。
第五条建立“四不”承诺公约,把“不逃避债务、不违反合同、不逃税骗税、不做假帐伪帐”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守则。
第六条建立公司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从建立公司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入手,通过强化事前管理—客户资信控制,事中管理—合同管理与客户投诉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应收帐款及售后服务监控,从而全过程地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信用风险。
第七条会员信用的收集与记录。
从政府公报、奖惩公告、媒体报道、会员反馈等渠道,收集会员单位诚信信息,包括会员注册信息,资格信息,商业信誉信息等,按行业分类记录整理。
第八条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单位,我们将优先选为推荐企业,帮助其宣传并促成很多贸易机会。
第九条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客户投诉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
第十条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帐外设帐,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1. 收集必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社会信誉等。
2.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综合评价借款人或公司的信用状况。
3. 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信用等级和评级报告。
第六条 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
1. 信用评级结果是公司进行信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评级结果对借款人或公司进行授信、融资、担保等决策。
2. 公司将建立信用档案,对员工的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估,将其作为员工晋升、奖惩、薪酬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公司将加强信用监督和内部控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
4. 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信用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
以上为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请各位员工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信用是公司的财富和生命线,每个员工都是公司信用的代表和守护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守信用、讲信用,为公司的发展和长久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十一条 信用委托的程序
1. 确定信用委托的标的和委托方式。
2. 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信用委托对象。
3. 签订信用委托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信用委托的管理和监督
1. 设立专门的信用委托管理部门,负责对信用委托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2. 对信用委托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第十五条 公司应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对公司的信用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 公司信用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理
第十六条 公司应建立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对潜在信用风险进行预判和防范,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第十七条 公司应建立健全信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信用风险事件,保护公司的信誉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信用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信用无处不在,是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因此,以资信、产品质量、服务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话:“切记,信用就是金钱”。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资源配置并非完全取决于价格因素,有时更多的取决于企业信誉。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
信用在实质上是一种有期限约束的融资行为,有付款承诺,但没有担保和抵押要求。
因此,在信用交易过程中永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即客户到期不能付款或不愿付款的风险,通常将其称为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只能尽量避免,但不可能绝对消除。
信用管理,又称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对信用交易前期的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中期的债权保障和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与追收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科学。
二、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对于任何一个开放的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都会从供给不足逐步过渡到供大于求,即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在传统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竞争的同时(这些方面的竞争空间会越来越小),交易方式也逐步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能否向客户提供信用(赊销),及提供什么样的赊销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另外,相对于现金交易,信用交易在交易成本和效率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信用交易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主导的交易方式。
在此情况下,扩大销售的同时有效避免信用风险的学科——信用管理就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信用管理中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成本
任何价值创造的过程都要占用和消耗资源,这种对资源的消耗表现在财务报表上就形成成本或费用。
只要所能创造的价值能补偿成本或费用,这种增值活动就是必要的。
企业在利用信用扩大销售的同时,也在占用消耗资源。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当一定时期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很大的变化的时候,管理成本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收账成本的提高。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成本是机会成本。
企业为了促销而采取信用政策,便意味着不能及时收回贷款,而相应的要为企业垫付一笔相当数量的资金,因此企业丧失了利用这笔资金获利的机会,从而产生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信用管理中,企业最惧怕也是最可能发生的一项成本是坏账损失成本。
这使得企业不仅不能够收回账款,实现利润,而且使企业的本金也不能收回,造成资产的损失。
这种损失的规模和应收账款的规模是成正比的,企业越是要利用应收账款来扩大销售越可能产生坏账损失成本。
(二)收益
在买卖的过程中,现金在存货、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中滞留。
短暂的滞留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获得增值的现金,如果不能完成这种转换,企业的整个营运过程就是无效的。
这个转换必须是持续的,在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意味着不能实现价值增值。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应收账款来刺激销售,从而减少存货。
但是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价值增值仍然没有实现。
这个转换机制还必须是迅速的,只有迅速地转换,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竞争地位。
因此,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的制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该项制度的建立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可能和大小的问题,如果一项制度相对于另外一项制度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受益,而成本和风险相当,显然该项制度就是需要给予优先考虑的制度选择。
(三)风险
信用是有风险的。
收益和风险对等,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企业利用信用来扩大销售,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
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
我国进出口企业近几年在海外无法正常追回的逾期账款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而且拖欠账款数额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信用风险和账款拖欠,也使许多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被严重侵蚀,甚至使企业连简单的生产活动都难以为继。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企业早已成为惊弓之鸟,采取非现金交易而不为的做法。
在很多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结算方式。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间信用关系的恶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不足和信用管理水平的低下。
即使面对信誉可靠的客户,也无从判断,将大量的市场机会拒之门外。
显然,中国企业这种传统落后的结算方式和信用管理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信用管理的实质是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企业采取信用的模式还是采用收现的模式进行销售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
也不是说在信用社会,信用模式就一定优于收现的模式。
这完全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的偏好,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环境。
信用管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有效的信用管理可以获得价值增值。
从成本、收益与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信用管理是一种科学。
四、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及问题
信用管理在当前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缺乏对信用的有效管理带来的肯定是竞争地位的丧失,在加入WTO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峻。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
1、在“信任危机”和“赖账经济”的不良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陷入销售与回款两难的境地;
2、由于缺少基本的客户管理系统,企业在生产、营销上的盲目性日益明显,市场风险巨大;
3、由于对客户缺少严格的资信管理,造成销售管理失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4、账款回收职责不清,相互推诿,造成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
5、由于监控不力,业务人员自作主张,也使企业存在人为损失,轻者造成客户资源流失,重者企业资产流失。
(二)对策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兼顾,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但要特别注意事前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信用管理一般来说包括三个阶段,即资信调查阶段、营业决策阶段、跟催阶段。
资信的调查就是通过调查授信对象的能力和意愿,和合适对象签订和约,最后采取种种催收技巧收回账款。
据统计:实施事前控制(交货前)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实施事中控制(交货后到合同货款到期前)可以避免35%的拖欠;实施事后控制(拖欠发生后)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坏账(数据由东方保理中心提供)。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风险是在交货前控制不当造成的。
这个阶段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应该说相对简单很多,成本低得多。
而形成拖欠以后的追讨工作,则要复杂很多,成本会高得惊人。
所以企业应该把控制赊销拖欠风险的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控制上。
前期的资信调查最为重要,不经过资信调查的而授予信用,发生坏账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进行信用调查就是要调查对方的能力和意愿。
对意愿的调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有着良好的意愿而缺乏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外脑的帮助提升能力。
而好的意愿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2、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全社会信用意识的提升
中国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传统,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曾子在三省吾身之时就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信”是中国人公认的美德之一。
失信在于目前的社会规范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肃;另一方面,守信的收益不明显。
比如有的国有企业欠贷款不还,银行没有办法处罚,最后划为呆账、坏账一笔注销,这种企业从中获利,别的企业就会上行下效。
因为企业或个人都是“经济人”,在做出某种行为时,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对失信者不重罚,使失信者付出的成本小于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图,企业或者个人当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这是制度对人们行为有不良诱导作用。
因此应建立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即使用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