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重庆建设总体规划》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居重庆建设总体规划》解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根本目的,坚持主城与区县城并进,坚持城市和农村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立足14个专项规划,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主线,努力把重庆建设成“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繁荣和谐”的山水之城。

二、规划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硬软结合的原则;坚持彰显特色的原则;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总规》的内容框架
《总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三个层次、两类工程、两大目标和两类指标。

(一)“宜居重庆”的三个方面
“宜居重庆”基于狭义宜居的概念,并剔除“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涉及的宜居内容,包含“居住条件、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三方面内容,
1.居住条件:商品住房,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危旧房改造、工矿棚户区改造),住宅品质(住宅建筑品质、
小区环境品质),社区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区警务医疗)四部分;
2.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市容环境(“城中村”改造、市容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特色风貌(“两江四岸”滨江景观、地域特色建筑景观)三部分;
3.服务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市政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环卫设施、电力设施、燃气设施、通信设施)三部分。

(二)“宜居重庆”的三个层次
主城区、其他区县城区和集镇村庄三个层次。

集镇村庄是指乡镇政府所在地和20户以上的村民聚居点。

(三)“宜居重庆”的两类工程
分城市和农村两类工程,建设内容上有所区别和侧重。

1.城市工程
是指主城区和其他区县城区的建设工程,包括居住品质提升、公共空间优化、服务设施完善三大工程,2009-2012年,主城区和其他区县城区三大工程各包含建设项目21大项。

(1)居住品质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实施危旧房、工矿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居住小区综合整治;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通过实施该工程,有效控制住房建设成本,逐步形成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合理、物美价廉的住
房供给机制,调整引导合理房价,满足和改善不同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社区生活服务其中,主城区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商品房6874万平方米。

其中,中小套型商品住房4556万平方米,其他商品住房2318万平方米;新建政府保障性住房(含农民工宿舍)2053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44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612万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面积的23%;完成1852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改造(2 008年已完成230万平方米);改造天府工矿棚户区(北碚片区)、中梁山工矿棚户区总面积57.05万平方米;完成1.2亿平方米居住小区综合整治,包括直辖前建筑3086万平方米(住宅面积占8 7.2%),直辖后建筑9775万平方米;新建社区商业中心170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托老所)200个共计10万平方米;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9个,社区服务站92个,共计6.55万平方米等
(2)公共空间优化工程:积极拓展城市空间,高质量地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新建一批城市广场和公园绿地;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行动;围绕现代服务、休闲旅游、公共生活、景观文化四大功能,精心打造亲近自然、开阔靓丽、具有山地建筑文化特色和体现历史文脉的“两江四岸”滨江景观。

通过实施该工程,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城市建筑密度,在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活
动空间的同时,充分展示直辖市整洁、美观、文明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其中,主城区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广场27个,总面积7 1.6万平方米;完成55个“城中村”共计10710亩的征地拆迁、土地整治以及约170万平方米的集中公共绿地和市民广场建设;整治户外广告27万平方米;改造重点夜景灯饰;开展对城乡结合部、“两江四岸”、背街小巷市容环境的专项治理等;完成3 7家污染企业的环保搬迁;新建和改造火电厂、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设施7项;整治次级河流10条;新建工业废水治理项目28个;新建安静居住小区8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180平方千米;搬迁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7家。

(3)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加强大型百货、连锁商店、超市等各层次商业设施建设,优化商业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娱乐设施;配套完善供水、排水、环卫、电力、燃气、通信等市政服务设施。

通过实施该工程,把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购物之都、会展中心,为市民和外来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购物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需求,促进市政服务设施普及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中,主城区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商业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建设重庆广播电视发射塔;新建、改建市级文化设施4个共计9.44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达标建设4.86万平方米;文化馆达标建设2.56万平方米等;新建大型娱乐项目10个,电影
院18个,其他娱乐场所2000余家;新建水厂10座,新增供水规模95万吨/日;改造1座水厂,改扩建规模为5.0万吨/日;新增供水管网305.94公里;改造供水管网421公里等;建设污水处理厂13座,增加处理能力73.5万吨/日;完成三级污水管网改造200公里;建成污泥处理工程2座,处理能力达到750吨/日;唐家桥污水厂整改、污水监管检测、排污口改造等;建设大型垃圾二次转运站4座,建设规模为6000吨/日;建设29个库区重点镇垃圾清运系统工程,处理规模866吨/日;建设重庆市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为2200吨/日;新建、改造公共厕所680座等;建设3G网络、宽带网络、“三网”融合、应急通信基础设施等;新建DN300—DN700的外环管道411公里,城区管网设施800公里;新增储气能力8万立方米;完成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等。

2.农村工程
以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的决定为基本准则,以农村康居工程为抓手的集镇村庄宜居建设,包括农房建设改造、空间环境改善、服务设施建设三大工程。

2009-2012年,农村三大工程共包含建设项目8大项。

(1)农房建设改造工程:引导建设具有川东民居建筑文化特色的“巴渝新居”,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

到2012年,建成“巴渝新居”、改造农村危旧房各12万户,有效继承地方建筑文化特色,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2)空间环境改善工程:提速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新建一批镇乡简易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逐步治理村容环境;打造村镇特色风貌。

通过实施该工程,明显改善农村地区空间环境,提升村镇的整体形象。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油化硬化乡道4000公里,新建村道600 0公里,油化硬化2万公里;修建500个简易污水处理厂;修建500个简易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户用沼气池120万口;推广秸杆气化炉及秸杆气化生物制气113万户;新建卫生厕所4.15万座。

(3)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解决农村卫生饮水问题;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推进乡镇建连锁超市、村社建放心商店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通和建设村文化活动室的农村“文化广电惠民”工程。

通过实施该工程,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享有程度,实现城乡购物的同质、同价、方便、多样,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步向城市标准靠近。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观景口、金佛山大型水库等骨干水利项目;建成鲤鱼塘、玉滩大型水库和“泽渝”一期工程;全面完成156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每年解决农村2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实现所有20户以上集居的村庄通电话,全部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用户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实施乡镇建连锁超市、村社建放心商店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乡镇和村级商贸网点1.7万个;
(四)“宜居重庆”的两大目标
1.目标的制定依据
目标是基于我市现状和分步推进的原则制定的。

按照《宜居重庆评价指标体系》,“宜居重庆”评价实行百分制,总分100分;累计得分高于85分为“好”;累计得分在70分到85分之间为“较好”;累计得分在60分到70分之间为“一般”;累计得分在40分到60分之间为“较差”;累计得分低于40分,为“差”。

根据国家统计局重庆城调总队和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机构抽样调查,我市宜居现状平均得分:主城区68分、其他区县城区63分、集镇村庄59分。

除居住条件方面的得分稍高外,其他得分与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宜居重庆的建设目标
阶段主城区其他区县城区集镇村庄
现状水平一般一般较差
2012年目标较好 60%较好 30%较好
2017年目标好 80%好
20%较好 60%好
40%较好
2012年目标:主城区宜居度全部达到“较好”标准,60%的其他区县(主要包括“一小时经济圈”在内的14个区县及万州、黔江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县)城区宜居度达到“较好”标准;30%的集镇村庄宜居度达到“较好”标准。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全市房价收入比控制在7以内;城市毛容积率由1.02降至0.95;主城区人均广场面积达到0.16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3.53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以上;农村新建房屋中“巴渝新居”推广率达到40%;乡村干道硬化率达到60%。

重庆建成为西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2017年目标:主城区宜居度全部达到“好”标准,其他区县城区和集镇村庄宜居度均达到“较好”及以上标准,其中80%的其他区县城区和60%的集镇村庄达到“好”标准。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到达35平方米;城市毛容积率降至0.89;主城区人均城市广场面积达到0.24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以上;农村新建房屋中“巴渝新居”推广率达到60%;乡村干道硬化率达到100%。

重庆建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五)“宜居重庆”的两类指标
为指导“宜居重庆”建设、考核建设成效,在参考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和国内外有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遵循向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倾斜,向最能反应建设品质的指标倾斜的原则,剔除“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已有的宜居指标,分城市和农村分别制定了《体系及标准》,并经研究机构校核确定。

力求在保证科学评价的同时,尽量减少指标数量,以便操作、考核。

同时,该指标体系采用主观、客观相结合,以客观指标为主(客观指标34项,主观指标12项)的评价方式,减少评价的随意性,在国内具有创新性。

1.城市指标体系
共32项,分居住条件、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三大类,分别占30分、30分、40分。

2.农村指标体系
共14项,分居住条件、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三大类,分别占40分、30分、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