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诗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
1、情感
2、凝练
3、韵律
诗歌是文学中最精美凝练,富有韵味的抒情样式。
音素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散文的审美
1、体验
2、理趣
3、语言
五、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一、文学语言形象的特殊性
1、间接性
2、自由性(更多的再造空间)
二、文学类型
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演化
1、萌芽
2、发展:类型化——个性特征化——共性与个性统一化
内视角是半知视角,作者让人物充当叙事主体,叙事主体以参与者或目击者的身份展开叙述,真切度高,但由于特定的人物关系和生活片场景的限制,叙事主体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有一定的限制,属于小说叙事的定点透视。
单视角:小说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叙事主体与叙述视角
多视角:小说的叙事主体或叙述视角发生变换,可以是内外视角的切换或者是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
9、表现论的优点:1、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2、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缺点:1、把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2、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3、把表现与规范队对立起来
10、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反应。
1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理论方式:概念、范畴、推理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出来
宗教方式:
{实践方式:主体亲自实践,主客和一,追求意义与价值
2)、情节设置于安排:情节的支撑点于演化、情节的波澜于设置、情节的逻辑、结尾的突转。
3)、情节的开放:故事是原始素材,展示生活时空,解释过程与来龙去脉,更多指原始形态的东西;情节是构建艺术时空,展示审美蕴涵,侧重于艺术创造和处理的结果。
1、人物的心理
情节的转变——情节张弛,命运的转变、省略、场景气势的转化
情节波澜是艺术技巧也是对生活的深刻把握
情节要达到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无结局的结尾方式,以退为进,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情节的传奇性带来的不真实感,尊重了读者的审美能力,给读者的审美想象留下了空白,强化了读者对作品的认知度和审美情趣,使作品更有效切入现实,给人物命运演变、性格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2、人物
1)人物个性审美:“这一个”与“这一类”,“扁形人物”与“圆形人物”,整体性与内在性
迷狂说:宗教神秘说(神灵附体)
7、亚里士多德: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8、再现论的优点:1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2、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3、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1、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把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视为忠于现实,忽视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2)人物描写技巧:肖像、行动、对话、心理
3、视角与人称
1)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
2)叙述视角类型:外视角与内视角,单视角与多视角
3)叙述人称类型: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
外视角是全知视角,是作者以叙事主体的身份惊醒叙述,叙事主体对作品中情节的发展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了如指掌,,全知全能地从外部把小说的内容描述给读者,属于小说叙述的散点透视。
开拓视野
深化认识
把握自我
探索真理
2、教育功能文学通过艺术形象特定的情感倾向,价值评判传达给读者,潜移默化taoyan读者的思想情操,影响其价值体系
3、审美愉悦功能
情感愉悦
情感补偿
情感提升
4、生命功能
生命力的激发,创造力的肯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
三、文学体裁的划分
1、二分法:文(有韵)、笔(无韵);现实型。理想型
2、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以自身为目的,超越现实,不受任何限制,纯娱乐、纯形式
王尔德: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只有艺术美才能超越时空永恒不变
二、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
1、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增强认知的深广度,增进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开阔人的认识视野,强化对社会历史规律发展的了解。
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具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4、涵盖性:特别与一般的统一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社会内容
5、生动性
1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情感性
2、形象性
3、陌生化
4、音乐美
5、蕴藉美
14、文学的功能
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两种认识
1、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发挥影响人生干预生活功能
审美方式:理性直觉}
12、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
整体性: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观照。
情感性:以形象具体的东西作为观照的对象来感受体认事物及其特点。
无功利性:
创造性:
1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
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真实是指艺术形象不能离开依托假定是指通过艺术方式来接近本质
2、情感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指人的喜怒哀乐愁等的心理内容
文学类型的涵义与特征
1)涵义
2)审美特征:个性鲜明化意蕴丰富性魅力持久性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1、典型环境的涵义: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典型人物置身其中,围绕他具体展开的环境。
2、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植根土壤,生存空间,性格形成演化的基础,环境的充分展示
1、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
3、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a、视野开阔,阅读面广b、联系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作家作品。C、联系自己的创作于欣赏实践d、学以致用,尝试评论语研究
4、学习文学理论的作用及意义:确立文学观指导文学与审美实践指导文学的研究与批评
2、三分法:叙事、抒情、戏剧
3、四分法: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
小说审美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故事(是叙述按时间排列的事件)和情节(按因果排列的事件)不是一个概念。
小说史一种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以情节构造为支架,以个体阅读为主要接受方式的散文体叙事类文学样式。
1、情节
1)、故事与情节:(情节是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形成的新秩序;故事是小说的最初形态。)
5、历史上对文学性质的不同认识: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文学作品无认识价值)两者都重视认识艺术真实的标准不同布瓦洛别林斯基}文学对于生活的模仿,不仅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描绘可能发生的事。
6、表现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奠基人,知、情、意理性、情感、道德修养),雪莱,诺瓦里斯,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自觉本能),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压抑的生命冲动)}
1、情感
2、凝练
3、韵律
诗歌是文学中最精美凝练,富有韵味的抒情样式。
音素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散文的审美
1、体验
2、理趣
3、语言
五、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一、文学语言形象的特殊性
1、间接性
2、自由性(更多的再造空间)
二、文学类型
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演化
1、萌芽
2、发展:类型化——个性特征化——共性与个性统一化
内视角是半知视角,作者让人物充当叙事主体,叙事主体以参与者或目击者的身份展开叙述,真切度高,但由于特定的人物关系和生活片场景的限制,叙事主体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有一定的限制,属于小说叙事的定点透视。
单视角:小说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叙事主体与叙述视角
多视角:小说的叙事主体或叙述视角发生变换,可以是内外视角的切换或者是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
9、表现论的优点:1、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2、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缺点:1、把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2、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3、把表现与规范队对立起来
10、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反应。
1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理论方式:概念、范畴、推理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出来
宗教方式:
{实践方式:主体亲自实践,主客和一,追求意义与价值
2)、情节设置于安排:情节的支撑点于演化、情节的波澜于设置、情节的逻辑、结尾的突转。
3)、情节的开放:故事是原始素材,展示生活时空,解释过程与来龙去脉,更多指原始形态的东西;情节是构建艺术时空,展示审美蕴涵,侧重于艺术创造和处理的结果。
1、人物的心理
情节的转变——情节张弛,命运的转变、省略、场景气势的转化
情节波澜是艺术技巧也是对生活的深刻把握
情节要达到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无结局的结尾方式,以退为进,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情节的传奇性带来的不真实感,尊重了读者的审美能力,给读者的审美想象留下了空白,强化了读者对作品的认知度和审美情趣,使作品更有效切入现实,给人物命运演变、性格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2、人物
1)人物个性审美:“这一个”与“这一类”,“扁形人物”与“圆形人物”,整体性与内在性
迷狂说:宗教神秘说(神灵附体)
7、亚里士多德: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8、再现论的优点:1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2、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3、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1、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把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视为忠于现实,忽视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2)人物描写技巧:肖像、行动、对话、心理
3、视角与人称
1)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
2)叙述视角类型:外视角与内视角,单视角与多视角
3)叙述人称类型: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
外视角是全知视角,是作者以叙事主体的身份惊醒叙述,叙事主体对作品中情节的发展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了如指掌,,全知全能地从外部把小说的内容描述给读者,属于小说叙述的散点透视。
开拓视野
深化认识
把握自我
探索真理
2、教育功能文学通过艺术形象特定的情感倾向,价值评判传达给读者,潜移默化taoyan读者的思想情操,影响其价值体系
3、审美愉悦功能
情感愉悦
情感补偿
情感提升
4、生命功能
生命力的激发,创造力的肯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
三、文学体裁的划分
1、二分法:文(有韵)、笔(无韵);现实型。理想型
2、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以自身为目的,超越现实,不受任何限制,纯娱乐、纯形式
王尔德: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只有艺术美才能超越时空永恒不变
二、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
1、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增强认知的深广度,增进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开阔人的认识视野,强化对社会历史规律发展的了解。
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具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4、涵盖性:特别与一般的统一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社会内容
5、生动性
1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情感性
2、形象性
3、陌生化
4、音乐美
5、蕴藉美
14、文学的功能
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两种认识
1、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发挥影响人生干预生活功能
审美方式:理性直觉}
12、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
整体性: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观照。
情感性:以形象具体的东西作为观照的对象来感受体认事物及其特点。
无功利性:
创造性:
1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
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真实是指艺术形象不能离开依托假定是指通过艺术方式来接近本质
2、情感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指人的喜怒哀乐愁等的心理内容
文学类型的涵义与特征
1)涵义
2)审美特征:个性鲜明化意蕴丰富性魅力持久性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1、典型环境的涵义: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典型人物置身其中,围绕他具体展开的环境。
2、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植根土壤,生存空间,性格形成演化的基础,环境的充分展示
1、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
3、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a、视野开阔,阅读面广b、联系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作家作品。C、联系自己的创作于欣赏实践d、学以致用,尝试评论语研究
4、学习文学理论的作用及意义:确立文学观指导文学与审美实践指导文学的研究与批评
2、三分法:叙事、抒情、戏剧
3、四分法: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
小说审美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故事(是叙述按时间排列的事件)和情节(按因果排列的事件)不是一个概念。
小说史一种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以情节构造为支架,以个体阅读为主要接受方式的散文体叙事类文学样式。
1、情节
1)、故事与情节:(情节是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形成的新秩序;故事是小说的最初形态。)
5、历史上对文学性质的不同认识: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文学作品无认识价值)两者都重视认识艺术真实的标准不同布瓦洛别林斯基}文学对于生活的模仿,不仅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描绘可能发生的事。
6、表现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奠基人,知、情、意理性、情感、道德修养),雪莱,诺瓦里斯,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自觉本能),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压抑的生命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