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流域历史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斯腾湖流域历史背景
流域概况
博斯腾湖流域位于新疆天山中部南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
吞吐湖,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一称巴格拉什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包括和静、和硕、焉耆、博湖、尉犁5个县和库尔勒市及10个兵团农业农场,总面积149200km2。整个湖盆地分为大小两个湖区。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蓄水量99亿立方米。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苇翠荷香,曲径邃深,被誉为“世外桃源”,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小湖区有较大的湖泊,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流域以博斯腾湖为中心,湖区位于
焉耆盆地中部,略偏东南。湖面最大海拔高度1046.75m。
流域气候
博斯腾湖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年平均气温7.9℃。1月份平均气温-12.7℃,极端低温-30.2℃,平均水温0.6℃;7月份平均气温22.8℃,极端高温38℃,平均水温23℃。年日照时数3008.4~3130.6小时。平均日照率达67%-68%。
小气候
1风速:湖区、陆区月平均变化规律一致,呈双峰值型,2、4月出现峰值,3月风速略减,四月风速最大,5-12月风速逐月减小,12月风速最小,但湖区风速比陆区大的多。年平均风速湖区是3.7m/s,陆区是1.3m/s。
2气温:两区各月平均气温差异甚小,湖区略偏低,1月份气温最低,七月份最高,湖区年平均气温8.3 。C,陆区8.5。C。
3相对湿度:湖区月平均相对湿度波动幅变比陆区小,其月平均气温>0。C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湖区比陆地大10~17%,年平均相对湿度湖区为66%,陆区为58%,两区均是1月相对湿度最高,四月相对湿度最低.
4蒸发量和降水量::湖区与陆区月蒸发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蒸发主要是集中在4~9月。博斯腾湖水质近五十年来变化趋势
1.矿化度变化趋势:矿化度变化趋势在1960s 之前博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TDS 只有390 mg /L .博湖水质咸化可以大致分为升高—下降—再升高三个阶段: ①1960- 1989 年,湖水持续咸化.1958 年在开都河上修建的宝浪苏木分水闸,改变了东西支自然分水比例,使东支入大湖淡水水量由建国前的78.4%减少到1982年的50.9%,最
少的1967 年只占33.9%[16 ].1960s 后由于焉耆盆地农业开发的迅猛发展,洗
盐和改土治碱使进入博湖的高盐农田水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矿化度呈持续升高,至1975 年湖水的TDS 已达到1440 mg /L,博湖已从淡水湖转变为微咸水湖[7,24].此外,1975 年扩建了解放一渠,直接将大量淡水引入孔雀河,使湖水循环水量减少,使得湖
水咸化过程加剧[14].1982 年,解放一渠停止直接向孔雀河输水,同时扬水站的西
泵站启用,加快了大湖的水循环,使湖水的TDS 有所下降.但由于西泵站位于博湖西
南角,距开都河入湖口处仅有8km,泵站抽出去的湖水TDS 也不太高,对整个大湖的水循环作用有限,故TDS 只是稍有降低.而且由于抽水量的增加,大湖区的水位迅速下降.1986 年由西泵站抽出去的湖水甚至比从宝浪苏木分水闸东支进入大湖区的水还要多,加上这个阶段开都河上游来水量偏少,导致1987 年博湖水位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 1044.96 m) .相应地,TDS 又持续上升,至1989 年达到最高值( 1930 mg /L) .②1990- 2003 年,湖水TDS 总体呈下降趋势.1980s 后期,受全球气温上升及近年新疆气候暖湿化趋势的影响[26- 28],开都河的发源地天山中段高山降水及冰川融水增加,开都河径流量持续增多,致使博湖水位也持续上涨.至2003 年,水位涨至历史最高点的1049.31 m.由于开都河大量淡水的稀释作用,湖水的TDS 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03 年TDS 已降至1176 mg /L.③2004 年至今,湖水TDS 又持续升高.开都河经过1987 年至2002 年的丰水年后,径流量开始迅速减少.其原因是开都河源头高山地区在经过前期冰川消融后,冰川向更高处消退,冰川总量减少,导致夏季冰川融水径流减少,开都河平均径流迅速回落到平均水量以下[25- 26].并且这段时间从扬水站向孔雀河扬出去
的水量也在增加,2009 年东泵站投入运行后,当年扬出的水量比宝浪苏木分水闸东支入湖的水量多1.82 ×108m3 .以上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博湖大湖区水位迅速下降,而湖水的TDS 又持续上升.
2.营养盐变化趋势:近年来,博湖不仅TDS 持续升高,水体中营养盐及污染物浓度也大幅增加.近15 年来TN、TP 及CODMn等污染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自2003 年后博湖水位快速下降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图7)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
是博湖水位持续降低,由于浓缩作用,污染物的浓度也相应升高; 二是博湖流域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开垦的农田面积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有增无减.数据表明,近几年焉耆盆地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2 ×104hm2,年引用水量15.2 ×108m3,上游农业灌溉大量引用河水,减少了入湖淡水量[29].每年由农田废水排入并滞留在
博湖中的盐分约有21.69 ×104t.在巴州环境监测站重点监测的直接入湖的33 条排
污渠中,对入湖水量和入湖污染物负荷贡献最大的八条排渠分别为黄水总干排、解放一渠、团结总干排、22 团南干排、胜利干排、博湖镇干排、东风干排和四十里城子干排.这八条排渠的入湖水量和各污染物入湖负荷占入湖总水量和入湖污染物总量的83%以上.以黄水总干排为例,此排渠污水直接汇入博湖的黄水区( 7#点水域) .从对黄水总干排各年水质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表2) : 绝大部分水质项目都严重超标,污水的TDS 平均值为4341 mg /L,最高值达到了6700 mg /L; TN 均值为1.46 mg /L,属于IV 类,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