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甲状旁腺腺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甲状旁腺腺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甲状旁腺腺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甲状旁腺的数目、位置变化较大,一般有2对(左右各2 个),一般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与颈长肌之间,少部分异位于甲状腺内、胸腺、纵隔或气管、食管后方等,正常甲状旁腺大小约5×3×1mm,不易被超声全部显示,正常甲状旁腺呈低回声和等回声时,超声发现困难,如果呈高回声时超声容易发现(高回声一般是腺体内脂肪含量增高,代谢稳定的表现)。

正常甲状旁腺呈均匀高回声(箭头示)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其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PTH 是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

甲状旁腺腺瘤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多数可引起PTH分泌过多,早期临床表现可不明显,后期以骨和肾病变为主要表现,以钙和磷代谢紊乱为基本特征的全身多系统疾病,包括尿路结石、病理性骨折等,因此甲状旁腺腺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过去往往以全身系统症状就诊,相对容易引起临床和超声医师的重视,现在随着甲状腺筛查的普及,被超声医师在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无症状的甲状旁腺腺瘤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无症状,容易被超声医师误诊为甲状腺腺瘤或其它疾病。

超声表现:1、位置:大部分单发,多数位于甲状腺侧叶腺体的下极旁、背侧后方,吞咽时不随甲状腺同步运动;2、形态:多种多样,圆形、椭圆形、长条型、不规则(向甲状腺后方间隙生长,各方生长压力不同,导致形态不规则);3、包膜:有完整的包膜,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腺组织分界清,与甲状腺腺体之间可见双包膜(甲状旁腺包膜和甲状腺本身的包膜);4、回声:一般呈低回声,可伴有囊性变及钙化,但是相比甲状腺腺瘤要少;5、血流:一般血流丰富,血流表现为极性特点,由一端进入后呈分支状,或绕行半圈进入,有些血流从上半部分垂直进入(瀑布样),一般无甲状腺腺瘤的环形血流。

超声怀疑甲状旁腺腺瘤时可结合血清PTH和血钙,如果二者升高有助于诊断,如果正常也不能否定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可借助于核素扫描协助诊断。

甲状腺超声诊断pptPPT课件

甲状腺超声诊断pptPPT课件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
甲状腺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的整体形 态和内部结构,对于甲状腺弥漫性疾 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
甲状腺超声可以发现微小癌灶,有助 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后的随访
甲状腺手术后,超声可以监测手术部 位的变化和恢复情况,为术后随访提 供依据。
禁忌症
颈部皮肤感染、炎症、 瘢痕等影响超声穿透 和显像的情况。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01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甲状腺超声图像,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图像分析
02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甲状腺超声图像进行自动分析,提取病变
特征,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预测模型构建
0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预测模型,预测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
险和预后情况。
调节仪器参数
根据需要,适当调节增益、焦距、深 度等参数,以优化图像质量。
调节探头频率
根据检查部位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探 头频率,以确保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
扫描方法与技巧
扫描方法
采用直接接触法或水囊法 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技巧应用
根据甲状腺的解剖特点和 超声表现,运用推、拉、 旋转等手法获取不同角度 的图像。
03
甲状腺超声诊断的步骤与 操作
患者准备
01
02
03
患者信息核对
确保患者身份信息与检查 申请单一致。
告知检查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检查前的注意 事项,如保持空腹、避免 剧烈运动等。
准备超声耦合剂
确保耦合剂充足,并保持 清洁。
仪器选择与调节
选择适宜的超声仪器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精品文档90页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精品文档90页
甲状腺瘤
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肿大 双侧肿大+血流丰富- 双侧明显肿大+血流不丰富- 双侧轻中度肿大+疼痛- 双侧轻度肿大+峡部增厚+内部低回声
--
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肿大 双侧肿大+血流丰富--甲亢 双侧明显肿大+血流不丰富--单纯甲肿 双侧轻中度肿大+疼痛--亚甲炎 双侧轻度肿大+峡部增厚+内部低回声--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主要内容
1、甲状腺的解剖及正常图像 2、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 3、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 重点: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 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 难点: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 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甲状腺超声诊断的优点
* 安全,无放射性 * 非侵入性检查 * 操作时间短,可立即诊断 * 可反复检查 * 易鉴别囊性或实性 * 提供血流信息
患者男,62岁,颈 前肿大三月,伴心 慌,易出汗,消瘦 ECG:房颤
END
(三) 超声表现
1、腺体对称性轻、中度增大 2、内见实性低回声区或暗区 3、血供较丰富
第六节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腺瘤
(一) 病理概要
• 分滤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 • 肿瘤质软,包膜多完整,生长缓慢 • 单发多见
(二) 临床表现
• 瘤体小可无症状 • 瘤体大可有压迫症状 • 10%有癌变可能 • 20%可引起甲亢
A.甲状腺弥漫增大,内部为低回声, 血流较丰富
B.甲状腺弥漫增大,内部呈中-低回声, 血流呈“火海征”
C.甲状腺弥漫增大,呈中-低回声, 血流不丰富
D.甲状腺不对称肿大,内部呈低回声, 血流呈“火海征”

超声影像组学评分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价值

超声影像组学评分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价值

·临床研究·超声影像组学评分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价值马可欣杨雨薇吕发金刘丽萍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评分(RS)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PA)与甲状旁腺增生(PH)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33例(181个病灶),其中PA66例(67个病灶),PH67例(114个病灶),所有病灶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个病灶)和验证集(55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基于灰阶超声图像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每个病灶的R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并构建常规超声模型,进一步构建基于RS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的列线图模型。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对PA与PH的鉴别诊断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

结果基于LASSO回归筛选出8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中PA和PH的RS分别为(0.64±0.86)分、(-0.17±0.63)分;验证集中PA和PH的RS分别为(0.59±0.74)分、(-0.08±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外周线状高回声和极性供支血管征均为鉴别PA与PH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3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常规超声模型。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PA与P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和0.750,常规超声模型的AUC分别为0.812和0.838,列线图模型的AUC分别为0.825和0.856;列线图模型的AUC均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课件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的局 限性
诊断准确率的限制
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受多种因素 影响,如仪器性能、操作人员 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病变的部 位和大小等。
在某些情况下,超声诊断可能 难以区分甲状旁腺病变与其他 邻近组织的病变,导致误诊。
对于较小的甲状旁腺病变,超 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 较低。
SUMMAR Y
01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概述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的定义
01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是一种利用超 声波技术对甲状旁腺进行检查和 诊断的方法。
02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能够穿 透软组织并形成图像,从而帮助 医生了解甲状旁腺的形态和功能 。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的重要性
甲状旁腺超声诊断是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和甲状旁腺癌等甲状旁腺疾病的常 用诊断方法。
血流异常
甲状旁腺血流信号减少或 消失。
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诊断
通过观察甲状旁腺的大小、形态、回 声及血流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对甲 状旁腺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异常表现的甲状旁腺,需与甲状 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颈部肿块进行 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变性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Βιβλιοθήκη Y03甲状旁腺超声诊断的临 床应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总结词
通过超声检查,观察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及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可观察到甲状旁腺腺体增大,血流信号丰富,同时伴有甲状腺弥漫性 肿大、血管增粗等征象。

甲状旁腺和颈部淋巴结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甲状旁腺和颈部淋巴结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 单纯性囊肿: • 胚胎期第三、四腮囊残留物 • 甲状旁腺内胶质潴留
• 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坏死所致 • 囊液富含甲状旁腺素,均可引起高钙血症 • 超声表现同其他部位囊肿
第26页/共54页
女性,55岁,US诊断:甲状旁腺囊肿
第27页/共54页
淋巴结解剖与生理
• 淋巴结属于外周免疫器官 • 扁圆形,长径5~15mm • 淋巴门:血管和输出淋巴管出入 • 皮质:皮质淋巴窦、淋巴小结、副皮质区 • 髓质:髓索、髓质淋巴窦、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
• 穿刺结果:小细胞癌转移癌
第51页/共54页
男性,60岁,US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伴钙化, 右颈根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 穿刺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癌
第52页/共54页
女性,51岁,US诊断:甲状腺右叶切除术后, 右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钙化
• 穿刺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癌
第53页/共54页
• 淋巴结肿大、圆形、类圆形 • 淋巴结皮质增宽,髓质消失或变窄 • 淋巴结融合、坏死、钙化 • 对周围组织、大血管挤压和浸润 • 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多血供,异常分布
第49页/共54页
男性,76岁,US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肿大
• 穿刺结果:鳞癌
第50页/共54页
男性,38岁,US诊断: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第12页/共54页
声像图表现
• 卵圆形、长椭圆形,边界清 • 多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囊性变 • 少数为等或高回声 • 腺瘤周边可见绕行血管、内部血供丰富
第13页/共54页
女性,53岁,US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可能
第14页/共54页
男性,50岁,US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可能
第15页/共54页

甲状旁腺超声

甲状旁腺超声

第四章甲状旁腺近年来,应用高频探头,高分辨力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成像仪(简称彩超),对甲状旁腺进行了探测,获得了满意效果,引起超声界的重视。

早在1975年,国外Arima首先报道了应用B型加水槽静态超声诊断仪(频率为5MHz),对10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患者进行了超声定位。

1978年Sample报告应用静态B型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MHz)来评价甲旁亢,并指出甲状旁腺增大直径超过5mm超声可以发现。

1979年Edis首先应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显象仪频率为10MHz,对甲状旁腺肿瘤的手术前定位获得了成功。

自80年代,先后有Duffy Simeone Scheible Reading 及Moreau 等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以 Reading报告最为详细,他指出应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仪,对疑有甲旁亢患者进行手术前定位,其灵敏度为69%,特异性为94%。

国内北京协和医院自1983年起开展了此项工作,1985年张缙熙首先报道了B型超声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1986年西安张爱宏也有报告。

90年代,彩超的普遍应用,很多单位进行了甲状旁腺的探测,1992年笔者综述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超声定位评价”;1994年笔者又发表了“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

总结了76例各类病变引起甲旁亢的原因、病理、定位、鉴别及彩超结果,在国内属首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将超声探测甲状旁腺,掀起了高潮。

第一节解剖及生理解剖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背面,共有4个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的周围是:前方为甲状腺,后方为颈长肌,内侧为气管及食管。

外侧为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

Wang报告甲状旁腺的腺体呈8种形态,位于甲状腺上极的呈平饼形及树叶形;位于甲状腺下极的呈圆形、椭圆形及泪珠形;且偶见有腊肠形、杆状形及蚕豆形。

甲状旁腺的位置是上部的常位于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的邻近,占77%;位于甲状腺上极后方占22%;仅1%位于喉及食管后方。

甲状腺超声检查(基础)

甲状腺超声检查(基础)
正常甲状腺超声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甲状腺实质内散在棒状或条状血流信号,靠近甲状腺上、下极可见纤细的分支状血流信号。
测量方法:纵切扫查时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横切扫查时测量左右径。 参考值:侧叶前后径、左右径小于2cm,上下径4-5cm,峡部前后径小于0.3cm。
甲状腺上动脉内径一般<0.2cm,峰值流速<30cm/s,RI=0.50—0.60
CDFI:伴甲亢时血流信号丰富,不伴甲亢时血流无明显改变或仅浅表1/3有血流信号分布,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明显低于甲亢。
【声像图特点】
桥本氏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
【声像图特点】
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钙化分类
微小钙化
颗粒状
蛋壳样钙化
微小钙化应与浓缩胶质和纤维组织进行鉴别 浓缩胶质表现为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彗星尾”征,常见于囊性变区域,为良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
甲状腺癌
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 甲状腺实质内边界 不清的稍低回声肿 物,内部回声不均。 内部可见沙砾样钙化灶
甲状腺癌
01
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02
(正常甲状腺上动脉 血流速度20-30cm/s)
轮廓不平两叶不对称表面呈波浪形结节状隆起
甲状腺各径线
不大
明显增大,不对称
乳头状腺癌:最多见,但恶性程度较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或呈锯齿状改变。
A
D
B
C
滤泡状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较高,易转移,一般无完整的包膜。
未分化癌
髓样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2.内部回声偏低,如有出血或囊性病变时,显 示无回声区. 单发多见,很少为多发或双侧. 3.CDFI显示血流丰富,环绕腺瘤及进入腺瘤 内,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
位于颈部大血管内侧,甲状腺背侧,呈圆形、椭圆形,边界光 滑、整齐,有包膜,
内部回声偏低,如有出血或囊性病变时,显示无回声区.其内可 见血流显示
应考虑增生.结论为:①超声术前难以鉴别;⑦增大的甲 状旁腺还应与增大的
淋巴结、甲状腺结节、囊肿及颈长肌相鉴别。 TakebQyashl对207例肾透析的病人进行了颈部超声探测、 发现合62例甲状旁腺增大、同时骨骼疼痛者占60%,典型 X线改变为甲旁亢者占63%。
▪ 甲状旁腺腺瘤声像图
1.位于甲状腺上下极背侧,发现增大呈圆形、 椭圆形,边界光滑、整齐,有包膜,占甲旁亢的
▪甲状旁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历史
国外1975年Arima报道B型超声诊断甲旁亢。 先后有Duffy,Simeone,Scheible,Reading及 Moreau等。 国内张缙熙1985年首先报告,1994年应用 B超及彩超总结,判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超声解剖基础
位置: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背侧共有四个 甲状旁腺。异位仅为2%—3%。 形态:据报道:根据尸检的结果有8种形态。 位于甲状腺上极有平饼形及树叶形,下极 有圆形,椭圆形及泪珠形,少见的有腊肠 形,杆状形及蚕豆形。
人次 敏感性% 特异性% 正确率%
B 超 64 64
92
86
彩超 15 92
96
95
C T 30 36
99
84
核素 10 80
100
95
▪ 甲状旁腺超声的进展
提高仪器的分辨力. 应注意甲旁腺特点,腺瘤占甲旁亢80%. CDFI可以发现腺瘤内丰富血流具有特征性, 甲状腺下动脉走行有助于鉴别肿瘤来源.
实性回声,呈圆形、椭圆形,边界光滑、整齐,有包膜
. CDFI显示腺瘤周边环绕血流信号
CDFI显示腺瘤内丰富,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
▪ 甲状旁腺腺癌声像图
仅占甲状旁腺肿瘤的1%~2% 。 肿瘤体积大,生长快,内部呈低回声,向周围组 织侵犯. 除有典型的甲旁亢外,复发时,内部有钙化.
▪ 四种影像检查对甲旁亢效果
CDFI可以发现腺瘤内丰富血流具有特征性,甲状腺下动脉走行有助于鉴别 肿瘤来源.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本病简称:MEN,常累及多个内分泌腺体。 分为三型: MEN-Ⅰ型,主要累及甲状旁腺,胰 腺及垂体; MEN-Ⅱ型主要累及甲状腺髓样 癌,嗜铬细胞瘤等;混合型。 协和医院(1996年)总结16例,其中10例累及 甲状旁腺.
▪ 甲状旁腺正常声像图
由于甲状旁腺较小厚度仅1mm,又与甲状腺 回声相似,故超声不易显示;如增大达6~15 mm时,即可发现,有5‰甲状旁腺在盲区内.
也就是说,如果发现甲状旁腺回声改变, 应示为异常现象。
▪ 甲状旁腺增生声像图
1.多发甲状旁腺增大.常由于肾功能衰竭,尿 毒症引起; 2.双侧性增大,呈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无明 显包膜. 3..内部呈低回声或弱回声结节. 4.CDFI呈点状血流分布,位于周边及内部,如 在下极,位于甲状腺下动、静脉的后方.
长×宽×厚=5mm×3mm×1mm 最大为: 12mm×12mm×1mm 最小为: 2mm×2mm×1mm
▪ 甲状旁腺生理作用
由甲状旁腺内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PTH)进行调节,如分泌过多可引起甲 状旁腺功能亢进而造成钙、磷代谢障碍。
▪ 仪器与方法
仪器:应用高频探头7.5—10MHz 查前准备:无须准备,对骨质疏松者, 减少搬 动,避免骨折. 体位:仰卧位. 方法:用直接法注意甲状腺上,下极背侧,颈侧 方及胸骨上窝等,应全面探测.
血流不丰富
请大家分析一下可能的疾病,临床表现如何?建议进一部做那些检查?
思路1
▪ 考虑2个来源:
1、淋巴结:单发、孤立、界限清楚的实质性占位, 主要考虑良性淋巴结肿大; 2、神经来源:神经鞘瘤或节细胞瘤,由于该处各 神经的解剖位置,神经来源肿瘤多位于颈动脉鞘 以及甲状腺后方,且有完整包膜。 建议下一步做增强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与 甲状腺及颈动脉鞘的关系,并可初步定性。
▪ 超声检查甲状旁腺的价值:
1.由于正常甲状旁腺较小厚度仅1mm,又与甲状腺回声相 似,故超声不易显示,随着超声仪器及高分辨率探头性能 的的进一步提高,正常甲状旁腺超声显示是完全可能的, 超声发现甲状旁腺增大应示为异常; 2.超声对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的鉴别是较难的,一般多发 病变要想到增生的可能; 3.超声对甲状旁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甲状旁腺癌的 典型表现多为分叶状、低回声、较大等特点。由于甲状旁 腺癌较为罕见,因此、绝大多数的肿瘸多考虑为良性的。 4.甲状旁腺肿瘤的定位:正常甲状旁腺的定位较准确,异 位者定位较难; 5.甲状旁腺的病变要密切结合血液生化指标及是否合并其 它内分泌腺的肿瘤或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已确定是否合 并甲状旁腺亢进; 6.CDFI:血流表现多样化,对鉴别疾病的价值正在探讨。
甲状旁腺位置: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背侧共有四个甲状旁腺。 异位仅为2%—3%。
▪ 本例是尿毒症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TH 2460pg/ml P 2.45mmol
▪ 临床意义
甲状旁腺增生也是引起甲旁亢的病因之一,仅次于腺瘤。
它的特点是多个甲状旁腺增大,呈梭形或椭圆形,回声为 等回声或低回声.也有的回声稍强。RandeI指出超声甲状 旁腺增生很难与腺瘤区分,如不止一处发现甲旁腺增大时,
思路2
▪ “双侧甲状腺后可见实性团块回声”?那究竟是一
个病灶还是两个病灶?只看见一侧的图。 此病灶周边似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这两张图 上未见钙化。周边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 首先考虑甲状旁腺的病变。倾向于良性的病变或 者增生。 鉴别:淋巴结,从CDFI来看,没有见到典型的淋 巴门的血流。 神经鞘瘤? 临床触诊和T3、T4、还有血钙有什么异常吗?这 些临床资料对超声诊断都很重要。
甲状旁腺的比邻关系
甲状旁腺解剖示意图 A.位于甲状腺上极背侧的甲状旁腺 ;
B.位于甲状腺下极背侧的甲状旁腺 ;C.异位于食道与颈总动脉之间的
甲状旁腺解剖示意图 (异位) A。甲状旁腺向下移位;B。甲状旁腺向下异位至胸腺处;
C。甲状旁腺向颈动脉旁移位;D。甲状旁腺由甲状腺上极向中段移位;
▪ 正常成人甲状旁腺
双侧性增大,内部呈低回声或弱回声结节.
多发甲状旁Leabharlann 增大,呈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无明显包膜.
多发甲状旁腺增大,呈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无明显包膜.
CDFI呈点状血流分布,位于周边及内部
合并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流增多!
女,46岁,超声检查提示:双侧甲状腺后可见实性团块回声, 边界清楚,内回声欠均匀,与颈动脉鞘及甲状腺分界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