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
石油价格对世界金融体系冲击的传导分析
石油价格对世界金融体系冲击的传导分析一、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金融体系传导的影响——引言二、石油价格波动对能源市场的影响三、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四、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影响五、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从能源市场、经济增长、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多个角度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金融体系的传导方式和影响。
二、石油价格波动对能源市场的影响石油波动对能源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价格波动。
高油价可能导致成本和企业利润下降,使石油产量下降,进而对整个能源市场产生影响。
而低油价可能对原油生产商构成重大挑战,导致他们进入破产状态。
作为能源市场的核心,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其他能源市场,如天然气、煤炭等产生重大影响,这将进一步导致能源行业不稳定风险的扩大。
三、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石油的价格波动会影响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进而引发全球经济的不同程度的恶化。
当油价上涨时,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承受,从而导致人员减少以及公司倒闭等问题。
此时,因为经济增长面临挑战,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支持公司,这将对国家财政产生更大的压力。
当油价下跌时,一些能源国家可能经济衰退或进入破产状态,从而造成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及投资的负面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疲软。
四、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影响十分显著。
石油价格上涨将加剧各国间竞争,从而导致国际紧张局势。
这种紧张局势不仅停留在政治层面,还将渗透到经济和金融领域。
当油价上涨时,从供应方面向需求方面转移生产的成本,会导致国际城市化和国际贸易的加速。
这些变化会导致特定的外交和政治决策,影响某些国家对石油(和其他能源资源)的需求和供应,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
国际石油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
国际石油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1.介绍石油作为全球能源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费的增加和新技术的发展,国际石油市场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趋势进行分析,并为投资者提供一些相应的投资机会。
2.国际石油市场趋势2.1供需关系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化石能源的使用不断推广。
这导致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虽然石油仍然是全球主要能源来源之一,但其相对重要性可能逐渐减弱。
2.2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影响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兴起,使美国成为石油生产的重要国家之一。
页岩油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国石油产量大幅增加。
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其石油供应量的增加对国际油价产生了压力。
2.3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
政治动荡和地区冲突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或减少,进而对市场产生冲击。
例如,中东地区的动荡和对伊朗的制裁都对全球石油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波动。
2.4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的兴起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能源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一环。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转型,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
3.投资机会3.1投资可再生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一种可行的投资选项。
光伏发电、风电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投资者可以选择参与相关公司的股票、基金或直接投资相关项目。
3.2投资油气勘探与生产尽管国际石油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石油仍然是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油气勘探与生产行业,可以选择具备较高潜力的油田或矿区进行投资。
对于生产技术和创新的投资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3.3投资石油服务行业石油服务行业为石油勘探和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石油金融化及其价格波动分析
石油金融化及其价格波动分析作者:陈侃曹可辰来源:《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第09期石油的金融化是指石油的金融属性产生、发展并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
狭义角度,石油的金融属性是指石油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基础变量之一。
广义角度,石油的金融属性是指石油现货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互动中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越来越偏向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单向影响。
1.石油金融化的历程及现状1.1 受金融市场追捧,石油金融化日趋明显据估计,近几年流入全球主要石油期货市场的资金高达上万亿美元。
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使石油由一种单纯的套期保值工具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投资载体。
据统计,近几年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投资石油的获利率持续超过其他商品。
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以及国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共同导演了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使得石油市场金融化特征愈加明显。
1.2 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2008年9月份,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
一系列消息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信心,从而引发油价“跳水”。
国际油价一路跌破100美元、50美元、40美元,油价走向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从两个层面加速了油价下挫,一个方面石油市场大量资金的撤出,实际上放大或加剧了油价下跌。
另一方面,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石油需求大幅下降,油价相应下跌。
由此可以看出,石油已不是原有意义上的石油。
石油不仅是作为大宗商品,而且把它当作类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投资。
此外,石油也是作为投机性工具,石油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出现的明显背离,表现为非商业性的持仓量显著增长,题材炒作放大了信息价值。
2.石油金融化产生的原因2.1 石油供需短期缺乏弹性短期来看,油价的提高只能使石油供给发生小幅增长,当石油供应量达到现有油田的生产极限后,再高的油价也不能导致石油供应的增加,如图2.1.1中的曲线S1。
从石油时代走向后石油时代
从石油时代走向后石油时代【摘要】石油是经济的命脉,石油是战争的血液,石油是流动的金子。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近两年来,石油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石油市场动荡起伏,石油争夺惊心动魄,原油价格狂飚不息,使人们对石油供应前景和价格未来走势越来越难以判断。
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
无论是全球高峰会议,还是世界经济论坛,无论是多边会议,还是双边会晤,石油问题往往是必谈的热门话题或头号议题。
秋冬之交,法国冈城举办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国际石油会议。
来自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国际组织近三十位政界经济界人士、专家学者和环保人士与会发表演讲并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
演讲人中有约旦前任首相马斯里、尼日利亚能源部长道克鲁、法国前任外长维特里纳、世界银行顾问萨拉梅赫、欧佩克前任主席、通用公司能源顾问博萨纳等。
笔者作为中国唯一的学者应邀与会,并发表演讲和回答相关问题。
距离法国首都巴黎约220公里一座约20多万人口的小城市,如此关注世界石油问题,承办这样类型的国际会议,足见石油问题之重要,已牵动了全球各个角落的神经。
演讲人从不同视角来阐明石油与战争、经济和地球的关系。
从会议进程来看,尽管人们对石油问题的看法各抒己见,存在差异,但是其中有些提法颇有参考价值,值得人们思考。
一、后石油时代当前世界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世界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政治、经济的变迁,石油供应格局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转折性变化。
市场行情已从1999年供过于求的疲态行情转为供应偏紧剧烈动荡的态势。
各国已把石油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交战略的重点之一。
油价高位强势震荡,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是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所罕见,至今难现转机。
油市动荡,油价飙升,是石油工业发展长期积累的矛盾的集中反映,是国家地缘政治对国际油市影响日益加深的必然结果,是国际油市垄断性和缺乏有效调控监督机制的表现。
石油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改革与进展
石油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改革与进展目前,随着全世界经济慢慢步入苏醒轨道,咱们愈来愈偏向于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来描述当前的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
这一方面是说经济已经触底反弹,最困难的时期已通过去,或说这场曾经肆虐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大体过去。
另一方面我还想说,通过这场危机的洗礼,咱们不可能再回到XX 年以前的状况了。
这次危机事后,不管是中国仍是整个世界,都发生了一系列极为深刻的转变。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刻里,全世界经济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gdp增加的“v”形转变。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全世界已经开始了经济进展方式的转变。
例如,美国决定把研发费用提高到占gdp比重的3%,英国决定建设低碳经济,欧盟也开始向节能减排方向转变,并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等等。
也确实是说,通过这场涉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后,一个共识大体形成,那确实是:既有的产业结构、既有的经济结构必需转变。
此刻虽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到来,石油石化行业呈现需求增加、供给紧张、政策阻碍加大、市场竞争猛烈等特点,企业在进展中需要把握好“生产经营国际化、产业链条一体化、业务结构多元化、进展方向低碳化”的战略方向。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挑战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石油需求将迅速增加,供给趋于紧张,国内外政策对石油石化行业的阻碍加大,市场竞争越发猛烈。
当前,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等要紧经济体已显现企稳和苏醒态势,中国、印度等进展中国家维持平稳较快进展,市场信心开始增强,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慢慢活跃,石油石化市场慢慢回暖,国际金融危机大体见底,以经济周期性苏醒为标志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已经到来。
中国石油企业如何把握大势,发挥优势,顺势而为,踊跃抢抓进展机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是后危机时期实现科学进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石油需求增加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石油需求将持续增加,国内石油需求快速增加。
XX年和XX年,受全世界金融危机阻碍,世界石油需求别离下降0.6%和1.6%。
世界能源危机与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型
世界能源危机与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主要能源源头,已经逐渐显露出其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
石油资源的枯竭、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正在逐步转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型。
一、世界能源危机的现状1. 石油资源枯竭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激增,石油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已经出现了石油供需的失衡。
据统计,世界上现存的石油储量大约为1700亿桶,而全球石油消耗量已经超过每年300亿桶,这意味着,石油资源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枯竭的风险。
2. 环境问题严重石油生产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石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速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此外,石油开采和运输也会产生油污染、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问题,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3. 地缘政治风险石油作为全球主要能源资源之一,控制石油资源的国家也会对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一些地缘政治纠纷,例如中东地区的局势以及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矛盾也会对全球能源稳定构成威胁,影响世界能源安全。
二、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型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已经成为了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部分,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外,电池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发展也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2. 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随着节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能源消费模式也在逐步转变。
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清洁化石燃料,例如天然气等,以替代石油。
同时,节能技术的普及也使得能源消耗逐渐减少。
3. 能源供应模式的灵活性能源供应模式的灵活性也是后石油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开始采用分散式能源供应模式,如太阳能电池板、微型燃气轮机等,以满足能源需求。
三、后石油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 能源转型的成本问题能源转型需要大量投资和技术支持,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石油金融化与我国石油经济体系的构建
石油金融化与我国石油经济体系的构建作者:王瑞丽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2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已经融入到了各个领域。
由于原油自身的供求特征以及世界上能源资源的供需分布不均衡决定了原油具有独特的金融属性。
石油资源的金融化对于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石油金融化发展的意义,重点指出了我国石油经济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能够推动我国石油金融化的进程,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石油资源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而且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上涨,石油资源的消耗量也逐步的增加。
目前,石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这就导致了众多国家开始争夺石油资源。
据相关报道,迄今为止世界上由于石油资源问题引发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动乱,比如伊拉克战争等等。
基于当今世界存在的石油危机,各个国家之间的石油经济不平衡的现象越发的突出,这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安全稳定。
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从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进口石油资源,基本上我国石油进口量占据了石油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这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的石油经济安全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石油经济的形势。
因此,我国必须根据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结合世界石油经济的现状,构建完整的石油经济体系,确保我国石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石油的金融属性(一)石油分布情况决定的石油属性石油商品的金融属性一方面是由石油供需分布不平衡的格局所决定的。
从世界目前的石油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北美、中亚—俄罗斯以及中东—北非这三个区域石油待探明可采量占世界资源的72%,剩余的可开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
其中中东地区待开采的资源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5%,剩余油的可开采储量占世界总资源的64%。
从历年来消费数据来看,当今世界以及今后的几十年内世界上的石油资源的消费近80%都会集中在欧洲、北美以及亚太地区。
世界石油体系发展简史,读懂石油就读懂未来!
世界石油体系发展简史,读懂石油就读懂未来!世界石油体系发展简史,读懂石油就读懂未来!2015-04-22 转载水木然与其说这是一部石油发展史,不如说是一部近代经济发展史。
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围绕能源展开。
随着亚投行、一路一带的开启,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心地位的不断加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是石油的时代。
读懂了石油,你就读懂了未来!——水木然《工业4.0 大革命》石油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它出现至今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深深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世界。
对石油的追求,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政策。
国际石油市场中各行为体的相互关系和行为准则构成了国际石油体系。
在经历了20 世纪60 、70 年代国际石油市场的剧烈动荡以后,国际石油市场逐渐稳定下来,全球石油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最近20 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迅速,石油贸易量的增长远远快于石油产量的增长,基本实现了供需均衡。
尽管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9· 1事1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事件,国际石油价格也一度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但是基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供求失衡。
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石油生产国、消费国、石油公司以及国际石油组织逐渐认可并自觉维护其秩序,并将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稳定和本国的石油安全紧密地结合起来。
国家成为国际石油体系的重要行为体,主动参与规则和决策制定程序,维持这一体系的平衡。
以市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机制在国际石油体系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价格波动的情况来看,这种均衡机制还比较脆弱;从合作的内容看,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国际石油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国际石油体系发端于20 世纪初,相对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并在不断成形和完善的过程中经历了由英国主导到美国主导再到欧佩克(OPEC )主导直至美国主导下多方协调平衡的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深了人们对石油的认识,只有取得充足的石油资源才能维持现代经济的繁荣和高度机械化的战争,石油完成了从普通商品到战略资源的转变。
从石油金融化进程看我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_基于原油_成品油市场国际比较视角
狭义角度,石油的金融属性是指石油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基础变量之一。
广义角度,石油的金融属性是指石油现货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互动中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越来越偏向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单向影响。
石油的金融化是指石油的金融属性产生、发展并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
石油的金融属性及其金融化具有一定必然性。
首先,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的天然性质,石油现货市场供求规模大而稳定,买卖相对活跃;其次,石油空间分布和赋存条件的不可预知性高,加之其能源战略地位较高,各种可靠信息严重匮乏,为石油价格的波动创造了条件;再次,近年来,石油价格浮动振幅的日益增大意味着套利冲程的增大,使得石油逐渐成为金融套利的首选介质。
石油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了国际石油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国际石油金融化的历程根据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与石油现货市场互动关系的演变过程,可将国际市场上石油的金融化历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石油现货交易的市场化阶段———石油金融化的准备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价格低且平稳;然而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上涨了近10倍。
与此同时,伴随着西方国家放松价格管制的浪潮,市场参与者增多,竞争性加强,石油现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该阶段,石油期货市场产生、石油金融化起步的时机日趋成熟,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政府管制的放松,石油现货市场充分活跃,交易量大,为期货市场的产生奠定了市场基础;二是石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相对较大,生产商、炼油商和消费者具有利用石油金融期货对冲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风险的强烈需求。
石油期货市场产生、石油金融化起步的时机日趋成熟。
(二)石油期货市场体系的建立阶段———石油金融化的产生发展阶段1978年11月,纽约商品交易所(NYM EX)推出世界上首个成功上市交易的能源期货合约———取暖油期货合约。
金融危机视域里中国石油企业的生存理念
金融危机视域里中国石油企业的生存理念摘要: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石油企业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石油金融化趋势凸显。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我国石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强,另一方面亦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石油企业如何采取可行性措施应对挑战,实现新发展是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通过金融危机对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从而为石油企业提出相应建议和促进其生存发展的理念与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石油企业石油金融化生存理念一、受金融市场追捧,石油金融化日趋明显石油的金融属性,从狭义上讲,“是指石油具有金融产品的性质,作为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从广义上讲,“是指石油和金融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关系”。
在西方现代金融理论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石油期货市场蓬勃发展,石油期货热轰轰烈烈上演,代表着期货市场巨额资金对石油的追捧。
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使石油由一种单纯的套期保值工具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投资载体。
于是,石油成为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规避风险、套期保值、配置资源的功能。
这一切使得石油市场金融化特征愈加明显。
在此背景下,国内石油巨头也高调入主金融业。
二、金融危机对国内石油企业的挑战在上述几种因素的作用下,金融危机波及国内石油金融市场,对石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引发诸多矛盾自然不可避免。
首先,石油企业面临金融市场风险性的巨大挑战。
石油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存在着巨大的投机性、风险性和收益性。
石油企业在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度。
特别是利用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存在将极大的增加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性。
我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体系,“不具备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尚不能制定大宗石油交易的交易规则,没有能力将本国石油市场的成本结构、供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到国际市场,从而参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过程,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石油价格金融博弈的结果”。
原油市场的金融化与价格波动关系分析
原油市场的金融化与价格波动关系分析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原油市场的金融化日益加深。
金融化对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金融化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以及价格波动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原油市场的金融化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
在那个时候,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关注。
于是,金融机构开始涉足原油市场,推动了其金融化的进程。
随后,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如期货合约、期权等,进一步加深了原油市场的金融化程度。
二、金融化对原油市场的影响1.市场流动性增强金融化促进了原油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增强。
金融机构通过交易原油衍生品,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
2.价格发现机制改变金融化使得原油市场的价格发现更为高效。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通过交易衍生品,将市场信息更加及时地反映在价格中,提高了价格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增加了市场波动性金融化带来了更多的投机行为,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
投资者通过衍生品交易进行短期的交易,使得市场价格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价格波动。
三、价格波动因素价格波动是原油市场的一大特点,但金融化加剧了价格波动的程度。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价格波动因素。
1.供需关系原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全球经济的发展水平、国际政治形势、自然灾害等都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进而引起价格波动。
2.市场情绪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原油市场的价格。
当投资者预期未来市场行情较好时,他们会乐观购买原油,从而推高价格;相反,预期不佳时,投资者将采取抛售策略,压低价格。
3.金融市场风险偏好金融化加剧了原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联性。
当金融市场处于波动的状态时,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求避险资产,原油作为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价格便会受到影响。
4.货币政策与汇率波动全球货币政策与原油价格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当某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导致汇率波动时,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原油价格。
石油危机正是金融危机的组成部分
管清友上海证券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近20多年来,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的变化,石油贸易定价权逐渐转移到期货市场。
石油因此成为金融资产,油价波动已彻底成为一种金融现象和货币现象。
金融危机和石油危机的爆发必然会衍生出新的世界能源图景,中国在这一图景中如何定位,如何应对。
与上一次石油危机不同,如果我们把油价暴涨暴跌也看成是一场危机的话,那么这场石油危机正是金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20多年来,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的变化,石油贸易定价权逐渐转移到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能够提前反映供需关系,同时也会受到期货市场所在地特别是大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石油成为金融资产,油价波动已彻底成为一种金融现象和货币现象。
所以我们看到,新千年以来的油价上涨与经济增长并不一致。
BP的研究也表明,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是驱动一次能源价格上涨的基本动因;但是新千年以来的一次能源价格上涨则与经济增长出现了偏离。
在今年7月中旬油价开始暴跌之前,持续6年的价格上涨是1861年以来油价持续上涨周期最长的一次,而这期间并没有强劲的经济增长来支撑油价高涨。
充斥市场的无非是中国需求因素、美元贬值因素、地缘政治紧张因素等等金融炒家惯用的炒作题材而已。
暴跌也是金融市场动荡的组成部分。
所谓经济衰退、需求萎缩等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在4个月之内暴跌70%的惨烈局面。
许多大的国际投行自石油期货市场形成以来就深度介入,有些投行同时还是美国某些地区的现货批发商的最大供应商,他们不但进行期货交易,同时也进行现货交易;他们不但储备原油,而且拥有巨大的油品生产能力。
因此这些投行必定会利用信息优势和影响力发布有利于自身投资和经营方式的言论,从期货和现货两头赚钱。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些投行面临流动性短缺,他们又必然会尽快让自己控制的资产变现来弥补次贷以及其他损失,原油期货首当其冲,由此石油市场在短期内暴跌,其惨烈程度令很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石油金融化和中国石油经济的安全对策浅谈
石油金融化和中国石油经济的安全对策浅谈作者:周峻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2期摘要:目前,石油金融化对我国石油经济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石油面临着进口依赖度高、石油金融话语权缺乏、无法撼动美元标价权以及石油市场金融化有待提高等挑战。
因此,本文对国际石油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了石油金融化和中国石油经济的安全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石油市场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石油金融化中国石油石油经济安全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市场与衍生品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的深度渗透和紧密联系,加快了石油金融的一体化进程,从而对各个国家的石油安全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国际石油金融化的不断提高,金融战略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条件,因而健全和完善石油金融战略,保障石油安全是现在每个国家的共同追求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石油市场整日趋健全完善,促进石油金融一体化的战略对于我国石油安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国际石油经济的变化趋势(一)石油金融化不断提高石油作为金融衍生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与扩大,石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石油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脱离的现象,从而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价格运动规律。
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与石油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由股市撤出的资金已经向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流动。
例如,在前几年的石油市场中,当时每天的需求量是7500多万桶,实际供应量是7800多万桶,从而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但是此时的石油价格却涨到每桶40美元左右,由此可知石油的价格并不是由供需关系所完全决定的。
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纽约市场的生产力为每日85万桶,其交易额大概在10亿美元左右,但是国际套头基金在纽约市场的投入却多达4600亿美元左右,从中不难发现石油价格是由期货市场的炒作所决定的。
国际套头基金选择石油为炒作对象的原因是石油的生产和价格变化范围的幅度比较小,一方面是石油的生产量受到资源和生产条件的限制,不能轻易的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而随意调整生产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石油是其他资源无法代替的,从而使得消费者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替代品,只能被动的接受石油价格的变化。
金融危机视域里中国石油企业的生存理念-2019年精选文档
金融危机视域里中国石油企业的生存理念一、受金融市场追捧,石油金融化日趋明显石油的金融属性,从狭义上讲,“是指石油具有金融产品的性质,作为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从广义上讲,“是指石油和金融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关系”。
在西方现代金融理论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石油期货市场蓬勃发展,石油期货热轰轰烈烈上演,代表着期货市场巨额资金对石油的追捧。
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使石油由一种单纯的套期保值工具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投资载体。
于是,石油成为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规避风险、套期保值、配置资源的功能。
这一切使得石油市场金融化特征愈加明显。
在此背景下,国内石油巨头也高调入主金融业。
二、金融危机对国内石油企业的挑战在上述几种因素的作用下,金融危机波及国内石油金融市场,对石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引发诸多矛盾自然不可避免。
首先,石油企业面临金融市场风险性的巨大挑战。
石油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存在着巨大的投机性、风险性和收益性。
石油企业在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度。
特别是利用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存在将极大的增加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性。
我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体系,“不具备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尚不能制定大宗石油交易的交易规则,没有能力将本国石油市场的成本结构、供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到国际市场,从而参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过程,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石油价格金融博弈的结果”。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石油期权交易巨亏,为我国石油企业参与金融市场,投资期货交易上了沉重的一课。
其次,石油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依然依托于传统的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融资结构严重失衡,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重。
所有这些,直接致使国内石油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面临巨大挑战:(一)油价下滑导致石油企业利润降低。
(二)国内外石油工程劳务市场萎缩。
未来10年石油供给大格局:这篇文章把全球石油储产销等情况说清楚了教程文件
未来10年石油供给大格局:这篇文章把全球石油储产销等情况说清楚了未来10年石油供给大格局:这篇文章把全球石油储、产、销等情况说清楚了文 | 金赟(财通证券)整理 | 扑克投资家,转载务必带上以上全部信息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不仅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更是一种军事、外交资源。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对总需求波动、价格水平的影响甚为深刻、复杂,鉴于此,我们试图以专题系列报告的形式对其进行系统、详尽的梳理,为各类投资者揭示石油的经济金融意义。
一、石油的战略重要性在长期不易改变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以石油为中心可以延展出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具体来看,上游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与之配套的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及与石油勘探和开采相关的服务业;中游围绕原油转化和利用,形成以汽油和燃料加工为转化方向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加工业,和以石油化工原料加工为转化方向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业,及对基础化工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化工行业,主要为合成材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与之配套的炼油和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下游产业链环节以成品油、燃料和化工产品的贸易分销和进出口为主。
除此之外,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对交通运输、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以及汽车零售业等行业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现代社会中全人类活动几乎都与石油息息相关。
石油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如此重要,而想要找到它的替代品却并非易事。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受技术、资金和其他因素制约,其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撮而就的,道路曲折而漫长,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新能源开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以光伏产业为例,虽然通过太阳能获取电能看上去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资源,但是,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多晶硅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而且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其次,新能源转换效率仍然不高,储能时间有限,比如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装臵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最长的设计寿命只有20年,且会由于环境变化对发电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减少使用寿命。
石油行业概览全面解读全球石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石油行业概览全面解读全球石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石油是当今世界能源领域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之一,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全面解读全球石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石油行业。
1. 全球石油市场现状全球石油市场的现状可归纳为供需紧张、价格波动大和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深远。
首先,供需紧张是全球石油市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石油产量增长的速度却相对较慢,导致供需失衡。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和工业化进程中,石油需求量持续增长,使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压力加大。
其次,价格波动大是全球石油市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缘政治风险、产量波动和金融市场扰动等,石油价格常常出现大幅波动。
过去几十年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引起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震荡,对各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地缘政治风险也是全球石油市场的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些地区的政治和冲突动荡使得石油供应受到影响,引发市场的紧张和不确定性。
例如,中东地区是全球主要的石油产地之一,该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石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全球石油市场未来趋势全球石油市场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
首先,能源转型是全球石油市场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纷纷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这将对石油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从而改变石油市场的供需格局。
其次,技术创新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勘探和生产领域,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能够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新技术也为石油加工和利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石油市场的创新发展。
最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将对石油市场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带动石油需求的增长。
石油价格的暴涨与“次贷”危机的关系(2)
与套利冲程加大相伴,价格浮动的振幅增大更为石油成为金融套利介质提供了条件。
油价的波动从最初的几分、几毛逐渐增多,经历了在一元以内、一至二元间波动的阶段,然后又慢慢上升到在三五元之间震荡,并最终加大到十元。
2004年在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的交易池中,石油价格只是在每桶54至55美元之间波动。
而90年代初,油价在“美分”层面波动都已经令人心潮起伏了,哪里还敢想象油价会有一天一下子上涨个十来美元。
可是短短几年,当油价已经冲至近每桶150美元关口时,人们谈论上涨幅度的数量级已经不能和那时同日而语了。
如此大幅度的变化无疑为“短时间、高强度”地实现套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也使得金融投机者们更加宠爱“石油”这个套利宝贝。
更重要的是,石油交易的投资门槛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讲可谓高不可攀,从而更有利于大型机构投资操作。
简单来说,石油交易的投资和股票投资不同,需要一定的准入制度,上百万美元的抵押金才能有交易资格,不是随随便便的“散户”都能参与其中的。
您说手里有点儿闲钱,投资石油吧,买个一千桶屯着,对不起,没有这么一说儿。
小规模投资机构即使想参与其中,也因为交易中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而望尘莫及。
如此一来,便更有益于大型机构投资人进行操作。
再加上石油不同于粮食等其他产品,其生产消费不受季节的限制,正是这些有利于实现金融套利的特点,让机构和投资人盯准了石油,不断地采取各种套利手段,将石油价格一次又一次地推上了高峰。
追求快速的高回报,是金融资本的基因本性。
机构投资人为了赚钱进行的套利是无可厚非的。
是狼总是想吃肉的,谁也不可能让投机狼们改吃素,这也不符合客观规律。
当Amaranth,SEM GROUP和中航新之流的做空意图和行为暴露后,做多集团群狼围羊顺理成章,客观上我们看到了油价高启的结果和一堆子虚乌有的原因。
理清了众机构狼通过炒高油价围追堵截SEM GROUP这样的肥羊的整个过程,也就不难看出,所谓的针对抑制新兴国家发展的“阴谋论”有了新解读,要说真是有阴谋,阴的也是像SEMGROUP这样的倒霉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河清前些天央视二套播出了一个专门揭示高油价内幕的节目,非常难得。
尤其节目还电话连线《石油战争》的作者、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
后者称,当今的高油价70%是金融投机炒作的结果。
恩道尔的《石油战争》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历史表象所掩蔽的事实:整个一部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石油战争史。
先是大英帝国控制全球石油,继而是英美两家争夺,最后是美国在战后试图一家独控世界石油命脉。
因为石油不仅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更是一种战略资源。
基辛格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恩道尔直接指控美国在伊拉克的所谓反恐战争,其实只是一场石油战争。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备比沙特还要多。
恩道尔透露,“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总统就已经把伊拉克政权的更替作为最高目标。
”尤其“战争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签订了长期的石油开采合同。
”美国急不可耐地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要把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石油公司排挤在外。
果然最近的消息是,参与开发伊拉克油田的,全是美国公司。
恩道尔引用了石油专家科林·坎贝尔的预告:“世界石油的短缺,将在2010年左右出现”。
(1)这是给沉迷在石油文明里的世人拉响了一个警报: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底,或2015年的某个时间,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就可能消耗殆尽!去年9月我在巴黎也买到一本类似揭露石油历史内幕的书——《石油的隐面》(La Face Cachée du Pétrole),作者是法国著名记者埃利克·罗朗(Eric Laurent)。
这本书角度稍异,不仅有恩道尔《石油战争》所透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还有罗朗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几十年来对许多历史当事人的纪实采访。
罗朗采访过纽伦堡战犯、德国军备工业部长阿伯特·斯皮尔(A. Speer),英国战争部长、首相安托尼·伊登(A. Eden),伊朗国王巴列维,美国石油金融大亨戴维·洛克菲勒等重要人物。
这些采访使历史的叙述更加生动丰富。
读完《石油的隐面》,很想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
但450页的篇幅加上杂事相扰,终未能如愿。
现在《石油战争》一书译成了中文出版,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减少了许多负罪感。
有许多历史事件,《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都给出了一致的解释。
比如,英法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靠了美国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1928年苏格兰阿奇纳卡里城堡协议,形成了英美七大石油公司——“七姐妹”联合垄断世界石油;1973年的石油危机是人为假象(石油价格暴涨并非因为石油禁运,而是西方石油公司所为);美国在911之前就决定军事推翻萨达姆等等。
《石油战争》更靠近金融的线索,揭露伦敦金融城的暗中操作,可与《货币战争》互相印证。
而《石油的隐面》更多历史的细节。
1 922年的热那亚会议导致苏德合作,《石油的隐面》揭示的情节更令人目瞪口呆。
这个苏德秘密协议,被伦敦《早晨邮报》称为“强盗与破落户的联姻”:德国同意向苏联提供军事技术,装备苏联红军180个步兵团,20个炮兵师。
而苏联则提供场地和劳动力,在彼得堡郊外建造专门为德军生产的工厂。
在莫斯科郊外,建造一个可以年产6 00多架容克飞机的工厂。
另外,德国利用苏联的造船厂建造250吨位的潜艇,最高产量时每8天为德国建造一艘潜艇。
这些潜艇后来被德国海军大量用来击沉盟军的船只。
尤其,1924-1934十年间,德国还为苏联培训红军高级指挥官和情报人员。
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也受了德国培训!这一绕开英法监控的苏德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一直延续到1941年,长达19年。
《石油战争》披露英国金融石油财团扶植希特勒的“希特勒计划”: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1931年会见纳粹党首之一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纽伦堡战犯被判绞死),给纳粹金融支持。
英国控制的壳牌石油公司总裁德特丁(Deterding)也狂热亲纳粹,为希特勒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寄望希特勒抵抗共产主义。
《石油的隐面》则揭露了美国大企业对希特勒的支持:希特勒上台以后,当时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就给纳粹提供制造合成汽油的四乙基铅(tetra-ethyle)专利,并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起,向纳粹主控的德国大企业——法本化学工业集团(IG Faben)提供技术,使匮乏石油的德国能够制造合成汽油,开动纳粹的战争机器(合成汽油占一半供应量)。
1941年,埃克森石油公司遭到“叛国罪”指控,最后以罚款5万美元了事。
斯皮尔称:希特勒攻打苏联就是为了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进而控制伊朗石油。
正因为德国缺乏石油,德国才采用速战速决的“闪电战”。
斯皮尔坚称:如果隆美尔的机械化部队不缺油,战争的结局将不一样。
德国是因为没有石油而输掉了二战。
斯皮尔出狱后看到满世界的汽车深感震惊和忧虑:如此浪费汽油,这个世界没有希望!《石油的隐面》还揭露1986年美国通过压低沙特的石油价格,从31.7美元/桶压到10美元甚至6美元/桶,来搞垮苏联。
苏联陷于阿富汗战争所需大量外汇,主要来源就是石油出口。
罗朗认为美国搞垮苏联有三个原因:资助波兰团结工会搞民主攻势,资助阿富汗的伊斯兰激进基地组织进行军事打击,动用石油武器进行金融绞杀。
《石油的隐面》透露,2001年1月29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就设立了一个“国家能源政策发展”(NEPD)的“秘密社团”,活动高度保密。
后来还是泄露了一些资料和三张地图。
其中一张地图详细标注伊拉克新发现的油田,附有一份已经与伊拉克签订石油开发合同的俄、法、中石油公司的名单。
这些文件制定于2001年3月。
这表明,在911发生的6个月之前,美国就在打伊拉克石油的主意。
《石油的隐面》专门有一章论述“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衰落”,沙特的石油储备被大大高估,产量已过峰值。
尤其沙特最大的油田哈瓦尔(Ghawar)油田,曾被称为地球上最富沃的油田,产量占沙特60%,近年已显示枯竭迹象,不得不靠注海水(每天注700万桶海水)来压出石油。
有专家估算,2004年夏哈瓦尔油田采取的石油含水量占55%!切尼、布什们早已清楚沙特石油的衰落,想用伊拉克来取代沙特,尤其想独占伊拉克石油。
罗朗也看到:美国占领伊拉克就是为了“将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与伊拉克签订了石油开采合同的外国石油公司排除在外”。
(第251页)关于石油的金融投机,罗朗专门有一章“石油与投机者”,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活现了一位石油投机奸商的嘴脸。
我翻译了该章的大部分,附在本文后。
罗朗告诉人们:1. 石油期货投机可以用3.8%的定金就可以购买全额货款的石油,可谓半两拨千斤,石油投机商可以用很少一点钱便可以操控巨额石油交易。
2. 571桶“纸石油”才对应一桶真石油,每年的石油交易量与当年石油产量完全不成比例,存在巨额的“虚拟交易”,油价自然高涨。
3. 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启航最终抵达目的港的90天时间里,可以被倒卖不止50次!可见石油投机的猖獗。
目前的石油价格高涨,并非美国官方努力让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供不应求的供求关系所致,而是主要由石油金融投机所推动。
但着眼于未来,“后石油时代”确实为期不远。
《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一样,都预告了石油枯竭的时代将很快到来。
当今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千万桶,每年消耗300亿桶,相当于每年消耗一个大油田!而世界发现石油储藏量的峰值(Pic)是1965年。
2000年仅发现13个小油田,2001年发现2个,2003年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
之后,整个地球被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
即便又发现一个300亿桶蕴藏量的大油田,也仅仅能供这个世界一年的消费!同时,勘探石油的成本也日益猛涨。
现在要用4桶石油才能发现1桶石油。
这一现实已经给一些大石油公司带来困境,比如2004年壳牌石油公司承认虚报业绩“坠入地狱”。
之后,石油公司忙着合并。
“这些公司的领导人发现,石油变得越来越稀缺了。
所以他们更愿意减少勘探方面的投资,转去进行油价投机。
”(第403页)。
石油公司都转行搞石油价格投机,无怪乎这石油价格便坐了直升飞机!石油行业连同汽车行业,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美国的领导精英早就意识到“后石油时代”已经来临,不惜露出强盗本色,抢占伊拉克。
同时不顾世界人民死活,鼓励用玉米制造燃料。
只有中国人对“后石油时代”毫无察觉,继续兴高采烈地制造汽车,购买汽车。
我曾在1990年底完稿的《现代与后现代》一书“题外话”中警告:“中国发展私人小汽车是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也警告石油时代非常短暂。
但中国“精英”只会模仿美国模式,以为小汽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其实,私人小汽车是现代文明最浪费、最带来环境危害的消费品。
当今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世界范围的温室效应、地球升温和气候异常,都跟大量使用私人小汽车有关。
小汽车使用若干年之后,又变成固体垃圾。
1990年至今,中国的私人小汽车已相当普及。
同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不仅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中国还要消费大量用血汗和资源换来的外汇,而且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都受制于人,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空前隐患。
“后石油时代”真已悄然来临。
中国该怎么办?我以为,政府首先应当从现在开始,强行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产销,由此大幅度降低石油消耗,降低中国的石油进口风险(美国不仅在伊拉克,在苏丹达尔富尔,还在中国准备建输油管道的缅甸挑起事端,全方位卡中国石油进口的脖子)。
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2),寻求替代能源,尤其树立全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全面准备“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注释:(1)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赵刚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第274页。
(2)美国原先也有极其发达的铁路网,后来因为大石油公司要追求石油和汽车工业的暴利而拆除,被高速公路网取代。
附译:石油与投机者2001年1月3日,就在比尔·克林顿离开白宫八年任期的前夜,临近午夜,克林顿给予了马克·里奇(Marc Rich)总统赦免。
他等到这最后几个小时来签署这项赦免。
这是一个将长久有损总统名节的决定。
这也是里奇的一个新胜利。
里奇是个逃犯,一直凌驾法律之上,常常比许多国家政府更强大。
克林顿作出这个决定,公然嘲弄了美国法律,嘲弄了那些调查者为收集证据而做出的细心工作。
里奇的一个亲信认为:“这个案子与他所有诉讼案一样,他总是最好和最有效的律师”。
在获得这项赦免之前,里奇始终与本拉登一起,列于美国司法部十大通缉要犯名单。
他被50多个诉讼案子所追究,尤其有一项4800万美元的逃税指控,还有在1979年德黑兰美国大使馆人质被绑架期间与伊朗非法贸易和诈骗等指控。
这些控罪加起来将会判他超过三百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