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说课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0课《牧羊女》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0课《牧羊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羊女》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词朴实、自然,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劳动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牧羊等生活场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牧羊女》,了解歌曲背景,掌握简单的音乐术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牧羊女》,感受歌曲的美感。
2.难点:歌曲中节奏、音高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图片、视频、音乐软件、钢琴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草原、牧羊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草原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牧羊女》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
3.学唱:分组学习歌曲,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帮助学生正确把握。
4.表演:学生自主编排动作,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拓展: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牧羊女》、歌曲节奏、旋律要点、情感表达等。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牧羊女》说课稿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牧羊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羊女》是一首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美丽的牧场上的生活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例如音阶的认识、节奏的掌握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羊女》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妙。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会用歌声传达情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牧羊女》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2.教学难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以及对田园风光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自然的结合。
4.运用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讲述牧羊女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背后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牧羊女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3.教授旋律:教师弹奏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注意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教师巡回指导。
5.情感引导:教师讲述牧羊女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背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6.表演展示: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自然的联系,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珍惜自然。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 牧羊女(2) 》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牧羊女(2) 》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牧羊女(2)》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曲富有生活气息,旋律简单易学,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牧区的生活,感受草原的美景,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符和简单的节奏。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音准、节奏、感情表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草原的美景。
2.学会歌曲《牧羊女(2)》,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较宽,学生不易唱准。
2.节奏:歌曲中有一些复杂的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3.感情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学习。
3.情境教学:创设草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
4.视听结合: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牧区生活。
2.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结构,教授歌词和旋律。
3.练习:分组练习,重点指导音准和节奏。
4.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情境体验:创设草原场景,让学生演唱歌曲。
6.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歌曲《牧羊女(2)》为主题,包含歌曲名称、歌词、旋律走向、重点节奏等要素。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歌唱能力:评价学生音准、节奏、感情表达等方面。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的说课稿苏少版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的说课稿苏少版一、说教材《牧羊女》是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本单元以“甜甜的声音”为主题,通过欣赏、表演、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出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刻画出甜甜的世界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出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能够背唱《牧羊女》。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并且用简单的乐器给音乐伴奏。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牧羊女》的旋律和演唱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能够背唱《牧羊女》。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学法则采用:听唱法、合作法等。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并且用简单的乐器给音乐伴奏。
五、说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后回答是什么主题?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牧羊女》。
2.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听一遍《牧羊女》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
接着教师进行范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然后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进行听唱练习,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最后进行打击乐器伴奏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每组3-4人,一人担任主唱,其他人担任伴唱和伴奏的角色。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4. 课堂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歌曲《牧羊女》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歌曲《牧羊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歌曲《牧羊女》》是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美丽的草原上放羊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描绘了牧羊女在草原上悠闲地放羊,第二乐段则表现了牧羊女在草原上翩翩起舞。
整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于牧羊女这个角色可能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牧羊女》。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美感。
3.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旋律。
2.歌曲中的歌词可能有学生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3.学生需要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意境。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牧羊女的形象和乡村的美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牧羊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歌曲。
3.示范演唱: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唱。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合唱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牧羊女形象。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演唱)牧羊女-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牧羊女-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牧羊女》歌词;2.能够跟随音乐节拍唱出《牧羊女》歌曲;3.能够通过合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能够了解牧羊文化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牧羊女》歌曲和歌词;2.牧羊文化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步骤1. 呈现素材在课程开始前先呈现《牧羊女》歌曲和歌词。
让学生先读一遍歌词,了解歌曲的基本情节。
2. 分组合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练习合唱《牧羊女》。
老师可以依次指定每个小组开始吟唱,也可以让小组自由开始吟唱,观察小组表现情况和合作能力。
3. 整体合唱每个小组在完成自己的联系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来进行整体合唱,让学生得到合唱的感受,也能体现自己的实力。
4. 讲解场景介绍故事情节背景:牧羊女是牧民们最亲爱的女神,她是美丽、聪慧、勇敢的标志。
每到春夏之交,当红叶待发、菜花初开时,在村庄的草原上,一年一度的牧民之神——牧羊女,满载着田野的祝福,用她高亢悠扬的歌声来孕育和陶冶漫山遍野的草木和动物,慢慢地将这片洁净的天地唱成一个集生命活力、集诗情画意的一片风景。
5. 反馈布置“必会字”——“牧羊女”,指定几个小组朗读“牧羊女”这个字,让全班评出最优秀的读音,并加深学生对牧羊文化的记忆,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呈现歌词给所有学生,让学生听一个完整版的《牧羊女》,并支持学生自己演唱一个小节段落,并通过录音获得评价。
五、教学反思在这次课堂上,我们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群体优势,在小组合唱和整体合唱中展示学生们的实力,并在课程中了解了牧羊文化的背景及文化内涵,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知识和认知。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10.1牧羊女》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 10.1 牧羊女》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10.1牧羊女》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谱形式呈现,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美丽的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简谱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知识,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识读和唱名还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牧羊女》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这首歌曲。
2.提高学生对简谱的识读能力,加深对音乐符号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4.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牧羊女》歌曲的曲调、歌词和简谱的识读。
2.教学难点:简谱的识读,尤其是低音部分的唱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草原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3.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简谱知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牧羊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草原放牧的情境。
2.学习歌曲:让学生听歌曲《牧羊女》,感受歌曲的美感,然后教唱歌曲,重点讲解简谱的识读。
3.练习演唱: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游戏环节: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简谱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美好情感的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曲调:—歌词:—简谱:—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牧羊女》歌曲,正确识读简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十课牧羊女》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十课牧羊女》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第十课牧羊女》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歌曲《牧羊女》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歌曲《牧羊女》是一首具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草原上放羊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生动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牧羊女》的背景、结构,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向往,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羊女》的演唱,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声音部位演唱,解决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采用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钢琴、音响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歌曲《牧羊女》。
2.歌曲学习: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然后教师逐句教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牧羊女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牧羊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羊女》是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歌词优美,旋律柔美,富有田园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小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但是,对于歌曲中的呼吸、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处理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还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羊女》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加强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呼吸、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呼吸、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处理。
2.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2.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演唱能力。
3.采用示范法、引导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牧羊女放牧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牧羊女放牧的画面,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2.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注意呼吸、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处理。
3.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4.歌曲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节奏、音准等方面进行处理,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5.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类似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田园风光的美好和歌曲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词:描绘牧羊女放牧的情景旋律:柔美、优美教学重难点:1.呼吸、音准、节奏处理2.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的熟练程度。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0课《牧羊女-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0课《牧羊女-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羊女-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述了牧羊女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放牧,第二乐段则表达了牧羊女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歌曲。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羊女-伴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体会牧羊女的快乐与思念,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牧羊女-伴奏》,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牧羊女-伴奏》,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
2.教学难点:歌曲中音准、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乐曲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乐器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草原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教学歌曲:教师范唱《牧羊女-伴奏》,学生跟随哼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重点关注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4.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5.表演实践: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以加入舞蹈、情景剧等元素,展示对乐曲的理解。
教学设计《牧羊女》
音乐教案《牧羊女》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牧羊女》2、音乐知识:强弱记号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捷克歌曲, 3/4 拍,以欢快明朗、充满热爱美好生活的激情,并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
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别和使用强弱记号。
2、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唱好这首轻快而又活泼的歌曲,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用连贯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在美好甜蜜的气愤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为歌曲加伴音。
教学过程一、游戏:“找羊儿”——攻克力度记号1、师:小朋友,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它是谁呀?——出示:(小羊儿)2、师:这只小羊儿特别的调皮,总是喜欢和主人捉迷藏,今天,它偷偷的来到了我们这里,它的主人都急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主人找到它吗?生:愿意。
3、师:现在如果我是主人,正在四处寻找小羊儿,你们怎样提示老师来找到小羊儿呢?(怎么提示?)4、师:直接告诉老师的话,没有什么新意,能不能用和音乐有关的方式来提示?——“唱歌……。
”5、师:刚才我们提示有点乱、没有什么规律,现在老师想对小朋友的提示做一点高的要求,行不行?(行。
)出示节奏:XX XX X0师:当主人寻找小羊儿时,你们用这种节奏来提示老师。
指导学生拍一拍这种节奏。
5、师:现在,老师在离羊儿很远的地方寻找,(师走到远一点……,)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提示主人呀?(轻的。
)隐隐约约主人听到了小羊儿的声音,顺着声音一路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提醒学生用什么声音?(重的。
)6、师:在你们的帮助下,主人很快找到小羊儿了。
小朋友,发现了吗?你们是用什么样的提示方法帮助老师找到小羊儿的?刚才大家拍手的时候有什么变化?轻、响一点……师:在音乐里,我们对这些声音的“强、弱”等等有专门的符号表示。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说课稿苏少版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说课稿苏少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
这一单元以“爱”为主题,通过歌曲、乐曲和舞蹈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感知能力,对于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牧羊女》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了解竖笛的基本构造及吹奏方法,能够基本吹奏《牧羊女》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和温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牧羊女》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了解竖笛的基本构造及吹奏方法,能够基本吹奏《牧羊女》的旋律。
2.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和温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教具:电子琴、竖笛、教学PPT等。
2.多媒体资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牧羊女》一歌的前知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演唱歌曲、个人展示演奏竖笛等。
七、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牧羊女》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
2.新课导入:介绍《牧羊女》的背景和创作意图,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同时进行竖笛吹奏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牧羊女》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牧羊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羊女》是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牧羊女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旋律线条流畅,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演唱《牧羊女》,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体会牧羊女的生活。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分组演唱、即兴编创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简单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谱唱歌。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牧羊女》,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草原美景的想象力,感受歌曲的意境。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感受牧羊女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
2.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3.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合作与创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体验音乐。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
3.通过分组演唱、即兴编创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难点部分。
3.理解歌曲意境: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想象牧羊女在草原上的生活,感受歌曲的意境。
4.音乐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鼓励学生即兴编创舞蹈或表演,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024版《牧羊女》课件
《牧羊女》课件$number{01}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拓展延伸:相关艺术形式呈现及改编可能性探讨•总结回顾与课程考核要求说明01课程介绍与背景《牧羊女》背景及作者简介《牧羊女》是一首具有浓郁田园风格的法国歌曲,以生动的音乐描绘展现了牧羊女在美丽大自然中愉快生活的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典型的法国民族音乐特点。
作者介绍:XXX,法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在法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3课程目标与要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审美体验。
知识目标了解《牧羊女》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成就;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演唱《牧羊女》,并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优秀演唱版本,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过程。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牧羊女》是一首具有浓郁田园风格的诗歌,通过描绘牧羊女和羊群的生动形象,展现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
诗歌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重复的句式结构,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丽世界。
诗歌共分为三节,每节四行,每行字数相等,押韵工整,节奏感强,易于朗诵和记忆。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牧羊女诗歌中的核心人物,被描绘为美丽、善良、勤劳的形象。
她身穿红衣,头戴花帽,手持牧鞭,与羊群形影不离,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羊群作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羊群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它们跟随牧羊女在草原上自由漫步,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仰望蓝天,呈现出宁静、和谐的画面。
风格特点及艺术手法田园风格诗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乡村生活场景,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第一篇: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牧羊女》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牧羊女》2、音乐知识:强弱记号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去过那些地方: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国家——捷克。
二、欣赏捷克风情图片。
(课件1)捷克是欧洲的中部国家。
人们朴实勤劳,能歌善舞。
这里森林密布,风景秀丽,有着大片的农场和成群的牛羊,瞧,成群的牛羊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成长。
三、学习音乐知识1、师生律动:你们看,这里的草地真美呀,跟着老师一起去放牧吧。
(随《牧童》的伴奏音乐律动。
)(课件2)2、放牧高兴吗?(高兴!)猜一猜,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学生自由回答)3、①师:刚才老师听到小朋友把羊儿的叫声模仿得特别好,谁再来学一学?(表扬一下)你们的声音把羊妈妈和一群小羊儿给引来了。
(课件3)(出示羊群)羊妈妈在说:×××0∣×× ×× ×0 |小羊儿,快快快快来。
小羊儿在说什么呢?×××0∣×× ×× ×0|我来啦,咩咩咩咩咩。
②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有强有弱)你们说得真好,响的声音就是强,轻的声音就是弱。
(出示色块记号在相应的地方。
认识强弱记号。
)(课件4)③角色模仿。
(一个和全体、男生和女生、小组和小组、老师和学生)(小朋友真聪明,已经会用强或弱的力度表现羊儿的声音,真棒。
)4、过渡到课题: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老师不光听到了羊儿的叫声,还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
四、感受歌曲:1、播放乐曲《牧羊女》。
(课件5)2、师:你觉得下面哪一组节奏图谱更合适这段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 第十课 牧羊女|湘艺版
《牧羊女》说课稿一、说教材《牧羊女》是湘艺版第四册第十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泼、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
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
本首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是A+A+B+A格式。
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知识的进一步扩展,他们体验感受和求知探索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他们歌唱的能力有了增强。
能够视谱简单的旋律,经过练习可以更有表现力。
三、说教学思路本课我以“听、唱、感”为主,以“律动、欣赏、想象”为辅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与p,了解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运用,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2)比较相似乐句的异同,学习分析AABA曲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唱、感、赏、演等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特点,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
(3)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
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说教学重点1.用连贯的气息、强弱的对比,清晰的吐字,在美好的气氛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及创编出歌曲意境。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利用已有的认知,发现歌曲结构的特点六、说教学难点1.能对歌曲进行力度表现的处理。
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达歌曲意境。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1.上课歌曲,组织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羊女》说课
说教材:
《牧羊女》是苏教版第五第六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泼、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
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
本首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是
A+A+B+A格式。
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知识的进一步扩展,他们体验感受和求知探索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他们歌唱的能力有了增强。
能够视谱简单的旋律,经过练习可以更有表现力。
教学思路:
本课我以“听、唱、感”为主,以“律动、欣赏、想象”为辅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在演唱与欣赏中外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牧歌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特点,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
(3)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
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与p,了解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运用,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2)比较相似乐句的异同,学习分析AABA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1)用连贯的气息、强弱的对比,清晰的吐字,在美好的气氛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及创编出歌曲意境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利用已有的认知,发现歌曲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能对歌曲进行力度表现的处理
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达歌曲意境。
说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唱、感、赏、演等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语: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又要乘着音乐的翅膀去旅行了,歌声会带我们去哪里呢?视频《牧童之歌》
活动二导语:1、看美丽的大草原就在我们的眼前,听草原深处传来了歌声(律动听歌)。
2、我们都知道好听的歌儿是有一个个小音乐组成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3、生唱曲谱拍三拍子节奏。
4、看看老师拍的和你有什么不同。
5、有变化的三个乐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6、第三乐句(唱、点)节奏紧凑,带给我们一种活泼跳跃的感觉。
7、在唱曲
谱过程中难点已经化解,唱歌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8、只是在第三乐句再做一个强弱的对比,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9、即兴表演唱
活动三导语:草原牛羊多,草原歌儿也多。
热情的小主人又唱起来了。
听。
《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活动四导语:
《找朋友》活动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次梳理。
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找到歌曲的共性。
草原之旅我们一起唱了《牧童之歌》,又学会《牧羊女》还欣赏了《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根据节奏情绪等给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结束语: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美景,唱了听了草原歌曲,我们的草原之旅也要结束,让我们唱着《牧羊女》这首歌和牧羊女和大草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