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现实选择、价值评价及其哲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现实选择、价值评价及其哲学反思

一、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现实选择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由于中国有别于西方路径方向,被冠以一个独特的名称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是否成立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现在,我们都知道,最早关于这个提法的研究发端于国外。自2004年5月美国学者乔舒亚·库伯·雷默提出中国模式理论之后,中国模式就成为研究热点。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做法。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任何疑义。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成立的。认同上述观点,就意味着承认一个前提性假设: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的路径、方向,即通俗的模式。也就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毫无例外的普遍规律,很显然,这个论点既与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相违背,也与现实不符。当今,在地球上大约有两千多个民族、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生活。它们占有的自然环境大相径庭,各自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也各有不同,生活习俗、价值取向、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社会制度的设计上、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更是无有雷同。以中国为例,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此做了认真探索。1980年4月,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电视采访时指出:一个国家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主要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革命是不能像商品那样随意输出或输入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因此他告诫:既然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1](p318)可见,现实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号称自己寻找到一种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普遍发展模式。

那么就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而言,是否存在一般模式?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模式做一个简单的释义。只有了解了我们是在怎样的概念下探讨模式这个词汇,我们才能进一步说明中国模式的存在与否,以及它可能具有的含义。我想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只有具有普遍性,是一种范式、模版,可被复制模仿,才可能被称为模式。它应该从内容上体现普世性,从实践上具有可复制性。我们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考

察中国模式是否存在。

第一方面,中国模式内容上不具有普世性,并未构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许多学者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国家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国情创造出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莱茵模式、瑞典模式、东亚模式等都曾以其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而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乃至追随和模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国确实走出了一条同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同的发展道路,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做法。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及其原因的描述和总结,已经形成中国模式。既然可以有美国模式、英国模式、莱茵模式、瑞典模式、东亚模式,那么独具特色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发展道路确实大不同)的中国模式为何就不可以拥有模式之称号?在他们看来,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在很多学者的观念中,如果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好像就是在否认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中国人不自信的表现。因而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很多人是带着激进的寻求认同感的情绪来探讨的,不能全然做到理性客观。其实这种观点是偷换概念的一个错误推论。在学者们谈论美国模式、英国模式、东亚模式、甚至中国模式时,是旨在强调这些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是十分有特色的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系统,可以有其他国家值得思考借鉴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发展内容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一种首创,是一种创新。如果,我们能把上述提到的模式(包括中国模式)的产生动因、过程、内容、结果加以对照、分析,会发现实际上它们的发展内容都是以经济上的工业化带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的过程。正如马克思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一样,我们承认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行走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但历史发展的方向道路是确定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有特点的行进方式,但仍走在既定的社会发展形态里,道路两旁的风景仍是西方国家曾经欣赏过的。

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发展仍是现代化的过程,并没形成新的模式。学界已经公认,根据发展的动力来源,从世界范围来考察,现代化有两种基本类型:先发内生型、后发外生型。西方的现代化属于先发内生型,而与中国类似国家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有学者通过对比,对中国、印度与拉美经济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仍是遵循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也没有较大区别。[2]即,从经济角度细究,中国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无不

同。我们可以把中国模式看作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种特殊类型。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常规就是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一定要强调特殊国情,独辟蹊径,历史已经证明此路不通。[3]而且,这种所谓的模式的提法也过于草率。中国的现代化还在进行,经验和教训也在发展中,即使有自己一些独特的做法,这些独特的做法也未被归纳形成体系,用模式称谓,言之过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