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 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 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 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 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 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 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 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叶昼《水浒一百回文字优劣》 :
“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 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 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
“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 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亦何能至此 哉! ”
表现说
四要素中关注“作家——作品”的对应关系, 侧重强调文学是作者的情感表现活动。
欧洲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 中国古文论 《尚书·尧典》“诗言志”
实用说
四要素中关注“作品——读者”的对应关 系,侧重强调作品作为工具或手段对读者 的影响,及读者对作品的利用。
欧洲 “寓教于乐”说 中国古文论 “教化说”
孔子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 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前384—前322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 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 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 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中国的摹仿论传统
荆浩: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
“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 也。”
——《论语·为政》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 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毛诗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 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 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 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蜜蜂的“建造

成果”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 全面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 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 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 用到对象上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
通过创造、欣赏文学,人类尽情展现了 自由创造的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到了自 己的存在及意义。
神活动。它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四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包含三个阶段的完整活动过 程。
世界(生活)
体验过程
作品 接受过程
创作
艺术家 过程 欣赏者
(作家)
(读者)
2.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活动
文学是人与对象之间建立的诗意情感关系 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中,人可以与对象建立、保 持自由的关系。超越于现实功利的、伦理 价值的关系之上的诗意的情感的关系。即 以审美创造的实践方式去把握世界。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节 文学观念
一 文学观念 “文学是什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流
动的,变化的。
(一)文学四要素 作家、生活、作品、读者及其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世界(生活)
作品
艺术家 (作家)
欣赏者 (读者)
(二) 文学活动
1.理论启示 把文学理解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
(三)历史上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 2.表现说 3.实用说 4.独立说 5.体验说
再现说
四要素中关注“世界——作品”的对应关系, 侧重强调文学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
古希腊 “摹仿说” 中国古代 《周易》”观物取象”
五代 荆浩“度物象而取真” 明代 叶昼评点《水浒》 清代 叶燮《原诗》
西方的模仿说传统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 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 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 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 《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 莫尚於诗矣。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 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事物迁于外,情 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钟嵘《诗品序》(选)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 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 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 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 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 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 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 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 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 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序》 《荀子·乐论》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钟嵘《诗品序》 白居易《与元九书》
雪 莱 ,
1792-1822
“诗是强烈情感 的自然流露。”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 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 的瞬间之记录。”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 所不免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 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 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 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 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 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 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动物活动:
生命活动 本能
无意识 维持生命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类活动:
生活活动 自由自觉地创造
有意识 能动的 以对 对象的规律的把握为 基础 有目的 在活动开始 前已确定目的,活动 的成果已预先观念地 存在
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不仅适应环境还能改
维持物种的繁衍。
造环境,并反观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