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 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 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 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 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 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 “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 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 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 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 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 青铜器,西周铜柄铁剑,陶器,钧瓷,唐三彩,地动仪,登封元代天文 台,僧一行天文成就。
民俗文化
• 春节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 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艾叶,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 月,九月重阳登高 • 中原民俗还创造了民间的生活形态和艺术品,太昊陵庙会、 洛阳花会、信阳茶叶节、马街书会、开封夜市等古代的民 间节会至今不衰,开封的盘鼓和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 南阳玉雕、濮阳和周口的杂技
了解中原文化的重要作用
• 首先是认识作用。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 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 历史发展的脉络。 • 其次是引领作用。长期以来,中原文化都以其文 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 • 推动作用。就是说中原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 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四,支撑作用。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对中华民 族共同精神的维系、智慧成果的传承功能。。 • 第五,凝聚作用。就是说中原文化固有的向心力 在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的聚合作用。
图腾神龙
• 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 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 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 • 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 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 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 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 的图腾 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 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是故宫中各 种龙形象的祖先 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 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 同的精神支柱。
思想文化
• 河图洛书 •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理学等思想流派 •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 集大成者。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 祖籍是河南,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 • 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 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 态。 •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 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 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
中原文化---半部中华文明史
史前文明
•
• • • •
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出土了世界上年代最 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 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在中原首先形 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也不只是少数、若干处的 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这些都 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 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 历史上的中原大地长期是政治角逐、政权更迭、 政体演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大舞台,发生 了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积累了 大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 政治文化。黄帝是公认的先祖,开创了初始的政 权制度,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 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部落联 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 的纷争、交往与联盟等政治行为,不断地推动政 体的发展,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先河,形成了比较 完善的封建制度。从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间,河 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 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几度形成政治文 明的巅峰与辉煌。
中原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泛指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原
• 中原狭义是指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这是学术界普遍的共识,也是作 为一个中国人的常识 ,原是中国大陆上的华夏民族、中华文明的核 心起源地,华夏民族的风水宝地,河岳山川拱戴,山河壮美绵长,百 川生生竞流,秀美三川(黄河,洛水,伊水),华夏河洛文化的发祥地, 生生不息河洛郎。
中医文化
•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 • 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 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 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 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 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诗文文化
•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 • 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 •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 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 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 人 • 汉魏文章半洛阳,贾谊、晁错的政论 、张衡《二京赋》、 左思、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谢灵运 • 唐诗宋词,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 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 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 《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 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 了中国散文的高峰。
政治文化
• • • • 逐鹿中原,问鼎周室 欲知历代兴亡史,劝君请看洛阳城 中国八大古都占其四 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 “豫”,且有“中州”,“中原”,“中 土”之称。河南是华夏族早期主要居住的 地方。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除了中国南北 朝外,皆认为把中原纳入版图的王朝才是 中国的正统王朝。
武术文化
• 天下功夫出少林,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 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 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叶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 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 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 • 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 修心养性为主旨
二、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
• “豫”是河南的简称。出自《周礼· 职方》:“河南曰豫州, 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 舒,故云豫也。” • 根源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 和母体的地位 。 • 包容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 • 原创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 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 • 开放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 基础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 干的地位。
三教合流
• 嵩山佛、道、儒三教合流 •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被奉为鼻祖的老子李聃是河南鹿 邑人。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 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 • 白马寺、龙门石窟、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就 在开封相国寺。标志着佛教文化中国化初步完成的“禅 宗”,其祖庭就在嵩山少林寺 • 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
豫剧
•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 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 著名曲目:《花木兰》 《穆桂英挂帅》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 阎立品、桑振君“豫剧六大名旦”,
绘画书法艺术
• • • • 甲骨文,金文 龙门二十品 吴道子:吴带当风 北宋宫廷画院。《清明上河图》
中原风水 • 中原大地完全符合风水科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 形势:洛阳、郑州、开封位于龙尾位置的吉祥地,“左青龙”是千里 太行山脉,“右白虎”是千里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泰山如同吉 祥地前方的暗山,远方的朝鲜半岛与中原隔海相望,恰好与“朝山” 的位置对应起来;在“吉祥地”的身后,龙脉就是中国最大、最宏伟 的山脉群:昆仑、天山、秦岭。千里大山之中为奔腾不息的三川母亲 河,黄河、洛水、伊水,山水相连,形势甲于天下。
圣贤、名流、英雄文化
• 圣贤辈出: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 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淯 • 名流效应:名流以其文化素养、文化格调和文化创造影响着社会,形 成一种社会文化效应和文化风尚。在中原名流中,既有思想家、哲学 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也有社会贤达和社会名士, 如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吴起,政治家子产、李斯、张良、晁错、 司马懿、姚崇、赵普等等。尧舜时代的贤士许由,坚辞帝尧的禅让, 被奉为隐士的鼻祖。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当时主要在河南焦作 一带活动,其中阮籍、阮咸、山涛、向秀都是河南人。这些名流对社 会历史进程或者社会风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 • 英雄文化: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产生英雄的土地,也是热爱英雄、 造就英雄的热土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歌 颂英雄的神话传说,都产生流传在河南。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 袖陈胜,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南宋爱国将领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