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成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6-21

[作者简介]李艳华(1981-),女,广西百色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哲学研究。

第29卷 第5期2008年5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 I N UN I V ERSI TY Vol .29 No .5

May 2008

[文章编号]1004—5856(2008)05—0032—04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成因探析

李艳华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实践等等。弗洛姆生活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方式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都对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弗洛姆反思爱的失落与危机,追寻真爱的过程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爱的哲学;精神分析学说;社会批判理论;异化理论[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 omm )爱的哲学思想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缺乏真爱的现实,批判了当时人们对爱的错误认识。

(一)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

在弗洛姆看来,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同人的孤独、失落、恐惧和无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中解脱出来”,以至于“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这是所有人面临的相同问题。

[1](P8)

弗洛姆认为,要重新获得人的生存意义,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就必须使人与世界重新联系起来。他认为,有两条重建的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共生的相关性”途径;另一条是“自发性的活动”途径,即通过创造性的自由活动,人将自身与世界结为一体。这种自发性活动的最主要内容是爱,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真正回答。

“这种爱是成熟的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1](P17)

爱的本质是渴望与他人相结

合而“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中解脱出来”。但是,爱他人并不是超越他人的现象,而是发自内心的、由他人自身作出的某种表示。弗洛姆认为,“渴望与他人相结合是人类最强烈的追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使各个种族、氏族、家庭和社会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它的失灵意味着疯狂或毁灭。自我毁灭或毁灭他人。没有爱,人类便不能存在。”

[1](P15)

(二)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积极的、“永恒”的活动。这里的活动并不意味着“做某事”,而是一种内心的活动,是人的能力富有成效的发挥。这种活动也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用通俗的方式表述为: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1](P18)

何谓给予?弗洛姆在《为自己的人》中阐明,凡人格的发展还未超过接受,索取、守财倾向这一阶段的人便有“给予”(即“放弃”某物)是丧失牺牲的行为感受。买卖型人格是愿意“给予”,但是它以接受为交换条件,没有接受的“给予”是欺骗。主要人格倾向是非创造性倾向的人感到给予是贫乏的。而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1](P19)

在弗洛姆看来,作为“给予”行为的爱之能力,取决于那个人个性的发展。“爱以达到突出的创造性的倾向作为先决条件。在这种倾向中,人便克服了依赖性和自诩无所不能的自变妄想症,摒弃了剥削他人的欲望,从而产生了对他人能力的自信心和依靠自身能力达到自己目的的勇气。如果谁缺乏这些品质,那么谁便害怕奉献自己———因而也害怕爱。”[1](P21)

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植根于生产性之中,因此完全可以把它称作“生产性的爱”。生产性的爱的共同要素就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2](P104)其中爱蕴涵着关心,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的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爱的另一方面也是责任感的表现。从真正意义上讲,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外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应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蕴涵着没有剥削。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为了很好地尊重一个人,就必须要了解一个人: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尊重他,爱的责任若没有了解作为向导便是盲目的。“了解若无关心为动力,便是一句空话。了解有多种层次,作为爱的一个方面的了解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到本质。只有当我能够超越对自己的关心而按其本来面口发现另外一个人时,这种了解才有可能完成。”[1](P23)

另外,弗洛姆指出,了解与爱的问题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关系。同另一个人结合以便超脱分离的苦恼,这种根本需要是与人类所特有的欲望(即了解“人的秘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是了解生命秘密的重要途径,爱是对他人的主动洞察力。

(三)爱是一种态度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作为整个世界而不是对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爱是一种对所有人而非一个人的倾向性,这里并不意味着:根据爱的对象而划分的不同类型的爱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差异。爱是一种精神力量,如兄弟般的爱(胞爱)是构成各种爱的最基本的爱,这里的爱意指责任感、关怀、尊重,对他人的了解,推动生活的愿望。

弗洛姆指出,就“对象”与人本身的关系而言,爱在原则上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爱的表现,它包含着关心、尊重、责任和认识。它并不是一种为他人所影响之意义上的“感情”,而是一种努力使被爱者得以成长和幸福的行动,这种行动来源于他自身的爱的能力。爱所包含的基本意义与被爱者体现出人类本质特性直接相关。因此爱一个人就意味着爱人类。“我自己必然是爱的一个对象,就像他人是我之爱的对象一样。对人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肯定。植根于人的爱之能力,即关心、尊重、责任和认识。它并不是一种为他人所影响之意义上的“感情”,而是一种努力使被爱者得以成长和幸福的行动,这种行动来源于他自身爱的能力。如此看来,倘若一个人能够富有成效地爱,他也就会爱自己;倘若他仅能爱其他人,他便根本不会爱。”[2](P129)

(四)爱是一种实践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身并为其自身而获得的个人体验。实际上,几乎没有人(包括孩子、青年或成年人)能够不通过起码的途径就获得这种体验。”[1](P89)若要体验爱就要克服自恋,实现信仰以及对爱的积极态度。弗洛姆指出,任何实践都要有一定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规矩,其次是集中注意力,再次是耐心,最后是重视和为艺术的献身精神。对于爱的实践来说,除了这些一般的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特殊条件:

一是克服个人的“自恋”,这是一个能够“去爱”的主要条件。弗洛姆说:“爱的艺术之实践的讨论而言,这意味着:爱依赖于相对的无自恋,它需要发展谦卑、客观性和理性。”[1](P106)

33

第5期李艳华: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成因探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