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地生根》的教学反思
沧县风化店乡南顾屯小学顾燕山
《落地生根》是河北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生命的延续”单元中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植物繁殖有哪些不同方式,并通过比较动植物的繁殖,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介绍了种子繁殖,却以介绍植物根、茎、叶的生殖方式为主,其中为了让学生对植物的营养生殖有进一步的认识,还详细介绍了扦插的种植方法,希望学生能选择一种方法帮助一种植物进行生殖。
这课的内容一向挺让我头疼的,它的教学内容学生既不熟悉,也不是很感兴趣。
希望我对自己在这课教学的反思,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多老师的宝贵经验及意见。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一、不会按老师的要求去主动收集有关植物生殖的资料;二、不会准备花盆、土这些材料来上课。
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学习整理植物各种生殖方式的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前收集了很多与植物繁殖有关的视频、幻灯片等,并把“帮助植物进行生殖”这一环节放在课后进行,仅提供一些在生物园采摘的“燕子掌”叶子、“仙人掌”的茎作为学生课后种植的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能对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并在学完本课内容后,能通过比较找出动植物生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我采用了复习动物繁殖有哪些不同方式来导入新课,结果发现,这种导入在帮助
学生区分种子繁殖(有性繁殖)与根茎叶繁殖(无性繁殖),以及发现动植物都有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等方面的确有很大帮助。
由于学生对果实、种子的形成不是很了解,最多仅停留在有授粉、就能结果的这种认知水平上。
因此,我增加了一段有关“果实、种子是怎样形成”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繁殖是有性繁殖,发现效果不错。
另外,我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或课外阅读中,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所了解。
如: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繁殖,苍耳靠动物传播繁殖等。
在这一课的处理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在课的最后环节让学生相互合作,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课有关概念、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体系。
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用这种概念图的方式可以帮自己整理脑海中零散的概念、知识,梳理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自己掌握知识与概念。
其实像这种,教学内容与我们城市学生生活联系不是很近,属于事实性教学内容的课型,如何把它上好,还真希望其他老师也能各抒己见,共同找出一些比较合理的教学模式来。
篇二:反思让爱的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爱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所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
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语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
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既要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只有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严格地要求学生,才是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总是希望有亲切而又严格的教师。
尤其对那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要从关心他们的角度出发,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要求,要求合理,要求适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班有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儿叫刘军浩,他精力充沛,整天难得安静,上课时坐不稳,在椅子上来回转圈;不管在什么场合,他只要想说话,张口就说;作业本揉得又脏又破,更
不用说完成作业了。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放任不管,只能助长他的“恶习”,过于严厉又会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行为改变技术”中的正强化理论,转变他的关键是老师要用爱的目光去注视他,去观察和发现他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
在一次“我能行”巧手大赛中,我发现他的手工制作很不错。
他用一张纸,三下两下就叠成了一只会蹦的纸青蛙,还用橡皮刻了一面小旗子,说给老师批改作业用。
当我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他熟练地做着这一切时,我感到刘军浩真的很可爱,不由自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兴地说:“你真棒!”随后,我把他的手工制作摆在黑板前,逐一让大家欣赏。
他被这突如其来的表扬弄得不知所措,当他接触到老师那亲切的目光,当他听到老师那真诚的赞扬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时,因情绪激动而涨红了小脸,嘴角露出了平日少有的微笑。
活动结束后,我把刘军浩拉到身边,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并告诉他,老师、同学都很佩服他的心灵手巧,如果能和大家一样遵守纪律,一定会成为出色的学生。
从此,刘军浩真的变了,他上课安静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了。
我不禁想到:爱的目光,是老师对孩子的信赖与赏识;爱的目光,是孩子的需求与渴望。
二、善待与宽容学生
教师不光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本领,善待与宽容别人。
在我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她性情好冲动,经常不顺自己的心,就会对别人大喊大叫,有时还会动手。
就这样我找到他,并与他谈心。
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会讲道理,学会宽容别人、理解别人。
今天你是组长,可以想办法使大家都参与进来,而不是谁不听你的,你就对谁发脾气。
你也看到了,发脾气,只会让别人也会同样对你,最后造成问题更加严重。
我相信你,你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当你控制不住的时候,我会适当的提示你,加油吧,你会成为出色的小干部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坦诚的话语,心与心的交流,深深的打动了她,她真的学会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她。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爱岗敬业是师德建设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工人、农民,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要为人师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厚此薄彼、见利忘义、搬弄事非??这些毛病出现在别人身上,影响的可能是几个人,而出现在教师身上,贻害的将是几十几百乃至更多的孩子,所以教师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处
理好对学生的严爱关系,做到严而不苛,爱而不溺。
要知道,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自信;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成长的孩子,他将会学会公道;在埋怨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责怪;在偏爱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嫉妒;在欢愉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开朗;在谎言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欺诈。
四、培养学生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同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伤悲,了解孩子的心灵。
”
那是一次课堂分组练习,某组组员因没有听从组长的安排,与小组长发生争执,导致本组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下去,组员们开始情绪波动,此时组长大发脾气,毫无控制的对那个组员大吼起来,还动了手。
见此情景,我先找到那位组长,首先,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很负责任,我明白你吼他的意思,是为了让大家快快活动起来,可是你的方法最中达到效果了吗?最后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还造成两个人面红耳赤,也使大家为你们担心起来,你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他难为情的回答到:“不是。
”随后,我又对他讲道:“一个人无论在何时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沉着冷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再慢慢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只会乱发脾气或动手,只能造成问题材更加严重。
老师相信你,会做到这一点的。
”他用
力的点着头。
我们知道,好冲动的人,不可能一次就会控制住,我们只有从他的闪光点中,慢慢鼓励他,使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慢慢领悟到,在问题面前,只有想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才会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要体会学生当时的心,来谅解他们的做法,并真正信任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从没有抛弃过他们。
五、要当好慈母,也要当好严父
当然,关心、爱护学生,并不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零距离接触。
我们既要像慈母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像严父一样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与学生越是亲近,学生就越不怕你,课堂上就越容易扰乱秩序,结果与教师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爱在当爱之处,有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要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让学生知道上课必须认真听讲,违反纪律教师会不客气的。
不过,如果课堂上真的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则必须冷静。
学生毕竟是孩子,因此要善护他们的自尊心,采取间接迂回的方式——这样往往比直接的大刀阔斧的批评或辱骂更实际、更顶用。
六、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地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向孩子们提出:老师给你们一个微笑,你们还老师一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幸福、快乐。
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
我发现,心态变了,看什么都顺眼。
在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没有一点精神,如果在平常我会狠狠地批评一通,然后再上课,可想而知那样的教学效果会有多糟!可那次我没有,而是笑眯眯地说:“怎么了,我们班同学平时是非常注意形象的,总是站如松、坐如钟,今天的‘钟’呢?”大家都哈哈一笑,马上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是啊,人人都需要赞美,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赞美吧!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是一种充满真情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爱是一把连心锁,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火热的心连在一起;爱是一把拂尘扫,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爱中受到感染,获得动力,扫掉头脑里的错误思想和认识;爱是春雨润心田,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培养学生的爱心。
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才能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进而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如果我们用真挚的爱去爱护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就会更加尊敬信任教师,同时,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师生之间也会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满足感和美感也会逐渐战胜自我,取得最终的胜利。
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
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的好东西。
”一个人真正得到真挚的爱,才会真正战胜自我,战胜一切困难。
在这种爱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一个人只有拥有自信,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想其办法,努力去解决,才会真正感觉到其中的快乐。
爱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信心,是激励,是进步。
这让我体会到,教育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教育因爱而美丽,让师爱永远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篇三:让自主生长课堂在教师心里落地生根
让自主生长课堂在教师心里落地生根
2014年3月份以来,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潘海燕教授主持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课题进入到第二阶段“自主生长课堂”,一年来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参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得很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一年来的探索和思考。
一、理论助生长:与自主生长理论交朋友
自主生长式教师发展理论整合了“发生认识论”、“组织学习”、“校本管理”、“校本学习”、“生态学”、“行动研究”“建构主义”等前沿理论成果,构建成一种新型的教师研究性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下简称“自主生长理论”。
自主生长理论所持有的最基本的培训理念就是“培训即生长”“工作即学习”。
所持有的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在校本管理原则下,在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基础上,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使教师始终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境界,让教师把想好的做出来,把做好了的写出来,真正让教师自主生长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个人教育理论,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区域教育的进步。
自主生长理论遵循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规律。
即“教育活动-教育体验-教育感悟”的生长模式。
体验源自于活动,大量体验的累积会促成感悟。
所以,活动-体验-感悟是个体成长的三个核心要素,也是个体成长的内在逻辑。
活动是体验产生的源泉,感悟是在大量体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是生长性的,而非移植的。
同时感悟又意味着个体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对个体的后续行为起自觉的指导作用。
感悟的言语表达是极富个性化和创意的,最容易产生教师个体教学思想的“至理名言”。
教师要实现自主生长,必须在“教育活动-教育体验-教育感悟”的循环中螺旋推进。
我们在自主生长课堂的实践中,特别加强理论的指导,让每一位实验教师与自主生长理论交朋友,在正确理论的引导下,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二、实践促感悟:于自主生长课堂寻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获得教育体验,离不开教育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才是真实,写出的感悟才能深刻。
开展自主生长课堂活动一年来,我们探索了很多经验,对自主生长课堂有更深的理解。
感悟一:自主生长课堂的含义。
“自主生长课堂”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中先展示已有的教育方法或经验、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或专家指导,帮助教师提炼和整理已有的教学方法或经验,再又回到课堂上充分应用,并生成新的教育方法或经验,最后形成符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自主生长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重在“自主生长”上,注重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因此它不仅仅关注某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关注一系列的课。
自主生长课堂有三个表现特征,一是体现了教师个人思想的课堂,即课堂中教师有自己独特的“土办法”(有效教学措施与方法)。
二是体现共同生长的课堂,即课堂即学堂,课堂中不仅学生学生得到发展,而且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是体现教师个人新思想的课堂,即:教师对课堂赋予“我”的解说。
通过反思总结,概括提升等方式在一系列的课堂中又进一步生长了自己的新思想。
(高效教学措施与方法)感悟二:自主生长课堂的操作。
自主生长课堂告诉我们,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教师个体经验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应用外化,在课堂外与他人讨论交流中不断总结升华、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一步固化和系统化。
最后才能达到更加高效,才能形成新的教学思想。
所以开展自主生长课堂要落实好三个环节。
1.寻找捕捉个人经验。
在课堂中分析发现教师的个人经验,对一些有效果的做法,善于发现,及时捕捉,把这作为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起点。
要注意唤醒和激励教师的自我意识,发掘和保护教师的个人特色,鼓励教师更多地表现自己的真性情、土办法。
如何寻找捕捉课堂上教师个人经验,我们提前设计了《自主生长课堂观察表》,表中有一栏“课堂观察点”的填写,要求听课教师认真观察,寻找捕捉1-2个好的经验或方法,及时填写并交流,帮助提炼。
比如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教师特点不同,有的师生互动提问做得好,有的会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有的课堂中会运用“联想”方法,有的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等等,这些都是课堂上寻
找捕捉到的教师个人经验。
2. 应用提升个人方案。
也许有的教师自己还没有觉察到自己的特色经验,也许有的教师能体会这些方法有效,但不知如何总结提升。
因此我们在熟知教师个体的主要经验后,对其教育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再又回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环境为主助、以资源为主撑,以“经验”为主轴来设计个人行动方案,包括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等。
学校努力创设条件帮助教师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组建互补式的学习共同体,探索最佳路径帮助教师提升个人方案。
比如:我们通过定量的课堂观察,发现某教师课堂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问的效果很好。
我们就对这位教师课堂中有效提问进行理性分析,分析方面如下:提问的度(难度、角度、跨度、广度),提问的量(选择性、针对性、),提问的面(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提问的情(语言、肢体、评价)等科学提问的策略,还有科学候答、科学叫答、科学理答的策略等等。
然后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将“有效提问”个人经验充分地运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3. 概括形成个人理论。
在开展自主生长课堂实践中,我们始终认为“想了就有思路,做了会有办法,写了才有底蕴”,因此我们将教学反思始终贯穿整个教学之中,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想、勇敢做、及时写。
”,学会“用笔说话”,不断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概括自己的教学体验,逐步形成个人教学思想。
同时学校要努力让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与时代方向相一致,与教师所处的实际教育情境相契合,与教师自身的各种能力和条件相匹配,尊重教师的个人话语权,让教师发现更好的自己,做出更好的自己,最终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建立。
例如: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每年坚持上2-3节观摩课或展示课,结合自己的特点,认真设计教学案例,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表,及时撰写课例研修报告,积极参加“我与自主生长课堂”论坛。
活动结束后,区教师培训中心,将实验教师开展活动的过程资料进行汇编,将教师个人成果固化,通过搭建前期部署、中期推进、后期总结等平台,倡导教师“写出自我、就是精彩”的理念,坚持教师“成果与成长同步”的引领,极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在一年自主生长课堂的实践探索中,四所实验校四十名实验教师,付出了满腔的热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一年来,开展论坛活动5次,主讲展示课51节,收到课例研修报告40份,收到征文40篇,收集
整理汇编成果3本,出版《校本行动》一期。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有些实验学校领导对自主生长课堂认识不足,引领乏力,
2.个别实验教师专业成长内需不足,敷衍应付,
3.项目推进中的个别环节落实督促不够,
4.教师在内生之后外引资源缺乏。
我想在2015年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下联动,主动作为,坚决落实好“方案到位、行动到位、督促到位、成果到位、宣传引导到位”,在继续把自主生长课堂做实基础上,再把自主生长评价做好。
2015年1月28日篇四:植物的生殖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殖》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有两个明确的想法:一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方法自己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认识规律;二是在认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后对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将“自我评价”化整为零,使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衔接,成为认知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缩短认知与评价的间隔,巩固知识结构,使评价成为知识拓展与升华的手段。
这节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节课,本节课首先旧知识导入,回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明确有性生殖的基础上,再学习无性生殖,知道无性生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教师要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农业生产中怎样种植马铃薯、草莓落地生根?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从生活中寻
找答案,最后教师总结植物生殖方式。
针对这一节课我总结自己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
1、课堂中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参与活动较少,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中多处设问都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讨论回答,锻炼他们积极思考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还有在解释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时,让学生自已阅读或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归纳出答案,教师稍加补充就行了,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2、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不符合有效课堂要求。
有效课堂就要求教师精讲精练,多参透学法指导。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个内容学生较陌生,难度又大,可以多列举生活中生物实例,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方法较单一,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先探究,课堂收集探究结果,师生相互讨论哪种方法有效?重点培养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悟、去创新。
或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影片介绍植物生殖方式,再小组展开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优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认知规律。
由教师的单方面的教,变成了学生探索的学。
在介绍植物有性生殖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利用电脑屏幕,讲解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在获得感性认识后,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看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
通过点评、引导,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无性生殖的应用、无性生殖的特点。
本节课在教学上应注意直观性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教师在交流中注意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概念和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概括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通过课后向学生征询意见,认为这节课方式灵活,组织严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的兴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教师可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马铃块茎,还有姜、蒜、番薯等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列表对比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都得到了培养,不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还要更多设置学生动手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
篇五:《落地生根》教学设计《落地生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植物生殖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发现动植物生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力目标:
能说出人类帮助植物生殖的各种办法。
能选择一种方法帮助一种植物进行生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能发现动植物生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课件、柳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动物是怎样产生后代让生命得延续的。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落地生根》,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植物是怎样繁殖的。
学生活动
(一)、各有各的“高招”
1、探究有性生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