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女》
【相关链接】
一、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二、关于《诗经》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主要内容有:
(1)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3)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4)反映劳动生活;
(5)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的残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诗经体例:
风:国风。

指各地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大、小雅。

是宫廷歌曲(105篇);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周、鲁、商合称“三颂”。

(2)诗经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铺陈叙事,记叙事件。

比::“以彼物喻此物”。

打比方比喻。

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联想。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闲雅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二、指出每一节描写的内容及所用的表现手法。

第一节描写恋人约会的场景。

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姑娘“爱而不见”,“我”急得“搔首踟蹰”,把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出来。

这里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都十分成功,表现出男子对姑娘的真挚情感和迷恋程度。

第二节写恋人赠物。

运用赋(赠彤管)比(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美丽)的表现手法,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我”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第三节写赠荑赞人。

运用赋(继续写两人见面后“静女”又送“我”荑草)、兴(先写荑草的“洵美且异”再点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借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的珍贵礼物,表达了自己接受荑草后的欣喜与幸福,也表达了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表现手法。

三、研读诗篇
(一)第一节
1、理解及翻译
静:娴静,文雅。

爱:隐藏。

其:多么(形容词词头)见:同“现”出现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踯躅:徘徊。

心里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心里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2、这一节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二)第二节
1、理解及翻译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是火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Yuè,同“悦”、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 指”彤管”
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2、这一节主要描写什么?“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恋人赠物。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双关语)
(三)第三节
1、理解及翻译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

洵:确实的确。

匪:通“非”。

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草,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男主公更喜欢普通的荑草?
赠荑赞人。

白色的荑草朴实无华,但因为它是女主人公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赠送给男主人公的,寄托了女主人公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

因此它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男主人公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

女主人公借荑草以传情,男主人公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女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印,(也就是爱物及乌)。

五、总结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1、静女的形象是怎样的?
(1)娴静、温婉、美丽。

“爱而不见”表现她的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的形象特点。

(2)委婉含蓄。

她喜爱男主人公却不直言而是借送“彤管”“荑”
表现出来。

2、男主人公形象是怎样的?
(1)有爱心(爱慕之心)。

(2)有诚心(诚信之心),如约而至。

(3)有耐心(忍耐之心)。

(4)憨厚:女主人公没有出现,他“搔首踟蹰”,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合作探究】
1、《邶风•静女》的艺术魅力何在?
①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用轻松优美的格调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②运用“赋”叙事,巧妙选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形象;运用“比、兴”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恋人间那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跃然纸上,真实感人。

③诗歌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2、为什么不写我主动给“静女”送信物,却写静女主动给我送信物?
答案一: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静女”冲破了精神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主动站立于追求自由幸福的人生平台上,将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信物”送给心上人,这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虔诚。

如果写男子,她则由主动变被动,这就不能突出表现她对自由幸福的强烈追求。

答案二:“静女”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男女平等的追求。

【自我练习】
1、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答案】B男主人公更喜欢荑草。

2、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答案】B
3、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4、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屋及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