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导学案
2023年《静女》导学案
2023年《静女》导学案《静女》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把握《诗经》的基本学问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3、理解诗歌含意,并娴熟背诵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熬炼同学的口译力量。
思维进展与提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仆人公纯真、热闹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审美鉴赏与制造:培育同学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的力量。
通过《静女》的学习,把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受男女仆人公纯真的初恋,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结合《诗经蒹葭》)二、字词梳理:①注音。
(在文中标注)姝(shū) 俟(s) 见(__n) 踟蹰(ch ch) 娈(lun)贻(y) 彤(tng)管炜(wěi) 怿(y) 归(ku)荑(t)洵(xn)①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蔽、"见'通"现':消失自牧归荑"归'通"馈':馈赠说怿女美"说'通"悦':宠爱、"女'通"汝':你的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①解词。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
2、《诗经》原来称为或,到,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六义是指、、、、、。
4、“四书”指、、、。
5、“五经”指、、、、。
二、研读课文。
任务一:读一读(一)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通假字、解释生词。
①注音。
姝、俟、城隅、踟蹰、娈、贻、炜、怿、荑、洵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自牧归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③解词。
静:其:姝:俟:城隅:爱:见:搔:踯躅:娈:贻:有:炜:说:怿:女:归:荑:洵:匪:(二)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注意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任务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
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1诗中的人物有哪些?2整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3说说小伙子在等待姑娘的过程中有哪些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4。
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5姑娘传达情意的信物是什么?小伙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任务三:议一议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三、作业请以“从荑草到钻戒”为话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静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
2、领悟《静女》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学习过程:(一)新知导读——自主学习,积累常识。
1、温故知新:(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记载了至约年间的诗歌作品,共篇,分为、、三部分。
其中,是地方歌谣,共160篇;是宫廷宴享乐歌,共105篇;是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
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杂以五、六、七言。
《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有、、。
其中是铺陈直叙其事,即直接的描写叙述;是比喻,是从别的事物写起,触景生情,引起联想和想象。
《诗经》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是指、、、、、。
(3)“四书”指、、、。
(4)“五经”指、、、、。
(5)关于爱情的诗句: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
天长地久有时尽,。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
《凤求凰•琴歌》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2、熟读诗歌(朗读节奏为二二式)3、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姝()俟()城隅()爱而不见()搔()踟蹰()娈()贻()彤管()炜()说怿女美()()()归荑()()洵()匪()(二)进入文本——合作探究,公开展示1、请小组同学合作疏通文意,提出质疑。
2、小组之间相互质疑,答疑。
3、教师质疑,学生解决。
《静女》 学历案
《静女》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表现手法等。
2、熟读并背诵《静女》,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主题。
4、学习诗歌中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词句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分析诗歌中静女和男子的形象特点。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运用的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感受古代爱情诗歌的独特魅力,理解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
2、自主探究法:自主思考诗歌中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拓展思维。
四、学习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古代爱情故事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爱情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古代爱情是怎样的?2、知识链接(1)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名称的由来、分类、表现手法等。
(2)强调《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4、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
5、分析人物形象(1)思考:诗歌中的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男子又是怎样的形象?(2)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男子真诚、憨厚、痴情。
6、体会情感(1)分析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思考:这种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爱情的纯真和美好。
7、写作手法赏析(1)分析诗歌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探讨诗歌中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字。
《静女》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诗经》古诗群文阅读恋爱阶段一、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1.俟(sì):等待2.爱:同“薆(ài)”,隐藏。
3.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4.娈(luán):美好。
5.彤管: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
6.炜(wěi):色红而光亮。
7.说(yuè)怿(yì)女(rǔ)美:说同“悦”。
怿,喜悦。
女同“汝”,你。
8.归(kuì)荑(tí):同“馈”,赠送。
荑,初生的白茅草。
9.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10.匪:同“非”。
表示否定判断。
出嫁场景二、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注释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这里形容果实累累。
6.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生活情境三、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注释1.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静女》 学历案
《静女》学历案《<静女>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表现手法等。
2、能够熟读并背诵《静女》这首诗。
3、理解《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之美。
4、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人物形象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并能在诗歌中加以分析。
2、教学难点(1)体会《静女》中古朴纯真的爱情观,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对诗歌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经》的相关知识,以及《静女》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的兴趣。
(3)引出课题《静女》,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知识讲解(1)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年代、收录诗歌的数量、分类等。
(2)讲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并举例说明。
(3)介绍《静女》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进行点评。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讲解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引导学生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如静女的美丽、羞涩、调皮,男子的憨厚、真诚、痴情等。
(3)探讨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相约到等待,再到相见的喜悦。
高中语文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
1、自由诵读,概括各章内容
2、在这次约会中,男子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3、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4、读第二、三章,思考: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
男子对这些礼物是什么态度?可以看出什么呢?
5、男子对这两个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6、找出本诗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妙处。
7、归纳写作特色
8、比较阅读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①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①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①嗣——传送,给予。
①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①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思考: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静女导学案
《静女》自学提纲【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字义。
2. 了解《诗经》中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
3、感受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及描写人物所用的手法。
【核心素养目标】1、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审美鉴赏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温故:回忆并背诵学过的《诗经》篇目。
2、熟读本诗《静女》并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意,以散文化的笔法改写这首诗。
【拓展阅读】1、诵读《诗经·东门之杨》,并根据注解疏通大意。
《诗经•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注解]牂(zāng)牂:风吹树叶的响声。
一说枝叶茂盛的样子。
昏:黄昏。
期:约定的时间。
明星:明亮的星星。
一说启明星,晨见东方。
煌煌:明亮的样子。
肺(pèi)肺:枝叶茂盛的样子。
晢(zhé)晢:明亮的样子。
2、《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解]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
嗣(yí)音:寄传音讯。
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3、《国风·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①,白茅包之②。
有女怀春③,吉士④诱之。
林有朴樕⑤,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⑥,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⑦无感我帨兮!⑧无使尨⑨也吠!【词句注释】①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
比鹿小,无角。
②白茅:草名。
属禾本科。
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
③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静女》 学历案
《静女》学历案《<静女> 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艺术特点等。
2、熟读并背诵《静女》,理解诗歌的含义。
3、分析《静女》中人物形象,体会其情感表达。
4、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能够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识别和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静女和男子的形象特点。
(2)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难点(1)体会诗歌中男女之间细腻的情感。
(2)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静女》中的综合运用。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赏析法:对诗歌中的词句、形象、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静女》。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理解诗歌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解决疑难字词和句子。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诗经两首》 导学案
《诗经两首》之《静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时代背景、艺术特征。
2.了解并掌握诗中重点文言实词、重点语句的意思。
3.学习与分析《静女》的诗歌主题、人物以及创作特征,并进行简单赏析。
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直陈其事叫赋;比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以四言诗为主,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12分钟)提出学习任务:1、通过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词典,解决陌生字词意思。
2、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和细节描写分析诗中人物的形象?4、“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用的是什么章法表现手法?“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运用了什么修辞?三、小组讨论(8分钟)四、展示交流(10分钟)1、重点实词:俟:等待。
爱:通“薆”(ài),隐藏。
见:通“现”,出现。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归:通“馈”,赠送。
洵:的确诚然。
2、讲了男女约会,女子赠与男子礼物的故事。
3、静女是个美丽、活泼、可爱,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贻我、归荑等)。
少年是个憨厚、痴情的男子(搔首踟蹰、说怿等)。
4、这两句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章法。
好处:富有音乐美、节奏感、深化主题、渲染气氛。
同时这两句又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双关的修辞“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5分)全班一起背诵《静女》附:板书关键词(划记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神态、心理)静女姝、俟、爱、贻、归美丽活泼可爱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人物男子搔首踟蹰说怿憨厚痴情《氓》导学案(课时1)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中的文言实词,能够理解并翻译句子。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学习《静女》,旨在深入体会古代恋人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够掌握诗经的基本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静女》,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追求真挚美好的爱情。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静女》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等待女子时焦急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静女》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描写了恋人间幽会的过程。
B. “爱而不见”写女子见到恋人后的调皮,故意躲藏,让男子焦急等待。
C. “说怿女美”一句,描写男子对女子所赠彤管的喜爱,侧面烘托了女子的心灵手巧。
D. 诗歌通过描写具体细节,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真挚健康的爱情。
2.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静女》一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静女》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高一语文同步古诗词诵读《静女》(导学案)
古诗词诵读——静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学习规律。
⒉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⒊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重点难点】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学习规律。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_______至_______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_______篇。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它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_______。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画横线的汉字注音。
俟( ) 城隅( ) 踟蹰( ) 娈( ) 怿( ) 荑( ) 洵( )美(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红润美丽。
②()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他屋上的乌鸦都一起爱,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四、整体感知,明确诗歌知识。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说怿女美( )(2)自牧归荑( )(3)匪女之为美( )2.画节奏,读一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导学案
《邶风·静女》导学案一、课前热身(一)知识回顾:1、《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文学常识: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4)篇数:共305篇。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一、风雅颂(乐曲、表现内容)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风骚”:《诗经》里的“国风”;屈原的《离骚》二、赋比兴(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作用——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作用——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比兴连用:作用——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他主要表现形式①重章复唱:作用——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
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
②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作用——形象生动,精确表情达意,描绘事物特征,加强语意;语音和谐,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高二语文导学案NO.1静女
《静女》(1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诗歌,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文本学习】一、蓄势待发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 305 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中的诗篇以四言为主,间杂五、六、七言等。
2.《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按表现内容,《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二、萌生入境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掌握下列字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匪.女()之为美静女其娈.( )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2.读注释,掌握通假字爱:见:说:女:归:匪:3.再读全诗,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三、咀华竞妍品读鉴赏探知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男:女:3.《静女》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归纳主旨四、蒂落归真理解,熟读并背诵《静女》五、馨香远播拓展延伸比较鉴赏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静女导学案打印
《静女》导学案答案三、学生初读,扫清字词句障碍,答案略。
四、答案略五、三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1、静女和她的男友2、相约、相见、送别3、彤管、夷草4、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5、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5、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A、有。
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
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
可作多种假设。
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
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
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
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六、迁移提升,自主阅读课文105页《上邪》(一)1、自主解决字词,答案略2、讨论交流(1)女主人公(2)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热烈。
(3)这些想象奇特,这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静女》教案
《静女》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静女》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3.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运用提问、思考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诗歌的译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诗歌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
5.3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静女》诗歌的兴趣。
6.2 诗歌内容回顾与讨论:简要回顾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诗经两首——静女》导学案 陈冬梅
《诗经两首.静女》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2)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受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的感情。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当堂训练预习案(10分钟)(学习要求: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案,用红笔标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一、读准字音,找通假字、解释生词。
①注音姝俟城隅踟蹰娈贻炜怿荑洵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自牧归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③解词。
静:其:姝:俟:城隅:爱:搔:踯躅:娈:贻:有:炜:怿:归:荑: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中的人物有哪些?整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2、姑娘传达情意的信物是什么?小伙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我的疑问】探究案(20分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下面的问题)1、说说小伙子在等待姑娘的过程中有哪些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2、《静女》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3人物性格静女男子【练习案】(10分钟)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 、_____ 。
(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
(在文中标注)
姝()俟()见( ) 踟蹰()娈()
贻()彤()管炜()怿()归()荑()
洵()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 、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 、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_____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人物性格
静女
男子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训练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
资料补充:
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敷:陈述、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