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导学案答案
《静女》精美导学案(学生版)
《静女》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解题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闲雅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二、指出每一节描写的内容及所用的表现手法三、研读诗篇(一)第一节1、理解及翻译静:爱:其:见:姝:搔:俟:城隅:踯躅:翻译:2、这一节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二)第二节1、理解及翻译娈:贻:彤管:有:炜:说:怿:女:翻译:2、这一节主要描写什么?“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三)第三节1、理解及翻译归:荑:洵:匪:翻译: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男主公更喜欢普通的荑草?四、总结男女主人公的形象1、静女的形象是怎样的?2、男主人公形象是怎样的?【合作探究】1、《邶风•静女》的艺术魅力何在?2、为什么不写我主动给“静女”送信物,却写静女主动给我送信物?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静女教案及课堂练习[精选5篇]
静女教案及课堂练习[精选5篇]第一篇:静女教案及课堂练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与学法:采用渐进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知识,结合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训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辅助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诗经》,简介《诗经》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
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起头,同学们来接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学生回答)《诗经》。
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播放课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静女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XXX,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XXX、XXX、商颂,多为XXX及诸侯们祭礼时的XXX,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XXX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义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XXX”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其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细节描述外,还应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生动。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应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来去,内容富于变化,充分表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诗经两首 静女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静女》导学案古典诗歌(1)一、课前热身(一)知识回顾:1、《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文学常识:1、诗歌简介:(1)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直接抒情按内容有无抒情诗借景抒情较完整的故借人、事的描写抒情事和人物分叙事诗现新诗格律诗代按形式分自由诗诗散文诗歌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按来源分文人作品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如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四言古诗:最早出现(《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古体诗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古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代诗五言绝句绝句诗近体诗七言绝句(形成于唐代)五言律诗歌律诗七言律诗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小令(短小的曲子)散曲套数(散套)曲(又称“词余”)杂剧剧曲(已是供演出的剧本)传奇2、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4)篇数:共305篇。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一、风雅颂(乐曲、表现内容)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静女-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学校班级________ 完成情况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导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4.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的初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前准备:预习课下注解,熟读并翻译《静女》。
课时:1课时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结合《诗经蒹葭》)二、初读感知1.重点字词注音姝( ) 俟( ) 见( ) 踟蹰()娈()贻()彤()管炜()怿()归()荑()洵()2.翻译全文:三、理清文章思路1.第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3.第二章主要描写什么?4.“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5.第三章主要描写什么?6.“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四、深入探讨,体会情感美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五、把这首诗改成现代诗歌。
六、整理重点词,背诵诗歌。
《静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
2、领悟《静女》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学习过程:(一)新知导读——自主学习,积累常识。
1、温故知新:(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记载了至约年间的诗歌作品,共篇,分为、、三部分。
其中,是地方歌谣,共160篇;是宫廷宴享乐歌,共105篇;是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
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杂以五、六、七言。
《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有、、。
其中是铺陈直叙其事,即直接的描写叙述;是比喻,是从别的事物写起,触景生情,引起联想和想象。
《诗经》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是指、、、、、。
(3)“四书”指、、、。
(4)“五经”指、、、、。
(5)关于爱情的诗句: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
天长地久有时尽,。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
《凤求凰•琴歌》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2、熟读诗歌(朗读节奏为二二式)3、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姝()俟()城隅()爱而不见()搔()踟蹰()娈()贻()彤管()炜()说怿女美()()()归荑()()洵()匪()(二)进入文本——合作探究,公开展示1、请小组同学合作疏通文意,提出质疑。
2、小组之间相互质疑,答疑。
3、教师质疑,学生解决。
《静女》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诗经》古诗群文阅读恋爱阶段一、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1.俟(sì):等待2.爱:同“薆(ài)”,隐藏。
3.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4.娈(luán):美好。
5.彤管: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
6.炜(wěi):色红而光亮。
7.说(yuè)怿(yì)女(rǔ)美:说同“悦”。
怿,喜悦。
女同“汝”,你。
8.归(kuì)荑(tí):同“馈”,赠送。
荑,初生的白茅草。
9.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10.匪:同“非”。
表示否定判断。
出嫁场景二、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注释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这里形容果实累累。
6.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生活情境三、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注释1.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静女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15《静女》导学案学习目标:①课标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②认知目标:积累古典诗词欣赏方面的基本知识,积累“姝俟贻说洵其匪女”等实虚词,能熟读并背诵本诗。
③能力目标:了解《诗经》中诗歌叙事与抒情的关系,能够正确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艺术构思,分析其艺术效果,认识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④情感目标:领略古典诗歌对爱情的赞美。
重点难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领略古典诗歌对纯朴爱情的赞美。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预学案】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反复记忆,文学文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如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②《诗经》按其诗歌形式可以分为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
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③《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④“四书”指“五经”指2、朗读正音邶()姝()俟()薆()彤()炜()说怿()归()洵()【探究案】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学习任务一: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学习任务二:自读诗歌,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1.本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故事?2.探讨: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静女男子学习任务三:鉴赏手法1.《静女》的篇章结构特点:2.探讨: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学习任务四:身为一名高中生,当下应形成怎样的爱情观三、课外拓展·提升涵养古代最美的爱情诗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静女》导学案答案
《诗经两首》导教案 ( 教师 )【学习目标】1.认识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知识,娴熟掌握诗歌中的要点字词。
2.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3.剖析抒怀主人公的形象,感觉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诚挚的感情。
4.背诵这两首诗。
【要点和难点】1.初步认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特点2.剖析抒怀主人公的形象,感觉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诚挚的感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说明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粗心,而后在频频朗读中领悟它们的丰富内涵,累积一些常有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别的文言句式等。
而后做到正确朗诵。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边的加点的字注音静女其姝( sh ū)俟我城隅( s ì)搔首( s āo )踟蹰( chíchú)彤管( t óng )归荑(kuìt í)美人之贻( y í)嗤嗤(chī)涉淇( shè )愆期(qi ān )垝垣(guǐ)咎言( ji ù)于嗟鸠兮( x ū)汤汤( Sh āng )罔极( wǎng)靡室( m í)夙兴夜寐( sùm èi )2.指出下边通假字的本字,并指出其含义(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蔽,遮盖见通现,出现(2)说怿女美说通悦,喜欢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予(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于嗟鸠兮于通吁,惋惜声(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指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⑴其士贰其行 (代词,他的,指代士)咥其笑矣(助词,无心义其叶沃若(树)代词,它的,指代桑)⑵之静言思之(句末助词,增补音节,不译)总角之宴(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氓之嗤嗤()⑶言体无咎言(名词,话)言既遂矣无心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载笑载言(动词,说)⑷以以尔车来用(介词,)以我贿迁(介词,把)以望复关(介词,来,表目的)4.指出下边加点字的古今异义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⑵将子无怒,秋认为期古义:看作今义:认为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年纪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不痛快5.作家作品填空《诗经》是我国 ___ 第一部 ___诗歌总集。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学习《静女》,旨在深入体会古代恋人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够掌握诗经的基本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静女》,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追求真挚美好的爱情。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静女》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等待女子时焦急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静女》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描写了恋人间幽会的过程。
B. “爱而不见”写女子见到恋人后的调皮,故意躲藏,让男子焦急等待。
C. “说怿女美”一句,描写男子对女子所赠彤管的喜爱,侧面烘托了女子的心灵手巧。
D. 诗歌通过描写具体细节,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真挚健康的爱情。
2.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静女》一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静女》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袁冰《静女》学案答案
袁冰《静女》学案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袁冰《静女》学案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袁冰《静女》学案答案的全部内容。
中等专业学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案
科目语文课题静女 2016 年 3月 8 日
教师寄语:成功不是机遇的恩赐,而是奋斗的必然!。
高二语文导学案NO.1静女
《静女》(1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诗歌,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文本学习】一、蓄势待发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 305 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中的诗篇以四言为主,间杂五、六、七言等。
2.《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按表现内容,《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二、萌生入境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掌握下列字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匪.女()之为美静女其娈.( )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2.读注释,掌握通假字爱:见:说:女:归:匪:3.再读全诗,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三、咀华竞妍品读鉴赏探知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男:女:3.《静女》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归纳主旨四、蒂落归真理解,熟读并背诵《静女》五、馨香远播拓展延伸比较鉴赏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静女的习题答案
静女的习题答案【篇一:静女教课设计及讲堂练习】标1、认识《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色。
2、领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朗读节拍。
能力目标1、持续培育学生联合说明,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育和提升学生正确掌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感情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人们对诚挚爱情的神往,陶冶崇高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课要点1、经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领悟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
2、指引学生剖析、掌握人物形象。
教课难点1、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掌握。
教课方法与学法:采纳渐进式教课法指引学生自主研究课文知识,联合朗读法、讲话法、议论法、比较法、训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协助教具:多媒体。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诗经》,简介《诗经》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浸礼而积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
此中有很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边老师开端,同学们来接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 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认为好也。
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学生回答)《诗经》。
请你们在回想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谈谈相关《诗经》的文学知识:(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播放课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应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 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期间,共 305 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敬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到现在。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雅”是宫廷乐歌。
“风”绝大部分是十五公民间歌谣。
“风”原来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说就是说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
《静女》课后习题及答案
《静女》课后习题及答案《静女》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城隅.()搔.首()踟蹰..()()彤.管()2.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是否完全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静女其姝,俟.(yì)(等待)我于城隅。
()(2)爱而不见.(jiàn)(出现),搔首踟蹰。
()(3)静女其娈.(luán)(美好),贻我彤管。
()(4)彤管有炜,说.(shuō)(喜爱)怿女美。
()(5)自牧归荑.(tí)(初生的茅草),洵美且异。
()3. 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说怿女美:()通()()通()(2)匪女之为美:()通()()通()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静女其姝.(美丽)B. 贻.(赠给)我彤管C. 彤管有炜.(红而发光)D. 洵.(灿烂)美且异5. 知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分为、、三部分,《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
《静女》是一首表现的诗歌。
二、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本诗共分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其中表现男子等待女友焦灼不安的句子是,意思是。
2. 翻译下列句子。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答案:一、1. yǘsāo chíchútónɡ 2.(1)×(2)×(3)√(4)×(5)√ 3.(1)说悦喜爱;女汝你(2)匪非不;女汝指荑4. D 5.第一部305风雅颂赋比兴男女爱情生活二、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女子)故意躲藏起来,让(男子)找不到她,(男子)挠着头,焦急不安地走来走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3.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受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的感情。
4.背诵这两首诗。
【重点和难点】
1. 初步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特点
2.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受作品
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的感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静女其姝(shū)俟我城隅(sì)搔首(sāo )踟蹰(chíchú)彤管(tóng )归荑(kuìtí)美
人之贻(yí)嗤嗤(chī)涉淇(sh è)
愆期(qiān )垝垣(guǐ)咎言(ji ù)于嗟鸠兮(xū)汤汤(Shāng )罔极(wǎng)靡室(mí)夙兴夜寐(sùmèi )
2.指出下面通假字的本字,并指出其含
义
(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
(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女通汝,你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息声
(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指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其
士贰其行( 代词,他的,指代
士)
咥其笑矣(助词,无意
义)
其叶沃若(代词,它的,指代桑树)
⑵之
静言思之(句末助词,补充音
节,不译)
总角之宴(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
氓之嗤嗤()
⑶言
体无咎言( 名词,
话)
言既遂矣(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无意义)
载笑载言( 动词,
说)
⑷以
以尔车来(介词,
用)
以我贿迁(介词,
把)
以望复关(介词,来,表目的)
4.指出下面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到了
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⑵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古义:当作
今义:认为
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年龄
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义:差错
今义:不爽快
5.作家作品填空
《诗经》是我国___第一部___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最初称为《诗》
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共305篇。
分为____“风”、“雅”、“颂”_____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
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
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歌的形式以____四言___ 为主,多数为__
隔句___用韵,并普遍运用_____ “赋”、“比”、“兴”___
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_重章叠句、反复咏唱__,的特点。
《诗经》是我国诗歌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6.指出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写出活用后的意义。
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
士贰其行数作动
二三其德数作动
三岁食贫形作名
7.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俟我于城隅(倒装句,状语后置,即“于城隅俟我”)
(2)二三其德(倒装句,谓语前置,即“其德二三”)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1.快速默读课文,共同探讨下面的问题
⑴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相会赠物;
回忆婚前婚后的生活。
(2)师生共同梳理这两首诗的结构思路。
期望约会
恋爱
静
恋人赠物氓婚变
女
赞美恋人
决绝
⑶《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格调怎样?
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活泼生动的情诗。
诗歌把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
描摹得生动逼真,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格调轻松优美。
⑷体会《静女》中男女青年的性格,分析诗歌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静女》一诗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相
约、幽会的全过程,显露了男主人公感情的秘密——等待恋人的急切和得以相会时的喜悦,诗歌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青年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文本探究
(1)《静女》第二章和第三章都写静女给情人赠物,诗人为什么要分成两章来写?如何理解静女所赠之物?
诗人把赠物分成两章来写,固然因
物分两件,有先有后,但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把男主人公激动的感情也就是爱情,推向高潮。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当小伙子接受了静女第一件礼物后,其兴奋、激动之情尚未平静,姑娘忽然又送过来第二件礼物时,他将是多么喜出望外,不能自已。
其实,除
了分章写赠物外,诗人还在两章中用不同的韵,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男青年的惊喜与喜不自胜的感情。
(2)《氓》中女主人公在叙述生活经历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请简单分析。
提示:根据下表解答。
对比的角度对比的诗句对比的作用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女主人公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
渴望、纯真与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写出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辱
婚前氓之嗤嗤突出氓的不专一和粗暴
氓
婚后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人生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衬托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态度,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
平等,从而告诫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中的“物”与人有关系吗?你能说一
说诗句的含义吗?
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
写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
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哪些?
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
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
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